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16)
- 2023(12733)
- 2022(11265)
- 2021(10698)
- 2020(8669)
- 2019(19689)
- 2018(19702)
- 2017(37652)
- 2016(20551)
- 2015(22725)
- 2014(22334)
- 2013(21692)
- 2012(19695)
- 2011(17724)
- 2010(17524)
- 2009(16420)
- 2008(15526)
- 2007(13210)
- 2006(11536)
- 2005(10049)
- 学科
- 济(77166)
- 经济(77072)
- 管理(58448)
- 业(53824)
- 企(46499)
- 企业(46499)
- 方法(35884)
- 数学(29833)
- 数学方法(29458)
- 农(20322)
- 中国(19455)
- 财(19344)
- 学(19169)
- 业经(18317)
- 理论(16007)
- 地方(14443)
- 贸(13817)
- 贸易(13811)
- 和(13803)
- 制(13631)
- 易(13377)
- 农业(13359)
- 环境(12931)
- 务(12704)
- 财务(12638)
- 财务管理(12617)
- 教育(12078)
- 企业财务(11947)
- 技术(11729)
- 划(11468)
- 机构
- 大学(283792)
- 学院(282190)
- 管理(112734)
- 济(106025)
- 经济(103564)
- 理学(98464)
- 理学院(97332)
- 管理学(95571)
- 管理学院(95071)
- 研究(92677)
- 中国(67084)
- 京(60668)
- 科学(59190)
- 财(48453)
- 所(45974)
- 研究所(42242)
- 农(41695)
- 业大(41494)
- 中心(41039)
- 财经(39517)
- 范(39515)
- 师范(39206)
- 江(39084)
- 北京(38171)
- 经(35911)
- 院(34193)
- 农业(32679)
- 州(32459)
- 师范大学(31878)
- 经济学(31132)
- 基金
- 项目(197504)
- 科学(154940)
- 研究(146519)
- 基金(142253)
- 家(123670)
- 国家(122621)
- 科学基金(105250)
- 社会(90404)
- 社会科(85384)
- 社会科学(85364)
- 省(76655)
- 基金项目(75700)
- 自然(68659)
- 教育(67331)
- 自然科(66979)
- 自然科学(66967)
- 自然科学基金(65723)
- 划(65123)
- 编号(61343)
- 资助(57794)
- 成果(49602)
- 重点(44413)
- 部(43014)
- 课题(41677)
- 发(41632)
- 创(41165)
- 创新(38253)
- 项目编号(38107)
- 科研(37680)
- 教育部(37025)
共检索到397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惠惠
全球治理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治理,是一种民主的治理,国家、国际组织、区域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将以平等关系,共同承担对于全球性问题的责任。《全球治理:概念与理论》一书对全球治理的制度与结构进行了介绍,同时在与国家治理的比较研究中突出了全球治理的地位和角色。该书结合全球治理理论的新发展,选择全球社会组织、全球冲突与安全治理、全球金融与
关键词:
气候变化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治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钮松 王九思
当代国际社会面临一个巨大挑战: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世界应如何妥善解决跨国界的全球性问题。本文针对该挑战不但提出了建立一个WTO模式的治理组织的解决方案,还针对体制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三点应对措施:第一,建立如WTO模式的经济法律体系;第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形成团体共享排放额度;第三,借鉴和整合现有的排放贸易组织。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气候变化治理中维护自身利益和充分发挥自身重要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林琳 胡苑
后巴黎时代,全球气候治理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城市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实现主体化转型,有力补充了这一过程中国家行为的不足。以城市气候治理经验跨国传播为基础的主动型治理(横向)、以城市与气候变化国际组织上下贯通为主导的互动性治理(纵向)和以中央权威命令下城市气候实验为主的强制性治理(科层)是城市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三种主要形态。然而,这一行为可能受到上级治理主体的权力限制和城市内部治理主体异质性的困境。对此,我国需要依托超大特大城市气候实验,结合规划法整合城市气候治理措施,推进城市气候治理的国际互动,以系统性优化城市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具体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约翰·普雷斯科特
一、改革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全球治理机制涉及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前尚未在这个领域达成广泛的国际共识。在这方面,迫切需要改革全球治理机制,实现共同发展,特别是要解决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是不可接受的。历史证明,现行的国际治理机制,比如国际货币经济组织(IMF)、国际能源机构和世
[期刊] 改革
[作者]
隋广军 郁清漪 唐丹玲
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该框架下的《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等为核心制度安排,协调和规范国际社会的政策和行动。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发生了从中心化治理到去中心化治理的重要变迁。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和历史制度主义相关理论,构建路径、动力和效能三维分析框架,论证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制度变迁的逻辑。具体而言,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制度变迁路径是制度复制和制度替代的混合体,这一变迁受到国际能源革命及全球经济危机外部冲击和公约缔约方能动性的共同作用,并将推进全球碳中和进程,引发国际投资贸易流向改变和气候变化治理制度性领导权及规则制定权博弈。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在推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制度变迁中起到建设性作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进 燕环
作为现象和实践的全球教育治理由来已久,但对全球教育治理的基本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可对全球教育治理的概念、主体和机制做出如下的界定与总结:全球教育治理是国际社会各利益相关方通过多种方式共同管理全球教育事务的活动;全球教育治理的主体主要有主权国家、政府间的国际组织、非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智库等,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全球教育治理的机制主要有基于国际法和国际公约的全球教育治理,基于教育新思想和新理念的全球教育治理,基于国际会议和多边论坛的全球教育治理,以及基于教育指标和标准的全球教育治理,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当前,多元的主体通过多样的机制在多个不同的层面和舞台上活动,共同构成了一种相互交织与影响的复杂的全球教育治理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孝纯
全球气温升高,多数科学家认为是工业化以来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结果,联合国气候大会制订了《京都协议书》及《巴厘岛路线图》,目前中国已成为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国家,为此中国承诺2020年单位GDP能耗要下降20%,本文对中国今后所采取的措施包括水电、核电、太阳能、风电进行了论述和预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薄凡 庄贵阳 禹湘 陈湘艳
2017年8月18日至20日,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中的"气候变化经济学"优势学科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和《城市与环境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的首届气候变化经济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香山会议中心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蔡昉,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国家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薄凡 庄贵阳 禹湘 陈湘艳
2017年8月18日至20日,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中的"气候变化经济学"优势学科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和《城市与环境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的首届气候变化经济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香山会议中心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蔡昉,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国家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立涛 刘晓洁 伦飞 吴良 鲁春霞 郭金花 曲婷婷 刘刚 沈镭 成升魁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论文基于粮食系统视角,从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系统的作用、保障粮食安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粮食安全适应性策略出发,揭示粮食安全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系统梳理全球气候变化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粮食系统不确定性增加,且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加剧;2)粮食需求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粮食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3)多尺度有机结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需在微观上"藏粮于技"实现提质增效,在中观上"藏粮于地"注重生态建设,在宏观上坚持市场为主导完善粮食政策体系。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研究呈现从单一学科、单一维度、单一手段向依靠多学科开展多尺度、多要素、系统综合集成研究保障粮食安全转变,从高碳粮食系统向低碳高效粮食系统转变的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建新
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生产系统。研究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与治理问题,解析农业脆弱性的生成机制、探索降低脆弱性的制度化途径、提升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能力是气候变化领域的重要议题。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问题涉及多学科交叉问题,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织的系统。对农业气候脆弱性治理的研究经过了从单一自然科学领域的直观评价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融合互补研究的过程。农业脆弱性的治理除了政府实施直接激励政策或约束机制外,转变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调动农村微观主体和社区组织资源的模式成为必然的选择。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脆弱性 治理模式 自主治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治宇 周亚同
近日,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发布的最新气候报告首次承认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人为活动所导致的,并进一步指出,气候变暖使得美国人的生活变得比以前更加艰难。EPA此次的报告是时隔4年后的首次发布,上一次报告的数据还定格在2016年。因为特朗普政府拒绝承认气候变化的存在,EPA的气候报告从2017年开始就一直被冻结。拜登执政后,美国政府开始重新关注气候变化,也使得气候变化这一议题再次获得了美国政府的认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巧生 成金华
本文首先就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经济学特征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随后剖析了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国际谈判过程,最后,分析了中国气候变化政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碳税不能有效解决中国的碳减排问题,中国参与战略的立足点必须放在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上,争取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治宇 周亚同
近日,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发布的最新气候报告首次承认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人为活动所导致的,并进一步指出,气候变暖使得美国人的生活变得比以前更加艰难。EPA此次的报告是时隔4年后的首次发布,上一次报告的数据还定格在2016年。因为特朗普政府拒绝承认气候变化的存在,EPA的气候报告从2017年开始就一直被冻结。拜登执政后,美国政府开始重新关注气候变化,也使得气候变化这一议题再次获得了美国政府的认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孙悦 于潇
伴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全球气候变暖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课题,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实践经历了四个阶段,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后巴黎时代,美国一系列"去气候化"行动使全球气候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作为新兴的负责任大国,中国先后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经历了四重角色的转换。在新形势与新挑战下,中国倡导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气候治理转型提供新思路,通过提供国际气候治理的制度增量供给、构造新型气候援助体系等方式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