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91)
2023(5747)
2022(4635)
2021(4501)
2020(3794)
2019(8547)
2018(8275)
2017(16055)
2016(8797)
2015(9709)
2014(9782)
2013(9715)
2012(8851)
2011(7836)
2010(7849)
2009(7531)
2008(7932)
2007(7450)
2006(6670)
2005(6348)
作者
(25652)
(21405)
(20801)
(20198)
(13777)
(10190)
(9753)
(8180)
(8007)
(7847)
(7423)
(7220)
(6986)
(6953)
(6889)
(6483)
(6272)
(6259)
(6210)
(6083)
(5259)
(5246)
(5176)
(5001)
(4884)
(4810)
(4766)
(4696)
(4476)
(4165)
学科
管理(34167)
(29145)
(28621)
经济(28580)
(26808)
企业(26808)
(17501)
银行(17356)
(16061)
(15352)
方法(13809)
(12630)
数学(11133)
数学方法(11033)
(10425)
金融(10425)
(10100)
制度(10094)
业务(9761)
(9236)
财务(9213)
财务管理(9186)
企业财务(8808)
银行制(8392)
中国(8143)
业经(7007)
(6789)
(6625)
(6224)
理论(6097)
机构
大学(119238)
学院(116847)
管理(47281)
(46269)
经济(45001)
中国(39567)
研究(39188)
理学(38210)
理学院(37701)
管理学(37173)
管理学院(36887)
(27153)
(26317)
科学(23464)
(21205)
(21201)
银行(20330)
(20306)
财经(20176)
中心(19819)
(19581)
(18919)
(18456)
研究所(18267)
农业(16884)
北京(16496)
(16360)
业大(16352)
财经大学(15434)
经济学(14406)
基金
项目(72876)
科学(57230)
基金(54524)
研究(50461)
(48181)
国家(47782)
科学基金(41065)
社会(32208)
社会科(30625)
社会科学(30613)
基金项目(28406)
自然(27910)
自然科(27326)
自然科学(27319)
(26935)
自然科学基金(26870)
教育(23592)
(23291)
资助(22996)
编号(18703)
(16545)
重点(16455)
成果(15699)
(15169)
(15112)
教育部(14294)
创新(14239)
科研(14228)
(14093)
国家社会(13674)
期刊
(52969)
经济(52969)
研究(38701)
(29201)
金融(29201)
中国(28223)
(24419)
管理(21496)
学报(19730)
科学(18376)
(18110)
大学(15034)
学学(14239)
财经(11029)
教育(10811)
农业(10262)
(9408)
技术(9295)
经济研究(8100)
(7556)
业经(6880)
财会(6870)
会计(6818)
国际(6361)
理论(6332)
问题(6143)
现代(5915)
(5830)
实践(5701)
(5701)
共检索到198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金中夏  
本文以20国集团框架下对全球流动性的政策讨论为背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对全球流动性的定义、度量和监测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比较,探讨了全球流动性管理的国际框架和面临的主要课题,讨论了货币供应量、流动性总量概念的动态演变以及对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影响。最后简要讨论了围绕全球储蓄过剩和外汇储备投资的几个争议问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学军  
本文从探究全球流动性原因的思路出发,描述了对流动性的理解;分析了目前全球流动性的特征;在寻求全球流动性的根源过程中,重点阐述全球流动性与世界几个主要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因果关系。并且,结合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对市场的影响,表明了流动性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对中央银行的挑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会清  王剑  
当前社会上对我国资金运行状况的一个基本评价就是“流动性过剩”。然而,这种所谓的“流动性”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主观判断,缺乏严谨的理论依据和统一的衡量标准,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不利于央行实际的操作决策。为探求流动性的真实内涵,澄清国内的诸多误解,我们比较了国内外流动性概念,并对其供给和需求因素作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些经验启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姚翔  
本文总结了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框架、原则、工具和措施,以及金融危机后西方中央银行对流动性管理体系的创新。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流动性管理体系的弹性以及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结构性、平衡性、与利益相关方的协调等方面分析了西方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启示,并探讨了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会清  王剑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越来越多地通过金融市场的平台来进行。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其流动性管理模式应当纳入中央银行的考察视野。为此,本文从宏观与微观流动性的基本定义出发,分析了中央银行宏观流动性管理与金融机构微观流动性管理的内涵与联系,以及中央银行关注微观流动性管理的必要性。最后,本文就如何关注微观流动性管理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彬  王去非  易振华  
本文将同业业务特征及其对银行资产负债行为的影响纳入到流动性分析框架,探索传统存贷业务监管约束强度、同业规模与流动性水平之间的联动关系,进而构建基于银行间市场的动态系统模型,模拟分析同业业务对流动性波动的影响,同时考察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不同方式对平滑流动性波动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扩张传统信贷业务时受到的传统监管约束越大,发展同业的动机相应越强;在同业规模超过一定界限后,随着银行同业比重的提高,银行流动性风险会随之提高;银行同业行为导致资产与负债之间期限错配的扩大,加剧了其顺周期性特征,导致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波动幅度和频率升高,弱化了央行原有流动性管理工具的执行效果;面对同业引致的货币市场流动性波动,中央银行采取以利率引导为主、非常规政策工具为辅的组合型流动性管理方式行之有效。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公开市场操作部课题组  张启胜  王长元  
再贴现曾是中央银行进行货币调控的三大工具之一。然而,随着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在日常流动性管理中,再贴现只是作为中央银行的一个常设融资便利,为公开市场操作提供一个辅助性的融资手段。但在流动性危机管理中,由于再贴现机制具有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定价机制灵活以及创新能力强等比较优势,其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独立货币政策工具。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宏瑾  
利率操作一直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主要手段,但中央银行如何引导市场利率与目标利率相符,并非理论界讨论的"重要"问题。为此,在全面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文指出,流动性效应是中央银行利率操作的理论基础。随着货币政策透明度和可靠性的提高,流动性效应有所减弱,预期效应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采取的零利率和非常规货币政策框架下,预期效应对最优货币决策更为重要,同时流动性效应仍发挥着明显的作用。正是基于流动性效应和预期效应,各国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走廊两种主要模式开展利率调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建斌  
加强流动性管理,维持流动性的合理适度充裕是中央银行肩负的重要责任。近年来,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我国的流动性问题日益凸显,有效管理流动性成为了持续困扰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一个重大问题。从流动性管理的能力与意愿两个层面对我国中央银行管理流动性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后得知,我国中央银行既拥有能够有效控制流动性的政策工具,又具有管理流动性的坚定意愿,是能够有效管理流动性的;但是,当前我国中央银行尚缺乏足够有效的日常平滑流动性供给的手段,难以维持一个持续稳定的适度宏观流动性环境,调控流动性客观上容易加大宏观经济波动。因此,我国中央银行还需进一步丰富流动性管理手段,改进流动性管理水平。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琦  
中央银行能否通过流动性管理工具影响银行间市场利率在实证上一直存在争议,其原因可能是以往研究只关注了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而忽视了其他流动性冲击因素,从而导致遗漏变量问题。采用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流动性水平的超储率数据进行计量检验,发现了显著的流动性效应,即超储率上升1个百分点,银行间市场利率平均下降45个基点。此外,常备借贷便利利率、货币政策基调、通货膨胀等变量对银行间市场利率也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为中央银行有效调控银行间利率提供了实证支撑。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元富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的双重视角对中央银行紧急流动性支持信息披露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紧急流动性支持信息披露不服从货币政策透明优于神秘的单一规则,中央银行应当根据成本收益原则来选择信息披露方式。通常而言,对存款类金融机构提供紧急流动性支持时,阶段性保密优于及时披露;对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提供紧急流动性支持时,及时披露优于阶段性保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国峰  蔡春春  
2013年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大幅波动时出现了明显的利率回滞现象,传统的流动性供求分析框架难以解释。本文基于冲击不确定性、银行多样性和不完全的中央银行融资可得性假设,从微观出发构建了涵盖货币市场利率、流动性供求和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分析框架,并基于我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当货币市场利率上升突破合理水平时,中央银行应投放大量流动性至阈值水平,改善融资可得性,使利率快速回落。中央银行的适宜工具是通过常备借贷便利直接调控货币市场利率,为此需要提高其透明度和适用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钟永红  林梓煌  
央行能否正确分配救助的流动性供给直接关系到应对金融危机的成效。本文将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纳入央行流动性救助决策函数中,将商业银行分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应用不完全合约模型分析央行的流动性救助策略,结果表明:相对于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中央银行应对系统重要性银行采取较为宽松的紧急贷款标准;政府应当根据流动性短缺规模的不同改变央行由于银行倒闭需承担政治成本的权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钟永红  林梓煌  
央行能否正确分配救助的流动性供给直接关系到应对金融危机的成效。本文将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纳入央行流动性救助决策函数中,将商业银行分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应用不完全合约模型分析央行的流动性救助策略,结果表明:相对于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中央银行应对系统重要性银行采取较为宽松的紧急贷款标准;政府应当根据流动性短缺规模的不同改变央行由于银行倒闭需承担政治成本的权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石丹林  李秀萍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从总量上可以反映商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本文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数据,对近期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异动进行对应分析,发现国内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量是充裕的,部分商业银行产生流动性困难是其自身的问题。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内银行体系流动性宽松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商业银行必须时刻关注国内流动性指标的变化,防止在激烈的银行竞争中产生流动性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