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37)
- 2023(17368)
- 2022(14884)
- 2021(13971)
- 2020(11607)
- 2019(26592)
- 2018(26291)
- 2017(49470)
- 2016(27302)
- 2015(31194)
- 2014(31429)
- 2013(31120)
- 2012(29877)
- 2011(27310)
- 2010(28077)
- 2009(26211)
- 2008(26422)
- 2007(24277)
- 2006(21679)
- 2005(20119)
- 学科
- 济(118195)
- 经济(118054)
- 管理(74667)
- 业(73507)
- 企(57866)
- 企业(57866)
- 方法(45264)
- 数学(38795)
- 数学方法(38308)
- 中国(37948)
- 农(35415)
- 财(28661)
- 地方(27949)
- 学(25694)
- 业经(25547)
- 制(25131)
- 贸(24802)
- 贸易(24785)
- 易(24075)
- 农业(23278)
- 银(21916)
- 银行(21863)
- 行(21156)
- 融(20972)
- 金融(20964)
- 策(18563)
- 和(18031)
- 理论(17858)
- 环境(17851)
- 体(17289)
- 机构
- 大学(400126)
- 学院(399495)
- 济(169356)
- 经济(165669)
- 研究(150860)
- 管理(144510)
- 理学(121364)
- 理学院(119833)
- 管理学(117670)
- 管理学院(116906)
- 中国(116710)
- 科学(90956)
- 京(88635)
- 财(79908)
- 所(79242)
- 农(72528)
- 研究所(71381)
- 中心(67875)
- 江(63827)
- 财经(61379)
- 业大(57784)
- 北京(57387)
- 农业(56861)
- 范(55857)
- 经(55578)
- 师范(55297)
- 院(53860)
- 经济学(51960)
- 州(50477)
- 经济学院(46577)
- 基金
- 项目(251546)
- 科学(196418)
- 研究(185164)
- 基金(180322)
- 家(158748)
- 国家(157129)
- 科学基金(131588)
- 社会(116041)
- 社会科(109783)
- 社会科学(109753)
- 省(96996)
- 基金项目(92981)
- 教育(85097)
- 自然(83043)
- 划(82999)
- 自然科(81078)
- 自然科学(81053)
- 自然科学基金(79615)
- 资助(75935)
- 编号(75529)
- 成果(64350)
- 发(58575)
- 重点(57851)
- 部(56233)
- 课题(54346)
- 创(51040)
- 国家社会(48036)
- 创新(47813)
- 教育部(47589)
- 性(47500)
- 期刊
- 济(200683)
- 经济(200683)
- 研究(127645)
- 中国(91262)
- 农(68051)
- 学报(65411)
- 财(61506)
- 科学(59747)
- 管理(56400)
- 教育(50386)
- 大学(48974)
- 农业(45904)
- 学学(45638)
- 融(43883)
- 金融(43883)
- 技术(34952)
- 经济研究(32376)
- 业经(31737)
- 财经(31063)
- 经(26956)
- 问题(26263)
- 业(25471)
- 贸(24157)
- 国际(22534)
- 世界(21411)
- 图书(20416)
- 技术经济(19918)
- 版(19632)
- 统计(18978)
- 坛(18438)
共检索到641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玉高 徐嵩龄 贺菊煌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二个在不具备完全科学确定性下达成的国际环境条约(臭氧层损耗物质控制是第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起草和推动这一公约签署中,自始至终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气候公约被认为是第一个真正保护了发展中国家权利的国际条约。公约所确立的公平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以及污染者支付原则,使得对正确地处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集团之间在温室气体排放责任、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减排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孙耀华 仲伟周
气候变化经济学以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气候变化的外部性、风险与不确定性等特征,重点分析气候变化的经济影响、各种减排方案及政策工具在公平、效率等方面的比较,以期使国际气候治理制度满足公平、效率与可持续性要求。文章从气候变化经济学的起源与学科属性、气候变化的经济学特征、不同气候政策评估模型、减排方案及政策工具的比较等五个方面综述了这一学科的发展历程与最新成果,并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纪玉山 刘洋 赵洪亮
气候变暖的生态环境危机是关系到全人类生存与发展之共同利益的全球性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的紧张形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在国际气候谈判的平台上搁置争议、通力合作,实现全球气候的共同治理与保护。然而在国际气候谈判中,不同国家在本国经济发展与全球气候保护问题上均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在各国为自身谋求更多的排放权与发展空间的过程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各国寄希望于在国际气候谈判中通过集体行动增进共同利益,然而由于发展中国家集团内部就减排与发展问题的利益冲突,特别是"搭便车"行为的普遍存在,致使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集团的气候谈判博弈中难以形成"合力"。本文旨在透过新制度经济学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
关键词:
国际气候谈判 规则 发展中国家 集体行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杨 张汉林
多边贸易谈判是多方参与、多阶段性竞争与合作的博弈过程。在多边贸易谈判中,发展中国家成员由于存在较大的实力差距而处于不利地位。本文首先阐释了多边贸易谈判的本质,总结了发展中国家成员参与多边贸易谈判的博弈历程,剖析其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地位的变迁,并提出其参与多边贸易谈判的博弈策略。
关键词:
WTO 发展中国家 贸易谈判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汉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盛济川 曹杰 周慧
通过对2005—2010年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五个发展中大国REDD+监测成本与不确定性的仿真研究发现,对REDD+收益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监测误差,而碳信用价格和可变监测成本相对较小。同时,一国过去的毁林率或造林率会对REDD+潜在收益产生重要影响,高毁林率或高造林率的国家从REDD+中获益更多,而低毁林率或低造林率的国家所获收益较少,因而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对现有REDD+体系进行改进才能保证其得到有效实施。
关键词:
REDD+ 毁林 气候变化 监测成本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红霞
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累积浓度稳定在450ppmCO_2eq,是控制全球温度在工业化前升高2℃以内的关键,也是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人类能够避免的气候变化造成的灾害性后果的最低限度。事实上,发达国家2020年的减排承诺以及发展中国家适当的减缓行动方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控制全球增温2℃的目标,而是导致全球向增温3-4℃的趋势发展。明确的引导世界走上控制升温2℃的路径,除了期待2011年底南非德班的气候谈判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气候协议外,全球2012年后的气候政策也必须作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形势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
CO_2 减排承诺 增温控制 2℃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由德国资助的一个新的联合国项目"将农业纳入国家适应计划",将支持8个发展中国家调整并加强其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FAO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与尼泊尔、肯尼亚、菲律宾、泰国、乌干达、乌拉圭、越南和赞比亚等国主管环境和农业的部委合作,将农业部门纳入"国家适应计划",以维持生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书锋
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即将拉开帷幕。本文着重探讨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谈判贸易与环境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具体谈判策略,以期对我国入世后参加世贸组织新一轮谈判有所裨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潘寻 张雯
资金机制是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减缓适应行动的关键。由于发达国家缺乏履行公约义务的政治诚意,长期以来在资金问题上同发展中国家展开了艰苦的斗争。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气候融资呈现出主体多元化、渠道分散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完善与规划气候融资整体框架,充分认识和利用政府作用和市场手段、国际与国内两种资源,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资机制,并引导资金在减缓和适应两个领域平衡投入,对推动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资金机制 减缓 适应 融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唐宜红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沈伯明
发达国家提出的多边投资协议谈判的理由并不充分,其要求缔结的全面的、广义投资定义的、以保护投资者为宗旨的多边投资协议,可能对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产生负面影响。在现阶段,发展中国家不应赞同举行多边投资协议谈判。如果迫不得已进行谈判,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采取团结一致的立场,坚持只讨论直接投资、对外资的保护仅限于开业后、协议必须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要求和协商一致通过等原则。中国对多边投资协议谈判问题不能袖手旁观,应积极采取适当的对策,同时加速自主的投资自由化进程,并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使自己在可能进行的重要的多边投资协议谈判问题上取得主动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沈伯明
目前世界上尽管还没有一个全面的多边投资协议,但事实上存在一个国际投资法律框架,这个框架由各主权国家的国内法规、国家间的双边协议、区域性投资协议、诸边和多边的有关协议、非政府组织涉及投资的协议等构成。在这个法律体系下对外直接投资增长很快,东道国和投资者的利益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投资争端极少。发达国家提出的多边投资协议谈判的理由并不充分,其要求缔结的全面的,广义投资定义的,以保护投资者为宗旨的多边投资协议,可能对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产生负面影响。在现阶段,发展中国家不应赞同举行多边投资协议谈判。如果迫不得已进行谈判,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采取团结一致的立场,坚持只讨论直接投...
关键词:
多边投资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洋 郑景云 葛全胜 王芳
为明确中国温室气体峰值排放变化及其对全球减排的促进关系,本文通过从行业终端出发的温室气体排放模型,利用联合国相关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能源署等机构的数据,结合中国能源战略规划目标设置了由弱到强的三种减排政策支持力度,分析了当前至2060年的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与达峰时间和累积排放量变化,以及中国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主要结论有:(1)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既有能源政策支持下,将于2030年达到温室气体排放峰值(144.28±7.48)亿t CO_2eq,2020—2060年累计排放量将比无减缓政策情景减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