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59)
2023(8670)
2022(7626)
2021(6982)
2020(6157)
2019(13827)
2018(13817)
2017(26818)
2016(14689)
2015(16343)
2014(16202)
2013(15974)
2012(14657)
2011(13273)
2010(13460)
2009(13072)
2008(12908)
2007(11597)
2006(9745)
2005(8716)
作者
(41647)
(35103)
(34797)
(33227)
(21998)
(16775)
(16161)
(13654)
(12926)
(12371)
(11758)
(11618)
(11052)
(10980)
(10868)
(10705)
(10694)
(10335)
(10172)
(9954)
(8680)
(8562)
(8269)
(8054)
(7830)
(7786)
(7775)
(7671)
(6953)
(6945)
学科
(57564)
经济(57508)
(39902)
管理(38174)
(30048)
企业(30048)
方法(28688)
数学(25629)
数学方法(25392)
(16702)
中国(16391)
(15662)
(12551)
贸易(12548)
(12217)
(12098)
(11678)
银行(11656)
业经(11466)
(11405)
(11062)
(11014)
保险(10968)
农业(10790)
(10656)
金融(10654)
地方(10529)
(10168)
财务(10146)
财务管理(10115)
机构
学院(205918)
大学(203962)
(83589)
经济(81780)
管理(77737)
研究(66840)
理学(66282)
理学院(65553)
管理学(64306)
管理学院(63922)
中国(54281)
(42223)
科学(41720)
(40422)
(36291)
(34501)
中心(32137)
财经(32039)
研究所(31366)
业大(30896)
(30835)
农业(28995)
(28943)
北京(26456)
经济学(26190)
(25942)
师范(25685)
(25142)
经济学院(23932)
财经大学(23724)
基金
项目(134487)
科学(104408)
研究(98095)
基金(96270)
(83550)
国家(82865)
科学基金(70276)
社会(60969)
社会科(57625)
社会科学(57607)
(53390)
基金项目(50636)
自然(45535)
教育(45343)
(44889)
自然科(44451)
自然科学(44435)
自然科学基金(43619)
编号(41484)
资助(40057)
成果(33297)
重点(30577)
(29618)
(28901)
课题(27911)
(27765)
科研(26568)
创新(26004)
(25320)
大学(25304)
期刊
(90085)
经济(90085)
研究(59720)
中国(37299)
(33215)
学报(32051)
(31909)
科学(28823)
管理(25224)
大学(23434)
(23423)
金融(23423)
农业(22306)
学学(22264)
教育(19239)
技术(17116)
业经(15636)
财经(15293)
经济研究(14946)
(12992)
(12268)
问题(11778)
理论(10485)
(10351)
技术经济(10287)
(10232)
统计(10171)
商业(10092)
实践(9601)
(9601)
共检索到300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潘小军  张忠斌  蒲成毅  
全球气候变化下极端气象灾害频发,农业深受影响,作物产量不稳,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本文构建1998~2012年间四川省甘蔗气象灾害风险发育与传递的改进蛛网模型和多因子计量模型,分析发现甘蔗产量依次与蔗糖价格、温度、降水量、播种面积等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上年蔗糖价格每单位百分点的增减平均会导致甘蔗产量133 490个百分点的同向增减,每单位百分点的温度升高平均可增产甘蔗58 208个百分点,降水量与种植面积尽管也呈正向影响,两者的影响力度却相比其他都小。另外,还发现甘蔗气象灾害风险发育与传递机理呈"全球气候变化→极端气象灾害发生→农作物产量变化→粮食市场价格波动→经济社会发展风险"的规律。对提高区域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林  覃军  陈正洪  王海军  
利用NCEP/NCAR的2.5°×2.5°格点的逐日再分析资料,通过分析我国南方19个冰冻雨雪灾害年的36个冰冻雨雪天气个例的环流形势,总结了发生冰冻雨雪天气的4种天气类型:北脊南槽型、乌山脊型、横槽南支型和高纬低涡型,后两种天气类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极易造成南方严重的持续冰冻雨雪灾害;进一步分析南方持续冰雪天气的物理量场和要素场特征,结果表明,对流层低层850~700 hPa辐合中心较垂直上升速度中心提前1~2 d出现,预示低温雨雪增强;冻雨严重年份在700 hPa维持大于0℃的融化层,南支槽前的西南急流为雨雪天气提供了水汽和热量输送,这种配置利于冻雨天气的发展和维持。天气类型的建立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世博  张方亮  张镇涛  周丽涛  赵锦  杨晓光  
【目的】大豆是主要的粮油兼用作物,东北三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大豆气候生产潜力高产稳产性区域分布及其变化特征,明确不同区域限制大豆高产稳产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可为东北三省大豆合理布局、防灾避灾以及高产稳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将研究时段划分为1961—1980年(时段Ⅰ)和1981—2019年(时段Ⅱ)两个时段,利用调参验证后的DSSAT-CROPGRO-Soybean模型模拟研究区域大豆潜在种植区各站点气候生产潜力,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大豆气候生产潜力高产稳产性区域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结合大豆冷害和干旱指标,明确不同高产稳产性区域冷害和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统计方法,明确限制大豆高产性和稳产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因子。【结果】(1)与1961—1980年(时段Ⅰ)相比,1981—2019年(时段Ⅱ)大豆潜在种植区增加2.81×106 hm2,占研究区域总土地面积的3.57%;(2)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稳产区面积占比减少,其中高产稳产区面积占潜在种植区内总土地面积的比例由17.67%减少到17.11%,高产不稳产区占比由13.54%增加到15.13%,低产稳产区占比由34.98%增加到38.17%,低产不稳产区占比由18.58%减小到18.49%;(3)研究时段内,大豆生长季冷害发生频次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高产稳产和高产不稳产区冷害特别是严重冷害发生频次高于低产稳产区以及低产不稳产区;大豆生长季轻旱和中旱发生频次增加,重旱发生频次减小;(4)大豆产量变化与冷害发生频次呈负相关关系,产量变异性的变化与冷害和干旱发生频次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三省大豆潜在种植区呈北移西扩趋势,可种植面积增加;大豆高产不稳产和低产稳产面积增加,高产稳产区和低产不稳产区面积减少;不同高产稳产性区域内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不同,低产区较高产区总体低温冷害发生频次高,不稳产区较稳产区干旱发生频次高。但在高产稳产性变化区域,冷害发生频次下降,干旱发生频次上升。总体而言冷害是大豆高产性的主要限制因子,冷害和干旱是大豆产量不稳定的主要限制因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蔡莹枢   张滨   邹晓娟   李辉婕  
[目的]为促进种粮大户采取气象灾害适应行为,对粮食安全保障提供政策参考建议。[方法]利用种粮大户870份微观数据,基于“知—信—行”理论模型,采用Oprobit模型深入研究风险认知与个人信念对种粮大户气象灾害适应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风险认知和个人信念对种粮大户采取气象灾害适应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个人信念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风险偏好、心理韧性负向调节风险认知对种粮大户采取气象灾害适应行为的影响;高健康水平状况下,种粮大户的风险认知及个人信念显著影响其气象灾害适应性行为的采纳;个人信念在和周围村民关系较好及参与村内集体活动较多的情况下对气象灾害适应性行为的采纳影响更显著。[结论]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可通过强化信息服务,提升种粮大户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信念水平,增加种粮大户气象灾害应对自我效能;纠正心理偏差,促进种粮大户气象灾害适应行为采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柳媛普  王素萍  王劲松  王芝兰  
论文利用全国基准基本站地面气温、降水资料,NCAR/NCEP土壤湿度资料及各类经济数据,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对西南地区干旱灾害风险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和云南致灾因子危险性较高,气候变暖后四川东南部、云南和贵州西部危险性增加;西南地区中部到东南部成灾环境敏感性较高,气候变暖后四川东部、贵州及云南东部敏感性增加;承灾体易损性主要分布于西南中东部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密度、耕地面积比重越高的地区易损性程度越高;四川中部、云南东北部、贵州南部及重庆西部防灾减灾能力较高。西南地区干旱灾害风险最高区域为云南东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胥蓓蕾  童心  邱鹏辉  夏之豪  吉柏锋  
[目的] 下击暴流是一种特殊的强风类型,具有强致灾性,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对大量工程结构和农作物造成破坏,因此对以各地发生概率和致灾损失分析为基础的灾害风险性分析有利于下击暴流强风的风险辨识、灾害评估和风险评价。[方法] 为研究下击暴流强风对我国各地的灾害影响,通过收集我国下击暴流灾害灾情统计资料,建立了下击暴流灾害风险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开展了下击暴流灾害风险的区域划分研究。[结果] 夏季为下击暴流的高发期,我国全年约2/3下击暴流强风灾害都发生在夏季,发生月份主要集中在7月;我国下击暴流强风灾害发生的频次总体分布趋势为中部多,东部次之,西部少;河北省和河南省则是全国下击暴流强风灾害发生频次最高的区域。[结论] 根据下击暴流强风灾害风险,可以将我国大陆各省份划分为下击暴流强风灾害4个风险等级区,其中风险程度最高的一级风险区分布在我国中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包括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天津市和江苏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常浩娟  刘卫国  
气象灾害冲击农业生产,对农业经济产生显著影响。文章对1980—201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农业经济、农业气象灾害进行了分析,利用SVAR模型构建兵团农业经济、劳动力、土地、投资和气象灾害等要素的动态结构关系,利用脉冲函数分析兵团农业经济受到要素变化冲击时的动态响应。研究表明:农业是兵团经济的基础,长期稳定增长;兵团农业气象灾害日趋严重,极端天气造成气象灾害波动性增强;旱灾逐渐减弱,风雹灾害增加,低温冻害有增加趋势;兵团农业经济显著受到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影响,劳动力和经济自身产生的长期效应明显,固定资产投资效应滞后严重,气象灾害负向效应周期长,农业对气象灾害的适应能力和自我缓解能力不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燚  胡玉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球气候的变化,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日趋明显,有些情况下可能进一步加剧灾害的交织发生和相互影响,一些局部灾害若不及时控制,往往会迅速蔓延,酿成全局性危机。通过对强风造成翻船事故个案的时间序列分析,重新审视原有的气象灾害管理模式,针对暴露出的管理流程断层问题,希望通过流程再造来进一步改善和提升管理能力,以更好满足公众的安全需求,提高防灾减灾的效率。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义波  王思明  
在搜集相关史料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气象灾害影响植棉业的理论模式、以定量方法对植棉业受灾记录进行分析并估算气象灾害为害当地棉作的程度,结果表明:民国时期上海地区为害棉作的气象灾害发生频仍,且多发生于7、8、9三个月;风雨灾害是为害民国上海地区植棉业的主要灾害,但是它们为害棉作的概率并非均等分布;气象灾害导致棉花减产的程度在八成和三成之间,以五成左右较为普遍。这种比较研究可以为理解历史问题提供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视角。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佳毅  史培军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平面上升以及高潮位和风暴潮引起的极值水位导致的海岸洪水对沿海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已是国内外关注的重点。论文梳理了广义和狭义海岸洪水的定义和要素,重点阐述了狭义海岸洪水的组成部分,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以及风险评估方法与模型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相关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的主要进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透视了未来拟加强的研究方向。建议加强沿海地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风险的研究,包括全球气候变化下多致灾因子耦合危险性和不确定性研究,沿海关键地区和关键暴露(关键基础设施)的风险评估研究,全球气候变化风险适应与减缓性措施的成本效益评价研究,提高沿海地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风险的韧性研究,以及建立多学科间的基础数据共享机制,采用交叉学科手段以便更综合、系统、动态研究海岸带问题,保障沿海地区开展全球气候变化下风险评估的需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范磊  郑国清  赵全志  程永政  冯晓  
利用直线滑动平均法去除水稻趋势产量,从中提取气象产量,并与相邻气象站名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找出与气象产量相关度较高的气象灾害因子,进一步利用线性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水稻产量预测模型,确定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因子。结果表明,分蘖前期平均气温、抽穗开花期平均气温、抽穗开花期日照时数、分蘖后期至抽穗开花期降水量对研究区水稻产量影响较大,可分别作为低温冷害、高温热害、阴雨寡照及干旱发生的区划指标。河南省内,黄河沿岸即开封、濮阳一带属相对较易发生低温冷害地区,信阳淮河以南地区属相对较易发生高温热害地区,信阳淮河以北地区属较易发生阴雨寡照地区,黄河以北水稻种植区属相对较易发生干旱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晓容  王春乙  张继权  温煦  
[目的]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冷害、干旱、涝害是造成该地区玉米产量不稳定的主要气象灾害,本文旨在准确、定量评估东北玉米不同发育阶段和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为区域农业生产规划、气象灾害的预防和减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理,利用构建的东北玉米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发育阶段及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对播种—七叶、七叶—抽雄、抽雄—乳熟、乳熟—成熟4个发育阶段冷害、干旱、涝害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和脆弱性,人类防灾减灾能力4要素分别进行评价,对发育阶段及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区划...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祥  淮建军  
农业气象灾害多风险评估对于防灾减灾、制定风险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980—2015年陕西省农业气象灾害年度统计资料和2015—2018年农户调研数据,运用贝叶斯网络、贝叶斯分层模型(BHM)等多风险评估方法,分析陕西省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灾害间相互作用以及生计资本对于不同作物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0—2015年陕西省洪涝的灾害率和灾害强度显著下降,斜率分别为0.17%、0.7%,冷冻的灾害率显著上升,斜率为0.25%,干旱和风雹灾害无明显变化;(2)干旱和洪涝显著影响其他灾害,各种灾害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3)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率、农作物种植面积、农村用电量和农用磷肥施用折纯量等生计资本指标,可以显著降低脆弱性。本文有助于提高农户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适应能力,为预防和治理农业气象灾害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霍治国  李世奎  王素艳  刘锦銮  薛昌颖  
基于灾害风险分析的原理,论文提出了我国几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方法。包括一年生农作物、多年生果树减产率序列的构建技术,不同致灾因子、致灾指标序列的构建技术,灾害风险估算模型的构建技术;致灾损失(减产率)的风险评估技术,致灾指标的风险评估技术,减灾措施降低灾害风险的评估技术。通过对1961~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与产量、灾情资料的相关分析研究,筛选出适用于北方地区冬小麦干旱、东北地区玉米和水稻冷害、江淮地区冬小麦和油菜涝渍、华南地区香蕉和荔枝寒害风险评估的主要致灾因子、致灾等级、致灾指标及其对应的减产率。以北方地区冬小麦干旱、华南地区香蕉和荔枝寒害风险评估为例,给出了针对一年生农作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晓容  王春乙  张继权  温煦  
【目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面临着一种以上气象灾害的威胁。目前,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普遍是以单一灾种对承灾体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无法反映真实气象条件下农业生产面临的综合风险;作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或发育阶段遭受气象灾害对最终产量的影响有所不同。本文以东北地区玉米为例,研究基于作物不同发育阶段多种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与技术体系。【方法】将东北玉米生育期划分为播种—七叶、七叶—抽雄、抽雄—乳熟、乳熟—成熟4个发育阶段,把冷害、干旱、涝害作为3种主要气象灾害,利用玉米发育期、气象、土壤、作物面积和产量等多元资料,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以一定区域自然灾害风险由自然灾害危险性、承灾体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