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61)
- 2023(9983)
- 2022(8115)
- 2021(7456)
- 2020(5911)
- 2019(13037)
- 2018(12417)
- 2017(23190)
- 2016(12843)
- 2015(14111)
- 2014(13848)
- 2013(13334)
- 2012(12324)
- 2011(11199)
- 2010(11256)
- 2009(10849)
- 2008(10549)
- 2007(9554)
- 2006(8587)
- 2005(7969)
- 学科
- 济(46320)
- 经济(46233)
- 管理(41155)
- 业(37115)
- 企(30330)
- 企业(30330)
- 方法(16360)
- 农(15881)
- 制(15564)
- 财(15333)
- 中国(14674)
- 数学(13516)
- 数学方法(13310)
- 业经(12696)
- 学(11758)
- 体(11601)
- 农业(10729)
- 体制(9420)
- 务(9041)
- 财务(9017)
- 财务管理(8990)
- 银(8954)
- 银行(8916)
- 融(8896)
- 金融(8893)
- 环境(8843)
- 企业财务(8589)
- 行(8552)
- 贸(8267)
- 贸易(8263)
- 机构
- 大学(183594)
- 学院(182647)
- 济(72893)
- 经济(71335)
- 研究(69363)
- 管理(64531)
- 理学(55104)
- 理学院(54368)
- 管理学(53371)
- 管理学院(53023)
- 中国(51900)
- 科学(42533)
- 京(39878)
- 财(37433)
- 所(35907)
- 农(33926)
- 研究所(32528)
- 中心(30417)
- 江(28711)
- 财经(28637)
- 业大(27995)
- 农业(26693)
- 院(26051)
- 经(25954)
- 北京(25018)
- 范(23903)
- 师范(23558)
- 经济学(23009)
- 州(22082)
- 省(21557)
- 基金
- 项目(124879)
- 科学(98421)
- 基金(91063)
- 研究(89915)
- 家(81788)
- 国家(81096)
- 科学基金(67937)
- 社会(57988)
- 社会科(54726)
- 社会科学(54709)
- 省(47810)
- 基金项目(46930)
- 自然(43669)
- 自然科(42568)
- 自然科学(42553)
- 自然科学基金(41785)
- 划(41728)
- 教育(41257)
- 资助(36133)
- 编号(35094)
- 重点(29793)
- 成果(29632)
- 制(28307)
- 部(27877)
- 发(27242)
- 创(26180)
- 课题(26119)
- 国家社会(24665)
- 创新(24661)
- 科研(23747)
共检索到282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隋广军 郁清漪 唐丹玲
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该框架下的《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等为核心制度安排,协调和规范国际社会的政策和行动。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发生了从中心化治理到去中心化治理的重要变迁。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和历史制度主义相关理论,构建路径、动力和效能三维分析框架,论证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制度变迁的逻辑。具体而言,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制度变迁路径是制度复制和制度替代的混合体,这一变迁受到国际能源革命及全球经济危机外部冲击和公约缔约方能动性的共同作用,并将推进全球碳中和进程,引发国际投资贸易流向改变和气候变化治理制度性领导权及规则制定权博弈。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在推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制度变迁中起到建设性作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伟光 刘彬 聂世坤
在新技术革命、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冲击下,国家行为体的权力、利益、观念等结构性变化驱动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加速变迁。中美两国是最重要的国家行为体,代表制度整合和制度分立两股力量,双方的制度博弈将决定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变迁的方向。未来,真正的多边主义与伪多边主义、全球化和逆全球化、霸权和反霸权将在国际舞台上不断角力,全球经济治理制度网络将呈现复杂性增强和区域化增进的特征。面对中美两国的制度差异,需要承认制度多样性,提升制度包容性,才能深入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雲泰
国务院印发《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后,以优化调整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权限、赋予省级政府更多自主权为核心的用地审批权限调整如何影响未来土地管理走势?本文通过梳理用地审批制度变迁历程,分析政策变化的时代背景和驱动因素,结合新形势土地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放权"之后需要关注的重点方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宏力
新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具有内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者统一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之中。从历史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呈现由农村土地小农私有,家庭经营、互助经营和合作经营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又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最后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演进轨迹。从理论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是权利配置服务于生产力生产关系适配,服务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服务于社会主义道路。从实践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有着权利核心—权益核心—权能核心,集权锢农—分权富农—赋权强农,权利封存—权利调整—权利交易三条可循的线索。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趋向可概括为一条主线、两个坚持和三个改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道根
研究认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成效及其机理,需要全面深入分析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诸多条件、因素、资源、环境等变化。但最重要的是要深入研究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历史变迁路径、主要特征及其内在结构。制度具有根本性、普遍性、稳定性、长期性,是激励约束人类社会人们行为选择的规则规矩规范。经济制度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结构,是决定人们之间经济关系一系列规制的框架体系。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现代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经济理论,实质就是要分析国家经济制度创新演进和内在规律的经济理论。
关键词:
经济制度创新 历史路径 实践逻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邱恬 邱小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经历了不断调整和发展的变迁过程。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中,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是集权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价值观;资助政策出现明显的路径依赖源于政府作为政策制定主体的自我强化和职业院校行动者的支持;资助政策变迁的动力来源于内部供需矛盾和外部示范效应。在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要加强政策治理共同体建设、着力"中国特色"探索、合理借鉴国外经验、强化资助育人导向,带动突破路径依赖束缚,推动资助政策创新。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学生资助政策 历史制度主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静 王志章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因此振兴乡村的要义在于振兴乡村文化。本文从制度变迁入手,辨析了改革开放40年来,制度安排诱导下的乡村文化在城乡关系从对立到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乡村文化经历了衰落、变异到自觉的时空变迁;提出"自觉到自信"的乡村文化振兴逻辑,认为应尊重文化再生长的客观规律;梳理乡村文化经济性价值,实现从资源到产业的发展通路;重塑文化的包容性,提升其社会治理效应。为了顺利推进这一逻辑进路,应建立城乡互动互通制度和乡村退出制度,以求凝聚乡村文化振兴的合力,重构乡村文化再生长的空间。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江夏
建国70年以来我国城市学前教育供给制度变迁历程是一个典型的由增量变迁带动存量变迁的渐进式制度变迁过程,城市学前教育供给性质逐渐从"单位供给的福利"趋近"市场供给的商品",目前正在转向"多元供给的公共服务"。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分析制度变迁的演进逻辑,发现经济体制变迁仅是其外部诱因,市场、单位、政府等不同主体的利益寻求是其内在动力,政府是决定制度变迁方向的重要主体,过度依赖市场是其明显的路径依赖。因此,要保障制度变迁朝着公益普惠方向,未来需要政府承担利益协调者角色,提升制度需求者参与程度,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引导与监管。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荣
研究目的:理解百年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治理经验。研究方法:从价值、利益和产权的互动机制视角建立了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分析主线,对制度逻辑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中国土地产权围绕党和国家不同时期的价值目标,以保护维护人民利益为原则,先后形成了5个版本的产权治理结构。治理结构的迭代,既是对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反馈,更是对实践中土地产权制度实施的秩序和效能的保障。研究结论:土地产权制度体现了"价值决定利益,利益需要产权"的逻辑主线。百年土地产权制度主要围绕中央和地方、城市和农村两个关系进行了制度建设,保障了公有制的严肃性又不失其治理效率。当前和未来的土地产权制度还需进一步协调当代和后代的关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制度基础。
关键词:
土地产权 百年 治理结构 制度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罗红艳
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检视我国公立大学治理政策的结构和历史变迁,为分析该项政策的制度逻辑提供了新的视角。宏观的制度情境及其变化,经济、利益与观念等多元变量的排列序列以及情境中政治行动者的行为互动与选择构成了大学治理政策变迁的结构逻辑。由于学习效应、协同效应、适应性预期等机制对初始行为选择的强化,我国公立大学治理政策表现出强劲的路径依赖的色彩。对大学治理政策变迁中路径依赖困境的破解有赖于作为历史否决主体的政治行动者对新的制度变革情境的深刻认知、对历史否决点的准确把握以及治理智慧的有效运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继明 李蒙蒙
本文构建了一个动态发展目标与利益主体约束相结合的分析框架,从产权管制的视角出发,将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权合一的管制时期、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权分离的弱管制时期和城乡土地产权同权化的放松管制时期。通过对不同时期政府对土地产权管制的梳理发现,我国土地制度的变迁始终和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紧密相关,并和政府与农民的土地权益分配交织推进,这为深化当前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制度变迁 产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力文
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进程中,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土地占有和分配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农地制度一直是贯穿其中的核心问题。文章拟从宏观的角度,运用相关史实和社会经济发展理论,理清新中国农地制度历次变迁之间的内在逻辑。文章认为,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新中国农地制度的历次变迁都是宏观环境和现实条件制约下的产物,服从于整个国家形势和战略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历史演化 内在逻辑 发展战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武贤 江华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试图解决而又一直未解决好的问题。文章从行为主体角度探讨我国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林产品具有生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双重性,不同行为主体对林产品的特征偏好不同,常常存在目标冲突,从而引发行为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博弈的过程就是低效率制度长期驻存的过程,博弈的结果使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特征,进而具有不同的制度绩效。
关键词:
集体林权 制度变迁 行为主体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越 李晶 伍中信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产权保护功能。制度市场的非均衡引致的国家财产权益保护问题决定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具有必然性;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目标是维护国家财产权益和经济安全,变迁路径遵循"诱致性变迁为主、强制性变迁为辅",并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未来国家审计制度将实现从"产权为本"到"人权为本"、"政府主导"到"公民主导"的历史性变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进诚 姜春 彭江波
在不同的资源约束、需求结构等制度环境中 ,最优的产权制度选择是不同的。荣成海洋渔业案例表明 :海洋渔业实行集体产权制度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 ,而私有产权制度有利于成本控制 ,择优选择的根本目的在于降低交易成本。
关键词:
产权制度 集体经济 私营经济 制度比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