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69)
- 2023(12489)
- 2022(10662)
- 2021(9930)
- 2020(8324)
- 2019(18688)
- 2018(18285)
- 2017(35105)
- 2016(18210)
- 2015(20144)
- 2014(18981)
- 2013(18178)
- 2012(15952)
- 2011(13827)
- 2010(13251)
- 2009(12122)
- 2008(10875)
- 2007(8882)
- 2006(7203)
- 2005(5997)
- 学科
- 济(70216)
- 经济(70153)
- 管理(51507)
- 业(48162)
- 企(39920)
- 企业(39920)
- 方法(34847)
- 数学(31122)
- 数学方法(30689)
- 贸(20008)
- 贸易(20004)
- 易(19670)
- 农(18675)
- 财(18409)
- 中国(17025)
- 业经(15567)
- 出(12816)
- 学(12760)
- 农业(12283)
- 理论(11221)
- 地方(11204)
- 务(11175)
- 财务(11133)
- 财务管理(11107)
- 技术(11041)
- 制(10985)
- 企业财务(10440)
- 环境(10364)
- 和(9963)
- 融(9661)
- 机构
- 学院(236308)
- 大学(234251)
- 济(100193)
- 经济(98494)
- 管理(95794)
- 理学(84510)
- 理学院(83729)
- 管理学(82183)
- 管理学院(81750)
- 研究(71917)
- 中国(54335)
- 京(46059)
- 财(43562)
- 科学(42083)
- 财经(36157)
- 中心(35185)
- 农(33781)
- 业大(33559)
- 经(33324)
- 江(32444)
- 所(32303)
- 经济学(32025)
- 范(29931)
- 研究所(29706)
- 师范(29601)
- 经济学院(29192)
- 财经大学(27390)
- 北京(27165)
- 院(27077)
- 农业(26571)
- 基金
- 项目(173055)
- 科学(139188)
- 基金(129361)
- 研究(127670)
- 家(112124)
- 国家(111267)
- 科学基金(98125)
- 社会(84529)
- 社会科(80340)
- 社会科学(80326)
- 基金项目(68282)
- 省(66707)
- 自然(62993)
- 自然科(61695)
- 自然科学(61679)
- 自然科学基金(60555)
- 教育(59787)
- 划(55869)
- 资助(51764)
- 编号(51391)
- 部(38846)
- 成果(38803)
- 重点(38689)
- 创(37351)
- 发(36852)
- 国家社会(36298)
- 创新(34860)
- 教育部(34441)
- 人文(34058)
- 科研(33807)
共检索到3261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维薇
文章基于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框架,将企业的中间品进口行为内生化,全面地考虑了企业进口地位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以全要素生产率为基点,将中间品进口的促进机制延伸至最终品出口结构。继而构建计量模型,经过检验进一步发现,从出口增长方式上讲,零部件的进口尤其是扩展边际的增加有利于最终资本品出口扩展边际的提高,而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来实现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维薇 李荣林
本文基于国际生产网络的现实背景,试图从理论的层面上找到一般均衡条件下中间品进口与最终品出口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于中国电子行业的BEC数据的计量检验验证这种促进作用。通过分析,本文认为,零部件的大量进口,尤其是来自发达国家的中间品进口可以促进中国最终资本品的出口;相对于进口规模的扩张,零部件进口种类的增加发挥了更大的促进作用;经济危机之后来自新兴经济体的零部件进口对中国电子产品的出口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因此,中国要想扩大对外贸易的规模,进口零部件还是必然的选择,但要选择恰当的产品和种类,积极提高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维薇
在全球生产网络迅速扩大的背景下,本文基于新新贸易理论的框架,构建企业异质性模型用来解释中间品进口影响最终品出口的微观机制,在该机制中TFP成为有效的传导路径并决定了生产企业的出口选择。利用中国2003年到2010年7个制造业的贸易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结果证明零部件进口规模和种类都会促进对应行业最终资本品的出口,这种促进是通过TFP的提升来实现的,并且该产业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这种促进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丽丽
基于2000~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探讨中间品进口多样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多样化对企业创新的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口中间品种类越多样化的企业更倾向于参与创新并生产更多的新产品。进一步考察企业的性质、规模及中间品进口来源地后,发现中间品进口多样化更能显著提高私营企业的创新扩展边际,并强化小型企业自主创新的意愿和能力,从OECD发达国家进口的多样化中间品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更为突出。根据中介效应模型的传导机制检验,中间品进口多样化通过利润增长路径和非利润增长路径对企业创新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宗毅君
文章通过6位数HS微观贸易数据,计算了中美两国对世界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实证分析了"二元边际"对两国出口竞争优势的影响及贡献。结果表明,"二元边际"对中美两国出口竞争优势的增长均有拉动作用,但对美国竞争优势的贡献要高于中国;其中,源于产品种类创新或新产品创造的"广度边际",是美国出口竞争优势的最主要来源,但不是中国出口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盛斌 吕越
本文在扩展已有贸易二元边际测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2001-2010年货物贸易微观数据,对中国出口二元边际在正向贸易自由化冲击和负向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不同表现与绩效进行了细化测算与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主要是依靠集约边际实现的,即对持续的产品与目标市场组合的扩张;而广延边际的贡献则十分有限,且主要表现在已有产品和市场组合的多元化,而非新产品与新市场的多元化。这种特征在中国入世后的贸易自由化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集约边际的大幅下滑是导致中国出口贸易短期萎缩的最主要原因,而它的扩张也几乎全部解释了冲击后的出口恢复性增长。此外,对不同类型的目标市场的出口与不同技术复杂度产品...
关键词:
二元边际 金融危机 出口 中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奇珍 朱英明 朱淑文
本文首先把企业层面的出口增长分解为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其次,使用1999-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的匹配数据,综合运用多种计量方法,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企业出口增长集约边际有正向而显著的影响,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最大,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最小;技术创新对企业出口增长扩展边际有正向而显著的影响,对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最大,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最小。最后,本文提出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出口增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集约边际 扩展边际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喻美辞 喻慧慧
在测算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基础上,将国内对农产品的需求纳入引力模型,实证检验本地需求对农产品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来看,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具有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但扩展边际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即国内需求主要通过集约边际促进农产品出口增长;从具体农产品来看,水产品、蔬菜和水果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存在本地市场效应,但由于农业规模经营效益差、农产品价高质低等原因,大宗农产品、蔬菜和水果出口增长的扩展边际存在逆本地市场效应。因此,在处于农业资源禀赋劣势的条件下,应加快推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业供给侧改革。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勇兵 陈宇媚 周世民
本文基于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框架,利用中国海关数据从企业层面将中国出口增长分解为扩展边际(出口企业数量)与集约边际(单位企业的平均出口额),描述了中国企业出口动态和二元边际结构,并考察不同贸易成本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2000—2005年间尽管扩展边际的波动幅度远大于集约边际,中国出口的增长仍大部分是由持续出口企业的贸易额扩大实现的;各种因素对二元边际的作用机制和程度不尽相同,经济规模、距离和贸易成本的变动主要通过扩展边际影响贸易流量。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群卉
采用HS-6位数级微观贸易数据,计算2001—2012年中国稀土产品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并进一步分析相对出口规制程度、相对产量与出口增长二元边际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稀土产品出口规制政策对稀土产品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都有促进作用,其中对集约边际的影响更大;而相对产量对二元边际有负面影响。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随着稀土产品出口规制政策的逐步弱化,应加强对稀土产业的生产规制,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的转变;并积极开拓新的出口市场,促进稀土产业的良性扩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彭羽 郑枫
文章基于网络分析视角,采用1995~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HS6位产品层面出口贸易数据,使用泊松伪最大似然方法(PPML)分析了双边FTA及出口国的FTA网络中心度地位对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双边FTA深度提高对出口增长的影响主要来自于集约边际,而出口国网络中介中心度地位提升则显著促进其出口扩展边际增长。这表明,沿线国家深度嵌入FTA网络有助于促进其出口多元化和降低贸易风险,弥补双边FTA主要促进出口集约边际带来的不足,避免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增长。基于沿线国家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双边FTA深度和FTA网络地位的提升对初级产品出口国的二元边际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工业品出口国而言,双边FTA深度提升仅促进其出口集约边际增长,而FTA网络地位提升则促进其出口扩展边际增长;FTA网络中介中心度提升对信息获取能力较弱的沿线国家出口二元边际促进作用更明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林 彭婷婷 吕亚楠 张亮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贸易便利化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流量。然而,随着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不断下降,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方向选择尤为值得关注。本文基于2013—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二元边际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目的国经济规模越大,对集约边际的影响大于对扩展边际的影响;(2)贸易距离主要是通过集约边际降低中国农产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出口;(3)"一带一路"倡议和较大的农产品的补贴力度使得沿线国家生产效率对扩展边际具有正向影响,对集约边际影响不显著;(4)出口固定成本对扩展边际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综上,本文认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更应从扩展边际的视角出发改善对沿线国家农产品的出口。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农产品出口 集约边际 扩展边际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晓雅 肖海峰
本文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1998—2017年中国-新西兰双边农产品出口贸易数据,使用二元边际分解的方法,从农产品整体层面、分类别层面对中国-新西兰不同阶段双边农产品出口增长进行二元边际变化及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新西兰双边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差异较大,中国-新西兰双边农产品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且多数时期大多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为集约边际;对比两国农产品出口二元边际分解及贡献率发现,中国对新西兰农产品出口增长扩展边际大于新西兰对中国同期出口增长扩展边际,新西兰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集约边际大于中国对新西兰同期出口增长集约边际,中国加入WTO及中国-新西兰自贸区的建立使两国农产品出口扩展边际贡献率均有提升,但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源泉依旧为集约边际。由此提出了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等建议,以期进一步扩大中新两国农产品出口。
关键词:
中国 新西兰 农产品贸易 二元边际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斌 王乃嘉
以服务化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深入分析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通过生产率提升、创新激励、范围经济、规模经济等效应对中国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优化产生重要影响。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增加了企业出口概率,扩大了企业出口产品种类和市场范围,且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出口产品价格的正向提升效应明显大于对出口数量的负向效应。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加快了企业出口由"量变"到"质变"的进程。此外,从服务投入异质性的视角看,分销投入服务化、金融投入服务化均有利于优化企业的出口表现,特别是分销投入服务化的影响更为明显;电信投入服务化和运输投...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勇兵 付浪 汪婷 胡颖
以周边国家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未来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重点。本文使用CEPII-BACI数据库1995~2012年中国对东盟各国的HS-6位数产品的出口贸易数据,探究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前后中国对东盟出口的二元边际结构及其决定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以集约边际为主,但自贸区的成立有效地促进了扩展边际的提升;中国—东盟自贸区对二元边际都有促进作用,但对集约边际的影响更大。结果表明,中国的自贸区战略仍处于浅度一体化的阶段,应该提高合作水平,向深度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扩展边际 集约边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