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64)
2023(9195)
2022(7703)
2021(7319)
2020(5995)
2019(13064)
2018(12746)
2017(23489)
2016(12471)
2015(13934)
2014(13160)
2013(13026)
2012(11983)
2011(11056)
2010(10761)
2009(10116)
2008(9642)
2007(8094)
2006(7042)
2005(6450)
作者
(34479)
(28924)
(28724)
(27378)
(18422)
(13856)
(13030)
(11199)
(10946)
(10042)
(10007)
(9748)
(9146)
(9093)
(9083)
(9021)
(8680)
(8397)
(8275)
(8215)
(7195)
(6953)
(6902)
(6535)
(6519)
(6429)
(6293)
(6082)
(5754)
(5685)
学科
(55965)
经济(55911)
管理(29233)
(25475)
方法(21587)
数学(19427)
数学方法(19268)
(18696)
企业(18696)
中国(17663)
(13809)
(13750)
贸易(13743)
(13447)
地方(12498)
(11397)
(10205)
业经(10130)
环境(9559)
(9165)
金融(9164)
农业(9156)
(8999)
(8505)
银行(8486)
(8292)
关系(8221)
地方经济(7981)
(7809)
(7773)
机构
大学(174943)
学院(174400)
(79462)
经济(78229)
研究(69360)
管理(61230)
中国(53182)
理学(52872)
理学院(52097)
管理学(51217)
管理学院(50874)
科学(41650)
(38283)
(35475)
(33015)
研究所(32738)
中心(29799)
(27063)
财经(27012)
经济学(26428)
(25595)
(24873)
(24712)
北京(24657)
师范(24493)
经济学院(23843)
业大(23373)
(23310)
科学院(22081)
农业(21506)
基金
项目(121105)
科学(96811)
基金(90423)
研究(88265)
(80611)
国家(80082)
科学基金(67449)
社会(58440)
社会科(55489)
社会科学(55482)
基金项目(46666)
(43710)
自然(42307)
自然科(41343)
自然科学(41332)
自然科学基金(40575)
教育(39542)
(38828)
资助(37050)
编号(34030)
重点(28709)
(28088)
(27779)
成果(27124)
中国(26021)
国家社会(25796)
(25035)
课题(24044)
创新(23700)
教育部(23674)
期刊
(85264)
经济(85264)
研究(53767)
中国(32649)
学报(27156)
科学(26815)
(24698)
(22854)
管理(21997)
大学(20216)
学学(19072)
农业(17883)
教育(17151)
经济研究(16194)
(15489)
金融(15489)
财经(13165)
业经(12636)
(12536)
技术(12378)
国际(12005)
(11557)
世界(11513)
问题(11168)
(10701)
资源(10393)
统计(7834)
科技(7692)
技术经济(7541)
(7323)
共检索到258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郝成元  赵伟  赵同谦  
近50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已经是当今自然科学重大课题之一,中国的区域响应也日渐引人关注。依据黑龙江、新疆、西藏三省区93个国家基准或基本气象站1961—2008年间的日气温和降水数据,就中国气候变化敏感区气温和降水变化过程和特征进行对比分析。①气温变化方面,三省区均呈明显升温趋势,研究时段内黑龙江、新疆、西藏增温幅度分别为1.71℃,1.20℃,1.15℃,且都通过了α=0.01的统计检验;②不同季节增温幅度上,黑龙江省以冬春增幅最大,而新疆和西藏则均以秋冬两季增温最强;③降水量变化方面,黑龙江年降水量有所减少,新疆和西藏则有所增多,但趋势都不十分明朗;④黑龙江年降水量的减少主要体现在夏秋两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国宁  
2022年8月3日,中国气象局正式向社会公众发布了《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显示:目前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21年我国地表平均气温、沿海海平面等多项气候变化指标打破观测纪录,我国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2022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遭遇了自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气候,与此同时,我国内蒙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国宁  
2022年8月3日,中国气象局正式向社会公众发布了《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显示:目前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21年我国地表平均气温、沿海海平面等多项气候变化指标打破观测纪录,我国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2022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遭遇了自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气候,与此同时,我国内蒙古、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郝成元  赵同谦  
近40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已经是当今自然科学重大课题之一,中国的区域响应也日渐引人关注。依据黑龙江、新疆、西藏三省区93个国家基准或基本气象站1961-2008年间的日降水数据,就中国气候变化敏感区降水变化过程和波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①年降水量上,黑龙江微弱减少,新疆增多、西藏明显增多,特别是1995年以来其趋势更加显著,且后两者线性变化趋势均通过了α=0.01的统计检验;②冬春两季,三省区的降水量都呈现增长态势,但春季以新疆最弱、黑龙江次之、西藏最强为序,而冬季则相反,而且其线性变化趋势基本都达到了α=0.05的显著水平;③夏秋两季,三省区的降水量值分别为黑龙江微弱减少、新疆微弱增多、西藏增多,但线性变化趋势并不显著;④三省区气象站点降水线性变化趋势显著性对比上,黑龙江冬季61.5%的气象站、西藏春季64.7%的气象站、新疆年总量50%的气象站点通过α=0.05的最低统计检验;⑤无论年降水总量还是不同季节降水量的年际波动量值均以新疆和黑龙江明显、西藏相对平稳为特征。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赵秋雁  刘业帆  
气候变化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制度和举措必将对未来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MRV)成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从探讨MRV内涵和价值入手,分析了中国MRV体系的现状和不足,借鉴欧盟和美国MRV体系,提出了秉承"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理念,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有中国特色的MRV体系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璐瑶  陆玉麒  
"一带一路"是基于全球化背景下,旨在打造利益、命运与责任共同体的发展举措。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在复杂的利益关系博弈中占有积极主动的地位,成为新时期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在纵观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历程的基础上,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各主权国家和地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举措,提出中国特有的响应机制,为树立良好的国家外交形象和有效解决全球气候变化困境提供借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玲飞  王红亚  
全球变暖导致的水文水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预测气候变化对径流水资源的影响,该文利用全国469个小流域20多年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径流量数据,细分不同的气候情景,分析径流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一般来说,径流与降水变化趋势一致,与气温变化趋势相反,但是在局部地区由于温度的升高增加的降水超过蒸发的影响,径流随着气温升高反而增加;干旱地区径流对气温比对降水的响应更加显著,而在湿润地区径流对降水比对气温的响应更加显著;其中年平均气温11℃~15℃、年降水量400mm~800mm的华北地区,年均径流深对年均降水量的响应最敏感,而年平均气温低于5℃、年降水量低于400mm的内蒙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韦惠兰  贾志杰  
随着"纸上保护区"的出现,人们越来越关注自然保护的有效管理。初步探索了气候变化对有效管理的可能影响,并以经济学的视角,从信息效率、资源配置和激励相容三方面分析了有效管理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军会  高吉喜  马苏  王文杰  邹长新  
采用遥感和GIS技术,针对区域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土地沙化、土壤侵蚀和石漠化等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建立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开展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定量揭示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及地域空间差异,划定生态环境敏感区的红线控制区域。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沙化以轻度敏感为主,敏感性程度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西北和北方地区的主要沙漠边缘和沙地;土壤基质多为沙粒、冬春季节多大风且植被覆盖率较低是土地容易发生沙化的主要原因。2土壤侵蚀以轻度敏感和不敏感为主,受降雨强度和地质条件空间差异影响,敏感性等级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西南、东南湿润地区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3石漠化以不敏感为主,受岩溶地质条件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魏东  王璟珉  
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目前,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并纳入到自身战略层面中,将其视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龙英锋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碳税边境调整措施的应用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学术上争议的焦点之一是:对物理性投入物及非物理性投入物所征国内税包括碳税是否适于出口边境调整及进口边境调整。本文通过对GATT边境税调整工作组报告及GATT边境税调整相关条款、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以及相应的注释和脚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重新解读,结合GATT边境税调整的案例以及增值税边境调整的实践和国外学者的学术观点,提出了对物理性投入物及非物理性投入物所征国内税包括碳税不仅适于出口边境调整,也适于进口边境调整的学术观点。当碳税边境调整措施实施的法律障碍得到有效去除,碳税及其边境调整将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实施和应用,全球气候恶化的趋势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美君  李飞  邵佳琪  杨海娟  
玉米作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探究其生产潜力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中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结合全球农业生态区模型、极点对称模态分解方法和集对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玉米生产潜力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进而分析了其空间格局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960—2010年间,中国玉米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由1960年代的9.10亿t增至2000年代的9.45亿t左右。在年际尺度上,中国玉米生产潜力主要以准3 a和准5 a的周期进行波动;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准10 a和准20 a的波动周期。其中,准3 a的周期波动是中国玉米生产潜力长时间变化的最主要特征,这主要是受年降水量变化的影响。从空间格局来看,中国玉米生长适宜区主要集中在加格达奇—锡林浩特—临河—西宁—天水—中甸沿线以东;1960—2000年间,玉米生产潜力界线在中国东北部和临河—西宁沿线发生了较为明显的移动。华北平原、辽河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的玉米单产潜力变化趋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关中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区的玉米单产潜力变化过程与上述地区恰好相反。在这2类地区,玉米单产潜力的变化均较显著,但变化方向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交替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晓云  林德根  王静爱  常晟  
基于中国南方8省区喀斯特地区卫星遥感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2000—2011年间的NPP时空变化规律,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NPP变化。结果表明:在气候变化背景下,2000—2005年间,研究区NPP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在2005年发生转折,2006—2011年间,NPP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喀斯特地区NPP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非喀斯特区;农田、低密度灌木林、混合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对石漠化反应敏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功  吕全  冯益明  理永霞  王艳丽  张星耀  
【目的】松材线虫病严重破坏我国松林资源,经济损失巨大,松材线虫病的传播与蔓延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本研究借助气候模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预测松材线虫在我国的适生范围,研究松材线虫不同地区流行灾变的可能性,准确评估松材线虫在中国的危害风险,为松材线虫病的检疫及防治决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球气候模式MIROC3.2_hiers的初始场和侧边界值驱动区域气候模式Reg CM3(简称MIROC_Reg CM),模拟得到SRES A1B情景下1971—2100年中国区域气候情景的130年逐年气象数据资料,部分验证和模拟了松材线虫分布的生态地理格局。依据制约松材线虫发生和扩散蔓延的6个关键气象及...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文茜   陈正洪   陈英英   陈子凡   张雨   鲁静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园林遭受极端气候的风险,利用1991-2020年中国国家气象站点逐日观测数据集和2020年中国城市绿地面积数据,基于百分位数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中国主要城市园林受极端气候影响的程度。结果显示,受极端低温影响的高风险区域位于我国北部和高海拔地区;极端高温灾害高风险区域一般发生在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东部城市;强降水高风险区域与我国降雨带分布基本一致,主要位于华中和华南地区,降水平均值均在30 mm以上;西藏日喀则和那曲市、我国北部及东部沿海地区为大风高风险区域;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华北和东北部分区域的城市绿化容易受极端干旱气候影响。未来城市园林设计需要结合当地极端气候特点,改善树种种类和种植结构,提升风景园林等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