- 年份
- 2024(7309)
- 2023(10459)
- 2022(8826)
- 2021(8154)
- 2020(6528)
- 2019(14707)
- 2018(14079)
- 2017(27417)
- 2016(15118)
- 2015(16270)
- 2014(15859)
- 2013(15502)
- 2012(14235)
- 2011(12918)
- 2010(12906)
- 2009(11977)
- 2008(11817)
- 2007(10540)
- 2006(9374)
- 2005(8391)
- 学科
- 济(55792)
- 经济(55718)
- 管理(42036)
- 业(40850)
- 企(31355)
- 企业(31355)
- 方法(22802)
- 数学(20484)
- 数学方法(20244)
- 农(18696)
- 财(15718)
- 中国(15200)
- 贸(14132)
- 贸易(14125)
- 易(13776)
- 业经(12550)
- 学(12272)
- 制(12128)
- 农业(11915)
- 融(11001)
- 金融(11001)
- 银(10925)
- 银行(10886)
- 行(10471)
- 策(10277)
- 地方(9573)
- 务(9101)
- 财务(9083)
- 财务管理(9070)
- 环境(8974)
- 机构
- 学院(211244)
- 大学(210563)
- 济(90831)
- 经济(89067)
- 管理(80751)
- 研究(77751)
- 理学(69598)
- 理学院(68823)
- 管理学(67741)
- 管理学院(67361)
- 中国(60799)
- 科学(47460)
- 农(44162)
- 京(43975)
- 财(42703)
- 所(40264)
- 研究所(36687)
- 中心(35750)
- 农业(35133)
- 业大(34773)
- 财经(33393)
- 江(31986)
- 经(30529)
- 院(28180)
- 经济学(27647)
- 北京(27527)
- 范(26642)
- 师范(26263)
- 经济学院(25043)
- 财经大学(24818)
- 基金
- 项目(143572)
- 科学(113380)
- 基金(106231)
- 研究(100292)
- 家(95722)
- 国家(94935)
- 科学基金(79965)
- 社会(64811)
- 社会科(61591)
- 社会科学(61577)
- 基金项目(55771)
- 省(54291)
- 自然(53571)
- 自然科(52377)
- 自然科学(52360)
- 自然科学基金(51479)
- 划(47618)
- 教育(45091)
- 资助(43090)
- 编号(38925)
- 重点(32864)
- 部(32191)
- 发(31137)
- 成果(30993)
- 创(30016)
- 创新(28132)
- 科研(27960)
- 计划(27436)
- 国家社会(27279)
- 教育部(27042)
共检索到317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斌
党的二十大对我国未来粮食安全未雨绸缪作出顶层设计,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更高要求。受疫情冲击、气候扰动以及俄乌冲突等不利因素影响,全球主要粮食品种库存持续下行,价格屡创新高。国际粮价在经历接近两年快速上涨周期后,2022年4、5月份国际粮食市场价格达到顶峰,至今仍居历史高位。联合国粮农组织就此发出警告:全球正面临二战后最大粮食危机,未来全球粮食市场或面临更大不确定性。目前国际粮食价格飞涨已大幅推升我国主要粮食进口成本,全球粮食市场波动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冲击。为更好地维护我国粮食市场稳定,需要密切监测全球粮食市场走势,加强保供稳价,筑牢安全生产根基,防患于未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平
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尤其是中国的粮食进出口贸易,一直是国际社会强烈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对国际粮食市场与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的演变过程、影响因素和相互关系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国际粮食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但全球粮食产量与贸易供给量基本稳定和充足;国际粮食市场是中国有效调剂国内粮食余缺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利用程度严重偏低;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行为的发生,在时点选择方面存在较明显的"逆向"调剂问题;在国际粮源的可获得性和国际购粮支付方面,中国利用国际粮食市场的空间和能力很大。针对中国应有效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以保障粮食安全,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成钢 康敏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光焰
外资在中国粮食市场的份额处于上升趋势之中,研究外资在中国粮食市场活动的合理边界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本文透视了外资进入中国粮食市场的主要策略选择,分析了外资进入对中国粮食市场带来一系列挑战,强调必须在坚定不移地扩大粮食市场对外开放条件下,寻求应对挑战的途径。
关键词:
外资 粮食市场 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帆
粮食安全是从粮食产品中引申出来的,只有在解读粮食产品特征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粮食安全及其实现问题。本文指出粮食生产具有产业缺陷,粮食消费处于基础地位,粮食流通具有滞后效应,然后从粮食产品的这些特征出发,阐述了粮食安全的两重目标、发生效果、外延确定、生产原因和实现路径等问题,这些理解对于制定粮食安全公共政策以实现中国的粮食安全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粮食 产品特征 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先德 王士海
近几年国际粮价的急剧波动对国际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世界粮食供求变化、出口限制政策以及国际资本投机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国际粮价急剧震荡并在很短的时间内飙升至30年以来的历史高位,此后又快速回落。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影响,但总的来说影响相对较小。本文最后从耕地保护、市场调控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政策思考。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国际市场 粮价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冀名峰
粮食企业行为与粮食市场政策冀名峰改革国有粮食企业,消除其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痼疾,是我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国有粮食企业行为方式的认识十分不够,可谓“内行讲不明白,外行搞不清楚”。因此,有必要摸清在现有政策框架下国有粮食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帅传敏 刘松
1引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性商品。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是世界各国追求的共同目标和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永恒主题。以美国、欧盟、加拿大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粮食生产、流通和国际贸易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和保护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本国的粮食生产、粮食流通和粮食安全,提高了本国粮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粮食生产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以占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玉苹 钟钰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加剧全球粮食供给偏紧局面,引发全球关切。为促进全球粮食安全,缓解两国经济困境,2022年7月规定两国可通过安全的海上人道主义走廊出口粮食和肥料的黑海粮食协议签订,但由于双方在协议的内容和执行上存在分歧,2023年7月黑海粮食协议中断。本文从“俄乌冲突爆发—黑海粮食协议签订—黑海粮食协议中断”的动态变化过程着手,构建了“黑海粮食协议的主要内容和角色—黑海粮食协议中断对各方的影响”对比性研究框架,分析黑海粮食协议执行期间粮食外运规模、出口分布,继而研究黑海粮食协议中断对全球和中国粮食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乌克兰共通过黑海粮食走廊出口粮食3 285.60万吨,对改善全球粮食供应紧张起到积极作用,但对保障世界最贫穷国家和低收入人群的粮食需求作用不足;同时,协议期间乌克兰收益增加但俄罗斯的权益未得到满足。黑海粮食协议中断使得全球粮食供给回到俄乌冲突爆发之初,引发部分国家出口限制,造成供应进一步短缺,但相对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之际,黑海粮食协议中断引发的市场价格波动更为缓和,粮食市场对此有所准备。为防范国际市场供给异动对中国的不良影响,中国作为粮食消费和进口大国,需未雨绸缪,坚持底线思维,持续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全球粮食供应链韧性,将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关键字:
关键词:
黑海粮食协议 全球粮食市场 中国粮食安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文亭 林大燕 许王芳
国内外粮食市场整合是新时期高水平开放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2002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周度时间序列数据,基于非线性门阈模型识别粮食的国际贸易成本,并构建结构变动下的时变阈值模型,从价格调整和贸易成本两个方面,实证分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粮食市场政策干预对国内外市场整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内外粮价存在显著的阈值效应;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均显著降低了国内粮价向均衡调整的速度,提高了国内外粮食市场的贸易成本,导致国内外粮食市场趋于分割,在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与两种资源的过程中造成了效率损失;而玉米和大豆收储政策改革通过“价补分离”、精准补贴的调整方式,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显著提高了国内外市场整合程度,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国内农业支持政策向国内外接轨转型,是高水平开放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应有之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崔焕金 曾蓓
回溯1978—2020年我国粮食安全政策的演进历程,着重于政策生成、发展和演变机理,从矫正市场失灵的内生性调控和克服政府失灵的外生性调控维度剖析各阶段的政策特征,发现行政性规制的协调性与适应性不足、经济性规制的相对弱势与激励扭曲倾向、社会性规制理念与政策滞后及外生性调控多目标协调困境等共性问题。通过增进行政性规制的适应性与协调性、优化经济性规制的激励目标与覆盖范围、加强社会性规制的前瞻性与预警性设计以及完善外生性调控动力机制等途径提升我国粮食安全治理水平。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调控政策 演进特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龙跃 陈凡 黄小清
一、当前我国粮食问题的症结诊断 粮食产销政策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面广。为了全面分析诊断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的粮食问题,我们分别从粮食供给、需求及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赵龙跃
粮食产销政策的科学抉择:构建社会主义粮食市场国务院研究室赵龙跃一、我国粮食产销政策和购销体制改革的基本评价(一)粮食购销政策改革的几个阶段。我国粮食购销体制的改革是在实行了30多年的统购统销制度的基础上,经过了一个从动购到动销,再到购销同动,直至形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帆
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国际粮价持续高企和国内生产资源约束增强的双重挑战,我国粮食供求的紧平衡可能是一个长期中的特征事实,而粮食安全在任何时候都有不容出现闪失的重要意义。从粮食安全目标实现的角度看,流通体系直接决定着供求衔接效率和粮价变动方向。在这个意义上,实现我国粮食供求平衡和价格平稳,就必须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国情,通过改革着力提高粮食流通体系的运行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纪龙 徐春春 陈中督 方福平
[目的]粮食生产波动的本质是粮食生产发展变化规律问题,分析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基本特征和成因,有利于降低粮食生产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H-P滤波分析方法对1978—2017年中国粮食生产的长期和短期波动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粮食总产波动对单产波动最敏感,对三大作物中的水稻波动最敏感。根据波动特征,粮食总产的短期波动可分为4个阶段。制度变革、要素投入、科技进步、市场走势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面积、单产以及总产的波动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时期粮食生产波动的主要成因有所差异。[结论]中国粮食生产面临新一轮下行压力,需要警惕国内外粮食市场异常变动;粮食生产波动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十分重要;粮食总产波动的波幅较大且波峰绝对值小于波谷,持续稳定增产难度较大;防范粮食生产超常波动,首先要防范水稻生产超常波动;粮食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区域性气象灾害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