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43)
2023(9566)
2022(8041)
2021(7313)
2020(6390)
2019(14058)
2018(13817)
2017(27176)
2016(13954)
2015(15427)
2014(14467)
2013(14586)
2012(13748)
2011(12460)
2010(12566)
2009(11650)
2008(11298)
2007(10098)
2006(8735)
2005(7704)
作者
(38296)
(32391)
(31970)
(30389)
(20763)
(15415)
(14418)
(12263)
(12221)
(11609)
(10923)
(10872)
(10304)
(10287)
(10045)
(9937)
(9434)
(9349)
(9224)
(9010)
(7978)
(7864)
(7718)
(7339)
(7200)
(7128)
(7096)
(6801)
(6323)
(6253)
学科
(67164)
经济(67109)
(47204)
管理(43221)
(39975)
企业(39975)
方法(30357)
数学(26877)
数学方法(26725)
技术(19037)
中国(17036)
(16071)
(15716)
业经(15327)
地方(14482)
技术管理(12793)
产业(12079)
(11996)
农业(11192)
(11122)
金融(11122)
(11085)
(10827)
贸易(10819)
(10416)
(10190)
银行(10174)
(9775)
(9720)
财务(9714)
机构
大学(200098)
学院(198145)
(90971)
经济(89545)
管理(80787)
理学(70355)
理学院(69639)
管理学(68837)
管理学院(68430)
研究(68161)
中国(51030)
(41134)
(40836)
科学(38040)
财经(32863)
(32530)
中心(31200)
(30006)
(29784)
研究所(29445)
经济学(29339)
(27528)
经济学院(26701)
北京(25907)
业大(25682)
(25515)
师范(25283)
(25102)
财经大学(24614)
(23113)
基金
项目(135913)
科学(110849)
研究(101812)
基金(101394)
(87416)
国家(86727)
科学基金(76074)
社会(68338)
社会科(65298)
社会科学(65285)
基金项目(53889)
(53076)
自然(47059)
教育(46272)
自然科(46058)
自然科学(46048)
自然科学基金(45336)
(44607)
资助(40138)
编号(38172)
(34800)
创新(31603)
(31147)
重点(31007)
成果(30942)
(30860)
国家社会(29298)
教育部(27542)
课题(27083)
人文(26850)
期刊
(95798)
经济(95798)
研究(62946)
中国(39444)
管理(32734)
(30199)
科学(27333)
学报(25668)
(23683)
教育(21348)
大学(20773)
(20111)
金融(20111)
学学(19325)
技术(17435)
财经(17016)
经济研究(16659)
农业(15949)
业经(15394)
(14766)
科技(13250)
问题(12816)
技术经济(11891)
(10603)
(10117)
(9970)
商业(9969)
(9720)
论坛(9720)
世界(9643)
共检索到2953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祝影  涂琪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离不开城市已有的产业基础支撑,城市本身的产业结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路径。基于2005~2014年美国大都市区的产业数据,采用区位熵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美国创新城市的产业结构特征,以美国城市的经验研究来给中国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借鉴与指导。结果表明:(1)创新城市的信息业、金融业、专业和商业服务业相比美国其他区域更具比较优势;(2)在创新能力一般的城市,制造业展现出比较优势,创新能力越强的城市,其信息业表现得更有优势;(3)信息业在创新城市中发展比较平衡,制造业、专业和商业服务业以及政府则表现出较大差异;(4)创新城市之间产业结构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邓智团  屠启宇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大都市作为创新要素集聚地和创新源,研究其对创新驱动的空间响应,有利于推动大都市创新空间的塑造与优化,提升大都市的整体创新能力。本文从创新型企业在纽约、伦敦等大都市中心城区集聚出发,构建"新成本收益曲线"探讨创新型企业在大都市中心城区集聚的经济理性,并基于Logit模型以美国大都市区间和大都市区内为例,对影响创新型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进行量化研究。研究表明,中心城区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提升收益"改变中心城区集聚的成本收益预期,让中心城区成为创新型企业新的可能区位选择,而原有创新型企业集聚水平、生活便利状况、风险资本和文化服务等因素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苏宁  
主要分析美国大都市区创新空间的模式与特点,并探讨创新空间转型对大都市区发展的作用与影响。总结了美国大都市创新区从传统"硅谷模式"向具备城市特质的"创新城区"模式发展的趋势,并阐述了创新城区模式的三类表现形式。进而从人力资源集聚、产业转型、城市改造等方面分析了创新空间对于大都市区发展的功能性作用,并提出对中国城市创新空间塑造的启示与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唐燕  
首先简要界定了多中心都市区的概念。从国家层面分析了德国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阐述了联邦政府引导大都市区发展的具体政策和建议,并以莱茵鲁尔和柏林为例,从城市区域层面具体说明了德国大都市区的特点、问题和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焦新颖  喻忠磊  高啸峰  张宁  
采用改进的偏离份额分析方法,辨识北京都市区各区县2004—2008年、2008—2012年产业结构演变方向;总结北京都市区各地域单元产业结构演进空间分异的规律及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北京都市区产业结构演进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中心—外围格局;不同圈层表现出明显的梯度特征;不同区县产业演进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由中心向外围,各区县主导产业的服务性和产业级别逐渐降低。都市区内部产业结构演进的空间分异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等是外部推动力量;政策因素发挥着引导和管制双重作用;都市区内部土地价格梯度及产业集聚与扩散是不同地域单元产业结构演进分异的内在动因;地方产业基础通过路径依赖效应作用产业结构演进,地方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在外生机制作用下影响都市区产业结构演进的方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皇甫玥  张京祥  邓化媛  
大都市区化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在中国,大都市区化已经在一些高度城市化地区出现。本文在对西方发达国家大都市区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而归纳出大都市区化的特征,并将之运用到对南京实证案例的考察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培源  许红妹  
厦、漳、泉区域内各县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是厦漳泉大都市区空间结构赖以形成的基础。在时间截面上构建引力模型确定各县市间最大引力方向的基础上,采用全局和局部Moran指数分析大都市区内各县市的空间相互作用,进而剖析其空间结构与空间分布轴线。结果显示:位于高高集聚区的环泉州湾和由点到面向外拓展的厦门市为大都市区的两大增长极,位于高低集聚区的南安和漳州市区为大都市区的两大增长点;着力发挥南安和漳州市区拓展核心区、承接低低集聚县市的作用,可以降低大都市区的空间不平衡性,加速同城化。此时,厦漳泉大都市区将呈现出"J"字形串珠式空间发展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华杰媛  孙斌栋  
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纷纷实施多中心空间战略与规划,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新城或新区的规模集聚效应有限,单中心"摊大饼"式发展格局依旧。利用2010年我国大都市区的横截面数据,分别运用四种方法测度了大都市区的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中心空间结构对提高大都市区的经济绩效具有积极作用。这一作用对于东部地区或人口规模大于100万的大都市区尤为明显,但并不适用于中西部地区和人口规模小于100万的大都市区。因此,建议大都市区政府部门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口规模,科学地制定城市空间政策,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勇民  纪玉山  吕永刚  
通过对科技创新与金融结构的协同演化机理和特征的分析,构建了科技创新与金融结构有序度模型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并利于美国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美国科技创新与金融结构复合系统的协同度波动较大,并且与美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呈现高度的正相关,为Perez提出的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演化过程中的"技术—经济"范式转变规律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勇刚  罗海艳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有力支撑。文章讨论了土地资源错配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内在逻辑机制,并利用中国城市和行业层面数据验证了相关假说。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低价过度出让工业用地、高价限制性出让商业和住宅用地的"双二手"供地策略是土地资源错配的根源。(2)土地资源错配进一步强化了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刚性,抑制了产业结构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转变,这表明土地资源错配的确是制约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3)土地资源错配对不同产业和产业内部升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促进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但对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土地资源错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效果呈现出明显的东、中西部区域分化以及显著的时序异质性,其中,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显著为正,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则显著为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勇刚  罗海艳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有力支撑。文章讨论了土地资源错配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内在逻辑机制,并利用中国城市和行业层面数据验证了相关假说。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低价过度出让工业用地、高价限制性出让商业和住宅用地的"双二手"供地策略是土地资源错配的根源。(2)土地资源错配进一步强化了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刚性,抑制了产业结构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转变,这表明土地资源错配的确是制约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3)土地资源错配对不同产业和产业内部升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促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文炯,白明英  
大都市区的形成与发展是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征。近年来 ,有关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大都市区的实证研究成果较多。本文以内陆资源型省区中心城市太原市为案例 ,通过与发达地区都市区发展的比较来揭示其发育特征。结果表明 :太原大都市区发育尚处于初期阶段 ,无论人口、经济集聚水平还是城市化进程与我国发达地区同类城市都市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其滞后的原因在于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转换滞缓 ,扩散力弱 ;城市资本集聚能力较低 ,外力推动不强 ;腹地总体水平较低 ,自下而上城市化动力不足 ;政策催化作用 ,基础设施的先导作用未能有效发挥等方面。文章最后 ,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及调控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建  
大都市区是以某一特大城市为中心,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相互关联,有一定空间层次、地域分工和景观特征的巨型地域综合体。成都正处于由个体城市向大都市区演进的重要转型期。本文提出界定成都大都市区的指标模型,通过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界定成都大都市区的确切范围,并研究其基本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芸  梁进社  李育华  
主要从产业区形成过程中不同集聚机制对城市空间要素的作用路径着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城市资本、就业与基础设施三大要素空间格局的影响机制;并结合北京大都市区几个典型产业集聚区的实例,在探讨其不同形成、发展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扩展演化具有怎样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认为产业集聚对北京大都市区城市空间要素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主导资本流动格局、重塑劳动力市场分布和推动周边房地产市场3个方面;并以此推动了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由"摊大饼"向轴向发展延伸,促进了近郊区城市副中心和远郊区新城的形成,使得北京城市空间向多极核、多功能的结构模式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菲  
1970年代以后,美国大都市区发展呈现出新趋势,即分散、多中心模式大都市区的增加。城市地域面积不断扩大,对大都市区的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二战以来美国大都市区治理模式的理论、实践进行考察,分析其中利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