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99)
2023(14177)
2022(11991)
2021(11314)
2020(9421)
2019(21970)
2018(21541)
2017(41441)
2016(22147)
2015(25401)
2014(25090)
2013(24921)
2012(23031)
2011(20890)
2010(20447)
2009(18841)
2008(18408)
2007(15974)
2006(13403)
2005(11997)
作者
(61963)
(52237)
(51995)
(49504)
(32963)
(25067)
(23859)
(20374)
(19746)
(18282)
(17599)
(17598)
(16403)
(16366)
(16224)
(16094)
(15698)
(15552)
(15069)
(15035)
(12706)
(12695)
(12605)
(11930)
(11790)
(11767)
(11376)
(11177)
(10406)
(10386)
学科
(98914)
经济(98823)
管理(65576)
(62149)
(50420)
企业(50420)
方法(50228)
数学(45358)
数学方法(44893)
中国(25845)
(25189)
(25120)
(20847)
贸易(20841)
(20355)
业经(19210)
(18506)
环境(17227)
(17127)
农业(16580)
地方(16127)
(15932)
财务(15886)
财务管理(15848)
企业财务(15092)
(15005)
(14305)
金融(14300)
(14165)
银行(14133)
机构
大学(323109)
学院(319515)
(140955)
经济(138568)
管理(128104)
理学(111879)
理学院(110714)
管理学(109016)
管理学院(108418)
研究(106515)
中国(81324)
(66578)
(62214)
科学(62168)
(51641)
财经(51150)
中心(49924)
(48781)
研究所(47224)
(46839)
业大(45207)
经济学(44893)
(43950)
北京(41643)
经济学院(40772)
(40126)
师范(39755)
农业(38425)
(38407)
财经大学(38396)
基金
项目(219680)
科学(175687)
基金(164988)
研究(159146)
(143485)
国家(142419)
科学基金(123581)
社会(104974)
社会科(99774)
社会科学(99747)
基金项目(86737)
(82283)
自然(79645)
自然科(77851)
自然科学(77830)
自然科学基金(76482)
教育(73565)
(70507)
资助(67946)
编号(62349)
(50728)
成果(49795)
重点(49493)
(46463)
(45690)
国家社会(45075)
教育部(44271)
创新(42922)
科研(42792)
人文(42486)
期刊
(141799)
经济(141799)
研究(89225)
中国(54939)
(47948)
学报(47389)
科学(45367)
管理(44402)
(42695)
大学(36665)
学学(34598)
农业(29388)
教育(27657)
技术(27493)
(27142)
金融(27142)
财经(25240)
经济研究(24415)
(21678)
业经(21654)
问题(19243)
(18003)
统计(17172)
(16595)
技术经济(16273)
世界(15569)
国际(15410)
(15376)
(14751)
理论(14663)
共检索到452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杜培林  王爱国  
文章将贸易与气候变化问题纳入到一个全球碳转移网络治理分析模型中,利用欧盟WIOD数据,测算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间的碳转移流量,构建全球碳转移网络,实证分析并绘制全球碳转移的格局视图,审视发达国家和中国在全球碳转移网络治理格局下的地位和所扮演的结构角色,并提出对中国有利的应对贸易与气候变化的建议。研究发现:(1)欧盟实质上居于全球贸易碳转移网络的"全局中心"地位,同时占据着全球碳转出流的上游位置和全球碳转入流的下游位置,在世界隐含碳进出口贸易中占据最有利的地位。(2)2009年中国呈现出显著的碳转移三重角色特征,即在总量核算上成为全球第一大"碳净出口国"角色,而从结构分析上则同时扮演主要贸易伙伴间"局部中心"角色和全球最大"碳净出口中转站"角色。中国位于全球贸易碳转移的"全局中转"位置,而且与美国相比是具有巨额碳净出口特征的中转站。(3)从贸易角度来看,中国的碳转移不是造成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根源在欧盟。以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虽然自身出口清洁产品,但从全球碳转移网络格局上看,的确通过进口污染的高碳产品把位于全球碳转移主干流上"中转站"地位的中国变成了"污染产业天堂"。为此,欧盟应该优先向碳转移主干流上的中国等关键节点国家提供低碳技术实质性合作和义务性援助,从而达成全球碳减排目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熊琦  
本文研究表明,东盟已较大程度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中,但在全球价值链中仍处于低端环节,主要表现为间接出口品的国内附加值比重不断减少、国外附加值比重不断增加;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所处地位较高,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程度提高,但呈下游化发展趋势。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魏静  朱恒民  宋瑞晓  丰俊超  
研究了在线知识转移网络的动态统计特征和拓扑结构,发现在线知识转移网络的演化特征与传统的BA网络模型存在差异。通过对某BBS论坛的实际网络数据分析后,在BA网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PageRank算法的在线知识转移网络演化模型。同时,在网络增长率的解析中发现,网络增长模型的度具有幂率分布特征。并且,可以通过控制网络增长模型算法中的衰减系数和节点度增长系数,最终实现对在线知识转移网络增长的控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卢艳秋  孙立宏  徐爽  
文章将成功的知识转移界定为最终实证模型的因变量,将价值网络知识转移的重点集中在电信运营企业接受知识转移的过程模型。通过对知识转移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出影响价值网络内部知识成功转移的主导因素依次是知识转移环境、知识转移模式、网络环境以及知识转移能力。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张梅  吴建新  
服务外包承接方在网络中的分工地位由服务外包全球网络体系内的伙伴关系或治理关系所决定。全球服务外包网络体系下的承包商和发包商的关系可分为战术型伙伴关系、战略型伙伴关系和转型伙伴关系三类。我国在承接软件服务业务上与发包国的"战术型"伙伴关系决定了中国软件服务外包在价值链的低端位置。我国的软件承接商要获得技术租、关系租甚至品牌租,必须培养龙头企业,建立差异化的业务模式,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无缝对接"的供应能力。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夏立新  杨金庆  叶光辉  程秀峰  
为了探究网络问答社区中用户知识转移的影响要素与作用机理,本文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了问答社区知识转移模型。通过分析MetaFilter问答社区人际知识网络结构,结合社会网络分析中的网络密度、结构洞、中心势、平均最短路径、聚类系数指标,揭示强关系紧密网络、强关系稀疏网络、弱关系紧密网络和弱关系稀疏网络4种不同类型的网络结构对问答社区用户知识转移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强关系稀疏网和弱关系紧密网对问答社区知识的有效转移具有促进作用。结构洞限制度越小,网络越稀疏,用户也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多种异质的知识源;平均最短路径越小,小世界效应越显著,网络中知识交流更畅通;聚类系数过高或者过低都有碍于人际知识网络中知识的转移,接近于整体网络聚类系数将有助于知识的转移,并通过聚类程度指标来测量;网络中心势越大,用户在网络结构中的位置越重要,用户间的联系越紧密,对知识的转移起到显著的影响。但是,社会网络分析指标并不仅由某一个指标对知识转移起决定性作用,而是多个指标共同作用的结果,知识转移的优势网络也存在个别较低指数。探求不同网络结构对问答社区用户知识转移的影响,可以根据各指标系数调节网络结构,提高知识转移效率和效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文亮  黄淑华  
以组织学习为中介变量,构建了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特征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引入潜在吸收能力作为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的调节变量。以河南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概念模型中的研究假设。得出如下结论:不同的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维度和关系特征维度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特征对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在整个知识转移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企业的潜在吸收能力在组织学习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中起到部分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彭水军  余丽丽  
本文基于GTAP数据库构建一个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测算和分析了2004-2011年附件I国家与非附件I国家间贸易中的转移排放,并重点考察中国对外贸易转移排放的变化趋势、国别(区域)流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研究期间附件I国家对非附件I国家存在大量转移碳排放,而中国成为附件I国家转出排放的主要目的国,占比高达49.4%-54.7%。(2)2004-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导致大规模的碳排放"净转入",而其中约62%-75%来自于美、欧、日三大发达经济体。(3)进一步对中国净转入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后发现,中国对美国、能源净出口国的贸易顺差效应是其净转入排放的最主要原因,而...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晓雅  谢祥  李志鹏  肖尤丹  
基于2016年北京市、江苏省、陕西省3个重要区域的高校专利权转移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多元回归模型,探索不同区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网络结构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3个重要地区高校科技成果均在本地实现了较高的转化量,其中江苏省在本地的转化率最高;3个重要地区高校均趋向于在经济活力高、创新水平较高的区域输入科技成果;影响各个区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存在着一些差异,不能一概而论。不同发展模式和经济水平的区域要依据自身发展特点,选取合适的参照对象,有针对性的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刺激本地高校专利的发明和转让。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谢本凯  刘威堂  吴一凡  
为探究中国中南地区民航网络的结构特征与中心性,引入复杂网络的相关理论,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以民航资源网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提供的2016年中国民航吞吐量数据、航线数据等为基础,对中国中南地区民航网络展开分析。在探究其拓扑结构特征时发现:中国中南地区民航网络是一个小世界网络,但是其无标度特性不明显,机场度值与机场吞吐量正相关,已经初步形成"轴-辐"式民航网络结构;在探究其枢纽机场中心性时发现:中南地区民航网络枢纽机场的中心性不明显,枢纽功能有待加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向阳  曹勇  
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和珠三角地区的10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485名研发人员和中高层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构建了政府支持、创新开放度对知识治理和知识转移关系的调节效应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层级回归分析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创新网络知识治理(包括市场机制、社会机制、层级机制)对知识转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支持对企业创新网络知识治理和知识转移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创新开放度对企业创新网络知识治理的市场机制、层级机制和知识转移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而对社会机制和知识转移的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武汉城市圈的市场机制作用相对社会机制和层级机制的作用来说不明显,而珠三角地区的市场机制、社会机制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莹莹  程宝栋  尤薇佳  郑文迪  
【目的】厘清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的动态演化特征,为各国(地区)原木贸易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全局、局部和个体3个层面,对2000—2018年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的结构特征和格局演变进行分析,并从网络地位和贸易模式两个方面探讨中国在全球原木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变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原木贸易网络规模不断拓展,网络内部贸易关系稀疏程度相对平稳,但平均贸易额上升明显。不同年份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的板块构成不同,板块内部联系趋于紧密,核心国家(地区)趋于"抱团",但板块间联系逐渐减少,板块间"俱乐部"效应显著下降。不同国家(地区)的核心度变化趋势不同,中国、印度等国家(地区)核心度上升明显,中国于2011年超越美国,居于核心度首位,而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国家(地区)核心度则呈下降趋势;中国个体网络规模不断提升,"桥"的作用明显,但结构洞效应有所弱化。原木产业内贸易规模不断提升,贸易伙伴以"边缘型"国家(地区)为主。贸易逆差不断减小,进口依存度有所提升。【结论】各国(地区)应根据自身和整体网络特征,采取各种措施优化原木贸易网络,推动国际物流互联互通,优化贸易路线,减少运费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为高效、便利、低成本的原木贸易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作为原木需求最为旺盛的国家,要根据自身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在全球原木贸易网络中的话语权,不断优化原木贸易网络,降低对单个国家(地区)的进口依赖,维护国内木材安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莹莹  程宝栋  尤薇佳  郑文迪  
【目的】厘清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的动态演化特征,为各国(地区)原木贸易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全局、局部和个体3个层面,对2000—2018年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的结构特征和格局演变进行分析,并从网络地位和贸易模式两个方面探讨中国在全球原木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变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原木贸易网络规模不断拓展,网络内部贸易关系稀疏程度相对平稳,但平均贸易额上升明显。不同年份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的板块构成不同,板块内部联系趋于紧密,核心国家(地区)趋于“抱团”,但板块间联系逐渐减少,板块间“俱乐部”效应显著下降。不同国家(地区)的核心度变化趋势不同,中国、印度等国家(地区)核心度上升明显,中国于2011年超越美国,居于核心度首位,而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国家(地区)核心度则呈下降趋势;中国个体网络规模不断提升,“桥”的作用明显,但结构洞效应有所弱化。原木产业内贸易规模不断提升,贸易伙伴以“边缘型”国家(地区)为主。贸易逆差不断减小,进口依存度有所提升。【结论】各国(地区)应根据自身和整体网络特征,采取各种措施优化原木贸易网络,推动国际物流互联互通,优化贸易路线,减少运费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为高效、便利、低成本的原木贸易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作为原木需求最为旺盛的国家,要根据自身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在全球原木贸易网络中的话语权,不断优化原木贸易网络,降低对单个国家(地区)的进口依赖,维护国内木材安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闫云凤   李雪梦  
文章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跨国公司投资碳转移网络的演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跨国公司投资碳转移网络中,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的个体网络地位较为稳定,而中国、东盟等发展中经济体进一步融入发达经济体主导的投资碳转移网络;从整体网络特征来看,“投资碳泄漏”问题进一步扩散。美国和欧盟成为全球投资碳转移的主要转出地和转入地,两者相互依赖,呈现“双足鼎立”的特征。此外,美国对亚洲国家的投资碳转移进一步深化。QAP分析结果表明,跨国公司更倾向于对具有相邻位置、相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科技水平的国家进行投资碳转移。文章的研究结果对于正确认识跨国公司在全球碳转移格局中扮演的角色、制定合理的国际气候合作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齐玮  董文静  高歌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2~2020年全球风电设备贸易网络拓扑结构和社团结构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全球风电设备贸易网络联系密切,并存在小世界特征;个体上,各产品贸易网络节点中心性差异较小,其中,中国风电设备产业贸易地位逐渐提高,并在各产品贸易网络中居核心地位;空间上,风电设备贸易网络中心不断向东亚转移,形成了欧洲、北美洲和东亚三足鼎立的空间格局;各产品贸易网络社团板块演变特征表明,玻璃纤维贸易网络较为均衡,而风电设备零件和风力发电机贸易网络不均衡特征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