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66)
- 2023(20666)
- 2022(17996)
- 2021(16583)
- 2020(14277)
- 2019(32556)
- 2018(32337)
- 2017(61869)
- 2016(34083)
- 2015(38289)
- 2014(38141)
- 2013(37832)
- 2012(34935)
- 2011(31568)
- 2010(31600)
- 2009(29220)
- 2008(29100)
- 2007(25805)
- 2006(22348)
- 2005(19519)
- 学科
- 济(132227)
- 经济(132007)
- 管理(94434)
- 业(91121)
- 企(74860)
- 企业(74860)
- 方法(64042)
- 数学(54728)
- 数学方法(53953)
- 农(35922)
- 财(34686)
- 中国(33934)
- 学(33486)
- 贸(29911)
- 贸易(29898)
- 业经(29769)
- 易(29003)
- 地方(25595)
- 制(23939)
- 农业(23689)
- 理论(23619)
- 务(22270)
- 财务(22181)
- 财务管理(22137)
- 和(21560)
- 企业财务(20865)
- 技术(20526)
- 银(19992)
- 环境(19925)
- 银行(19893)
- 机构
- 大学(493585)
- 学院(490195)
- 济(189170)
- 管理(185596)
- 经济(184938)
- 研究(167892)
- 理学(161386)
- 理学院(159446)
- 管理学(156087)
- 管理学院(155222)
- 中国(121828)
- 科学(110633)
- 京(104925)
- 农(92882)
- 所(87650)
- 财(85682)
- 业大(81275)
- 研究所(80661)
- 中心(75849)
- 农业(73846)
- 江(72307)
- 财经(69469)
- 范(65415)
- 北京(65354)
- 师范(64595)
- 经(63090)
- 院(60611)
- 州(58342)
- 经济学(56885)
- 技术(53309)
- 基金
- 项目(340129)
- 科学(264006)
- 基金(245428)
- 研究(237328)
- 家(218869)
- 国家(217105)
- 科学基金(183043)
- 社会(147875)
- 社会科(139494)
- 社会科学(139453)
- 省(133530)
- 基金项目(129968)
- 自然(123341)
- 自然科(120492)
- 自然科学(120449)
- 自然科学基金(118301)
- 划(113813)
- 教育(109744)
- 资助(101849)
- 编号(95267)
- 成果(77605)
- 重点(77370)
- 部(73766)
- 发(71681)
- 创(69842)
- 科研(66599)
- 课题(66157)
- 计划(65482)
- 创新(65358)
- 大学(62356)
- 期刊
- 济(199148)
- 经济(199148)
- 研究(134759)
- 学报(92967)
- 中国(89166)
- 农(82953)
- 科学(79622)
- 大学(68282)
- 财(65316)
- 管理(64602)
- 学学(64478)
- 农业(56821)
- 教育(51417)
- 技术(40450)
- 融(37421)
- 金融(37421)
- 财经(33298)
- 业经(32622)
- 经济研究(32476)
- 业(29957)
- 经(28561)
- 图书(28114)
- 问题(26743)
- 版(26576)
- 业大(24427)
- 科技(24250)
- 贸(23885)
- 技术经济(22889)
- 统计(22293)
- 理论(21775)
共检索到703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欣 徐晓玉 韩珠林
生产性服务是服务业和制造业的黏合剂,贯穿产业链的诸多环节。国家间通过生产性服务贸易相互联系,形成错综复杂的贸易网络。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47个国家,从国家间关系的角度分析2010-2017年全球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动态变化,发现全球生产性服务贸易网络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网络内的国家在地位上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的特征。在利用QAP方式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时,发现地理距离因素对国家间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影响较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娴
本文作者采用分析各主体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全球生产服务贸易网络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国家间的生产服务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且存在延续性;各国的贸易网络特征呈偏态分布。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的中心性、联系强度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指数具有正面作用;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为负面影响,对位置指数为正面影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娴
本文作者采用分析各主体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全球生产服务贸易网络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国家间的生产服务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且存在延续性;各国的贸易网络特征呈偏态分布。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的中心性、联系强度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指数具有正面作用;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为负面影响,对位置指数为正面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仇怡 黄丹
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了2008—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网络结构特征,测算沿线国家贸易网络中心位置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并对不同收入国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贸易结构比较松散,意大利、土耳其、韩国、俄罗斯、中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地区)位于网络核心,共有23个国家(地区)发挥"中介"或"桥梁"作用,影响着其余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超过四成的沿线国家(地区)与非贸易伙伴国具有较强的间接贸易关系。贸易网络中心位置的提升能显著促进母国技术进步,间接贸易影响母国技术进步的边际效应大于直接贸易;中高等收入水平国家直接和间接贸易地位和贸易强度的提升均显著促进了技术进步,低等收入国家贸易强度的提升也能促进母国的技术进步。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远 宫圆圆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9—2018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三大能源贸易(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网络态势进行解构,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近10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三大能源贸易网为非均衡网络,网络密度呈增长趋势,但整体水平较低,天然气和煤炭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国的中间中心度排名不断提升,在能源贸易中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占据了较多的结构洞,对其他贸易国能源贸易活动的影响力逐步增强;四大板块的国家分布及板块角色呈动态演化态势,孤立型板块的国家数在减少,兼顾型和外部型板块的国家数在增多;人均收入和人口规模差距对煤炭、石油贸易网产生了阻碍作用,对天然气贸易产生了促进作用;语言文化的包容性、制度及地理位置的邻近性对三大能源贸易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人均二氧化碳差值越大,越能增强煤炭、石油的贸易联系和贸易流量,天然气贸易流量则随着人均碳排放差值的增大而由弱变强;而城镇化差距对三大能源贸易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种照辉 覃成林
基于2012年、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贸易数据,运用块模型及QAP等网络分析方法,对贸易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动态比较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贸易网络的联系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中国、印度、新加坡处于贸易网络的中心位置;(2)"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可划分为四个贸易板块,中国等21个国家属于双向溢出板块,以色列等20个国家属于经纪人板块,阿富汗等16个国家属于主溢出板块,马尔代夫等8个国家属于主受益板块;(3)国家间的空间邻近关系、文化差异、贸易协定关系、贸易结构及制度差异对于贸易网络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种照辉 覃成林
基于2012年、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贸易数据,运用块模型及QAP等网络分析方法,对贸易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动态比较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贸易网络的联系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中国、印度、新加坡处于贸易网络的中心位置;(2)"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可划分为四个贸易板块,中国等21个国家属于双向溢出板块,以色列等20个国家属于经纪人板块,阿富汗等16个国家属于主溢出板块,马尔代夫等8个国家属于主受益板块;(3)国家间的空间邻近关系、文化差异、贸易协定关系、贸易结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述忠 任婉婉 吴国杰
开放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内涵不断扩展,各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关系日渐错综复杂,对一国农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考察必须将其置身于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网络中。基于1996~2013年的农产品贸易数据,本文首先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全球农产品贸易的整体格局,从网络中心性、网络联系强度和网络异质性3个维度对一国农产品贸易网络特征进行了刻画。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的演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且国家的贸易网络特征呈偏态分布。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实证检验了一国农产品贸易网络特征对其农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网络中心性、网络联系强度和网络异质性对一国的全球农业价值链分工地位具有稳健、显...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贵翔 李明权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析了2001~2015年国际新鲜水果贸易格局的演变,并探究了影响水果贸易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5年来各国间新鲜水果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和扩张;美国、荷兰等发达国家始终处于国际新鲜水果贸易网络的核心位置,同时中国、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在逐渐增强;各国间的地理相邻关系、所处纬度带、水果关税水平、是否建立FTA、检验检疫措施等因素对国际水果贸易影响显著。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国钦 万方
以单边或双边贸易流量为切入点的方法很难直接解释由区域贸易协定兴起和市场因子频繁波动所引发的世界贸易网络格局的变化。因此,本文尝试以无权网络和加权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刻画1995—2013年世界贸易网络的演化过程,并运用网络分析方法和QAP方法,解构世界贸易网络的演化及影响因素。主要发现为:世界贸易网络虽日趋紧密但对称性极差,网络中的负向匹配和富人俱乐部现象并未有所改观,且网络中的"轮轴—辐条"模式日益明显。外商直接投资差距、各国之间的地理联系以及经济贸易合作组织和协定的关联可以解释30.3%的世界贸易网络格局。
关键词:
世界贸易网络 经贸合作 网络分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介勇 戴纯 周墨竹 刘正佳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的全球粮食贸易网络,解析了网络格局的总体特征及其变化态势,定量评估了全球粮食贸易网络格局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全球粮食贸易已经成为一个复杂有序、相互依赖的网络系统,网络规模不断增加,连同性和紧密度不断加强;全球粮食贸易网络节点呈现非均衡结构特征,高强度和高节点度国家在网络中具有主导作用,呈现出口国主导的网络结构特征;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性、贸易政策的一致性和语言文化邻近性对粮食贸易网络影响显著,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推动贸易网络联系更加紧密且多元化,贸易政策的一致性促进贸易网络更加持续和稳健。建议中国继续实施更加多元化、多边化的粮食贸易政策,提升中国在世界粮食网络节点的中心性特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融入全球粮食贸易网络体系,积极推动构建全球粮食安全命运共同体。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侯传璐 覃成林
省际贸易对于中国应对国际贸易不确定性风险,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冲击、促进全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关于省际贸易网络的研究却很薄弱。本文从网络分析的角度,基于2015年省际铁路货运量数据,分析了中国省际贸易的网络特征,并使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分析了省际贸易网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省际贸易网络覆盖范围广且层次分化明显,省际贸易流向及规模不平衡;在省际贸易网络中,已形成了华北及东北子网络、华东及华中子网络、华南及西南子网络、西北子网络;各省区市的省内贸易、煤炭生产量、四大区域战略、各省区市之间的空间距离等因素对省际贸易网络具有不同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其中的积极影响因素,控制消极影响因素,促进省际贸易网络发展,为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
省际贸易 贸易网络 指数随机图模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怡 周晓唯
精准扶贫攻坚战中的区域脱贫人口并不独立存在,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关联性。为了考察脱贫人口空间关联网络特征,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脱贫人口空间关联特征进行量化处理,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我国脱贫人口的空间关联关系属于典型的网络结构形态。(2)网络密度和网络关联度不断上升,脱贫人口空间关联网络联系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脱贫人口空间关联网络的控制能力流动性较强,中介和桥梁作用随不同情境的变化发生明显变动,存在无支配和控制能力的可能。(4)脱贫人口空间关联网络的空间聚类主要以地理分布为框架,同时与省份之间的交通、经济和人文因素相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朝怡 李原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波谲云诡,分析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及特征,进一步测度中国贸易的外部效应,对于研判和测度国际贸易环境,稳固我国对外贸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编制了全球贸易流量表(GTFT),其次分析了全球贸易网络特征,最后构建了模拟系统模型(GTFTS-SE)以预测分析外部环境对中国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全球贸易格局呈现“三足鼎立”态势,亚洲、北美、欧洲板块分别形成了以中国、美国、德国为核心的三大贸易圈;第二,中国大陆在全球贸易网络中具有明显优势,出口影响力排在全球首位,进口影响力居于全球第二;第三,通过模拟俄乌冲突、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的影响,发现大多数国家(地区)的贸易均受到较大冲击,但中国贸易仍能维持稳定增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曾冰 邱志萍
研究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网络结构,有利于揭示其内部经济联系规律,推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基于2000-2015年省际铁路货运交流数据,采用SNA方法刻画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网络时空特征,借助贸易网络引力模型和QAP回归方法实证研究省际贸易网络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网络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逐步演化成"苏-浙-皖-赣"和"川-渝-滇-贵"两大贸易联系核心圈;(2)网络密度呈现先升后降的弱连结联系态势,圈层特征明显,子圈间联系较弱;(3)中心性水平呈现"下冷中上热"态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