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29)
2023(13990)
2022(11838)
2021(11169)
2020(9323)
2019(21259)
2018(20783)
2017(39829)
2016(20555)
2015(23168)
2014(22136)
2013(21663)
2012(19290)
2011(17251)
2010(16611)
2009(15535)
2008(14592)
2007(11890)
2006(10005)
2005(8541)
作者
(52920)
(44476)
(44242)
(41778)
(28097)
(21122)
(20147)
(17320)
(16787)
(15218)
(14905)
(14843)
(13820)
(13531)
(13528)
(13294)
(13178)
(12762)
(12752)
(12731)
(10639)
(10514)
(10395)
(10136)
(9951)
(9922)
(9422)
(9281)
(8752)
(8530)
学科
(90504)
经济(90418)
管理(58772)
(56053)
方法(47080)
(45338)
企业(45338)
数学(42378)
数学方法(41964)
(26676)
贸易(26665)
(25977)
中国(23921)
(22691)
(21841)
业经(18242)
农业(14816)
(14206)
(14119)
财务(14077)
财务管理(14046)
地方(13904)
企业财务(13185)
环境(12912)
(12906)
(12735)
金融(12732)
技术(12411)
(12405)
银行(12400)
机构
学院(283257)
大学(282718)
(130749)
经济(128828)
管理(115255)
理学(101202)
理学院(100299)
管理学(98835)
管理学院(98318)
研究(89830)
中国(69839)
(56563)
(56128)
科学(49062)
财经(46631)
(42945)
经济学(42129)
中心(42105)
(41016)
经济学院(38289)
研究所(37409)
(37397)
(37186)
业大(36896)
财经大学(35190)
北京(34829)
(33867)
师范(33584)
(33026)
商学(31465)
基金
项目(198012)
科学(159727)
基金(149862)
研究(147418)
(128859)
国家(127926)
科学基金(112536)
社会(99202)
社会科(94480)
社会科学(94462)
基金项目(78052)
(73501)
自然(70654)
自然科(69138)
自然科学(69124)
教育(68189)
自然科学基金(67934)
(62145)
资助(61551)
编号(58324)
(45917)
成果(44905)
重点(44001)
国家社会(43180)
(42160)
(42046)
教育部(40928)
人文(39917)
创新(39468)
大学(38627)
期刊
(128869)
经济(128869)
研究(79903)
中国(46252)
(42629)
管理(41118)
科学(36198)
学报(35697)
(32690)
大学(29071)
学学(27531)
技术(25230)
教育(24045)
经济研究(23973)
(23510)
金融(23510)
农业(23421)
财经(22626)
业经(21236)
(21051)
(19454)
国际(18161)
问题(17836)
统计(15390)
世界(15056)
技术经济(14332)
商业(13947)
(13696)
(13449)
理论(12413)
共检索到398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黎峰  
全球生产网络下,出口并不能代表一国的贸易收益。本文通过构建多国投入产出模型,核算出中国出口实现的属地贸易收益、属权贸易收益、外国属地贸易收益,以及中国进口实现的增值折返及外国属地贸易收益。得出结论是:中国第一出口大国的背后,更大部分实现的是外国的收益;中国出口实现的外国(地区)增加值、进口实现的增值折返,大部分来自东亚的我国台湾地区、日本及韩国;中美贸易实现的美国贸易收益中,很大部分是通过间接贸易方式实现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黎峰  
本文通过国际分工地位及贸易收益的理论分析及跨国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一国的行业贸易收益由该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决定,国际分工参与度及行业生产效率对贸易收益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其国际分工地位,随着部门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两者的影响逐步增强。处于全球价值链下游的部门应加快提升其国际分工地位,同时着重加强中间品本地配套;而全球价值链上游的部门应进一步推动部门开放,同时加快提升行业生产效率,以获得更大的贸易收益。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葛明  林玲  赵素萍  
贸易转移现象导致海关统计难以反映真实的双边贸易净额。文章基于最终消费品价值来源分解的视角构建了多国双边附加值贸易统计模型和海关统计模型,从总量、产业、行业3个层面比较分析了两种统计方式下的中美贸易差额。结果显示:海关统计始终高估中美贸易顺差额,平均幅度为20%,各产业的贸易失衡状况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在附加值贸易统计方式下顺差的产业结构有所改善,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取代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成为顺差的最大来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岚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纠正出口规模与贸易利益的错配非常重要。本文通过构建融合增加值贸易和所有权贸易的双边真实贸易利益核算框架,测度了中国对美国出口中由中国获得的贸易利益。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制造业出口中的属地贸易收益率约为80%,且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美国对华制造业FDI整体呈现市场寻求导向,而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行业FDI则具有典型的效率寻求型特征;剔除外资企业贡献后,中国对美国各行业出口的真实贸易收益率大幅下降,但就各年份的比较而言,真实贸易收益率却保持稳步提升态势;外资企业对中国对美出口贡献率的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曾铮  张路路  
中美贸易摩擦是近几年中美经济关系中的主要问题,其焦点在于双方对贸易利益分配的不同理解。随着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传统的贸易利益评价指标已经难以准确、客观地反映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关系。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理论的附加值指标较好解决了贸易转移、国内循环和贸易回流这几个统计问题,对贸易利益的刻画要更为真实、科学。本文通过运用传统顺差指标和贸易价格指标以及现代的贸易附加值指标,对1997~2006年中国8个主要制造业部门对美贸易利得进行界定,发现对贸易利益核算方法的不同是造成贸易争端的主要技术因素。更加重要的是,中国制造业对美贸易的附加绝对价值逐年增长,但附加值比重却没有实质改善。由此,我国应该利用融入全球生...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德学  苏桂富  卜国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一直保持了快速的发展势头,但目前总体上仍处于劳动密集型或非差异化加工为主阶段,面临着进一步升级的严峻挑战。文章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基于加工贸易的升级机制和相关问卷调查结果,对影响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推动加工贸易进一步升级的对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卜国琴  刘德学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雯  赵萍  房晶晶  郑莹  
本文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利用19952011年WIOD数据库,测算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所处地位和增值能力,并分析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贸易收益和竞争力。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下游,"入世"的前几年由于加工贸易比重的提升,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下降了,而且增值能力也减弱了。随着企业竞争力的逐步增强,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中国后几年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和增值能力有所上升。随着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的深化,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贸易收益持续提高。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强于服务业,而且所获得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雯  赵萍  房晶晶  郑莹  
本文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利用1995~2011年WIOD数据库,测算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所处地位和增值能力,并分析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贸易收益和竞争力。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下游,"入世"的前几年由于加工贸易比重的提升,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下降了,而且增值能力也减弱了。随着企业竞争力的逐步增强,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中国后几年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和增值能力有所上升。随着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的深化,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贸易收益持续提高。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强于服务业,而且所获得的贸易收益也高于服务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欧定余  陈维涛  
本文通过选取1998—2008年11年间中国与50大贸易伙伴组成的面板数据建立引力模型,实证检验分析发现: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FDI—贸易关联"性很强,反映了在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分工下,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FDI多为出口导向型和效率追赶型。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邓光耀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相关数据,对2000—2014年中国的增加值贸易进行核算,并分析全球增加值贸易的网络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从出口目的地来看,中国向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增加值出口较大;(2)从行业来看,中国的纺织业、除汽车和摩托车之外的其他产品批发业、采矿业等行业的增加值出口较大;(3)根据网络密度的计算结果,世界范围的各国(地区)贸易联系程度在增强;(4)中国的相对点度数和点强度有上升的趋势,而日本和美国有下降的趋势,说明中国在世界增加值贸易格局中的地位在提升,不过美国仍在世界增加值贸易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5)核心边缘分析结果表明核心国家(地区)的数目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边缘国家(地区)数目则先减少后增加。其中,中国的核心度一直在增加,日本和美国的核心度呈现下降的趋势。因此,为了扩大增加值贸易,增强国际贸易的话语权,中国政府有必要采取调整进出口税率等政策,并重视与美国等国家的双边贸易合作,以实现双赢的结果。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曹晓蕾  
贸易利益是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根本动力。在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下,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分工和贸易相互伴生的关系引发了贸易与投资利益一体化、利益分配主体的多样化和分配机制的复杂化,传统贸易利益理论解释已显乏力。因此,建立适应全球生产网络背景的贸易利益理论是当前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对传统分工模式下的贸易利益理论进行了梳理,并重点对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下的贸易利益分配机制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唐文浩  黎峰  
通过构建双边投入产出模型,从总体规模、行业分布、实现方式等层面对中俄双边贸易收益进行核算。在总值贸易统计口径下,中俄双边贸易差额出现了明显高估。中俄双边贸易中的增加值含量保持较高水平,在中国对俄出口规模中,属于中国国内增加值部分占到大约四分之三,而隐含在俄罗斯对华出口中的绝大部分贸易增加值属于俄方所有。从增加值行业分布来看,传统制造业部门是中国对俄增加值出口的主要领域,而俄罗斯对华出口实现的国内增加值主要集中在矿产品及化工部门。就增加值实现形式而言,两国出口产品绝大部分表现为最终产品并且被对方当地消费,而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唐文浩  黎峰  
通过构建双边投入产出模型,从总体规模、行业分布、实现方式等层面对中俄双边贸易收益进行核算。在总值贸易统计口径下,中俄双边贸易差额出现了明显高估。中俄双边贸易中的增加值含量保持较高水平,在中国对俄出口规模中,属于中国国内增加值部分占到大约四分之三,而隐含在俄罗斯对华出口中的绝大部分贸易增加值属于俄方所有。从增加值行业分布来看,传统制造业部门是中国对俄增加值出口的主要领域,而俄罗斯对华出口实现的国内增加值主要集中在矿产品及化工部门。就增加值实现形式而言,两国出口产品绝大部分表现为最终产品并且被对方当地消费,而资源产品的特征决定了俄罗斯对华增加值出口更多表现为间接出口形式。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黎峰  
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模型,从总体规模、行业结构、实现方式等层面对中日双边贸易收益进行核算,结果发现,传统统计口径下的中国对日贸易差额明显被高估。在中日双边贸易中,中国对日出口包含的国内增加值比重仅为七成,而日本对华出口的贸易收益率接近八成。中日双边出口的产品接近九成表现为最终产品并且被对方当地消费,剩余部分则表现为中间品,并且通过对增值折返及对第三国出口的形式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