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67)
2023(4282)
2022(3593)
2021(3311)
2020(2646)
2019(5732)
2018(5797)
2017(10661)
2016(5994)
2015(6662)
2014(6823)
2013(6346)
2012(5922)
2011(5382)
2010(5505)
2009(5156)
2008(4864)
2007(4506)
2006(3919)
2005(3563)
作者
(17279)
(14607)
(14055)
(13597)
(9048)
(6841)
(6580)
(5710)
(5444)
(5116)
(4833)
(4811)
(4767)
(4700)
(4638)
(4393)
(4378)
(4335)
(4067)
(3988)
(3660)
(3569)
(3544)
(3444)
(3254)
(3244)
(3199)
(3023)
(2999)
(2978)
学科
(21595)
经济(21561)
管理(16843)
(13618)
(11516)
企业(11516)
(8836)
(7863)
(6758)
中国(6184)
(5626)
(5433)
方法(4937)
业经(4865)
(4633)
金融(4626)
理论(4609)
体制(4457)
(4348)
银行(4332)
地方(4302)
(4227)
关系(4068)
教育(4024)
农业(3902)
数学(3628)
数学方法(3569)
制度(3345)
(3345)
工作(3327)
机构
学院(80648)
大学(79508)
研究(32013)
(29715)
经济(28872)
管理(27816)
理学(23277)
中国(23164)
理学院(22998)
管理学(22569)
管理学院(22415)
科学(19106)
(17351)
(16742)
(16207)
研究所(14742)
(14680)
中心(14241)
(13276)
农业(12961)
业大(12419)
(12225)
(11204)
技术(11193)
师范(11038)
财经(11002)
北京(10792)
(10232)
(9946)
(9826)
基金
项目(53949)
科学(41649)
研究(41334)
基金(37243)
(33399)
国家(33096)
科学基金(27056)
社会(24915)
社会科(23410)
社会科学(23404)
(21743)
教育(19371)
基金项目(18846)
(18556)
编号(17532)
自然(16544)
自然科(16103)
自然科学(16096)
自然科学基金(15796)
成果(15625)
资助(14658)
课题(13236)
重点(12741)
(11937)
(11899)
(11173)
(11158)
(10905)
(10794)
(10675)
期刊
(37803)
经济(37803)
研究(23877)
中国(21000)
(16465)
学报(15083)
教育(13777)
科学(12720)
(11641)
大学(11396)
农业(10896)
管理(10796)
学学(10726)
(7863)
金融(7863)
技术(7374)
业经(6544)
经济研究(5558)
财经(5339)
(5055)
职业(5040)
(4984)
(4866)
论坛(4866)
国际(4865)
问题(4719)
(4677)
业大(4293)
世界(4244)
科技(4116)
共检索到129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袁沙  郭芳翠  
全球海洋治理主体间合作关乎全球海洋治理的成败。全球海洋治理主体间存在竞合关系。影响治理主体合作的根源是治理主体对私利的追逐导致集体治理的困境。此外,治理主体身份二重性矛盾以及治理问题和治理领域对治理需求的紧迫性非均匀分布都制约着全球海洋治理主体间合作。要实现全球合作必须打破博弈困境,处理好个体与全球的关系,同时,还要不断塑造全球公民身份使治理主体能够自觉地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向鲜花  石意如  
我国海洋环境治理绩效评价存在"四重四轻"现象,导致绩效评价机制与海洋环境治理模式错位,严重影响海洋环境治理效果及海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治理PSR评价。借鉴发达国家(地区)海洋环境治理绩效评价实践的成功经验,基于陆海统筹视阈,对不同海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治理PSR设计差异化指标,建立将海洋环境治理动态绩效与预算治理能力纳入评价范畴的区域海洋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许瑞恒  姜旭朝  袁保瑚  
当前,我国海洋生态退化状况日趋严重,研究建立多元主体生态补偿机制,对于将新发展理念贯彻至海洋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多元补偿主体框架下,依据补偿主体的权责利不同,划分为政府补偿、企业补偿和居民补偿。政府、企业和居民追求的分别是生态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多元化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是,实现多渠道经济补偿,提高生态补偿效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丛春  
海洋是国土空间的特殊组成部分。构建一套科学合理且兼具海洋特色的指标体系,是海洋主体功能区划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充分考虑海洋空间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海洋主体功能区划指标的设计原则,构建了内水与领海、海岛、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体功能区划分类指标体系,并针对海洋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设置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不同海洋空间的特性设置海洋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对于海洋空间区划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广平  
塑料,是当前地质时代人类的标志性发明之一,因其有廉价、轻质、结实耐用等优点,一经问世就获得了人们的广泛青睐。但塑料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多种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塑料垃圾侵入和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问题愈发严峻,全球每年有超过1 10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如果我们放任海洋塑料污染发展下去,那么到2040年,每年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将达到2 300万~2 700万吨。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会威胁海洋生物生命安全,同时增加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成本。此外,海洋塑料垃圾在降解过程中还会直接产生甲烷、乙烯等温室气体,给全球气候变化进程带来新的压力。面对全球海洋塑料污染的严峻形势,世界各国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加强海洋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共同守护我们的蓝色星球。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崔野  
在全球治理区域转向的大背景下,区域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地位快速提升。由此,区域主义路径的蓬勃壮大成为当前全球海洋治理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它与另一种主要的治理路径,即全球主义路径既有矛盾和竞争的一面,更有兼容和互补的一面,共同致力于全球海洋的善治。区域主义路径的兴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实践中表现为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治理机制、谈判阵营、立法活动和合作项目的方兴未艾。然而,区域主义路径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其实施效果受到政治互信水平、利益整合程度、区域组织力量、域外介入性质等因素的制约。区域主义路径的继续加强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应在“周边—域外—全球”三个递进的层面共同发力,以更好地回应并促进区域主义路径的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琪  周香  
全球海洋治理制度象征着全球海洋治理秩序化和规范化的发展方向,关注制度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是研究全球海洋治理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制度建构的结果往往与治理的预期目标偏离,全球海洋治理制度亟需再建构。对此,为更好地理解制度是如何建构的,未来又如何再建构和优化,本文从建构主义的理论视角出发,提出了一个全球海洋治理制度建构的过程逻辑分析框架,并充分运用大量的事实案例说明全球海洋治理制度建构过程是如何影响制度建构结果的。研究发现:在全球海洋治理制度建构过程中,领导型制度倡议者理念偏差、观念性共识凝聚梗阻、海权干扰观念制度化进程、战略竞争思维主导制度变革等观念性因素阻碍,是造成制度供给失衡、制度议而不决、制度“非中性”、制度碎片化等制度建构结果不理想的根源。本文在理论上扩展和深化了全球海洋治理制度建构的解释框架,有助于深入理解全球海洋治理是如何围绕着国际制度运行的。从制度建构过程中溯源制度建构负向结果的成因,对进一步提出优化全球海洋治理制度建构的可行路径,完善全球海洋治理制度体系有所裨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广平  
塑料,是当前地质时代人类的标志性发明之一,因其有廉价、轻质、结实耐用等优点,一经问世就获得了人们的广泛青睐。但塑料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多种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塑料垃圾侵入和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问题愈发严峻,全球每年有超过1 10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如果我们放任海洋塑料污染发展下去,那么到2040年,每年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将达到2 300万~2 700万吨。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会威胁海洋生物生命安全,同时增加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成本。此外,海洋塑料垃圾在降解过程中还会直接产生甲烷、乙烯等温室气体,给全球气候变化进程带来新的压力。面对全球海洋塑料污染的严峻形势,世界各国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加强海洋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共同守护我们的蓝色星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石意如  陈辉  向鲜花  
我国海洋环境治理中存在制度、机制、执行、问责等方面的治理困境,而这主要归因于整体视角海洋环境治理体系缺乏。西方发达国家海洋环境治理实践经验表明,高质量的海洋环境治理一般要满足整体思维、全程治理、全面合作、联动问责四个特征。借鉴成功经验,提出以海陆统筹协调发展为目标,以主体功能区为环境治理基本单元,全程合作治理海洋环境的海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海洋环境治理模式的不足,为海洋环境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潇  孙瑞杰  姚荔  
海洋主体功能区制度目标是通过政策机制引导和约束各区县按照各自海洋主体功能来规划、管理、利用和保护海洋空间,基本特征是综合性与差异化。制度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承启"发展类规划"与"布局类规划",二是把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科学概念付诸实际政策设计,据此提出空间管理、综合经济、资源节约、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五个方面的"1+1+3"政策体系。落实海洋主体功能区制度必须处理好国家、省级、市县三个层面对政策的强制性和自由裁量权,配套统一的动态监测、差异化的评价考核、统一的考核结果应用模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继平  彭馨茹  郑建明  
近年来海洋经济蓬勃发展,而海洋环境却持续恶化,海洋环境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物质载体,其所遭受的污染与破坏必然造成海洋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排污收费制度的有效执行对海洋环境治理效果至关重要,排污收费制度的执行效果受到来自内部与外部两方面的多种影响因素制约,本文基于海洋环境排污收费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相关利益主体的研究视角,建立博弈理论模型,通过对不同利益主体之间行为方式的博弈分析,得出排污收费执行效果与经济增长关系复杂,与多方利益相关,提出了改善现行考评机制、从正反两面设计激励机制以及加大稽查力度等对策来促进利益主体利益均衡、优化海洋环境排污收费的执行方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宏斌  
长期以来,由于各个治理主体的身份失衡——主要表现为身份失位、身份越位和身份缺位,致使全球环境治理效果差强人意。中国倡导构建以互惠共赢、共同发展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新理念,对于引导和鼓励各个治理主体进行身份重塑以适应新型全球环境治理的要求,对于全球环境领域强有力的治理中心和权威的确立,对于推动构建以合作、平等、包容为核心理念的新型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意义重大而深远。在未来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中国必将充当重要角色并发挥独特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思海  
海洋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及天气体系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21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是"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希望以此来唤醒人们对海洋与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关注。自工业革命以来,大量温室气体被海洋所吸收,加速了海洋的变暖变酸,对海洋生态系统及全球天气气候变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面对海洋加速变暖变酸的趋势,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全球气候变化的方向并反思现有的应对体系。海洋加速变暖变酸全球海洋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思海  
海洋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及天气体系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21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是"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希望以此来唤醒人们对海洋与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关注。自工业革命以来,大量温室气体被海洋所吸收,加速了海洋的变暖变酸,对海洋生态系统及全球天气气候变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面对海洋加速变暖变酸的趋势,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全球气候变化的方向并反思现有的应对体系。海洋加速变暖变酸全球海洋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欣阳  朱小山  陶益  
海洋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大量证据表明,海洋生物个体、种群与群落会对污染胁迫产生从分子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复杂响应,其最终要么适应污染或与污染共存,要么退化或死亡,生物和污染之间存在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与多变的演化结局。研究表明,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污染环境可以通过3种机制:短期暴露下的行为改变、长期暴露下的表型可塑性调整及遗传进化。但迄今为止,有关海洋生物受海洋污染物影响后的行为、适应和进化机制仍未获得系统的整理,已有的理论是否适用以及是否存在新现象或理论的空白有待明确。该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基于污染进化生态学观点,针对污染胁迫下海洋生物的短期响应和长期适应,提出“海洋污染进化生态学”。从行为、适应到进化的角度初步探讨海洋污染进化生态学的内涵和研究内容,尝试归纳和探索海洋污染与海洋生物之间的作用和联系,以期为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学科发展提供新的见解和理论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