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42)
2023(14634)
2022(12597)
2021(11662)
2020(10040)
2019(22536)
2018(22135)
2017(42710)
2016(23390)
2015(26523)
2014(26150)
2013(25897)
2012(23740)
2011(21370)
2010(21900)
2009(20955)
2008(20726)
2007(18989)
2006(16643)
2005(14993)
作者
(68087)
(56506)
(56302)
(53633)
(36094)
(27224)
(25936)
(21879)
(21288)
(20472)
(19095)
(18950)
(18053)
(17977)
(17927)
(17733)
(17287)
(16779)
(16598)
(16460)
(14057)
(13878)
(13850)
(13003)
(12992)
(12772)
(12661)
(12643)
(11437)
(11428)
学科
(90834)
经济(90738)
管理(67835)
(67375)
(54446)
企业(54446)
方法(39302)
数学(33829)
数学方法(33397)
中国(28424)
(26782)
(25308)
(20899)
贸易(20888)
业经(20566)
(20467)
(20340)
(19274)
(18991)
银行(18945)
地方(18629)
(18113)
金融(18109)
(18104)
技术(17607)
农业(16926)
理论(15494)
(15051)
(14967)
财务(14909)
机构
学院(330034)
大学(327305)
(136769)
经济(133803)
管理(123849)
研究(115372)
理学(104588)
理学院(103440)
管理学(101596)
管理学院(100977)
中国(91507)
科学(69523)
(69520)
(66458)
(59820)
(58375)
研究所(53898)
中心(53362)
(51886)
财经(50937)
业大(48389)
农业(46263)
(46062)
北京(44279)
(42056)
师范(41581)
经济学(41550)
(41495)
(41362)
财经大学(37580)
基金
项目(211055)
科学(164789)
研究(154846)
基金(150601)
(131568)
国家(130441)
科学基金(110512)
社会(96214)
社会科(91136)
社会科学(91112)
(84080)
基金项目(77984)
教育(71443)
自然(71411)
(70885)
自然科(69745)
自然科学(69718)
自然科学基金(68441)
编号(63380)
资助(63043)
成果(52903)
重点(48262)
(46423)
(46334)
(45792)
课题(45222)
创新(43006)
科研(40723)
(39726)
教育部(39454)
期刊
(155183)
经济(155183)
研究(101659)
中国(69045)
(53439)
学报(51265)
(51160)
科学(46904)
管理(46413)
(39466)
金融(39466)
大学(38170)
教育(36365)
学学(35873)
农业(35803)
技术(30932)
经济研究(25707)
业经(25506)
财经(24747)
(21304)
(19994)
问题(19718)
(19252)
国际(18500)
技术经济(16650)
理论(15684)
(15627)
商业(15428)
科技(15201)
统计(15195)
共检索到512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郝钢  王晓兰  
首先分析了四川省的区位优势以及全球疫情背景下其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情况。然后基于SEIR仓室仿真模型和进出口依赖度定量评估四川国际物流枢纽受疫情影响产生的风险,并提出相应对策。最后探讨了疫情形势下四川国际物流枢纽新的发展机遇。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慕晓博  魏东  罗志军  邓绍俊  
首先分析了新冠疫情下进口冷链食品的必要性;然后归纳出进口冷链渠道存在疫情传播的风险主要来自病毒本身低温适应能力、国外疫情持续爆发、国门预警防疫、境内流通环节等几个方面;最后提出通过政府层面建立闭环追溯管理、海关方面加强国门病毒检测、进口经营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人民群众做到安全消费等措施,全社会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将进口冷链食品的疫情风险降到最低,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余启龙  蒋惠园  
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的发展对湖北的经济水平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在介绍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规划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经济、交通互通对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发展的必要性。结合国内外以航空货运为主的物流枢纽典型案例,得出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的发展启示,再分析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发展的经济环境、区位交通环境、政策环境,进一步进行SWOT分析,最后提出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发展的对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左雷  徐柏安  孙思宇  石君  王遥飞  
根据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要求,通过比较武汉与重庆、南京在物流基础条件、物流规模、运输结构、市场主体、物流成本、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技术装备、政策环境、竞争态势等方面的情况,对武汉建设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枢纽进行了SWOT分析,从技术装备应用、运营模式创新、物流业务协同、枢纽经济打造四个方面提出了武汉"五型"枢纽建设、运营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艳涛  丁琪  王国刚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对我国玉米供应链各环节造成影响,暴露出玉米供应链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短板。疫情下我国玉米春耕备耕农资供应紧张,国内玉米市场供应出现阶段性紧张,市场价格波动明显,全球范围疫情的扩散将给玉米进口贸易带来不确定性,且疫情对我国畜禽养殖业冲击较大,直接影响本年度玉米饲用消费。当前,我国玉米供应链体系存在小农生产导致生产与消费脱节、生产重心北移造成产销区生产布局不平衡及储备布局不平衡、"北粮南运"格局带来的跨区流通不畅、粮食应急机制亟待健全、玉米进口来源单一使国际贸易存在潜在风险等问题。对此,需要充分发挥粮食专业合作社及经纪人作用,促进玉米产销对接;统筹调整玉米产业区域布局,促进产业高效发展;健全粮食应急机制,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风险;构建多元化的全球粮食供应体系,减缓国际贸易风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志钢  阮茂琦  张力文  
疫情背景下国际食物市场失灵问题更加凸显,使得低收入国家、地区和脆弱群体面临更为严峻的食物和营养安全形势,加强食物安全领域国际合作的需求日益迫切。但同时国际合作也面临着受疫情冲击导致的治理目标和手段变革、预算削减等挑战。疫情压力下,中国积极参与食物安全国际合作不仅有利于实现全球食物安全目标,也有助于保障中国食物安全。总结以往国际合作中遇到的瓶颈,中国需加强食物安全国际合作的统筹规划和区域层面合作,深入推进多边合作尤其是南南和三方合作,并鼓励非政府主体的参与;在经贸协调、农业技术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利用中国产业优势和发展经验帮助东道国提高食物产能并加强供应保障能力的建设。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蒋远胜  吴平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农业生产和农民金融行为也受到严重影响。论文基于对四川省10个样本县近30家农村金融机构的调查,总结分析了疫情对四川省农村金融机构的影响以及这些机构应对疫情冲击的响应措施与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农村金融机构应对公共卫生危机能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莫荣  陈云  鲍春雷  黄湘闽  
2003年以来,我国经历了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和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等三次较大规模的事件。本研究就三次大事件对就业的主要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比较而言,非典疫情对局部行业和地区影响较大,并且持续时间短、恢复较快,因而对就业的影响总体是短期的、结构性的、局部性的,但影响程度大于对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冲击力强,就业受到影响较为严重,失业率显著上升、农民工大规模返乡、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十分突出;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产生严重冲击,影响巨大,范围广、程度深,并且因与春节假期重叠导致返工困难,就业总量压力加剧,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失业水平可能达到新高。为应对当前疫情对经济社会和就业影响,要在现有援企稳岗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重点关注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疫区就业人员、失业人员等群体,提供更有效的就业帮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韩召颖  王辛未  
全球化、美国单极格局和制度化合作是冷战后国际秩序的显著特征。通过观察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国际体系内行为体的互动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秩序的转型方向。受疫情影响,全球化进程和地区合作受阻,进一步加剧国内政治与国际体系的反向联动。同时,疫情凸显美国体系领导力缺失,大国制度博弈愈演愈烈,既有体系结构的不稳定性提升,冲击现行国际秩序。整体而言,国际秩序未发生本质改变,权力结构的"去中心化"进一步持续、制度安排中功能性合作与新制度建立加速推进。后疫情时代,全球化和国际合作将在重组整合中波动前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积极推动多边主义进程和"一带一路"倡议应对国际体系无序状态的同时,以国内发展作为应对秩序转型和参与全球治理的基础。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肖芸  
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同处一条产业链上,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交通运输业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成都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航空枢纽港,正致力于打造国家级航空枢纽和创建世界十佳机场。成都航空运输建设为四川入境旅游发展提供了条件,四川政府与旅游企业应重视此机遇,与航空企业联合推出入境航空旅游产品,通过航空渠道营销四川旅游,建设更加便捷的空中与地面通道,确立成都在西部入境旅游的枢纽地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赵晗  宋效军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小微企业的流动性,凸显了小微企业风险抵抗力弱的特征。而全球疫情的扩散加大了中国经济企稳的难度和不确定性,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小微企业作为弱势群体更将首当其冲。在疫情期间,银行在帮扶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同时,要化被动为主动,挖掘重点行业有成长性的小微企业,为"后疫情时代"做好储备,促进小微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银行业应该如何应对普惠金融业务的风险冲击,建议摸清存量资产状况,做好压力测试,并准备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发生的应对方案,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实施动态重检,持续建立多层次的风险分担机制等措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新伟  杨傲  韩宇凯  
本轮全球能源价格大幅上涨与以往的上升有所不同,是新冠疫情暴发后需求恢复过快与供应惯性迟滞引起的短期供需错配,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货币超发、OPEC+产量限制及欧洲天然气政治博弈等多方面作用共振所致。我们认为,推动本轮能源价格上涨的因素有些正在消除,具有短期性;有些因素如各国对新能源的政策等具有长期性的影响。我国能源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密切关注国际主要能源供需大国的政策变化,防止能源价格上升引发新一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保障我国经济平稳运行。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志青   胡时霖  
全球面临气候危机挑战的背景下,以纽约和伦敦等为代表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积极采取行动,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支持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作为中国重要的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上海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贯彻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积极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本文通过构建绿色金融评估指标体系,对标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对上海提升绿色金融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对上海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包括打造有一定创新和推广价值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评价激励机制,大力发展转型金融、生物多样性金融、气候投融资等绿色金融重点领域等。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庞隽  楚燕来  李梦琳  焦腾啸  
本研究聚焦新冠疫情影响下的产地歧视效应,发现消费者对产自疫情更严重地区的常温包装产品表现出更低的购买意向,即使该产品不具备病毒传播的可能性。通过二手数据分析和行为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作者证实产地歧视效应具有跨地区、跨品类、跨样本的普遍性以及时间上的持续性。该效应的诱因是消费者因为缺乏科学知识而过高估计产自疫区的常温包装产品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因此,向消费者科普病毒传播知识可以有效削弱产地歧视效应。本研究拓展了有关新冠疫情和行为免疫系统如何影响消费行为的文献,并进一步丰富了原产地效应的理论模型。同时,本研究为企业和政府应对疫情冲击、恢复市场活力提供了策略建议。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周密  李意  
新冠疫情对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经济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影响了阿拉伯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方式和水平,但不同国家间差异明显。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产能合作上有着共同的意愿、良好的基础条件以及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双方从合作而非对抗的原则出发,在应对疫情冲击的同时拥有坚持对国际社会承诺的共识,为深化产能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潜在长期影响,中阿产能合作符合双方利益,也有利于改善疫情时期全球供需关系。鉴于此,双方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优化产能合作环境上协同发力。在加快形成保障机制、加强标准对接和互认、发挥行业组织和协会作用、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保障的同时,针对重点金融资源需求和当地需求,提供产能合作专向资金支持并引导市场资源配置。通过改善中阿产能合作的支持环境,努力提升双方产能合作的能级,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