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79)
2023(7221)
2022(6061)
2021(5729)
2020(4681)
2019(10050)
2018(9935)
2017(18639)
2016(10071)
2015(10744)
2014(10160)
2013(9697)
2012(8602)
2011(7797)
2010(7814)
2009(7360)
2008(6772)
2007(5827)
2006(4885)
2005(4400)
作者
(27911)
(23279)
(23117)
(22062)
(14918)
(11383)
(10511)
(8901)
(8706)
(8401)
(7942)
(7867)
(7459)
(7300)
(7295)
(7238)
(7071)
(7040)
(6817)
(6584)
(5752)
(5671)
(5644)
(5369)
(5336)
(5268)
(5148)
(5050)
(4712)
(4661)
学科
(33930)
经济(33894)
管理(25108)
(24026)
(19330)
企业(19330)
方法(14365)
数学(12414)
数学方法(12213)
(9507)
(9465)
(9246)
中国(9021)
(7462)
贸易(7459)
业经(7433)
(7241)
(6819)
(6673)
金融(6672)
地方(6553)
(6305)
农业(6297)
财务(6289)
财务管理(6275)
(6116)
银行(6095)
企业财务(5976)
理论(5961)
(5836)
机构
学院(132078)
大学(129954)
(49260)
研究(48612)
经济(48077)
管理(45743)
理学(39731)
理学院(39141)
管理学(38151)
管理学院(37882)
中国(35160)
科学(32302)
(27349)
(25824)
(24016)
研究所(23802)
(23223)
中心(21613)
业大(20673)
农业(19170)
财经(18871)
(18818)
(18815)
师范(18587)
(18384)
(17228)
北京(16804)
(15519)
经济学(15088)
技术(15056)
基金
项目(94239)
科学(73699)
基金(68430)
研究(65959)
(61971)
国家(61516)
科学基金(51627)
社会(40787)
社会科(38617)
社会科学(38607)
(36155)
基金项目(35451)
自然(35144)
自然科(34332)
自然科学(34323)
自然科学基金(33671)
(31948)
教育(30299)
资助(28189)
编号(26212)
重点(22453)
成果(20487)
(20395)
(19991)
(19650)
科研(18824)
课题(18709)
创新(18451)
计划(18418)
(18305)
期刊
(53230)
经济(53230)
研究(37362)
中国(24584)
学报(24458)
科学(22193)
(21846)
(17962)
大学(17537)
学学(16758)
管理(16390)
农业(15265)
教育(14890)
(12209)
金融(12209)
经济研究(10406)
业经(9546)
技术(9437)
财经(8769)
(8244)
(7613)
资源(7505)
(6912)
科技(6517)
业大(6255)
问题(6201)
(6090)
统计(6051)
国际(5974)
商业(5860)
共检索到191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邱蓓莉  徐长乐  刘洋  徐廷廷  
上海地处长三角地区,地势低平,潮滩与湿地广布,未来海平面上升加剧的风暴潮灾害、咸水入侵等灾害,将给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应用情景模拟法和脆弱性评估法来评估上海市河口海岸地区的脆弱性,定量化研究了2030年和2050年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和风暴潮灾害的情景下的威胁区域。到2030年和2050年海平面将分别上升86.6mm和185.6mm,中心城区的地面沉降将达0.87~60.29cm和1.56~108.52cm,上海市将面临类似9711号台风的威胁。在此情景以及现有的防灾基础之上,对上海市河口海岸地区进行脆弱性评估。结果表明应对风暴潮最脆弱的地区是黄浦江两岸的低洼地区。在类似9711...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爱青  高江波  吴绍洪  刘燕华  何霄嘉  
风暴潮是沿海地区在强烈的大气扰动条件下产生的异常增水现象,并受海平面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中国风暴潮灾害频繁,其中尤以东南沿海地区发生频率较高,灾害损失严重。本文从风暴潮灾害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易损性、综合风险区划3个方面系统总结风暴潮灾害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风暴潮灾情特征及风险评估为基础,探讨气候变化对风暴潮灾害风险的影响及其适应对策。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将影响风暴潮的趋势、周期及风险区域,因而亟待开展结合海平面上升等因素的综合风险评估。充分考虑气候变化背景下沿海地区自然条件变化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注重短期与长期相结合,完善风险评估体系。为适度、有序的适应气候变化下风暴潮灾害风险,中国在应急预警机制、工程防御及政策法规等适应能力建设方面不断完善,以提高风暴潮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石先武  国志兴  张尧  方佳毅  胡可嘉  刘钦政  
脆弱性是自然灾害风险研究的热点,风暴潮灾害脆弱性与风暴潮自然过程强度以及沿海社会经济、人口、自然环境等因素相关。本文从风暴潮灾害脆弱性定义出发,对国内外风暴潮灾害社会脆弱性和物理脆弱性进行了回顾,重点对人口、海堤、房屋等风暴潮灾害典型承灾体物理脆弱性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分析了风暴潮灾害脆弱性评价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探讨了风暴潮灾害脆弱性在灾害损失评估、保险及再保险、防灾减灾决策支持等领域的应用,对未来风暴潮灾害脆弱性研究提出了以下展望:(1)开发符合中国沿海区域风暴潮灾害特征和承灾体分布的定量化、精细化脆弱性曲线,拓展风暴潮脆弱性评价结果在保险理赔、灾害损失评估等领域应用;(2)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沿海面临风暴潮巨灾风险,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基于灾害实地踏勘以及物模实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风暴潮灾害典型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方法模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施瑶  李嘉艺  高娜  郑曦  
【目的】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的区域脆弱性评估可以较为全面地识别区域气候风险。在城市中,浅山区具有其特有的气候调节的重要性和气候适应的脆弱性,且社会与生态系统的耦合特征更为明显。作为气候适应的重要环节,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北京浅山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有助于为气候适应策略提供空间上的定量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危险性-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评估框架,构建包含44个指标的指标集,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降维筛选及权重确定,形成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评估北京市浅山区社会-生态系统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脆弱性空间分布。【结果】当前和未来的气候脆弱性均呈现出由中心城区向深山区逐渐降低的趋势,脆弱性程度以中度、重度为主,未来脆弱性整体呈上升趋势。在行政分区上,昌平、顺义、海淀区气候脆弱性较低,房山、丰台、门头沟区较为严重。【结论】本研究通过评估北京市浅山区社会-生态系统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脆弱性空间分布,得到北京浅山区气候适应的重点区域,为浅山区气候适应决策提供依据,并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脆弱性评估提供方法及指标作为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崇贤  方言  刘京一  
为系统评估海平面上升叠加风暴潮风险对城市不同类型景观的影响,以珠三角沿海城市广州市为研究区域,基于该地区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数据,构建“敏感性-适应性”脆弱性评估框架,针对近期(2030年)、中期(2050年)和远期(2100年)3个不同时期海平面上升叠加风暴潮风险情景下广州城市景观系统的脆弱性特征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从淹没范围和经济损失来看,未来不同风险情景下受淹没面积最大的是农业景观、公园绿地与湿地景观,而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是工业景观和商业与公共服务景观。从整体脆弱性空间分布来看,近期景观脆弱性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广州中部的荔湾区、白云区和黄浦区,到中期和远期阶段,广州中部的海珠区景观脆弱性风险逐渐加剧。从各类景观脆弱性空间分布来看,与交通景观、居住区景观等其他各类景观相比,近期农业景观脆弱性程度偏高的区域最多,主要集中在广州南部的番禺区和南沙区;到中期和远期阶段,各类景观的脆弱性风险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剧,其中,公园绿地与湿地景观脆弱性程度变化较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未来可以根据不同景观系统的脆弱性程度和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提升防御性设施建设、实施适应性技术以及加强合理利用土地等应对策略来降低该地区的受灾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顺  赵昕  李琳琳  
文章针对将粗糙集应用到组合评价模型中,提出了风暴潮灾害脆弱性评价的新方法。以沿海省市风暴潮灾害数据为依据,结合粗糙集理论及其知识简约属性、投影寻踪等单一评价方法及其组合赋权思想(CWM),构建了RST-CWM组合评价模型并实现灾害脆弱性的客观评估。研究证明,采用粗糙集方法(RST)与组合赋权策略(CWM)相结合的脆弱性评估模型,提高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并有效规避单一评价的片面性,得到了准确可信的灾害脆弱评价结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城城  李梦雅  王军  许世远  陈振楼  
综合考虑海平面上升、陆域和海域地形变化、海塘沉降等因素,本文以上海历史上引发强风暴潮的热带气旋TC5612、TC8114和TC0012为基础,构建了12种复合灾害情景,利用MIKE21 FM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情景下台风风暴潮对上海造成的漫滩淹没影响。结果表明:以2010年为模拟基准年份,由于上海地区有高标准的海塘防护,发生风暴潮漫堤淹没的概率极低;但随着时间情景的改变,各情景要素强度加大,漫滩淹没危险性逐渐增大;在2040年的复合灾害情景中,以正面登陆类热带气旋造成的影响为最大,局部区域淹没深度可达3.0 m以上,全市25.23%的海塘和防汛墙存在漫堤危险,漫堤淹没危险区的面积可达到909.53 km2。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应急避难模拟及避难场所优化研究,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城市水源涵养区、开挖城市蓄水空间、提高部分海塘设防水平、加强城市排涝系统建设和优化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等空间应对方案。研究成果给上海新一轮"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於琍,曹明奎,李克让  
未来100年气候变暖速度将比上一世纪提高2-10倍,势必对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和服务功能产生巨大影响,威胁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评价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脆弱性是当前全球变化和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由于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系统对其响应和适应的复杂性,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进展缓慢。本文在阐明生态系统脆弱性概念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及其脆弱性评价研究的现状、方法,归纳和介绍了脆弱性评价研究的三种主要方法--模型模拟研究、指标评价研究以及类比研究,指出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不足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鹤  张平宇  
基于国内外脆弱性研究文献资料的回顾,对脆弱性研究的演进过程、研究现状与进展、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指出了脆弱性研究对于推动地理学人地系统研究的借鉴意义。作为当前全球环境变化及可持续性科学领域的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脆弱性研究得到了地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广泛关注,呈现出跨学科、综合集成的研究趋势,在概念体系、分析框架、评价方法等方面研究进展丰富,但尚未在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独立完善的理论与方法论体系。随着脆弱性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文与自然要素综合作用下的耦合系统脆弱性过程与机制,脆弱性研究在分析人地相互作用的尺度嵌套问题、促进人地系统研究的综合集成与学科交融、增强人地系统研究的实践指导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佳毅  史培军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平面上升以及高潮位和风暴潮引起的极值水位导致的海岸洪水对沿海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已是国内外关注的重点。论文梳理了广义和狭义海岸洪水的定义和要素,重点阐述了狭义海岸洪水的组成部分,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以及风险评估方法与模型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相关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的主要进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透视了未来拟加强的研究方向。建议加强沿海地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风险的研究,包括全球气候变化下多致灾因子耦合危险性和不确定性研究,沿海关键地区和关键暴露(关键基础设施)的风险评估研究,全球气候变化风险适应与减缓性措施的成本效益评价研究,提高沿海地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风险的韧性研究,以及建立多学科间的基础数据共享机制,采用交叉学科手段以便更综合、系统、动态研究海岸带问题,保障沿海地区开展全球气候变化下风险评估的需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殷克东  王辉  
我国东南沿海是世界上风暴潮频发的地区之一,文章基于近年来东南沿海风暴潮灾害损失的历史数据,介绍了主成分分析法在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中的应用原理。针对风暴潮灾害损失的构成,建立了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的指标体系,同时借助实例介绍了该方法在风暴潮灾害评估中的应用。最后基于主成分得分对样本风暴潮进行了聚类分析,证明了主成分分析模型在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中的有效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庆良  许世远  王军  胡蓓蓓  叶明武  刘耀龙  
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计划提出应更加重视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风险及其相应的防灾预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研究领域。目前国内外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风暴潮数值预报、潮高估算和重现期研究,危险性评估,承灾体暴露性和脆弱性评估,灾害风险区划、灾情损失评估等,对沿海城市的风暴潮灾害综合风险及其次生灾害链风险的研究则较少。从自然、社会、经济、政策、文化和工程等多角度建立沿海城市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3S技术对沿海城市的风暴潮进行综合灾害风险研究是当前风暴潮灾害研究的重要方向。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构建基于场景的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体系和开发基于风险的决策支持系统,加强灾害撤退避难图编制研究,建立持续的城市灾害风险管理体制以及对防灾预案和灾情损失的定量化预评估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柳媛普  王素萍  王劲松  王芝兰  
论文利用全国基准基本站地面气温、降水资料,NCAR/NCEP土壤湿度资料及各类经济数据,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对西南地区干旱灾害风险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和云南致灾因子危险性较高,气候变暖后四川东南部、云南和贵州西部危险性增加;西南地区中部到东南部成灾环境敏感性较高,气候变暖后四川东部、贵州及云南东部敏感性增加;承灾体易损性主要分布于西南中东部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密度、耕地面积比重越高的地区易损性程度越高;四川中部、云南东北部、贵州南部及重庆西部防灾减灾能力较高。西南地区干旱灾害风险最高区域为云南东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袁朋伟  宋守信  潘显钟  董晓庆  
在脆弱性的研究框架上建立了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城市脆弱性变量系统,包括三个维度(暴露度、敏感性以及适应能力)与六个类别(环境扰动、社会压力、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水资源、调适/回应),通过变量间因果互动关系组合建立系统动力模型。借助STELLA系统动力学软件,通过仿真研究在三种不同的情境下,各指标变量的变动情况以及各指标对于整个系统的影响情况,从而发挥脆弱性变量的预测性与政策评估功能。通过仿真发现,在城市发展与预防灾害的产生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是必须考虑的关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明顺  李欢欢  
以升温和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为特征的气候变化问题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如何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对韧性概念进行了梳理,并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城市韧性研究的发展概况;基于此,构建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韧性评估的概念框架,并对其定量化评估方法进行探讨;最后基于已有研究发展脉络及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对城市韧性评估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规避气候风险的能力提供科学指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