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27)
- 2023(12530)
- 2022(10351)
- 2021(9390)
- 2020(7787)
- 2019(16742)
- 2018(16727)
- 2017(31856)
- 2016(17136)
- 2015(18724)
- 2014(17895)
- 2013(17889)
- 2012(15985)
- 2011(14414)
- 2010(14664)
- 2009(14222)
- 2008(14061)
- 2007(12770)
- 2006(11446)
- 2005(10295)
- 学科
- 业(84432)
- 济(74106)
- 经济(74014)
- 企(67121)
- 企业(67121)
- 管理(59826)
- 农(46340)
- 农业(31082)
- 业经(29115)
- 方法(27078)
- 财(22895)
- 数学(19405)
- 数学方法(19239)
- 中国(17490)
- 务(17321)
- 财务(17306)
- 财务管理(17294)
- 企业财务(16329)
- 技术(16088)
- 制(15907)
- 地方(14816)
- 策(14752)
- 和(14466)
- 划(13448)
- 贸(13242)
- 贸易(13234)
- 体(13075)
- 易(12852)
- 理论(12596)
- 学(11947)
- 机构
- 学院(248279)
- 大学(235838)
- 济(104191)
- 经济(102299)
- 管理(99585)
- 理学(85685)
- 理学院(84839)
- 管理学(83628)
- 管理学院(83178)
- 研究(80731)
- 中国(65591)
- 农(56815)
- 科学(50108)
- 京(49215)
- 财(45710)
- 农业(43343)
- 所(41217)
- 业大(40780)
- 江(39346)
- 中心(38226)
- 研究所(37338)
- 财经(36254)
- 经(32789)
- 州(30891)
- 范(30653)
- 师范(30410)
- 北京(29867)
- 经济学(29651)
- 经济管理(29344)
- 院(28799)
- 基金
- 项目(165833)
- 科学(132467)
- 研究(123411)
- 基金(120996)
- 家(105404)
- 国家(104344)
- 科学基金(90850)
- 社会(80451)
- 社会科(75861)
- 社会科学(75840)
- 省(67215)
- 基金项目(64944)
- 自然(58182)
- 自然科(56692)
- 自然科学(56681)
- 自然科学基金(55687)
- 划(54019)
- 教育(53435)
- 编号(51899)
- 资助(46772)
- 成果(39096)
- 发(38230)
- 业(38205)
- 创(37225)
- 重点(37121)
- 部(35920)
- 创新(33984)
- 课题(33464)
- 国家社会(33312)
- 制(32637)
- 期刊
- 济(127512)
- 经济(127512)
- 研究(66505)
- 农(59423)
- 中国(47908)
- 农业(40164)
- 管理(37180)
- 科学(36947)
- 财(36425)
- 学报(35732)
- 业经(28850)
- 大学(27195)
- 学学(26250)
- 融(23258)
- 金融(23258)
- 业(21425)
- 技术(21098)
- 教育(18077)
- 经济研究(17788)
- 财经(17004)
- 问题(16936)
- 资源(15891)
- 经(14759)
- 农村(14254)
- 村(14254)
- 农业经济(14148)
- 技术经济(13858)
- 世界(13806)
- 版(12852)
- 现代(12645)
共检索到371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戴声佩 李海亮 刘海清 刘恩平
利用华南地区1960~2011年101个时间序列较长的气象台站地面观测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法、累积距平和反距离加权插值等方法分析了华南地区光能、热量和水分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华南地区年总辐射量呈现"U"字型变化趋势,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1960~2011年,华南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速为0.19℃/10年、0.13℃/10年和0.23℃/10年,温度生长期内≥10℃积温的气候倾向率为7.67℃/年,总体呈上升趋势,与1960~1980年相比,1981~2011年华南地区≥10℃积温高于8000℃以上的积温约向北移动了0.40个纬...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吉文娟 张利才 张加云 杨晓鹏
利用西双版纳州3个气象站1961-2014年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西双版纳州茶树不同生长季的平均气温、平均气温日较差、≥10.0℃积温、<0℃日数、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景洪、勐海和勐腊3个茶区近53年各生长季的平均气温和积温普遍呈显著的上升趋势,相对湿度普遍呈显著的下降趋势,降水量普遍变化趋势不明显,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各茶区不同,勐腊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景洪和勐海变化趋势不明显;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对该区茶树的发育期进程、鲜叶理化成分的含量、病虫害的发生及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西双版纳 茶区 资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超 庞艳梅 潘学标 韦潇宇
进行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趋势的预估可对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及宏观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研究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未来A2和B2气候情景(2071-2100年)及基准气候条件(1961-1990年)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四川全年和温度生长期内平均气温、≥10℃积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参考作物蒸散量和湿润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基准气候条件相比,A2和B2情景下,2071-2100年四川省年平均气温和温度生长期内≥10℃积温呈升高趋势;川西高原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而其他地区以增加为主,温度生长期内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A2情景下年降水量以增加为主,B2情景下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芦鑫 殷淑燕 王水霞 高涛涛
利用秦岭南北地区1960~2016年47个气象站点的观测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趋势检验、相关分析与反距离加权插值等方法分析了秦岭南北地区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秦岭南北地区气温、≥10℃活动积温呈显著增加趋势,1995年后气温快速上升,并在2002年增温达到显著水平。春、冬、秋季增温明显,空间上秦岭以北增温倾向率大于秦岭以南。1960~2016年,秦岭南北地区降水量总体呈微弱下降趋势,从时间上看,1995年前降水量以下降为主,1995年后降水量转为上升趋势;从空间上看,1960~2016年,下降较明显地区为秦岭以北、嘉陵江沿线,其次为汉水流域丹江口水库区域;部分地区呈现微弱上升趋势,主要分布在巴巫谷地、汉水流域大巴山等山地段和秦岭南坡东部。相对湿度呈微弱下降趋势;日照时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四季下降程度为夏>冬>秋>春,下降显著地区为研究区东部平原、汉中盆地、关中盆地及巴巫谷地。
关键词:
农业气候资源 时空变化 秦岭南北地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伟东 朱洁华 王艳琴 李军
本文应用滑动t检验、Yamamoto’s检验、功率谱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上海1873年~2006年气温、降水、辐射、日照等资料,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年平均气温有明显升高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0.14℃,冬季和秋季的增温最为显著,平均每10年增加0.16℃;日平均气温5日滑动平均稳定通过0℃、10℃活动积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增加52.6℃.d和49.6℃.d;无霜冻期每10年增加8.7天。年降水量略有增加,其中春季降水增加显著,平均每10年增加31.8mm,秋季则略有下降。通过正态检验及概率估算,上海出现春涝的概率为20.43%,出现秋旱的概率为50.72%;年内降水分布不均,降水...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农业气候资源 变化特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何永坤 郭建平
应用1961—2006年中国东北三省72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东北三省稳定农耕期、生长期及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东北三省平均农耕期、生长期分别延长了2.4 d.10 a-1、2.3 d.10 a-1;经Mann-Kendall检验,农耕期长度、生长期长度分别在1988年、1992年发生突变。46a东北三省积温表现为一致的增多趋势,降水量、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分析比较突变年前后两个时段的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农耕期、生长期平均积温高值区向东、向北扩展;农耕期降水量高值区、低值区面积萎缩,中值区向东南方向扩张,生长期降水量中高值区面积减少;农耕期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杨 张雪芹 郑度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气候资源变化如何影响农业是该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前提与基础。论文根据西北干旱区1961—2007年77个气象站点均一化气温数据和日照时数数据,采用5 d滑动平均和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了各农业气候指标的时间变化特征与区域差异。研究表明,霜冻日、暖日、生长期、无霜期、≥0℃与≥10℃活动积温的变化趋势显著且区域特色鲜明。暖日、生长期、无霜期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其多年平均值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特征,而霜冻日则相反;≥0℃、≥10℃的活动积温亦呈明显增加趋势(增长率分别为80℃.d/10 a、77℃.d/10 a),且可分为6个空间差异显著的活动积温特征区...
关键词:
农业气候资源 极端气温 西北干旱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莉 王勇 张天宇
利用1960~2010年重庆34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IDW插值法分析了重庆市全年及温度生长期的平均气温、≥10℃积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农业气象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重庆市年平均气温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增幅为0.37℃/10a,温度生长期内≥10℃积温亦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速为11.62℃/10a,以东北部偏东地区增加趋势尤为明显;全市年降水量和温度生长期内降水量均呈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态势,平均下降速率分别为19.72mm/10a和11.85mm/10a;约90%的站点年均日照时数和温度生长期内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且西部减少的趋势较东部更加显著。
关键词:
重庆 农业气候资源 插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纪瑞鹏 张玉书 冯锐 陈鹏狮 张淑杰 武晋雯
利用1971年~2000年辽宁地区54个气象站30年气候资料,应用线性气候倾向率方法对年和春、夏、秋、冬四季的光热水等主要农业气候资源要素进行诊断分析,应用Mann-Kendall方法完成了对主要农业气候资源要素的突变性检测。结果表明,近30年来,辽宁省增温趋势明显,热量资源更加丰富,特别是平均最低气温增温幅度尤其显著,冬季增温比春、夏、秋季都显著;气温、积温、无霜期等热量资源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同步发生突变。降水量出现减少的趋势,趋势并不剧烈,但季节性明显,秋季降水减少的贡献最大,与降水有密切关系的蒸发潜力和降水蒸发差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不存在突变现象。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一致,在1...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爱军 陈长青 类成霞 张卫建 卞新民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趋明朗和世界性粮食安全危机日益严重,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已经成为作物科学的研究热点。江淮地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区域,探讨该区域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应对策略,对确保我国中长期粮食持续增长意义重大。依据我国江淮地区32个气象台站的多年逐日气象资料,并结合多年农作物生育进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江淮地区气候资源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48年来江淮地区光、热、水资源发生了明显变化。年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每10年分别平均递增了0.28、0.17和0.38℃;夜间增温幅度高于白天,日温差每10年平均下降了0.21℃。≥0℃和≥10℃的积温增加明显,每1...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龚强 汪宏宇 张运福 蔺娜 晁华 顾正强 赵建云 于华深
采用辽宁省54个气象台站建站以来的气温、降水、积温、风速、日照、蒸发等9个气象要素年资料,分析了近半个世纪辽宁省气候资源变化的空间、时间特征,以及其变化对农业和气象能源的影响。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地的气温、积温普遍为增高趋势,降水、风速、日照、蒸发普遍为减少倾向;气温、积温、日照、蒸发等均具有突变性和阶段性特征,风速、最低气温无显著突变性,而是存在明显的趋势性;从长远看,气候资源变化对辽宁省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弊大于利;虽然观测表明风速有下降趋势,但不能说明风能资源蕴藏量有下降趋势,需要今后进一步关注,但太阳能资源有一定的减少倾向;辽西地区易发展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爽 杨晓光 赵锦 陈阜
【目的】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及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而小麦是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冬小麦潜在光温适宜种植区的变化特征,为冬小麦合理布局提供重要科学参考。【方法】利用逐级订正法计算中国冬小麦潜在种植区内各站点冬小麦逐年潜在光温产量,综合考虑高产性和稳产性指标,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将1961—2010年划分为两个时段,在分析1981—2010年(时段Ⅱ)较1961—1980年(时段Ⅰ)潜在光温产量高产性和稳产性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综合得到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冬小麦潜在光温适宜种植区界限的变化及潜在光温适宜种植区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与时段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汤绪 杨续超 田展 Gnter Fischer 潘婕
气候变化将对我国的农业气候资源产生重要影响,评估其潜在影响可为制定未来农业区域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区域气候模式PRECIS在IPCC SRES A2和B2情景下21世纪末期(2071年-2100年)的气候预估数据,利用农业生态地带模型AEZ(Argo-ecological Zones)模拟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稳定≥10℃积温所反映的热量条件显著改善,由积温所反映出的种植制度也发生明显变化,各种植带界限明显北移。由于气温的升高,导致参考作物蒸散普遍增加。降水的增加使得西北地区干旱状况有所改善,生长期延长。我国东南部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华 何茂萍 胡明成
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暖势必对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生产环境、农业生产活动及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文章采用文献综述与比较研究的方法,系统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光资源、温度、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农业生产要素的影响特征及变化趋势,探讨气候变化对我国作物种植区域和种植制度、农作物病虫害、农业生产能力、农业经济与管理等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农田生态系统过程、农业生态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耕作环境)的实际影响。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我国农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加大,自然灾害、气象灾害的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的波动性增强;农业病虫害的为害时间延长、危害程度加剧、为害范围增大;农业生态环境日...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 粮食安全 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