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04)
- 2023(19350)
- 2022(16583)
- 2021(15391)
- 2020(12969)
- 2019(29397)
- 2018(29144)
- 2017(56303)
- 2016(30408)
- 2015(34082)
- 2014(33394)
- 2013(32865)
- 2012(29535)
- 2011(26385)
- 2010(26323)
- 2009(24851)
- 2008(24329)
- 2007(21330)
- 2006(18739)
- 2005(16663)
- 学科
- 济(123088)
- 经济(122914)
- 业(106315)
- 管理(101744)
- 企(93992)
- 企业(93992)
- 方法(56531)
- 数学(46212)
- 数学方法(45502)
- 财(38612)
- 农(37091)
- 业经(34976)
- 中国(29710)
- 务(26913)
- 制(26835)
- 财务(26831)
- 财务管理(26784)
- 农业(25401)
- 企业财务(25379)
- 学(23361)
- 理论(22798)
- 技术(22400)
- 地方(21491)
- 和(21393)
- 贸(21226)
- 贸易(21214)
- 易(20536)
- 体(19938)
- 划(19768)
- 环境(18625)
- 机构
- 学院(429558)
- 大学(426277)
- 管理(172766)
- 济(171885)
- 经济(168259)
- 理学(149311)
- 理学院(147749)
- 管理学(145062)
- 管理学院(144267)
- 研究(136503)
- 中国(104729)
- 京(89676)
- 科学(83484)
- 财(82546)
- 农(69678)
- 所(67294)
- 财经(65616)
- 江(63691)
- 业大(63369)
- 中心(62726)
- 研究所(60800)
- 经(59606)
- 北京(55823)
- 农业(54540)
- 范(53679)
- 师范(53181)
- 经济学(51440)
- 州(50991)
- 院(50079)
- 财经大学(48636)
- 基金
- 项目(290685)
- 科学(230107)
- 研究(214022)
- 基金(212018)
- 家(183502)
- 国家(181926)
- 科学基金(158392)
- 社会(135612)
- 社会科(128536)
- 社会科学(128505)
- 省(113839)
- 基金项目(111620)
- 自然(103027)
- 自然科(100683)
- 自然科学(100661)
- 自然科学基金(98830)
- 教育(98621)
- 划(94597)
- 编号(87517)
- 资助(87384)
- 成果(69916)
- 重点(64505)
- 部(63952)
- 创(61981)
- 发(61109)
- 课题(59438)
- 创新(57407)
- 国家社会(55807)
- 制(55494)
- 科研(55467)
- 期刊
- 济(191324)
- 经济(191324)
- 研究(124603)
- 中国(79684)
- 管理(67313)
- 财(67210)
- 农(64470)
- 学报(63887)
- 科学(60092)
- 大学(49775)
- 学学(47117)
- 教育(44947)
- 农业(44548)
- 技术(39755)
- 融(36258)
- 金融(36258)
- 业经(33465)
- 财经(32068)
- 经济研究(29762)
- 经(27459)
- 业(24668)
- 问题(24498)
- 技术经济(22273)
- 版(20360)
- 财会(20280)
- 现代(20149)
- 科技(20008)
- 统计(19960)
- 理论(19712)
- 图书(19321)
共检索到627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春华
全球生产工序分割下评估两岸中高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是探寻两岸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合作路径必须解决的问题。基于改进KPWW核算方法的两岸中高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台湾优势中高端制造业在两岸贸易中获得可观的出口增加值顺差,但不具有全球价值链位置优势;中国大陆同行业有位置优势但中间产品出口依然大而不强。双方优势中高端制造业分别以后向和前向关联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台湾地区优势中高端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前向分工依赖于大陆中间产品市场需求,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后向分工时受大陆生产工序影响较明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铁球
本文突破现有研究多是从产业或产品层面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传统思路,采用兼顾出口与进口的净贸易指数,比较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进出口贸易结构及其在价值链中不同生产环节的竞争力。结果显示,传统的出口总量统计法高估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存在出口与实际竞争力相背离的"统计假象"。在价值链环节,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而零部件等高端环节存在较高的进口依赖度,呈现出明显的竞争劣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铁球
本文突破现有研究多是从产业或产品层面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传统思路,采用兼顾出口与进口的净贸易指数,比较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进出口贸易结构及其在价值链中不同生产环节的竞争力。结果显示,传统的出口总量统计法高估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存在出口与实际竞争力相背离的"统计假象"。在价值链环节,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而零部件等高端环节存在较高的进口依赖度,呈现出明显的竞争劣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升起 兰珍先 付华
基于OECD-WTO联合发布的TiVA统计数据,采用Koopman等提出的"GVC地位指数",测算分析了1995-2009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及内部各部门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及其演变情况,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整体及内部各部门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仍处于较低水平;无论自身比较还是国际间比较,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部门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明显高于"资本、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部门;1995-2009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及内部各部门在GVC中的分工地位呈现"L"型演变特征,这一演变特征与中国的要素禀赋、工业化发展进程和经济发展战略变化有关。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戴翔 马皓巍 杨双至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以及Tobit广义线性回归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价值链分工地位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该结论在各种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价值链分工地位影响的现实效应,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以及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之间,均表现出差别化的作用力;制造业企业成本降低与效率提升,是数字基础设施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主要机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古柳 戴翔
文章利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TiVA数据库有效测算了1995~2018年中国制造业各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指数,并借鉴Cai&Stoyanov(2016)的方法,将中国制造业按照要素密集度特征分为年龄增值型、年龄贬值型和体能型三大类。在此基础上,利用行业面板数据的计量检验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密集使用年龄增值型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具有显著提升作用,而对另外两种要素密集度型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具有显著负面影响。在有效控制其他影响因素以及各种稳健性检验结果下,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因此,需要通过产业转移和转型两种对策举措并举,并在实施差别化的产业发展战略中,适应乃至利用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自然规律,促进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全球价值链 年龄型技能密集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非 黄伟
两岸自开展经贸合作以来,分工模式逐步从产品分工向全球价值链分工转变,在这种全新的分工模式下,传统的贸易利益衡量方式发生了变化。为了准确衡量两岸贸易利益的分配,本文引入贸易附加值,分别核算了2004-2014年大陆和台湾9个主要制造业部门的贸易附加值及其比重。通过对结果进行对比,我们发现无论在贸易附加值的总量,还是在贸易附加值占出口的比重方面,台湾都占据较大的优势,这说明台湾地区在两岸贸易中获取了更多的利益,两岸加强贸易往来对台湾总体有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慧燕 李宏
笔者构建工序分工模式下东道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工序分工促进了东道国人力资本的积累,利用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进行经验研究,发现中国参与工序分工的程度不断提高,且参与全球工序分工对其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高技术密集度行业的创新能力提升效应更为明显,外国直接投资、有形资本积累、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和科研经费投入也对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全球工序分工 人力资本 创新能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吴凤娇 陈蓉
采用全球价值链位置指数和出口增值能力指数比较测度了两岸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并构建上游依赖度和下游依赖度指标实证评估了两岸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依赖关系。研究发现:台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高于中国大陆。同时,中国大陆生产性服务业对台湾地区偏向于上游依赖,而台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大陆偏向于下游依赖。未来,两岸应重点加强陆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合作,积极推动《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早日实施,探索构建以大陆市场为核心的国家价值链。
关键词:
两岸 生产性服务业 全球价值链 分工地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戴翔 李洲
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传统衡量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测度方法面临较大局限性。鉴于此,该文借鉴Koopman et al.(2010)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测度原理和方法,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最新发布的投入产出表,分别在整体层面和细分产业层面,测算了全球44个国家(地区)2000-2014年制造业部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指数,以作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指数替代变量,据此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再评估。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在样本期内呈现先降后升的"V"型趋势;虽然竞争力最强的仍然集中在劳动
关键词:
制造业 国际竞争力 分工地位指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戴翔 李洲
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传统衡量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测度方法面临较大局限性。鉴于此,该文借鉴Koopman et al.(2010)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测度原理和方法,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最新发布的投入产出表,分别在整体层面和细分产业层面,测算了全球44个国家(地区)2000-2014年制造业部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指数,以作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指数替代变量,据此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再评估。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在样本期内呈现先降后升的"V"型趋势;虽然竞争力最强的仍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但近年来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国际竞争力提升较快;从国际比较看,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指数的全球排名较为靠前,"大而不强"的传统认识
关键词:
制造业 国际竞争力 分工地位指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卓 梁超 赵明君
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中国制造业传统比较优势被削弱,寻找新的机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制造业国际地位成为研究热点。已有研究大多对劳动力成本变动如何影响中国制造业的出口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进行了说明,但针对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仍缺少劳动报酬层面的分析。本文基于贸易增加值的视角,选取TiVA数据库数据,采用了Koopman地位指数分析法测算世界主要国家制造业整体及中国细分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指数并进行比较,同时将劳动力成本纳入GVC下的国际分工分析中,得出以下结论: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产值和GVC地位指数呈增长趋势,在同类型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具体来看,中低技术部门地位略有下降,高技术部门则大幅提升,工资水平在其中有正向促进作用,尤其在高技术部门更为显著。最后,结合研究结论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制造业 分工地位 工资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毛海欧 刘海云
文章构建了包含全球生产网络位置的产品内分工模型,探讨影响国际分工地位的机制,研究发现中心位置和结构洞位置对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且生产性服务业起着关键的中介作用。文章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出中国制造业17个细分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和全球生产网络位置指标,运用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进行了相应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全球生产网络中心度提高促进了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结构洞位置改善也显著提升了国际分工地位,但中心位置与结构洞位置对分工地位有交互影响,高中心度、高限制度特征的网络位置不利于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是全球生产网络位置影响国际分工地位的中介渠道。进一步拓展分析表明,相较点出网络中心位置,点入网络中心位置改善对国际分工地位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中介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弱于非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中介作用;中国制造业的亚太和欧洲生产网络位置对国际分工地位具有差异化影响,欧洲生产网络中心度提升更能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廖庆梅 刘海云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分别测算中国制造业各行业20012011年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及各行业的生产性服务外包率,再采用系统GMM方法分析生产性服务外包是否有效提升中国制造业行业在国际上的分工地位。研究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外包整体上对中国制造业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作用不明显,但不同技术层级的结果存在差异。低技术行业总的生产性服务外包对其分工地位具有抑制作用,且离岸型和在岸型生产性服务外包均抑制其分工地位提升;中等技术行业和高技术行业总的生产性服务外包促进其分工地位上升,在岸型生产性服务外包提升其分工地位,而离
关键词:
国际分工地位 生产性服务外包 制造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汉权 盛朝迅
当前,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美国等发达国家为重振实体经济、增加就业机会,纷纷实施"再制造化"战略,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重塑制造业优势;新兴经济体和东盟等周边国家则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机会,加大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力度,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两头受压的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