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43)
- 2023(17511)
- 2022(14805)
- 2021(13848)
- 2020(11424)
- 2019(26439)
- 2018(26264)
- 2017(50019)
- 2016(27064)
- 2015(30489)
- 2014(30263)
- 2013(29624)
- 2012(27267)
- 2011(24823)
- 2010(25276)
- 2009(23035)
- 2008(22302)
- 2007(20077)
- 2006(17811)
- 2005(15758)
- 学科
- 济(112384)
- 经济(112282)
- 管理(78408)
- 业(75168)
- 企(62813)
- 企业(62813)
- 方法(46402)
- 数学(39518)
- 数学方法(38804)
- 中国(33549)
- 农(30029)
- 地方(28444)
- 业经(27085)
- 财(23723)
- 技术(22841)
- 学(22808)
- 理论(20388)
- 农业(20274)
- 制(19884)
- 贸(19499)
- 贸易(19482)
- 易(18765)
- 银(18390)
- 银行(18346)
- 和(18327)
- 融(17964)
- 金融(17962)
- 行(17667)
- 环境(17200)
- 发(15779)
- 机构
- 学院(376364)
- 大学(376219)
- 管理(149335)
- 济(147159)
- 经济(143738)
- 理学(128019)
- 研究(127762)
- 理学院(126546)
- 管理学(124084)
- 管理学院(123387)
- 中国(96232)
- 京(82134)
- 科学(78974)
- 财(66665)
- 所(63667)
- 中心(58264)
- 农(58178)
- 研究所(57681)
- 江(57233)
- 业大(54336)
- 北京(52692)
- 范(52681)
- 财经(52238)
- 师范(52207)
- 经(47366)
- 州(47169)
- 院(47108)
- 农业(44885)
- 经济学(42748)
- 技术(42512)
- 基金
- 项目(253015)
- 科学(199277)
- 研究(188381)
- 基金(180294)
- 家(156302)
- 国家(154923)
- 科学基金(133817)
- 社会(116956)
- 社会科(110728)
- 社会科学(110699)
- 省(101152)
- 基金项目(94942)
- 教育(87768)
- 自然(86307)
- 自然科(84377)
- 自然科学(84361)
- 划(84356)
- 自然科学基金(82812)
- 编号(78132)
- 资助(74497)
- 成果(63853)
- 发(57006)
- 重点(56710)
- 创(55466)
- 课题(55055)
- 部(54579)
- 创新(51121)
- 项目编号(48028)
- 科研(47460)
- 国家社会(47039)
- 期刊
- 济(168995)
- 经济(168995)
- 研究(113629)
- 中国(82737)
- 管理(58655)
- 学报(56197)
- 教育(53792)
- 农(53518)
- 科学(52997)
- 财(48876)
- 大学(43224)
- 学学(39830)
- 农业(37508)
- 技术(37433)
- 融(34568)
- 金融(34568)
- 业经(29261)
- 经济研究(26599)
- 财经(24425)
- 图书(24407)
- 问题(21051)
- 经(20907)
- 业(20106)
- 科技(19848)
- 技术经济(19495)
- 理论(17764)
- 坛(17434)
- 论坛(17434)
- 商业(17156)
- 现代(17076)
共检索到573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范拓源 聂晨曦
全球研发网络具有路径依赖效应,创新资源在网络内部自由流动产生乘数效应、循环效应、规模效应和输出效应。加快融入全球研发网络,可以从建设海外离岸创新中心着手。借鉴北京中关村、深圳市、上海张江、武汉东湖等海外离岸创新中心建设模式,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外离岸创新中心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曾德明 杨倩 戴海闻
我国高技术企业如何管理、利用其协作研发网络地位与影响力以推动技术创新效率持续提升,需要设计匹配其网络地位的协作研发网络模式。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与多维尺度分析法(MDS),分析汽车企业创新网络特征、计算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出协作研发网络模式四象限图,给出一套相对完善的匹配协作研发网络模式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策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范兆斌 苏晓艳
本文从发展吸收能力的角度,首先通过一个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拓展框架,分析了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全球化的动因。然后,结合创新价值链理论,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并在此框架下解释了跨国公司全球研发活动网络化的问题。最后,根据吸收能力的因果累积效应,分析了全球研发网络对我国创新价值链动态升级的影响。
关键词:
全球研发网络 吸收能力 价值链升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符栋良 杨忠直
生态工业园区是企业产业链的特殊形式和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文章对近年来企业研发网络与技术创新以及生态园区的相关发展理论进行梳理,为分析生态工业园区研发网络与技术创新能力的相互影响,揭示生态工业园区研发网络与技术创新能力体系之间的匹配互动关系提供了理论框架,同时也为解决当前我国产业链中存在的可持续发展难题阐明了解决的思路和方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立勇 刘梅 高静
基于制造业129家上市公司2004~2013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网络成员多样性、网络关系强度对二元式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网络成员多样性、网络关系强度与利用式创新、探索式创新均呈倒U型关系,网络成员多样性的提升将先抑制利用式创新,再抑制探索式创新,而网络关系强度的提升则先抑制探索式创新,再抑制利用式创新。网络关系强度正向调节网络成员多样性与利用式创新的关系,而对网络成员多样性与探索式创新关系的负向调节作用则不显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玎 禹献云 张雅蕊
基于对主体网络位置特征及网络密度对技术研发网络探索式创新影响机理分析,构建网络地位、结构洞以及网络密度影响探索式创新的理论模型;结合2007—2016年215家企业的联合申请专利数据,运用负二项回归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网络地位、结构洞均与低碳技术探索式创新呈倒"U"型关系,且网络地位的影响程度高于结构洞;网络密度对网络地位和结构洞与探索式创新之间的关系分别起到正向和负向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打破稀疏网络中心企业的路径依赖、加强稀疏网络中介企业的信息枢纽性、提高紧密网络中介企业的信息异质性、强化紧密网络中心企业的引领示范效应四方面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欣悦 王凤姣 汤勇力 周小林
探究跨国研发网络中,研发单元不同程度跨组织边界和国家边界建立知识连接对研发单元双元创新的差异化作用,为研发单元的知识获取策略提供参考。基于华为1999—2019年的国际专利分类(PCT)数据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组织边界和国家边界存在相互作用,跨边界来源知识新颖性收益更高,而内部知识连接和本地知识连接有助于减少研发单元跨边界知识获取的障碍与成本,增强跨国内部知识连接和本地外部知识连接对挖掘性创新的促进作用;跨国知识连接和外部知识连接组合能最大化知识新颖性收益,使得跨国外部知识连接对探索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最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企业可以通过跨国研发网络实现对全球技术资源的充分利用与整合,以开发新技术或新产品为目标的研发项目应选择与自身已有知识库重叠度更低的合作伙伴建立知识连接等相关管理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洋 魏江 江诗松
现阶段,经过一定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中国后发企业面临全球化背景下领先企业全方位的激烈竞争。在更加开放和动态的产业中,资源兼具分散和快速变化的特点,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必须的创新战略。那么,中国后发企业如何构建研发网络以通过协同创新实现创新追赶?本文通过对浙江省4个制造企业的多案例分析,探索并提出了后发企业如何通过基于地理边界、组织边界、知识边界的研发网络构建,实现创新追赶的过程与机制。
关键词:
后发企业 创新追赶 研发网络 边界拓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文亮 刘岩
企业研发网络成为企业获取研发资源、缩短技术开发时间、减少研发投资费用与分散风险的有效组织形式。本文在界定企业研发网络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研发网络的开放性、多元化、广泛性、协同性、动态性、平等性等特征,构建了企业研发网络的基本结构框架图,进而分析了构成企业研发网络的各结点的功能。
关键词:
企业研发网络 特征 结构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南宇
西北丝绸之路区以建设网络化旅游中心城市为依托,是加速西北丝绸之路区城市立体合作开发的重要选择。阐述了西北区旅游中心城市发展现状,提出了重点建设西北丝绸之路区五大都市旅游圈经济区及合作开发的发展目标。通过建设西北区旅游产业带和旅游产业网,完善西北区旅游中心城市合作开发的空间布局体系,打造西北丝绸之路区旅游中心城市协作开发一体化网络模式,立体开发西北丝绸之路区旅游中心城市网络,从而带动西北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对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郁 杨乃定 王琰 王杜方玫
研发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复杂产品供应商被锁定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和研发体系的中低端,从而限制了国内企业创新行为。基于逆向国际化理论、知识获取理论和创新行为理论,研究国内复杂产品研发网络逆向国际化程度对复杂产品供应商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基于182家复杂产品供应商的有效样本数据,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复杂产品研发网络逆向国际化程度与企业创新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知识获取能力在上述关系间起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水晶 余翔
中国目前大力提倡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产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的、处于价值链高端的研发类离岸外包。中国企业通过承接研发离岸外包,可以参与到全球研发当中获得技术和经验的积累,同时也能学到国际化管理运作模式,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方式之一,然而,研发离岸外包也会在某些方面对承包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负面效应。本文从理论上对承接研发离岸外包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作用机理进行论述,并以2001—2008年中国软件离岸外包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我国承接研发离岸外包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魏江 应瑛 刘洋
通过对两家大型民营企业的纵向比较案例研究,本文试图破解企业在一方面面对来自全球的激烈竞争,想要通过超本地搜寻获取知识资源以实现技术赶超,另一方面面对国内制度缺陷,技术落差巨大的现实背景,在执行研发走出去战略的同时担心面临巨额成本与风险,而陷入的两难困境。研究发现:首先,研发网络分散化/收敛化的过程中,4种组织学习顺序扮演了重要角色,分别为播种型、独奏型、咨询型和增强型组织学习顺序;其次,针对企业研发网络通过技术分散和地理分散进行演化的不同方式,企业选取不同的组织学习顺序与之相匹配;最后,与研发网络分散化相匹配的不同组织学习顺序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本文结论对于理解研发网络分散化与创新...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孙瑶
跨国公司研发离岸可以采取控制离岸与离岸外包的模式。研发离岸模式的选择应结合离岸模式的特征,考虑研发活动本身的性质、行业技术特征、企业规模与经验、东道国政策等因素。在两种模式成本要素的动态变化影响下,短期内控制离岸是成本较高的一种方式;而长期来看,离岸外包的成本有可能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发生变化,甚至超过控制离岸的成本。但企业可以采取区别研发活动性质进行离岸研发和提高供应商效率等方法改善两种模式的长期平均成本。
关键词:
控制离岸 离岸外包 国际化经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