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80)
2023(1829)
2022(1617)
2021(1448)
2020(1192)
2019(2638)
2018(2551)
2017(5082)
2016(2512)
2015(2724)
2014(2499)
2013(2482)
2012(2175)
2011(2024)
2010(1918)
2009(1904)
2008(1683)
2007(1461)
2006(1303)
2005(1248)
作者
(7204)
(6230)
(6050)
(5657)
(3770)
(2923)
(2713)
(2232)
(2221)
(2081)
(2004)
(1967)
(1925)
(1912)
(1901)
(1879)
(1807)
(1804)
(1721)
(1710)
(1456)
(1432)
(1389)
(1388)
(1354)
(1349)
(1292)
(1286)
(1219)
(1194)
学科
(12419)
经济(12413)
(8457)
管理(7307)
(6342)
企业(6342)
方法(5389)
数学(4581)
数学方法(4536)
业经(3442)
(3095)
贸易(3095)
(3057)
(3002)
技术(2163)
农业(2137)
理论(2027)
信息(2001)
(1994)
产业(1959)
世界(1927)
中国(1920)
关系(1761)
(1747)
(1621)
(1617)
(1608)
金融(1607)
总论(1592)
(1578)
机构
大学(37875)
学院(37227)
(17656)
经济(17403)
管理(15847)
理学(13967)
理学院(13826)
管理学(13636)
管理学院(13559)
研究(13031)
中国(9330)
(7977)
科学(7618)
(6271)
(6217)
(6181)
中心(5938)
研究所(5792)
业大(5621)
经济学(5555)
财经(5443)
(5067)
(5057)
经济学院(5041)
农业(4919)
(4852)
师范(4818)
北京(4798)
(4634)
经济管理(4551)
基金
项目(27319)
科学(22639)
基金(21500)
研究(19346)
(19317)
国家(19214)
科学基金(16966)
社会(13804)
社会科(13171)
社会科学(13170)
自然(11052)
基金项目(10891)
自然科(10867)
自然科学(10867)
自然科学基金(10698)
(9752)
资助(8581)
教育(8500)
(8345)
编号(7284)
国家社会(6398)
(6191)
重点(6090)
(6031)
(5847)
创新(5666)
教育部(5493)
人文(5420)
成果(5405)
(5377)
期刊
(17071)
经济(17071)
研究(9831)
中国(6679)
管理(5780)
学报(5695)
科学(5488)
(5380)
大学(4458)
学学(4151)
农业(4015)
(3967)
技术(3536)
经济研究(3295)
教育(3134)
图书(2953)
业经(2706)
技术经济(2532)
(2515)
财经(2486)
情报(2348)
(2259)
金融(2259)
世界(2253)
(2243)
国际(2220)
问题(2067)
(2054)
科技(1978)
书馆(1973)
共检索到52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国学  何帆  
本文运用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网络分析的基础、生产的技术和制度环境,以及全球化对生产网络的意义等方面分析了全球生产网络的性质。全球生产网络是介于国际市场和跨国公司之间的、以关系契约为治理基础的一种组织形式。全球生产网络通过功能一体化和地理一体化进行资源配置,通过垂直一体化或外包组织不同环节的生产活动,在全球垂直分离和地方产业集聚中有效地克服了机会主义,促进了资产专用性投资,降低了生产成本,扩大了市场份额。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锋  
全球生产网络框架被看作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并足以取代跨国公司的最有效的产业组织创新形式。本文试图描述GPN在同类学科与经济社会学的交融中的发展,探索其理论渊源,并评述以GPN为导向的生产体系的价值和地位,进而展望其研究前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贺灿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谋划布局并推动实施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进一步优化了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中国的区域格局和城市发展正在迈向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为了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我们在《中国工业经济》高端前沿论坛(2017·夏季)暨“区域发展与城市化”研讨会嘉宾演讲的基础上,策划了本组笔谈。我们邀请5位知名学者探讨区域协调发展趋势、雄安新区、东北振兴和全球生产网络与区域发展问题,为区域协调与区域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探索。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华晓红  周晋竹  宫毓雯  
一、全球价值链与东亚生产网络的关系(一)全球价值链推动东亚生产网络的产生价值链(value chain)是源自商业管理的一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1985)提出。近年来,随着全球生产的分散化,价值链的概念被拓展到了国家与区域的层面,形成了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的新概念,即一条价值链上所有的增值环节都可被分离开来,从产品创意到其生产和商业化的全部过程都被散布到世界各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谢伟  
本文系统化地考察了中国两类轿车制造企业的学习行为和创新策略。本研究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本土企业获得“渔鱼”能力的过程,发现本土企业目前尚存的弱点,以防止对本土企业的“捧杀”。该研究也有助于我们了解通过合资方式培育技术能力的局限性,将有助于未来轿车工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本文的学术贡献是识别了本土和合资企业在学习行为和创新策略方面的五项关键差异:(1)合资企业创新是“当地适应”型的,合资企业所建立的创新能力是“针对本土市场的设计变动”能力;本土企业创新是“无中生有”型,其在创新能力建立方面,首先建立的是整车和关键子系统的集成及匹配能力,处于轿车产品开发过程的前端;(2)在结盟对象方向,合资企业结盟的是国...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姚志毅  张亚斌  
给产业结构升级赋予了新的内涵,对其测度也应有新的评价指标。以全球生产网络为背景,构建了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方法,以中国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和省域两个层面对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了测度。得出:中国产业结构是否升级主要从高附加值产业创造力、产业市场拓展、产业价值链、产业发展环境、产业生产能力五个方面判别。中国省域间产业结构升级存在较大差异:广东、天津等地区主要依赖于高附加值产业创造力的影响,新疆、甘肃等西部地区凭借其有利的资源优势,以加工贸易方式渗入全球生产网络,较好地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苏桂富  刘德学  卜国琴  
全球生产网络是跨国公司在组织上的重要创新,它是以互补性分工为基础,通过相互依存的关系往来并以一定正式的规则(契约)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组织治理模式。区别于市场和企业(古典型契约),治理上采用共同治理、多元治理模式,并随核心资本的变化呈动态化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黄梅波  郑燕霞  
在当前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中,中国和非洲都面临着提升其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地位的战略需求:一方面,中国对非洲地区的投资是实现我国比较优势日益弱化的成熟产业向非洲地区"梯度转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可以满足我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产业结构升级及企业到海外投资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国对非洲地区直接投资规模的日益扩大弥补了非洲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中的资金短缺。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对非洲地区建筑业与基础设施、制造业、农业、采矿业与新能源开发等行业的直接投资,不仅直接促进了非洲各国经济结构的多元化,还有助于当地的技术进步,对提升中非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都能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卢进勇  杨杰  郭凌威  
本文首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通过度数中心度、中介中心度和特征向量中心度三种标准化的中心度测算方法来分析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角色变迁。其次,借助中国35个行业上游度和价值链长度测度及其与美国对比分析来明确我国35个行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位置。最后,综合上文分析得出构建中国跨国公司主导全球生产网络的必要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军  刘世强  
围绕网络是节点与链路的连接并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这一本质, 论证了间接网络外部性实质上是互补组合产品的规模经济效应,直接网络外部性实质上是网络规模效应,并对因网络外部性概念混淆所导致的不恰当对策作了分析,进而在经典外部性理论框架内明确了网络外部性的含义。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经伟  钟世川  毛艳华  
全球生产网络是现今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特征,为越来越多的发展中经济体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机遇。利用2000—2018年世界投入产出表和世界银行数据,在测算各国全球生产网络节点中心度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全球生产网络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全球生产网络的节点中心度、资本强度和贸易强度均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主要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和资本化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高强度节点与低强度节点国家,处于中间层次的国家更能发挥FDI带来的增长效应;相较于轮轴国家,与其他国家连接较少的辐条国家更能发挥贸易带来的增长效应;另外,以轮轴国家为核心的子群,更具FDI增强效应。因此,对于广大发展中经济体而言,一方面应积极参与全球生产分工,提升自身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中心度,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本和资本配置的效率;另一方面应积极融入以轮轴国家为核心的子群,通过集聚效应发挥FDI的作用,从而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潘峰华  方成  
全球化带来的新国际劳动分工使全球生产网络(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GPN)成为研究全球经济与区域发展的重要框架。与此同时,金融在现代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经济金融化在全球不同尺度下深刻影响着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网络。因此,金融已经成为GPN研究不能忽略的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金融化带来的逻辑也日益深刻地影响到GPN的演化和运行。尽管GPN研究日益重视金融的作用,并开始研究金融业的全球生产网络,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获得国际股权投资或者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等方式融入全球资本市场,主要从生产角度理解地方经济融入全球过程的GPN难以对该现象深入分析。全球金融网络(Global Financial Network,GFN)为刻画和分析这个过程提供了新的框架。在这个分析框架中,地方经济体通过高级商业服务业(Advanced Business Service, ABS)企业与世界城市(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管辖区产生联系,从而融入GFN。论文介绍了GFN的基本结构,探讨了地方经济融入GFN的主要方式及其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GFN未来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可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邓智团  
本文基于系统经济思想构建了技术、制度与产业组织协同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对计算机全球生产网络形成演变过程进行再解读。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化背景下,体现在要素全球流动与柔性生产的技术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形成以模块化生产和网络治理为特色的新技术制度系统;新技术制度系统促进产业组织创新——产业网络化,其空间响应的结果是形成全球生产网络。并通过对全球生产网络空间竞争性的分析引出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城市、城区)战略的关注,并得出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颉梦宁  李风雷  
中国体育用品产业的飞速发展,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和部分省份,但在生产环节上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如何实现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升级成为非常迫切的课题。文章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的有关理论,研究了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升级的策略和方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曼  
本文以全球生产网络为研究框架,探讨了全球生产网络中技术权力的影响机制,分析了网络中企业间不平衡发展以及地方网络中的区位黏性对增强权力有积极作用,针对我国如何有效参与生产网络有效实现产业升级提出政策建议:一是建立以我国优势企业为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二是积极打造地方网络与提升网络权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