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16)
2023(10676)
2022(8842)
2021(7997)
2020(6702)
2019(14715)
2018(14482)
2017(28108)
2016(14649)
2015(16070)
2014(15278)
2013(15066)
2012(13196)
2011(11475)
2010(11642)
2009(11321)
2008(11092)
2007(9948)
2006(8801)
2005(8293)
作者
(39032)
(32779)
(32535)
(30497)
(20803)
(15516)
(14752)
(12500)
(12060)
(11533)
(10918)
(10696)
(10411)
(9988)
(9987)
(9880)
(9770)
(9577)
(9457)
(9238)
(7985)
(7831)
(7792)
(7522)
(7260)
(7182)
(7128)
(7127)
(6372)
(6234)
学科
(78084)
(73271)
企业(73271)
(66631)
经济(66561)
管理(61219)
方法(28076)
业经(27543)
(24617)
(23788)
数学(20194)
数学方法(20043)
(18744)
财务(18728)
财务管理(18715)
(18220)
贸易(18214)
(17889)
企业财务(17659)
农业(17208)
技术(16767)
中国(14206)
(13739)
(13701)
(13191)
理论(12908)
(12685)
(12533)
企业经济(12197)
经营(11478)
机构
学院(210442)
大学(200770)
(93984)
经济(92475)
管理(89439)
理学(76954)
理学院(76361)
管理学(75506)
管理学院(75124)
研究(60502)
中国(50433)
(43728)
(40299)
财经(34728)
科学(33365)
(33085)
(32324)
(31539)
(28705)
中心(28418)
业大(28040)
经济学(27949)
农业(26002)
商学(25935)
商学院(25691)
研究所(25483)
财经大学(25430)
经济学院(25402)
(25207)
经济管理(24819)
基金
项目(135241)
科学(109921)
研究(103138)
基金(100490)
(85189)
国家(84389)
科学基金(76006)
社会(69108)
社会科(65738)
社会科学(65726)
(54100)
基金项目(52548)
自然(47419)
自然科(46457)
自然科学(46451)
教育(46248)
自然科学基金(45714)
(42763)
编号(41986)
资助(40110)
(33970)
(32350)
成果(31633)
(29985)
(29530)
重点(29474)
创新(29237)
国家社会(28953)
(28239)
课题(27226)
期刊
(107894)
经济(107894)
研究(59241)
管理(38444)
(37609)
中国(37534)
(32275)
科学(25132)
学报(23296)
农业(22848)
业经(21523)
技术(21187)
大学(19079)
(18640)
金融(18640)
学学(18318)
经济研究(17567)
财经(17287)
教育(16559)
(15041)
(14852)
(13961)
问题(13834)
技术经济(13626)
商业(11844)
世界(11837)
国际(11729)
财会(11728)
现代(11580)
会计(9445)
共检索到313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维薇  
在全球生产网络迅速扩大的背景下,本文基于新新贸易理论的框架,构建企业异质性模型用来解释中间品进口影响最终品出口的微观机制,在该机制中TFP成为有效的传导路径并决定了生产企业的出口选择。利用中国2003年到2010年7个制造业的贸易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结果证明零部件进口规模和种类都会促进对应行业最终资本品的出口,这种促进是通过TFP的提升来实现的,并且该产业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这种促进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维薇  
文章基于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框架,将企业的中间品进口行为内生化,全面地考虑了企业进口地位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以全要素生产率为基点,将中间品进口的促进机制延伸至最终品出口结构。继而构建计量模型,经过检验进一步发现,从出口增长方式上讲,零部件的进口尤其是扩展边际的增加有利于最终资本品出口扩展边际的提高,而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来实现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维薇  李荣林  
本文基于国际生产网络的现实背景,试图从理论的层面上找到一般均衡条件下中间品进口与最终品出口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于中国电子行业的BEC数据的计量检验验证这种促进作用。通过分析,本文认为,零部件的大量进口,尤其是来自发达国家的中间品进口可以促进中国最终资本品的出口;相对于进口规模的扩张,零部件进口种类的增加发挥了更大的促进作用;经济危机之后来自新兴经济体的零部件进口对中国电子产品的出口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因此,中国要想扩大对外贸易的规模,进口零部件还是必然的选择,但要选择恰当的产品和种类,积极提高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林令涛  刘海洋  逯宇铎  
本文在异质企业贸易理论模型中引入企业和进口中间品的技术构建企业依据技术水平进口中间品的生产决策模型,证明了进口中间品与企业的技术匹配程度是影响进口中间品提升企业出口能力的重要因素,进而利用2000—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进出口贸易的匹配数据进行了检验。通过引入不同技术类型中间品,并结合企业技术水平的研究表明:进口中间品能够提升企业出口能力,并且与进口中间品技术匹配程度越高的企业,通过进口中间品对企业出口能力的提升作用也越高。然而,由于中国企业因所处发展阶段受到自身技术的限制,整体上,进口中、低技术中间品对企业出口能力的提升作用更高,而高技术中间品对企业出口能力的提升较低。因此,中国企业进口不应当盲目追求高技术,而应当注重技术匹配程度。本文的研究为深化中间品贸易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强化企业技术升级、培育企业出口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田朔  张伯伟  慕绣如  
本文采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后的微观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企业层面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包括汇率变化和汇率波动两个方面)对中国企业出口额及出口扩展边际的影响,重点考察上述影响过程中进口中间品的作用。总样本的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能够抵消汇率水平变化对企业出口额及扩展边际的影响,汇率波动影响企业出口的过程中进口中间品的作用不够稳健。按照三种标准划分的子样本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样本分组企业的中间品进口在汇率变动时所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任暠凯   王文治  
数字技术,作为驱动我国未来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对产业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企业采用何种方式引入数字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命题。本文采用2007—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与海关进出口的匹配数据,探究数字品进口对企业出口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品进口显著抑制了企业出口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攀升,并且数字非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抑制作用更强;对于高价值链地位企业、内资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进口数字品产生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品进口通过创新效应促进了企业出口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提升,而俘获效应对企业出口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产生了低端锁定效应,且俘获效应对企业出口全球价值链位置的负面影响超越了创新效应带来的正向作用,加剧了本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面对的“低端锁定”困境;发展和完善地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能够有效缓解数字品进口对企业出口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负向作用。建议不断完善我国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支持,进而助力突破“低端锁定”困境。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方静  
运用2002年~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的数据,依据理论模型分析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中间产品进口对企业生产率及出口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不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进口中间产品均能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且后者的促进作用更强;控制了企业生产率和企业规模后的研究表明,从不同来源地进口中间产品均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种类和出口目的地的增加,且来自发达国家的中间产品的影响作用更大;进口中间产品通过互补效应和技术/质量转移效应两个渠道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低价机制和技术/质量机制是中间产品进口影响企业出口多样性的两种机制。我国应积极实施中间产品贸易政策,促进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实现出口的多样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方静  
文章采用2002~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借鉴Harrigan等(2011)的方法测算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质量指数,实证分析中间产品进口与企业出口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进口中间产品与企业出口质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即进口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存在显著促进提升作用。通过将进口来源地划分为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中间产品都对企业出口质量存在显著促进提升作用,而从低收入国家进口的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的提升更大,即产品多样性互补效应的作用更大。另外,企业人力资本水平、研发营销、企业规模与企业出口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资本密集度与企业出口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谢申祥  蔡熙乾  
本文假定一国仅有一个非一体化企业,而另一国既有一个一体化企业又有一个中间品生产企业。非一体化企业需要向中间品生产企业购买中间产品方能生产最终产品,中间品的价格由双方谈判确定。两国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全部出口到第三国市场,并在第三国市场上进行产量竞争。在此背景下,本文利用第三国市场模型和博弈论,考察了企业谈判势力对一国出口政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企业同时竞争的情形,还是在企业先后进入市场竞争的情形,企业谈判势力均通过影响中间产品的价格进而影响到水平转移利润和垂直转移利润的相对大小,从而影响到一国贸易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纪月清  程圆圆  张兵兵  
首先通过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对进口中间品、技术溢出与企业出口产品创新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解析;然后,基于匹配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从微观企业视角,对进口中间品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影响企业出口产品创新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全样本而言,进口中间品的水平和垂直技术溢出效应均会对企业出口产品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类来看,进口中间品的技术溢出对不同贸易模式及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出口产品创新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进口中间品的水平技术溢出有利于一般贸易模式下企业出口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但不利于进料加工贸易型企业;垂直技术溢出则有利于一般贸易、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模式下企业出口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但不利于其他贸易型企业;进口中间品的水平和垂直技术溢出对私营和国有企业出口产品创新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水平技术溢出还有利于中外合资企业出口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垂直技术溢出效应对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的影响则为一正一负。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秀芳  施炳展  
本文主要从中间品进口多元化的角度入手,分析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决定因素和提升机制。理论上,进口中间品多元化可以通过边际成本、固定成本等渠道影响出口产品质量,并受限于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实证方面利用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企业进口中间品多元化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从所有制分布看,国有企业进口中间品多元化水平最高,私营企业最低,外资企业居中;平均看,进口中间品多元化提升了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但这一提升作用仅限于外资企业、源自OECD国家的中间品和2004-2006年样本;对于本土企业、源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中间品和2000-2003年样本并不显著,可能的解释在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继军  刘依凡  李宏亮  
本文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相匹配,采用双受限Tobit模型检验了贸易便利化如何通过中间品进口提升企业出口增加值。研究发现,贸易便利化对企业出口增加值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机制主要是通过中间品进口种类增加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中间品进口成本下降产生的成本节约效应、上游中间品进口产生的竞争效应等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贸易便利化对企业出口增加值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表现为非国有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本文认为,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扩大进口中间品种类,降低进口中间品价格,抑制上游中间品企业垄断,从而提高企业出口增加值,实现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倩  宋鹏  李瑞子  
基于2000—2010年中国海关企业-产品层面的交易数据,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出口产品质量的关系,并识别中间品进口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中间品进口的增加会加强这一正向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与中间品进口的共同作用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因企业所有制、贸易方式、产品技术以及出口目的地等异质性表现出明显差异,对内资企业、一般贸易方式、低技术及出口到OECD国(地区)的产品质量提升作用更大。丰富了汇率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经验研究,为中国出口产品优化升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丁一兵  宋畅  
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测算了进出口企业中间品进口转换行为和进口中间品要素密度变化特征,并考察了进口中间品转换对企业出口转型升级的作用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进口中间品转换及其引致的中间品要素密度变化总体上有助于企业出口升级。分样本的估计结果表明,一般贸易企业、外资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能够通过调整进口中间品的种类和要素密度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此外,企业中间品进口转换带来的产品创新效应和转型能力提升效应是中间品进口转换对企业出口转型升级的可能的影响渠道。本文从企业进口产品动态角度为中间品进口对中国企业出口升级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为推动贸易结构转型和提升中国企业出口竞争力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录问   干春晖   蔡均  
本文基于2000—2014年(不含2010年) CEPII-BACI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企业全球生产网络出口位置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全球生产网络出口位置提升对企业创新有促进作用;内资企业、中高技术水平行业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和低需求市场集中度企业全球生产网络出口位置提升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全球生产网络出口位置提升通过信息溢出效应、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促进企业创新。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厘清全球生产网络出口位置与企业创新的因果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