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15)
2023(15587)
2022(13498)
2021(12988)
2020(10657)
2019(24674)
2018(24844)
2017(46568)
2016(26372)
2015(29424)
2014(29663)
2013(28358)
2012(26145)
2011(23722)
2010(24089)
2009(21948)
2008(21489)
2007(18570)
2006(16745)
2005(15089)
作者
(72287)
(60130)
(59324)
(57128)
(38342)
(28696)
(27380)
(23289)
(22827)
(21708)
(20452)
(20091)
(19134)
(19078)
(18870)
(18594)
(17870)
(17761)
(17196)
(17181)
(15059)
(14829)
(14460)
(13787)
(13563)
(13358)
(13346)
(13319)
(12104)
(11892)
学科
(92429)
经济(92309)
管理(70967)
(66585)
(56375)
企业(56375)
方法(40267)
数学(34196)
数学方法(33694)
中国(29574)
(26620)
(25854)
教育(23882)
(22351)
(21802)
业经(21476)
理论(19870)
(18824)
贸易(18818)
(18368)
地方(18353)
(16633)
金融(16632)
(16479)
农业(16457)
银行(16440)
技术(15865)
(15765)
(15581)
(15570)
机构
大学(360986)
学院(356758)
(137678)
管理(136247)
经济(134403)
研究(126489)
理学(117188)
理学院(115796)
管理学(113809)
管理学院(113111)
中国(90325)
(78332)
科学(76025)
(67215)
(63562)
研究所(57725)
中心(55628)
(55276)
师范(54881)
(54314)
(53570)
财经(52271)
北京(50527)
业大(50017)
(47639)
(46052)
师范大学(44750)
(43237)
教育(42315)
农业(42114)
基金
项目(237489)
科学(187359)
研究(180956)
基金(169385)
(146726)
国家(145371)
科学基金(123986)
社会(110841)
社会科(104759)
社会科学(104732)
(92251)
教育(88608)
基金项目(88493)
(79644)
自然(79440)
自然科(77540)
自然科学(77522)
自然科学基金(76113)
编号(75941)
资助(69934)
成果(65442)
课题(54942)
(54172)
重点(53991)
(50979)
(49232)
教育部(47050)
项目编号(46945)
(46169)
创新(45636)
期刊
(154316)
经济(154316)
研究(117914)
中国(76517)
教育(68459)
学报(53968)
管理(50266)
科学(49906)
(49656)
(49339)
大学(42034)
学学(38099)
农业(34190)
(34038)
金融(34038)
技术(32652)
财经(25108)
经济研究(24562)
业经(24307)
(21506)
问题(19752)
图书(18451)
(17352)
(17350)
职业(17210)
理论(16953)
国际(16613)
(16205)
论坛(16205)
科技(16143)
共检索到543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卡伦·芒迪  申超  
大多数教育政策研究仍然把教育政策主要放在国内政治而非国际政治的舞台中进行研究。本文吸收了政治科学、国际关系和公共管理领域最近的研究成果,指出国际的、地区的和跨国的行为主体及其政策过程的影响力正在增长,理应得到教育政策研究界的高度重视。政治科学中的全球治理研究或许能为关于跨国和国际的行为主体及其政策过程的教育政策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同时,提醒我们更多地关注新的国际行为体和新的组织与协调方式,更加深入地思考规范化的过程在多大程度上塑造了民族国家对教育中的共同国际利益的认同方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段晓明  
教师教育政策的变革与学校教育政策变革的方向与路径具有一致性。2010年英国出台了《教学的重要性》学校白皮书,明确教与学是学校教育变革的核心,从三个维度构建了教师教育未来的政策框架。目前,在重实践、重绩效的理念下,英国教师教育变革重心从关注教师质量到关注教学质量,强调对教师的培养最终要回归到提高学生学习上。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胡浩  胡峰  
跨国并购同时具有促进竞争和反竞争的效应。尽管市场的全球化导致了竞争的促进效应,但能控制跨国并购和禁止反竞争效应的国际竞争政策体系必须建立。尽管国际竞争网络的并购控制只处于初级阶段,但它可能是未来多边的国际制度的雏形。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胡瑞  
教育援助是提高受援国教育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援助国扩大本国国际影响、提升国家文化辐射力的重要方式。作为国际社会重要受援国的印度,其接受教育援助经历了从工具理性到人文理性、援助资金分配由经济领域逐步向社会部门流动、基础教育超越职业教育跃升为援助重点、援助方式由分散到聚焦等方面的变革。印度的变革对于我国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实施国际教育援助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启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世界大部分国家政府和院校都出现了教育在认识与结构上相同的发展态势,教育政策在目标、内容与实施方面出现了跨越国界的转移而呈现某种趋同。教育政策转移被认为是形成国际教育政策趋同的重要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力量的推动下,国家之间的教育相互依赖与竞争得到进一步加强,国际教育政策转移迈入新的发展时期。西方国际比较教育学领域,正日益兴起关于国际教育政策转移的一系列相关研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黎明  
明晰省域高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和重要性,厘清省域高职教育治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省市两级政府合理分权,建立信任与合作的新型关系;省级政府发挥元治理功能,创新高职教育多元治理的机制体制;第三方社会力量提升治理能力,发挥好评价和监督的功能;培育省域高职教育治理文化,弥补治理制度可能存在的治理漏洞等策略,更好地推进省域高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慧荣  
2019年英国颁布《国际教育战略:全球潜力,全球增长》,全面推动英国教育出口与跨国教育,扩大"后脱欧时代"英国教育的世界影响力。该战略在建立和扩大英国教育全球参与等原则下,制定了英国中长期教育出口与跨国教育发展目标,并通过推动政府整体行动、确定优先发展区域、全面保障跨国教育质量、关注学生体验、规范化教育数据收集等关键与跨领域战略行动来推动"全球英国"终极目标的实现。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西村俊一  方展画  
日本的“国际教育”研究是近年来日本教育研究一个值得重视的新动向,而且,其发展势头较锐。“教育国际化”是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作为日本教育改革“第一目标”提出来的,得到全社会的响应。1990年,日本出版了第一部《国际教育事典》,调动日本国内外355名学者编写了1200余个条目,洋洋800页。同年8月,在东京又成立了“日本国际教育学会”,明确提出建立一门跨学科的“国际教育学”。此外,日本还出版发行《国际教育交流新闻》报纸。 本文作者西村俊一是日本国际教育学会副会长、东京学艺大学副教授,著有《现代中国与华侨教育》等书。本文日文原名为《学会设立的经纬》,编译时,译者对原标题作了改动,删去了部分内容。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夏人青  
英国的国际教育在战后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每个时期英国的国际教育政策都具有明确的战略发展重心,其基本趋势是从扩大政治影响转向教育服务贸易。2004年英国再次制定未来十年的国际教育发展战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丁瑞常  
半个世纪以来,经合组织的国际教育指标研发工作经历了从教育数据的"搬运工"到教育数据的"生产者",从为教育系统"体检"到为教育系统"诊断"的两次"质变"。正是这两次"质变",使得经合组织的国际教育指标至少生成了两重全球教育治理功能:一是提供评估、问责依据,生产教育的"国际标准";二是树立绩效标杆,选拔教育的"国际模范"。但无论是研究者还是决策者,在看待经合组织国际教育指标及其全球教育治理功能时,都应保持批判性立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顾明远  
前些年大家都在讨论比较教育学科的身份危机,然而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依然繁荣,其生命力何在?笔者重申了作为比较教育方法论框架的国际教育交流论坛这一观点的重要性,认为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的多极化和经济体的多元化发展,今天世界各国的教育更需要在真诚沟通的前提下,在教育理论、观念、价值、制度、政策和实践领域互相交流,在具有跨文化性、发展性和预测性的国际性课题中相互合作。由此可见,把比较教育作为国际教育交流论坛,就可以摆脱比较教育学科身份危机的困境,开拓比较教育研究新的广阔天地。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静炜  
本文探讨了全球化进程中,澳大利亚国际教育服务的快速发展情况及支撑其发展的政策,从政策本身、政策的外部因素以及其产生的经济收益和其他效益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滕珺  张婷婷  胡佳怡  
二战后,美国国际教育政策目标定位经历了从"精英外语人才"到"区域问题专家"再到"全民全球胜任力"的一个发展过程。"全球胜任力"教育理念在过去的20年间发展了三种不同的逻辑:"模块要素逻辑"、"主客关系逻辑"和"行动程序逻辑",不断地将"全球胜任力"教育理念从学理讨论推向一线教育实践。如今,中国经济、社会和国际地位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如何在借鉴美国"全球胜任力"理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中国自身的历史传统和价值立场,建构中国自己的"全球胜任力"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是未来中国国际教育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