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95)
2023(11157)
2022(9340)
2021(8322)
2020(6755)
2019(15134)
2018(14673)
2017(28090)
2016(15029)
2015(16593)
2014(16730)
2013(16510)
2012(15472)
2011(14357)
2010(14435)
2009(13558)
2008(12929)
2007(11879)
2006(10503)
2005(9824)
作者
(45307)
(38134)
(37697)
(36104)
(24384)
(18166)
(17074)
(14638)
(14295)
(13600)
(13097)
(12656)
(12577)
(12284)
(12150)
(11791)
(11216)
(11169)
(10802)
(10631)
(9531)
(9246)
(9206)
(8861)
(8669)
(8446)
(8346)
(7906)
(7765)
(7542)
学科
(85293)
经济(85215)
管理(41772)
(36807)
方法(30743)
(29450)
企业(29450)
数学(27395)
数学方法(27209)
中国(19544)
地方(19317)
(17274)
贸易(17267)
(17242)
(16978)
(16818)
(16185)
业经(14709)
(14449)
(13841)
金融(13834)
地方经济(13187)
(12557)
(12275)
银行(12254)
(11941)
(11916)
环境(10849)
农业(10436)
理论(10080)
机构
大学(226440)
学院(225270)
(109545)
经济(107576)
研究(84103)
管理(82255)
理学(70378)
理学院(69561)
管理学(68461)
管理学院(68036)
中国(63894)
(49481)
科学(47611)
(47264)
(42689)
财经(39427)
研究所(38524)
中心(37220)
经济学(37020)
(36869)
(35960)
(33891)
经济学院(33278)
业大(31008)
(30105)
北京(29557)
财经大学(29455)
农业(28920)
(27493)
师范(27162)
基金
项目(147826)
科学(117705)
基金(110926)
研究(105335)
(97880)
国家(97174)
科学基金(82976)
社会(71633)
社会科(68257)
社会科学(68240)
基金项目(57308)
(55633)
自然(52159)
自然科(51083)
自然科学(51066)
自然科学基金(50185)
教育(47541)
(46885)
资助(46152)
编号(38951)
(33689)
重点(33605)
(32370)
国家社会(31602)
成果(31582)
(30324)
教育部(29274)
创新(28632)
人文(28058)
课题(28001)
期刊
(123641)
经济(123641)
研究(73163)
中国(44437)
(37878)
学报(36703)
(33036)
科学(32821)
管理(32516)
大学(27902)
学学(26791)
(25779)
金融(25779)
经济研究(22636)
农业(21880)
财经(21680)
(18890)
技术(18543)
教育(18370)
业经(16894)
问题(16293)
(15570)
国际(13947)
技术经济(12622)
世界(12535)
统计(12342)
(11671)
(10962)
商业(10738)
理论(10137)
共检索到3505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天顶  彭颖  龙鑫  
为了探讨全球流动性动态演化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影响的传递渠道和溢出效应,文章分别选取了数量指标和价格指标来测量全球流动性动态。其中的数量指标注重运用先前研究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总量作为流动性代理变量的经典方法,同时将新兴市场国家或地区的外汇储备纳入衡量全球流动性的考察范围;价格指标则根据世界上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利差、利率、股票指数以及投资者风险恐慌等变量,最终借助于动态因子模型予以测量。然后,文章再将测量结果纳入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框架实证分析全球流动性扩张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短期贷款利率、股票指数、GDP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经济变量的溢出效应。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流动性动态演化中不断扩张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资产价格的助推作用相对突出,而产出机制和货币供给机制影响有限。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天顶  彭颖  
文章结合所测量的全球流动性的数量指标和价格指标,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anel-VAR),分析了全球流动性动态演化冲击对东亚经济体的溢出效应,并进一步讨论全球流动性对金融开放程度不同的经济体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全球流动性扩张能促进东亚经济体实际GDP短期增长、增加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额,推动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本币升值和资产价格提高。除了实际GDP外,全球流动性紧缩会带来上述相反的作用效果。全球流动性对东亚经济体的溢出效应主要通过影响货币政策机制和资产价格机制,但对产出机制的作用有限。金融开放程度较低的国家或地区受到全球流动性扩张正向作用相对较小,而全球流动性收缩时面临国内经济金融环境剧烈波动的风险,进而影响国内经济稳定性。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杨农  
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逐步退出,国际资本流动发生了根本性逆转,经济基本面脆弱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难逃全球资本流动逆转带来的厄运。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短期爆发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经济增长放缓不可避免。面对经济增长放缓和国内国际因素导致的高利率,中国的货币政策要协调好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同步性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锋  
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一个重要金融现象是流动性溢出效应。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交易的国债和股票为样本,利用VAR技术分析了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之间的流动性溢出效应问题。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规模远大于交易所交易债券,我们发现存在显著的股市流向债市的流动性溢出效应,而债市流向股市的流动性溢出效应统计上却不显著。同时我们发现各个市场自身的收益率和波动率对其流动性也有着显著的影响。最后我们还发现两市自身的流动性存在着很强的自相关性。证据表明当我国资本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时,尤其要加强对股票市场流动性风险的防范和监管。同时也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磊  侯鹏  
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各国政府使出浑身解数以刺激经济回暖,随着短期利率接近于零,常规货币政策几近失效之时,美、英等发达国家试图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刺激国内私人部门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当国内实体经济无法容纳这部分过剩的流动性时,必然导致流动性溢出,大量国际资本涌入大宗商品市场和新兴市场,催生资产泡沫,给新兴市场国家造成通胀的压力。本文通过新近发展的面板VAR模型分析了量化宽松政策的流动性溢出效应及其对金砖国家物价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宝臣  赵亮  
利用中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数据,研究了两市间流动性溢出效应的非线性动态特征、两市流动性的相关关系以及宏观变量的冲击对两市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股市与债市的流动性之间存在双向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两市场间的流动性溢出效应具有非线性动态特征;宏观变量的变化显著影响两市的流动性且在市场低迷、流动性不足时期影响程度更大;不同状态下的宏观变量冲击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跨市场投资转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安辉  杨睿博  李明  
近年来,全球流动性冲击问题已成为国际宏观经济与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文章基于蒙代尔-弗莱明(M-F)模型,通过货币增速加总法测算了全球流动性及新兴经济体一系列的量化经济指标并构建SVAR模型,进一步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全球流动性冲击对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正向的全球流动性冲击对新兴经济体的通货膨胀产生显著的正向拉动作用,即全球流动性冲击能一定程度上解释新兴经济体内部的通货膨胀。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何知仁  潘英丽  
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流动性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一个重大问题被国际社会提出。围绕该问题的研究在近几年不断升温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发展中国家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变动、跨境资本流动及汇率波动时常对发展中国家的实际经济与金融市场产生冲击。因此,这场讨论对发展中国家是十分有利的,在国际金融治理框架和发展中国家本身的政策应对方面都提供了丰富的政策涵义,中国没有理由对此缺乏关注。那么,如何理解全球流动性的概念?它受哪些因素驱动以及通过何种机制溢出地影响世界各国?本文对现有文献中的代表性观点进行梳理和评述,为未来的研究打下基础,并提出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海波  俞佳根  
本文在利用索洛剩余法测算东亚新兴经济体各国(地区)1980-2009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采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方法动态性地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东亚新兴经济体各国(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为正效应,但传导途径差异较大;而香港表现为负效应,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不显著。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郑棣  严予若  雷蕾  
本文尝试突破传统的研究思路,提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根源在于资产负债的结构性错配,而不仅限于期限错配",将流动性细分为资产的市场流动性和负债的融资流动性,以此去度量商业银行在时间维度下的流动性风险。接着,本文将构建的流动性指标嵌入分位数回归法中,优化了对CoVaR的估计方法,度量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在空间维度的溢出效应,动态地刻画了银行间流动性风险的联动关系。经过测算,本文得到三个结论:第一,股份制商业银行对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风险的溢出效应最强,体现为冲击力度大和波及范围广两个方面,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自身也承受了最强的风险溢出。第二,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强,远甚于其他不同类银行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第三,资产规模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同时,流动性风险的溢出效应还与资产负债的结构组成有着潜在的关联。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詹琉璐  杨建州  
基于15个新兴市场经济体2004-2016年期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新兴市场经济体金融发展对新兴国家减贫的影响。金融发展可分为金融深度和金融可获得性两个指标,通过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IV-2SLS)和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 Model)进行稳定性检验,发现金融发展与人均GDP是影响新兴市场经济体贫困的重要因素,金融深化、金融服务向贫困人群延伸促进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减贫。金融深度的改善和金融服务可获得性的延伸都显著促进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减贫,同时人均GDP对减贫的促进作用高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金融深度对减贫的促进作用高于金融可获得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伊丽  
文章主要研究了2008年以后日本的"异次元"宽松货币政策对东亚地区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对美国来说,虽然日本也实施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该政策对新兴经济体的溢出效应相对较小,不同的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溢出效应也存在较大差异。在日本的"异次元"宽松货币政策中,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致使日元大幅贬值,这对相邻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产生了负溢出效应,不利于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但是,另一方面,由于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了日本经济复苏,因此,该政策的正溢出效应在后期逐渐显现,从而对东亚地区的股票市场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不同,日本的负利率政策对日本经济的促进作用有限,而且,由于负利率政策不同于以往的利率机制,尤其是负的长期利率政策增加了日本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迫使日本金融机构不得不加大海外投资,因此,日本的负利率政策对东亚地区的股票市场具有正溢出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媛媛  王传美  
本文基于豆粕、橡胶等8种主要农产品期货主力合约的日度交易信息,以FHT价差作为流动性代理,度量了合约上市以来流动性的历史演化,并构建了滚动协整、VEC模型与时变Copula模型以探讨流动性的"跨品种"溢出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不同农产品期货品种间流动性变动呈现"同涨共跌"的态势,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增大了玉米、棉花等期货市场的风险敞口;第二,油脂类期货(豆油、棕榈油等)是农产品期货市场流动性"跨品种"传递网络的主导品种,对流动性系统风险的感知能力较强;第三,极端事件往往会导致市场间流动性依赖偏离常态,其中正冲击作用下市场联合利好是短暂、易逝的,而负冲击下流动性的联合下跌是一种"常态化"事件。因此,本文的研究为从源头上防控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流动性风险及其"跨品种"传染提供理论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茵田  文志瑛  
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变量之间的溢出效应是近来金融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实证研究了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流动性之间的溢出效应,提供了我国股票和债券市场流动性一体化的证据。研究发现:首先,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流动性之间存在显著领先滞后关系并互为因果关系,符合"flight to liquidity";其次,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两个市场的流动性会产生显著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宏观环境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另一市场的传导而间接的发生作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匡可可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研究影响通胀稳定性的因素及其特征对于一国经济是否能够实现稳定的低水平通胀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面板VAR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对新兴经济体通胀稳定性的影响特征,并从货币竞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对新兴经济体通胀的影响最为稳定且显著,欧元区和日本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影响则不稳定,重要性相对较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