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51)
2023(7666)
2022(6682)
2021(6165)
2020(5382)
2019(12270)
2018(12134)
2017(23814)
2016(13091)
2015(14887)
2014(14932)
2013(15049)
2012(14204)
2011(12892)
2010(12986)
2009(12409)
2008(12588)
2007(11493)
2006(9711)
2005(8854)
作者
(40105)
(33682)
(33664)
(32154)
(21153)
(16333)
(15557)
(13258)
(12610)
(11766)
(11475)
(11306)
(10752)
(10666)
(10606)
(10556)
(10521)
(9888)
(9796)
(9763)
(8404)
(8369)
(8190)
(7777)
(7738)
(7596)
(7405)
(7343)
(6791)
(6632)
学科
(54817)
经济(54765)
(35671)
管理(33425)
方法(27773)
(25719)
企业(25719)
数学(25088)
数学方法(24886)
(15812)
中国(15028)
(14397)
(12553)
(11271)
贸易(11269)
(11243)
(11233)
银行(11209)
(10978)
(10958)
保险(10884)
(10613)
(10220)
金融(10218)
农业(10147)
地方(10113)
业经(10016)
(9066)
财务(9050)
财务管理(9022)
机构
大学(193510)
学院(191986)
(80069)
经济(78371)
管理(72239)
研究(67553)
理学(61476)
理学院(60704)
管理学(59564)
管理学院(59201)
中国(55515)
科学(43118)
(41259)
(38392)
(38315)
(35640)
研究所(32678)
中心(32217)
业大(30930)
农业(30654)
财经(30394)
(29522)
(27637)
北京(25996)
经济学(25044)
(24619)
师范(24351)
(23969)
经济学院(22960)
(22899)
基金
项目(127201)
科学(99203)
基金(93046)
研究(89037)
(82521)
国家(81886)
科学基金(68699)
社会(55962)
社会科(53037)
社会科学(53019)
基金项目(49651)
(48705)
自然(45857)
自然科(44744)
自然科学(44728)
自然科学基金(43936)
(42029)
教育(40298)
资助(38414)
编号(35826)
重点(29381)
成果(29076)
(28611)
(26919)
(25432)
科研(25393)
课题(24397)
计划(24345)
创新(23996)
教育部(23880)
期刊
(84568)
经济(84568)
研究(56181)
中国(34847)
(33499)
学报(32208)
(29432)
科学(29429)
大学(23472)
管理(22885)
农业(22542)
学学(22430)
(22246)
金融(22246)
技术(15217)
财经(14547)
教育(14385)
经济研究(13377)
(13107)
业经(13010)
(12281)
问题(11656)
理论(10056)
技术经济(9928)
资源(9833)
统计(9767)
(9759)
(9733)
实践(9176)
(9176)
共检索到282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万旭  蔡伟娜  张宸  周文涵  车新颖  张效通  刘志玲  曾杰  王官政  
[目的]当前全球范围内公共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世界粮食生产和供应链,粮食安全系列问题由此引发学术界与政府部门广泛关注。贸易流通不稳定的背景下,科学分析全球粮食安全和风险格局时空特征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以及保障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以往研究缺乏对全球粮食安全和风险格局的长时序时空特征分析。文章通过结合粮食生产和消费数据对全球粮食安全和风险格局进行长时间序列研究,并探索全球粮食安全和风险格局时空规律。[方法]基于1961—2017年全球各国粮食生产和消费统计数据,综合运用波动系数、重心分析、粮食短缺指数和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等分析方法,对全球粮食生产、消费、风险及相对风险格局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全球粮食安全和风险格局的时空规律。[结果]①研究期间全球和中国粮食生产及消费呈显著上升趋势,疫情和蝗灾等重大突发事件会对粮食生产消费格局造成一定影响;②全球整体粮食安全总体从中等风险下降至低风险,中国粮食安全风险近60年持续降低,2017年处于低风险等级;③中国粮食资源承载力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非洲、拉丁美洲以及东南亚地区粮食安全相对风险波动较大。[结论]世界粮食安全受各类因素影响处在不断波动中,但总的趋势是人们的营养水平在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在不断增长。研究发现可以为世界各国应对粮食危机制定合理粮食安全政策提供参考以及为我国粮食安全国情的稳定和粮食安全战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世卫  
粮食安全主要体现在稳定的生产能力、合理的粮食品种结构、较高的粮食自给率和健康的食物消费模式等方面。粮食安全风险来源主要有三:一是频发的自然灾害加大粮食生产波动,二是趋少的自然资源加大粮食增产难度,三是难料的粮食价格加大粮食市场风险。本文针对粮食安全目标及其风险提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的战略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磊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主要有粮食生产总量和增速的波动、粮食消费的增长、粮食贸易逆差的加大和粮食价格的波动,风险的存在使得粮食安全评价非常有必要。本文从粮食生产安全、消费安全和流通安全三个方面构建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二阶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行动态、定量的评价。结果显示,从2000年至今,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状况稳定,粮食消费安全呈现下降趋势,粮食流通安全下降幅度最大,由此引起粮食总体安全状况不断恶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粮食净进口量的增加和粮食流通成本的变动。调整我国粮食生产结构和完善粮食流通体系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帅  
全球粮食安全受到一些农作物国际贸易的支撑,粮食的国际贸易日渐成为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贸易的快速增长势必增加粮食运输网络系统中关键路线节点的压力,在粮食生产呈现日益集中化的格局下,依赖于少量的出口和周转中心对于全球粮食体系将构成根本性的威胁,甚至可能诱发全球性的粮食危机。随着我国粮食进口的增加,研究粮食国际贸易路线中"关键点的中断或阻塞风险"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尝试对这些"关键点"进行研究,提示关注此类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帆  
粮食安全是从粮食产品中引申出来的,只有在解读粮食产品特征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粮食安全及其实现问题。本文指出粮食生产具有产业缺陷,粮食消费处于基础地位,粮食流通具有滞后效应,然后从粮食产品的这些特征出发,阐述了粮食安全的两重目标、发生效果、外延确定、生产原因和实现路径等问题,这些理解对于制定粮食安全公共政策以实现中国的粮食安全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林奇  
近年来,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的进口规模不断扩大,且进口市场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运用进口依赖性评价模型进行评价后发现,我国大豆进口存在依赖性风险,风险来自美国和巴西;我国大米进口2011年以前存在依赖性风险,风险来自泰国和越南,2011年以后则暂不存在该类风险;我国玉米进口存在依赖性风险,风险来自于美国;我国小麦进口存在依赖性风险,风险来自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法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帅  赵秀梅  
粮食安全不仅取决于粮食生产的量和自给率,还取决于可获性,包括"买得起"和"买得到"。当前中国粮食总量安全,但粮食生产的区域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生产日渐向优势区域集中,主销区的粮食消费日益依赖于主产区的粮食调运,粮食运达的及时性对于粮食安全愈发重要。粮食调运必然面临长距离运输问题,这其中尤以在粮食运输网络中起枢纽作用的关键节点的平稳有序运行最为关键。当前实现粮食调运的运输方式主要依靠铁路、水路以及铁水联运,但是这一运输网络存在运力不足、物流方式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风险因素,与粮食运输量的增长速度以及运输的顺畅性、及时性要求不相匹配,因此亟待通过加快铁路、水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粮食物流方式变革和健全粮食物流应急响应机制等措施,保障粮食的稳定供给和粮食安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潘佩佩  杨桂山  苏伟忠  张健  
太湖流域既是中国传统粮食高产区又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论文从宏观视角探讨了该区1985—2010年27个县域粮食生产时空变化格局及粮食安全水平,结果表明:时间演化上该区粮食产量不稳定,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历经波动发展—急剧减少—稳步增长三阶段;空间差异亦较显著,除西北4个县域,其余地区粮食产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粮食生产重心逐渐由中部向西北偏移,县域粮食生产相对优势弱化,整体粮食生产能力降低;粮食总产变异系数和70%以上年份波动系数超全国平均水平,粮食安全风险大;粮食不安全县域增多,2010年59%的县域粮食不安全。未来该区仍受到耕地数量减少和质量退化威胁,完善耕地保护政策并提出保障粮食安全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晶  臧星月  李天祥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百年未遇之大疫情交汇之际,全球粮食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加,这不仅会对中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对国内粮食供需平衡保障与粮食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压力。本文聚焦分析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领域双循环的战略定位和相互关系,并在研判国家粮食安全所面临的内外部主要风险点和压力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立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对策思路。研究结果表明,在新发展格局下,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关键在于畅通粮食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该进就得进"和"该保必须保"双目标的协调统一,推动双循环"内外统筹,协调互促"。围绕粮食安全领域连通国际循环中的可能"断点"、治理国内循环中的内在"压力点"、抵御国际循环对国内循环的潜在"冲击点",增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定力可着重从五个方面发力:一要转型粮食安全保障既有思维,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动力;二要筑牢国内粮食稳产保供的能力基础,激发国内循环运行活力;三要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外部粮源供应体系,提高国际循环利用能力;四要升级既有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化解国际循环对国内循环的冲击压力;五要健全和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强化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协同治理能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绍充  王卿  
粮食安全是一个突出的国际问题,对人多地少的中国更是至关重要。国内外研究者的观点众说纷纭,分歧在于对"安全"的界定各有所重。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提出符合中国当前国情的粮食安全的分级定义,即第零级粮食安全、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粮食安全,将人均占有量、人均基准率、粮食自给率、粮食储备率设定为粮食安全特征指标。就中国国情而言,粮食生产是世世代代不能松懈的大事,只要人口不降,永远不可高忱无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胡荣华  
The issue about food security cost is slighting all the while.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condition of food security and the food security cost paid by government in China,the paper obtain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food security cost is excessive.The policy advice is brought forward that it is essential to rely on homeland market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 to maintain moderate food security under the rational cost.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志强  赵忠萍  吴玉华  
中国粮食安全预警分析李志强赵忠萍吴玉华一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的目标与结构(一)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的目标我国粮食生产波动频繁,尤其是80年代以来更是多次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的主要目标就是对我国粮食供给与需求增长变动趋势及供需平衡态势作出系统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慧芝  王建力  王勇  龙晓泳  
长江流域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在全国均占据重要地位,研究近25年长江流域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可为我国粮食安全及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长江流域县域粮食产量、户籍人口数据、农业化肥使用量和粮食播种面积(740个区县),运用粮食变化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重心转移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SEM)研究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 1990~2015年长江流域粮食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东西差异显著,年均增长率为0. 5%,上中下游依次为0. 6%、0. 8%和-0. 7%;上游为劣势区,中游为优势增长区,下游为减弱区。(2)粮食产量冷点聚类一直分布在上游地区,聚类格局在2000年左右由西南边界的"L"型转变为西北倒"L"型;下游江淮地区与太湖平原的热点集聚在2000年后消失,且长期处于减产状态;人均粮食占有量与粮食产量时空格局演变呈较高的空间相似性,2000年为流域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格局发生变化的转折点。(3) 1990~2015年长江流域一般余粮县和重要余粮县重心呈现出"南下西移"态势,缺粮县和供需紧平衡县重心发生了"从南向北、从西向东"迁移变化。(4)粮食播种面积和农业化肥施用量对粮食生产均具显著性正向效益。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秧分  王介勇  张凤荣  刘彦随  成升魁  朱晶  司伟  樊胜根  顾善松  胡冰川  李先德  于晓华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全球的粮食安全面临重大挑战。为了系统认知全球化与粮食安全的新格局、新问题和新路径,邀请了十位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就耕地增产潜力、农业水土资源与粮食生产、食物浪费、国际农产品贸易、重点农产品保供稳供、全球农业食物系统、双循环与企业行动、全球粮食生产与消费、国际粮安治理、粮食安全研究前沿等领域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访谈。访谈结果表明:全球农业食物系统进入复合型高风险时代,国际粮安治理面临资源、约束力、行动力等方面的挑战,凸显国家粮食安全尤其是进口依赖型农产品的保供稳供压力,需要加强国内农业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全球化发生新变化,考验中国深化农业对外开放、参与全球粮安治理、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水平。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国家粮食安全治理需要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国内国际、瞄准全产业链、强调风险管控、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进一步深入研究食物系统和粮食安全、生态系统和粮食安全、高质量发展与粮食安全、农业对外开放与粮食安全、双循环新格局与粮食安全等方面的具体方式路径,为新时期建立健全"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爱锄  杨改河  黑亮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随着“人粮矛盾”的发展 ,世界粮食安全的内涵经历了“总量 -购买 -营养”的转变。中国粮食在总量和购买上基本达到安全水平 ,营养安全水平仍需大幅度提高。当前中国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面临着生产资源减少、贫困人口相对增加和营养需求水平提高的矛盾。立足国内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调整农业结构和发挥国际粮食市场的调节作用是中国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主要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