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26)
- 2023(9775)
- 2022(8172)
- 2021(7865)
- 2020(6415)
- 2019(14153)
- 2018(14129)
- 2017(25552)
- 2016(13799)
- 2015(15627)
- 2014(15062)
- 2013(14493)
- 2012(13197)
- 2011(12203)
- 2010(12019)
- 2009(11304)
- 2008(10610)
- 2007(9329)
- 2006(8052)
- 2005(7228)
- 学科
- 济(51481)
- 经济(51416)
- 管理(33612)
- 业(28484)
- 企(21934)
- 企业(21934)
- 方法(19910)
- 中国(18799)
- 数学(17473)
- 数学方法(17304)
- 农(14902)
- 贸(13413)
- 贸易(13406)
- 易(13157)
- 学(12375)
- 财(11816)
- 制(11810)
- 业经(10585)
- 银(9781)
- 银行(9748)
- 体(9735)
- 行(9510)
- 融(9467)
- 金融(9459)
- 农业(9222)
- 环境(8740)
- 理论(8247)
- 关系(8208)
- 地方(7997)
- 和(7864)
- 机构
- 学院(187229)
- 大学(186047)
- 济(79681)
- 经济(78250)
- 研究(73761)
- 管理(64018)
- 中国(56903)
- 理学(54304)
- 理学院(53595)
- 管理学(52604)
- 管理学院(52259)
- 科学(44595)
- 京(41242)
- 所(38013)
- 财(35464)
- 研究所(34905)
- 农(32738)
- 中心(31953)
- 财经(28053)
- 院(27410)
- 业大(26873)
- 江(26795)
- 北京(26350)
- 农业(25946)
- 经(25787)
- 范(25774)
- 经济学(25602)
- 师范(25476)
- 经济学院(22971)
- 科学院(22718)
- 基金
- 项目(127327)
- 科学(99701)
- 研究(94050)
- 基金(92372)
- 家(82674)
- 国家(82063)
- 科学基金(68267)
- 社会(59551)
- 社会科(56380)
- 社会科学(56370)
- 省(47388)
- 基金项目(47321)
- 教育(43151)
- 自然(42667)
- 自然科(41717)
- 自然科学(41700)
- 划(41498)
- 自然科学基金(40937)
- 资助(38047)
- 编号(38036)
- 成果(31303)
- 重点(29841)
- 部(28534)
- 发(28205)
- 课题(27314)
- 创(26309)
- 中国(26188)
- 国家社会(25837)
- 创新(24787)
- 科研(24336)
共检索到2875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赵秋雁 刘业帆
气候变化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制度和举措必将对未来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MRV)成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从探讨MRV内涵和价值入手,分析了中国MRV体系的现状和不足,借鉴欧盟和美国MRV体系,提出了秉承"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理念,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有中国特色的MRV体系的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郝成元 赵伟 赵同谦
近50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已经是当今自然科学重大课题之一,中国的区域响应也日渐引人关注。依据黑龙江、新疆、西藏三省区93个国家基准或基本气象站1961—2008年间的日气温和降水数据,就中国气候变化敏感区气温和降水变化过程和特征进行对比分析。①气温变化方面,三省区均呈明显升温趋势,研究时段内黑龙江、新疆、西藏增温幅度分别为1.71℃,1.20℃,1.15℃,且都通过了α=0.01的统计检验;②不同季节增温幅度上,黑龙江省以冬春增幅最大,而新疆和西藏则均以秋冬两季增温最强;③降水量变化方面,黑龙江年降水量有所减少,新疆和西藏则有所增多,但趋势都不十分明朗;④黑龙江年降水量的减少主要体现在夏秋两季...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曹柏静 郭茹 李风亭
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日益受到国内外重视,评价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指标体系也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本文将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构建了面向低碳经济的大型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29个指标组成,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进行企业可持续性评价。以某跨国集团为例,应用了该指标体系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度达到85.26分,可持续性强。最后对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企业 可持续性发展 指标体系 碳减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韦惠兰 贾志杰
随着"纸上保护区"的出现,人们越来越关注自然保护的有效管理。初步探索了气候变化对有效管理的可能影响,并以经济学的视角,从信息效率、资源配置和激励相容三方面分析了有效管理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关键词:
有效管理 气候变化 激励相容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魏东 王璟珉
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目前,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并纳入到自身战略层面中,将其视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龙英锋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碳税边境调整措施的应用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学术上争议的焦点之一是:对物理性投入物及非物理性投入物所征国内税包括碳税是否适于出口边境调整及进口边境调整。本文通过对GATT边境税调整工作组报告及GATT边境税调整相关条款、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以及相应的注释和脚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重新解读,结合GATT边境税调整的案例以及增值税边境调整的实践和国外学者的学术观点,提出了对物理性投入物及非物理性投入物所征国内税包括碳税不仅适于出口边境调整,也适于进口边境调整的学术观点。当碳税边境调整措施实施的法律障碍得到有效去除,碳税及其边境调整将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实施和应用,全球气候恶化的趋势因...
关键词:
碳税 边境调整 WTO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璐瑶 陆玉麒
"一带一路"是基于全球化背景下,旨在打造利益、命运与责任共同体的发展举措。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在复杂的利益关系博弈中占有积极主动的地位,成为新时期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在纵观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历程的基础上,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各主权国家和地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举措,提出中国特有的响应机制,为树立良好的国家外交形象和有效解决全球气候变化困境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全球气候变化 响应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汉林 魏磊
本文将国家经济安全划分为粮食安全、就业安全、金融安全、市场安全、能源资源与环境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以及人力资本与技术安全八个方面,同时搜集国际研究机构的第一手权威研究资料及数据,提炼出中国经济安全的国际测度指标,将其作为中国经济安全量度体系的第九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后,从这九个方面入手,建立起一个能够全面反映经济安全影响因素的,完全能够量化的,并且具有预警性质的中国经济安全量度体系。该体系各个部分既互相融合结为一体,又相对独立自成体系。既能反映中国经济安全的整体状况,又可以对经济安全面临的局部问题进行评估与判断,为解决中国经济安全所面临的问题提供可量化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经济安全 金融安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明宇 芮明杰
本文构建了一个两国两阶段国际分工模型,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模式和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科学发展路径。为了提升中国在全球分工格局中的地位,由垂直分工转变为水平分工,中国必须建立现代产业体系。通过知识积累,实现禀赋的升级,形成新比较优势,是改变国际分工格局的关键。市场空间对产业升级的技术空间有着决定作用,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够实现价值链升级所需要的技术跳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需要消除市场分割,实现市场的一体化,并且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在禀赋升级、价值链升级和空间结构优化三个维度实现协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美君 李飞 邵佳琪 杨海娟
玉米作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探究其生产潜力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中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结合全球农业生态区模型、极点对称模态分解方法和集对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玉米生产潜力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进而分析了其空间格局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960—2010年间,中国玉米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由1960年代的9.10亿t增至2000年代的9.45亿t左右。在年际尺度上,中国玉米生产潜力主要以准3 a和准5 a的周期进行波动;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准10 a和准20 a的波动周期。其中,准3 a的周期波动是中国玉米生产潜力长时间变化的最主要特征,这主要是受年降水量变化的影响。从空间格局来看,中国玉米生长适宜区主要集中在加格达奇—锡林浩特—临河—西宁—天水—中甸沿线以东;1960—2000年间,玉米生产潜力界线在中国东北部和临河—西宁沿线发生了较为明显的移动。华北平原、辽河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的玉米单产潜力变化趋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关中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区的玉米单产潜力变化过程与上述地区恰好相反。在这2类地区,玉米单产潜力的变化均较显著,但变化方向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交替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晓云 林德根 王静爱 常晟
基于中国南方8省区喀斯特地区卫星遥感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2000—2011年间的NPP时空变化规律,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NPP变化。结果表明:在气候变化背景下,2000—2005年间,研究区NPP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在2005年发生转折,2006—2011年间,NPP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喀斯特地区NPP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非喀斯特区;农田、低密度灌木林、混合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对石漠化反应敏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功 吕全 冯益明 理永霞 王艳丽 张星耀
【目的】松材线虫病严重破坏我国松林资源,经济损失巨大,松材线虫病的传播与蔓延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本研究借助气候模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预测松材线虫在我国的适生范围,研究松材线虫不同地区流行灾变的可能性,准确评估松材线虫在中国的危害风险,为松材线虫病的检疫及防治决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球气候模式MIROC3.2_hiers的初始场和侧边界值驱动区域气候模式Reg CM3(简称MIROC_Reg CM),模拟得到SRES A1B情景下1971—2100年中国区域气候情景的130年逐年气象数据资料,部分验证和模拟了松材线虫分布的生态地理格局。依据制约松材线虫发生和扩散蔓延的6个关键气象及...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吕飞 郭元胜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愈演愈烈,城市住区信息库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对策与手段正逐渐被各国所重视。论文介绍了城市住区信息库的概念及意义,详细阐述了城市住区信息库框架构建的方法和步骤:成立城市和住区的气候变化工作组;进行城市住区基本信息、灾害信息、应急防灾信息等相关信息的采集和整理;根据各类信息和各相关群体的利益制定城市住区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和相应的优先发展计划;管理并及时地更新信息库。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城市住区 信息库 防灾减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文茜 陈正洪 陈英英 陈子凡 张雨 鲁静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园林遭受极端气候的风险,利用1991-2020年中国国家气象站点逐日观测数据集和2020年中国城市绿地面积数据,基于百分位数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中国主要城市园林受极端气候影响的程度。结果显示,受极端低温影响的高风险区域位于我国北部和高海拔地区;极端高温灾害高风险区域一般发生在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东部城市;强降水高风险区域与我国降雨带分布基本一致,主要位于华中和华南地区,降水平均值均在30 mm以上;西藏日喀则和那曲市、我国北部及东部沿海地区为大风高风险区域;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华北和东北部分区域的城市绿化容易受极端干旱气候影响。未来城市园林设计需要结合当地极端气候特点,改善树种种类和种植结构,提升风景园林等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媛 方修琦 徐锬
气候变化对于粮食安全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研究过去几十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的程度时,常规的研究方法是利用实际产量的数据拟合出以时间为变量的趋势产量,实际产量与趋势产量的差值即为气候产量。但这种方法在评估气候变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时存在一定缺陷。在常规算法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一种改进算法,即通过选取基准时段,建立反映气候要素与作物单产关系的函数表达式,来估计非基准时段内的气候产量,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气候要素存在趋势性变化的时段。以黑龙江省为例,将改进算法和常规算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应用改进算法得到的气候产量更能真实地反映气候变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