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01)
- 2023(4122)
- 2022(3403)
- 2021(3112)
- 2020(2425)
- 2019(5178)
- 2018(5259)
- 2017(9542)
- 2016(5439)
- 2015(6054)
- 2014(6135)
- 2013(5612)
- 2012(5251)
- 2011(4762)
- 2010(4826)
- 2009(4566)
- 2008(4311)
- 2007(3953)
- 2006(3428)
- 2005(3099)
- 学科
- 济(17635)
- 经济(17603)
- 管理(16423)
- 业(11841)
- 企(10205)
- 企业(10205)
- 体(7018)
- 制(6712)
- 农(5613)
- 中国(5451)
- 财(5379)
- 方法(5353)
- 学(5171)
- 体制(4267)
- 业经(4250)
- 理论(4232)
- 融(4198)
- 金融(4191)
- 数学(4147)
- 数学方法(4099)
- 银(3953)
- 银行(3940)
- 行(3839)
- 环境(3813)
- 教育(3730)
- 地方(3462)
- 划(3208)
- 工作(3124)
- 务(3052)
- 和(3036)
- 机构
- 学院(73117)
- 大学(72540)
- 研究(28627)
- 济(27016)
- 经济(26312)
- 管理(25300)
- 中国(21262)
- 理学(21250)
- 理学院(20997)
- 管理学(20586)
- 管理学院(20445)
- 科学(17172)
- 京(16305)
- 所(14453)
- 农(13987)
- 财(13842)
- 研究所(13156)
- 中心(12702)
- 江(11793)
- 业大(11191)
- 院(10982)
- 农业(10955)
- 财经(10453)
- 北京(10227)
- 范(10200)
- 师范(10043)
- 技术(9546)
- 经(9480)
- 州(9114)
- 研究院(8636)
- 基金
- 项目(49451)
- 科学(38202)
- 研究(37459)
- 基金(34475)
- 家(30872)
- 国家(30600)
- 科学基金(25242)
- 社会(23030)
- 社会科(21655)
- 社会科学(21648)
- 省(19615)
- 基金项目(17484)
- 教育(17345)
- 划(16702)
- 编号(15624)
- 自然(15366)
- 自然科(14991)
- 自然科学(14985)
- 自然科学基金(14692)
- 成果(13666)
- 资助(13434)
- 课题(11716)
- 重点(11588)
- 发(10782)
- 部(10782)
- 体(10532)
- 创(10106)
- 性(9694)
- 国家社会(9663)
- 制(9633)
共检索到115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锐 寇静娜
21世纪以来,全球清洁能源治理迅速兴起,但相关学术研究远远滞后于现实进展。文章结合国际能源发展趋势,对全球清洁能源治理的兴起动因、参与主体和突出议题进行探讨。文章认为,全球清洁能源治理的兴起既源于当今世界的能源转型,也与应对清洁能源发展面临的障碍及其衍生的问题直接相关。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是参与全球清洁能源治理的主要行为体,各自发挥着不同作用,但尚未形成系统高效的治理体系。全球清洁能源治理至少应涵盖以下五个议题,即清洁能源的全球推广、清洁能源领域的国际贸易争端治理、稀土资源治理、跨国水电开发治理和跨国电网治理,目前这些议题普遍处于"治理赤字"的状态,需要国际社会加快形成共识,采取应对行动。我国应在治理进程中把握主动,与各国共同构建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潘雁
清洁能源对全球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普及和推广清洁能源,自2024年起,联合国将每年的1月26日设定为国际清洁能源日。近年来全球清洁能源发展迅猛,装机量、发电量持续增加,投资规模高速增长,科技创新活动活跃。但同时,全球清洁能源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日趋严峻。我国高度重视清洁能源发展,早在2005年2月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要求政府从国家层面为清洁能源发展提供战略指导和支持。目前,我国清洁能源在科技创新、投资规模、产业发展等方面都领跑全球,在促进国内清洁能源发展同时,我国还积极向全球出口清洁能源设备,与发展中国家开展清洁能源项目合作,助力全球能源转型和气候目标实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潘雁
清洁能源对全球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普及和推广清洁能源,自2024年起,联合国将每年的1月26日设定为国际清洁能源日。近年来全球清洁能源发展迅猛,装机量、发电量持续增加,投资规模高速增长,科技创新活动活跃。但同时,全球清洁能源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日趋严峻。我国高度重视清洁能源发展,早在2005年2月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要求政府从国家层面为清洁能源发展提供战略指导和支持。目前,我国清洁能源在科技创新、投资规模、产业发展等方面都领跑全球,在促进国内清洁能源发展同时,我国还积极向全球出口清洁能源设备,与发展中国家开展清洁能源项目合作,助力全球能源转型和气候目标实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宏斌
长期以来,由于各个治理主体的身份失衡——主要表现为身份失位、身份越位和身份缺位,致使全球环境治理效果差强人意。中国倡导构建以互惠共赢、共同发展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新理念,对于引导和鼓励各个治理主体进行身份重塑以适应新型全球环境治理的要求,对于全球环境领域强有力的治理中心和权威的确立,对于推动构建以合作、平等、包容为核心理念的新型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意义重大而深远。在未来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中国必将充当重要角色并发挥独特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兆曙
全能体制的现代化造就了一种"部门分立体制",但同时也导致跨部门的复合性事业因缺乏匹配的治理主体而逐渐衰颓。本文立足于杭州市推进城市治理的3个典型案例,提炼联合治理的社会组织形式、参与结构与运作机制等"杭州经验"。研究发现,伴随着领域困境的治理失效而引发的认识升级,复合性事业的衰颓被作为公共性的城市议题而建构起来,相应的治理方式也从政府的单极治理走向多元社会主体的联合治理:即在政府的主导下结成跨部门边界的社会复合主体,社会复合主体在保持法人地位的前提下,通过整合行政的、市场的以及民间社会的资源再造一种跨部门的治理结构,并形成多元社会主体共同负责的组织运作方式。社会复合主体的实践意义在于,多元社会...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键
广义而言,全球经济治理要追溯到资本开启世界市场的时代。从全球经济治理的历史来考察,全球经济治理主体间关系历经了吸纳、嵌入、脱域的变迁过程。吸纳是一种不对称的关系,是强势资本对弱小资本乃至落后的东方民族的吸纳;嵌入是全球经济治理主体间在相互依赖框架中的一种关系。虽然是相互嵌入,但受实力、地位的影响,彼此嵌入的深度是不一样的,因而也有不对等性。全球化进程并非普遍获益的过程,利益的此消彼长也意味着国际权力的转移,并引发了全球化的震荡。但是,传统大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依然不可取代。脱域后究竟是断裂还是再嵌入,这要取决于主体间相互认知的改善情况和相互依赖框架中的利益结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进 燕环
作为现象和实践的全球教育治理由来已久,但对全球教育治理的基本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可对全球教育治理的概念、主体和机制做出如下的界定与总结:全球教育治理是国际社会各利益相关方通过多种方式共同管理全球教育事务的活动;全球教育治理的主体主要有主权国家、政府间的国际组织、非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智库等,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全球教育治理的机制主要有基于国际法和国际公约的全球教育治理,基于教育新思想和新理念的全球教育治理,基于国际会议和多边论坛的全球教育治理,以及基于教育指标和标准的全球教育治理,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当前,多元的主体通过多样的机制在多个不同的层面和舞台上活动,共同构成了一种相互交织与影响的复杂的全球教育治理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袁沙 郭芳翠
全球海洋治理主体间合作关乎全球海洋治理的成败。全球海洋治理主体间存在竞合关系。影响治理主体合作的根源是治理主体对私利的追逐导致集体治理的困境。此外,治理主体身份二重性矛盾以及治理问题和治理领域对治理需求的紧迫性非均匀分布都制约着全球海洋治理主体间合作。要实现全球合作必须打破博弈困境,处理好个体与全球的关系,同时,还要不断塑造全球公民身份使治理主体能够自觉地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关键词:
全球海洋治理 合作 进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中元
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危机四伏的"高危时代",这对传统的以家庭、国家为中心的危机治理提出了挑战。为了全面有效应对各种全球性、区域性的新型危机,提出了由国际组织、民族国家、非政府组织、企业、民众以及媒体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全球治理模式。
关键词:
高危时代 全球治理 多元主体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锐 寇静娜
当前,美国急于在全球层面重塑清洁能源供应链、确立清洁能源霸权地位。这一战略举动的关键动因包括关键矿产资源和技术成为能源地缘政治新焦点、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美国本土供应链规模有限及其对拓展霸权影响边界的需求。美国重塑供应链的核心目标是建构以服务美国能源转型为中心的地缘能源空间,三大对外行动包括拉拢以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关键矿产资源国,依托盟友阵营组建合作机制和打压中国产业。美国战略以遏制中国为优先任务,推动政治联盟与能源联盟的相互嵌构、聚焦各类非物质因素的竞争,这些特点都与其塑造石油霸权形成较大差异。美国战略将严重冲击中国供应链企业,扰乱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中国的能源外交与对外合作需对其战略动向及时加以关注与应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礼茂 屈秋实 牟初夫 方叶兵 熊琛然
全球缺乏权威、统一和协调的能源治理机构,治理架构一直处于碎片化状态。国际能源署(IEA)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是当前最有影响力的全球能源治理机构,分别代表能源消费国和能源出口国,各自存在明显的缺陷;国际能源论坛(IEF)虽然为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搭建了交流平台,但仅限于对话机制,缺乏相应的组织架构和约束机制;能源宪章条约(ECT)早期主要局限于欧洲,且缺乏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的参与;而7国集团(G7)和20国集团(G20)等更多的是高层协调作用,缺乏现实操作性。中国如何在当前的全球能源治理架构下发挥作用、参与治理?本文提出以转型后的能源宪章条约,即国际能源宪章条约(IECT)为基础,以"一带一路"为依托,以能源互联网为切入点,通过参与—加入—改造—重塑的路径,发挥中国能源消费大国的作用,完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最终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于海洋
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的爆发使无政府治理的传统全球治理思想受到巨大挑战,政府间合作网络尤其是新兴国家对全球治理开始享有更大发言权。政府间合作网络对非政府治理主体的控制趋势的日益加强对全球治理的长期前景造成了重大威胁。非政府治理主体只有重建自身的合法性基础、加强其价值和功能的独立性,才能保证全球治理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全球治理 政府间合作网络 非政府治理主体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美顺
研究目标:探究清洁能源消费对污染排放和经济增长的系统性影响,揭示可持续经济增长策略的内涵。研究方法:基于中国19852015年的时序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采用3SLS与协整分析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发现:清洁能源消费的比重每提高1%,将分别减少CO_2和SO_2排放0.129%与0.408%,内生地增加GDP的0.024%和外生地减少GDP的0.089%;不同减排措施的减排成本与收益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对其甄别选用;20062015年,增加清洁能源消费虽然对CO_2和SO_2减排做出重要贡献,但固定资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家建
对主体领域开展研究是经典时代的社会学主旨,涂尔干、韦伯等理论家都对现代社会的总体格局有过深入的论述。在当前,因为现代性的演进,主体领域的影响力进一步拓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这其中,政府、企业、金融、法律四个方面的影响力最为显著,也是社会科学应该关注的主体领域。主体领域的研究能力决定着社会学的理论想象力和经验解释力。同时,主体领域的研究是一个学科竞争的场域,无论是量化分析还是质性分析,都需要通过主体领域的研究提升方法能力。社会学具有底层关怀,但学术研究不应囿于底层路线,对社会事实的总体理解是一种学科价值的传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