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91)
- 2023(14383)
- 2022(12570)
- 2021(11757)
- 2020(9887)
- 2019(22310)
- 2018(22217)
- 2017(42603)
- 2016(23037)
- 2015(25818)
- 2014(25218)
- 2013(24689)
- 2012(22487)
- 2011(20215)
- 2010(20311)
- 2009(18959)
- 2008(18342)
- 2007(16175)
- 2006(14196)
- 2005(12582)
- 学科
- 济(86856)
- 经济(86731)
- 管理(74980)
- 业(70032)
- 企(60946)
- 企业(60946)
- 方法(37293)
- 数学(31343)
- 数学方法(30970)
- 财(25006)
- 中国(24055)
- 农(22463)
- 业经(21592)
- 技术(20907)
- 制(20860)
- 学(18257)
- 地方(17332)
- 理论(15999)
- 务(15715)
- 财务(15646)
- 财务管理(15616)
- 银(15451)
- 银行(15409)
- 融(15218)
- 金融(15215)
- 贸(15118)
- 贸易(15107)
- 农业(14997)
- 企业财务(14777)
- 和(14725)
- 机构
- 大学(321334)
- 学院(318536)
- 管理(129525)
- 济(125691)
- 经济(122880)
- 理学(111980)
- 理学院(110740)
- 管理学(109030)
- 管理学院(108422)
- 研究(104846)
- 中国(78338)
- 京(68560)
- 科学(63567)
- 财(60260)
- 所(51255)
- 财经(47523)
- 中心(47414)
- 江(46834)
- 研究所(46276)
- 农(45766)
- 业大(45205)
- 北京(43376)
- 经(43118)
- 范(41738)
- 师范(41399)
- 院(38565)
- 州(37753)
- 经济学(37121)
- 农业(35372)
- 财经大学(35364)
- 基金
- 项目(218601)
- 科学(173122)
- 研究(163785)
- 基金(158423)
- 家(136715)
- 国家(135549)
- 科学基金(117631)
- 社会(103298)
- 社会科(97863)
- 社会科学(97840)
- 省(85774)
- 基金项目(84417)
- 自然(75309)
- 教育(74480)
- 自然科(73555)
- 自然科学(73540)
- 自然科学基金(72238)
- 划(71493)
- 编号(66535)
- 资助(63687)
- 成果(54706)
- 创(49566)
- 重点(48352)
- 部(47934)
- 发(45983)
- 课题(45880)
- 创新(45547)
- 制(43968)
- 国家社会(42184)
- 项目编号(41949)
- 期刊
- 济(139838)
- 经济(139838)
- 研究(96908)
- 中国(65315)
- 管理(50440)
- 学报(47335)
- 财(46492)
- 科学(44965)
- 农(41657)
- 教育(38995)
- 大学(36668)
- 学学(34181)
- 农业(28759)
- 融(28475)
- 金融(28475)
- 技术(28377)
- 财经(23138)
- 业经(22660)
- 经济研究(21658)
- 经(19669)
- 科技(18886)
- 问题(17485)
- 图书(17217)
- 理论(16304)
- 技术经济(15792)
- 业(15023)
- 实践(14972)
- 践(14972)
- 现代(14714)
- 版(14172)
共检索到471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一帆 潘君豪
加快建设高能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建成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提炼解释不同能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构型差异的组态模型,以全球96个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案例样本,结合NCA和fs QCA方法挖掘发现,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存在普遍的构型规律与共性演化机制:(1)能级提升需满足前因条件必要发生的先后次序并达到相应水平,30%、40%、50%和80%的科创能级依次需要7%的创新环境条件、1.7%的人才集聚条件、0.7%的基础研究条件和27.6%的创新产业条件,政府驱动条件不存在瓶颈,始终贯穿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领域与全过程;(2)识别出高能级支配型场景驱动产研融合路径和枢纽型场景支撑创新路径、政府驱动场景营创路径、知识策源创新路径、人才集聚知识创新路径,以及非高能级潜力型政府强势主导路径和节点型政府支持人才高地建设路径、创新土壤培育路径,从正反两方面验证“科技-产业-科技”路径组合闭环是建成高能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标志;(3)4种能级构型对应8条关键路径,揭示单因素主导驱动、双因素均衡驱动和多因素共生驱动三重科技创新中心能级进阶演化机制。据此,提出中国建设不同层级、接续进阶的科技创新中心体系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书钦
为更好发挥北京高校在基础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区域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依据2012—2017年北京高校在R&D人员、R&D经费投入、科技产出及成果、专利所有权转让及技术合同成交等方面的数据,找出北京高校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问题与短板,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北京高校 科技创新中心 作用与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强 王浩 敦帅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随技术革命、创新模式和产业政策等因素兴起更替。本文在对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演变路径梳理归纳的基础上,以伦敦、纽约、首尔和东京为例,分析总结了其在科技金融互补、创新生态优化、公民创新共治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典型模式、路径与特点,并进一步结合我国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要,提出着力营造创新型社会氛围、广泛吸纳创新主体意见需求、协调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并及时调整社会治理政策响应科技变革等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袁永 郑芬芳 郑秋生
全面分析近年来澳大利亚智库2thinknow研究发布的全球创新城市指数评价结果,提出广东建设全球性科技创新中心的若干启示与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易明 高璐 杨丽莎
文章运用泰尔熵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基于2006—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7个城市的数据,选取专利授权量和户籍人口总量作为衡量创新能力的指标,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能力的时空动态演化规律。研究发现:该城市群创新能力整体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差异在渐渐减小;H-H型和L-L型城市数量逐渐增加,L-H型城市数量逐渐减少,而H-L型城市基本都是省会城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易明 高璐 杨丽莎
文章运用泰尔熵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基于2006—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7个城市的数据,选取专利授权量和户籍人口总量作为衡量创新能力的指标,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能力的时空动态演化规律。研究发现:该城市群创新能力整体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差异在渐渐减小;H-H型和L-L型城市数量逐渐增加,L-H型城市数量逐渐减少,而H-L型城市基本都是省会城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瞿振元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其发展关乎国家未来和民族兴旺。支撑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大力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是高校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和应该承载的重要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在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一系列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对学校科研工作再谋划、再推动,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嘉毅
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演化经历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成熟后期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皆呈现出异质的演变规律,其演化动力包含内源动力与外源动力,内源动力表现为各生物单元追求共生带来的回报;外源动力为外部政府的制度引力、外部城市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带来的压力、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拉力。城市文化旅游品牌包含选择机制、创新机制、生态平衡机制,选择机制主导着城市文化旅游品牌进化的方向;创新机制给予源源不断的能量补给;生态平衡机制增加了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的生态耐受幅度,使其成为一个广适应性物种。
关键词:
城市 文化旅游品牌 演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博 毕克新
本文从专利计量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的基本情况,并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探讨了我国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的动态演化规律。研究表明:2005~2015年间,我国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的专利产出呈倒"U"型的动态演进趋势;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存在较大行业差异,重工业具有较高低碳突破性创新专利产出,而行业间差异也表现出呈逐渐扩大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
低碳突破性创新 动态演化 专利 制造业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庄雷 周函
传统银行大多通过线下“一对一”人工柜台业务办理的服务模式,在特定的时间为大众提供存储贷款、理财产品等金融业务的办理。而今在全球金融科技创新和应用的冲击下,许多金融企业和科技企业逐步采用新型的金融工具和手段进行金融业务模式的升级与拓展,一些互联网企业悄然应用金融科技手段率先开展金融新业务或新模式,并获得了较高收益。面对金融科技创新,传统金融机构也积极探索与应用。通过建立科技企业与传统银行的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策略模型,分析两个博弈主体之间的动态竞争关系与收益情况,并引入风险监管机制分析双方的博弈行为策略与收益。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企业与传统银行在金融科技化的演化策略为{进入,进入}或者{退出,退出}。同时通过分析得到双方合作所带来的增值收益和投机收益影响两个博弈主体最终的选择策略。考虑风险因素引入监督惩罚机制后,二者在金融科技化的演化策略为{进入,进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晴 彭华涛 全吉
科技创业有利于培育新兴产业、促进新经济发展。高校集聚、资本汇集、商业氛围浓厚的武汉,在科技创业政策的推动下,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本文运用共词分析方法对武汉市围绕"东湖""光谷"高新示范区、形成时间连续性、主题紧密联系且范式相似的推动科技创业的五项"十条"科技政策进行分析,选取Ucinet软件处理数据,提炼政策核心关键词。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创业政策一般以"科技""高校""孵化器"等词为中心,联系科技创新创业政策网络,体现政策核心和关键,针对此提出进一步深化关键词中心地位,提高政策制定针对性并逐渐体系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创业政策 共词分析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海波 涂舟扬 胡大立
我们以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演化为主线,采用SPS案例研究法,以江西正邦科技股份公司为样本,通过对企业自主创新动力要素演化路径进行分析,探明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结构、阶段特性以及运行机理。研究发现,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演化可分为变异、复制以及选择三个阶段,且遵循一定的演化路径,即由技术创新过程的外生性驱动,到制度创新过程的内生性驱动,最后到协同创新过程的协同驱动。同时,在此过程中,各演化阶段的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在创新层次、方式、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
自主创新动力机制 动态演化 案例研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倪外
香港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即遵循国际化的、开放合作的发展模式。香港创新经济发展五个方面的困境是香港宏观经济转型困难的具体表现,涉及创新资本、创新人才、创新环境、区域竞争等多方面矛盾。香港探索以创新集群方式促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挥香港能够集聚全球创新要素资源,及与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创新合作的优势,主要发展路径包括:外源原创创新——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构建国际化创新枢纽;区域合作创新——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完整创新链网络;内生优化创新——以大学为核心打造创新集群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杜德斌 何舜辉
文章在界定"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内涵的基础上,讨论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四大功能,即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驱动和文化引领;同时总结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五个显著特征:功能支配性、结构层次性、空间集聚性、产业高端性、文化包容性;最后分析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组成要素和结构,将其归纳为三个层次的多要素系统,其中人才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形成的核心要素,大学、企业和政府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驱动要素,创新文化、创新资本、创新基础设施和专业服务等是构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环境要素。
关键词: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内涵 功能 组织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