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88)
- 2023(13894)
- 2022(12229)
- 2021(11767)
- 2020(9762)
- 2019(22558)
- 2018(22360)
- 2017(42648)
- 2016(23196)
- 2015(26310)
- 2014(25750)
- 2013(25587)
- 2012(23428)
- 2011(21186)
- 2010(20908)
- 2009(19467)
- 2008(18656)
- 2007(15947)
- 2006(14024)
- 2005(12537)
- 学科
- 济(90761)
- 经济(90650)
- 管理(64033)
- 业(59125)
- 企(47882)
- 企业(47882)
- 方法(40893)
- 数学(35602)
- 数学方法(35174)
- 中国(26704)
- 农(25733)
- 财(21921)
- 学(19950)
- 贸(19784)
- 贸易(19774)
- 业经(19612)
- 易(19310)
- 制(17057)
- 农业(16717)
- 地方(16341)
- 和(14717)
- 环境(14640)
- 银(14558)
- 银行(14513)
- 理论(14382)
- 行(13870)
- 融(13660)
- 金融(13658)
- 务(13402)
- 财务(13329)
- 机构
- 大学(323975)
- 学院(322337)
- 济(131945)
- 经济(129230)
- 管理(126056)
- 研究(114095)
- 理学(108812)
- 理学院(107585)
- 管理学(105720)
- 管理学院(105158)
- 中国(87126)
- 科学(70659)
- 京(70527)
- 财(58304)
- 所(58112)
- 研究所(53076)
- 农(52422)
- 中心(50662)
- 业大(47523)
- 财经(47026)
- 北京(45372)
- 江(45068)
- 范(43537)
- 师范(43177)
- 经(42941)
- 院(41406)
- 农业(41105)
- 经济学(39555)
- 州(36898)
- 经济学院(35600)
- 基金
- 项目(220923)
- 科学(173411)
- 研究(162907)
- 基金(160728)
- 家(140698)
- 国家(139572)
- 科学基金(118733)
- 社会(101829)
- 社会科(96365)
- 社会科学(96342)
- 基金项目(84967)
- 省(83334)
- 自然(77026)
- 自然科(75206)
- 自然科学(75190)
- 教育(74115)
- 自然科学基金(73813)
- 划(71491)
- 编号(66729)
- 资助(66704)
- 成果(54354)
- 重点(49834)
- 部(49405)
- 发(47216)
- 课题(45638)
- 创(45434)
- 创新(42442)
- 教育部(42250)
- 科研(42233)
- 国家社会(42007)
- 期刊
- 济(144892)
- 经济(144892)
- 研究(97974)
- 中国(60114)
- 学报(50536)
- 农(48202)
- 科学(47609)
- 管理(45927)
- 财(42610)
- 大学(37796)
- 教育(36568)
- 学学(35343)
- 农业(34295)
- 融(27549)
- 金融(27549)
- 技术(26624)
- 经济研究(23834)
- 业经(23277)
- 财经(22361)
- 经(19168)
- 问题(18970)
- 业(18209)
- 图书(17635)
- 贸(16675)
- 理论(15803)
- 世界(15596)
- 资源(15297)
- 科技(15147)
- 技术经济(15112)
- 国际(14781)
共检索到475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立涛 刘晓洁 伦飞 吴良 鲁春霞 郭金花 曲婷婷 刘刚 沈镭 成升魁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论文基于粮食系统视角,从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系统的作用、保障粮食安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粮食安全适应性策略出发,揭示粮食安全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系统梳理全球气候变化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粮食系统不确定性增加,且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加剧;2)粮食需求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粮食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3)多尺度有机结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需在微观上"藏粮于技"实现提质增效,在中观上"藏粮于地"注重生态建设,在宏观上坚持市场为主导完善粮食政策体系。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研究呈现从单一学科、单一维度、单一手段向依靠多学科开展多尺度、多要素、系统综合集成研究保障粮食安全转变,从高碳粮食系统向低碳高效粮食系统转变的趋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朴英姬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确保全球粮食安全成为人类面临的最艰巨挑战之一。本文围绕粮食安全的四大维度,较为系统地表述了气候变化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压力传导机制,并详细阐述了气候变化和非气候因素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复合效应,力图多维度展现气候变化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通过扰乱粮食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对粮食安全的所有维度均造成了负面影响。气候变化具有倍增效应,它加剧了非气候因素对全球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为避免气候变化和其他环境问题引发的灾难性后果,确保所有人的粮食和营养安全,大力推动气候韧性的全球粮食系统转型是当务之急。未来世界各国应致力于构建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和更可持续的全球粮食系统,并将推行基于自然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广可持续的农业土地和水资源管理模式、加大对小规模农业生产者的支持力度、实施综合性的农业发展和气候变化政策等作为战略重点。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刘艳
粮食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国内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而且还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有必要对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梳理,并分析其他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制度,从而巩固中国粮食安全,力保粮食主权,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
粮食危机 粮食安全 保障制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志标
该文从全球化的视角论述了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首先,从数量关系上给出了粮食安全的定义,这个定义又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并对其进行了解释;然后,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成因,原因包括圈地运动、环境恶化、退耕还林政策、抛荒(或减少粮食种植面积)、贸易自由化和国外粮食政策;最后,提出了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全球化 圈地运动 环境恶化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克强
本文对"耕地面积决定中国粮食产量"的观点提出质疑,并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得出中国粮食产量与诸多因素有关,耕地面积仅是重要因素之一的结论。同时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状,从几个方面指出近期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并不严重。最后提出了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保护 粮食禁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俊聪 王怀明 汤颖梅
本文基于2005~2014年中国省际(地区)面板数据,通过运用Nerlove提出的适应性预期模型与似不相关回归方程组模型,重点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以及农业保险政策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1)气象变化影响了整个粮食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其中降水增多、气温上升加快了我国粮食产业向东北地区、华北、西北地区转移,促进了北方地区粮食产业发展;降水减少、干旱天气增多对南方传统粮食产区如华东、华南地区粮食生产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2)农业保险缓解了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负面冲击,其中农业保险承保规模扩大对粮食单产增长具有正向作用,农业保险灾后赔付对粮食总产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粮食价格、农村...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保险 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昊 李育冬
粮食安全问题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为六大经济任务中的首要一项。该文着重探究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动态影响,以稻谷、小麦、玉米3种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分别作为研究因变量,从气候变化与要素投入两方面选取指标作为自变量。以1978~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基于卡尔曼滤波理论的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之后发现:气候变化、物质要素投入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一种随时间不断变化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即变参数关系。气温方面,我国主要粮食产区气温普遍升高,气温上升对玉米的负面影响尤其明显;降水方面,稻谷主产区降水减少、玉米主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力 周应恒
基于1985-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气候变化对粮食种植规模与单位产量的作用机制,进而分析了产地转移对国家粮食总供给的影响。结论表明:①中国的稻谷、小麦、玉米产业正分别向黑龙江、河南、内蒙古等气候资源匮乏地区转移或集聚;②粮食产地转移的主导因素在于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业与畜牧业、农业与非农的成本收益比较,而气候变化因素仅处于附属地位;③基于规模效应、收入效应以及回弹效应的作用机制,东北三省、河南、内蒙古等地区的增长潜质往往优于其他地区;④落后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生产与政策成本,往往要低于发达地区保留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粮食生产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应具有可持久性。粮食产地转移过程中,...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明洪
加入WTO对我国粮食安全不会发生实质性影响。中国粮食发展政策应是,在坚持粮食基本自给的前提下逐步开放粮食市场,并逐步提高市场准入程度,以实现国内粮食供求的实物平衡,争取更多的交换价值。
关键词:
WTO 粮食安全 危害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高璐 高云龙
自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的重大政策举措,以促进农业农村持续稳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然而,粮食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在粮食种植面积、粮农生产积极性、气候、农业基础设施、国际粮食市场环境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危及我国粮食安全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为此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学军
基于对当前中国粮食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当前中国所谓的粮食"十二连增"只是粮食总产量的增加,其中主要是玉米产量的增加,口粮的增加十分有限,粮食的结构还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随着中国粮食贸易观念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从中国的粮食结构看,口粮尤其是稻米面临很大的贸易风险。未来粮食不安全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粮食的流通和贸易问题。因此,政府不仅要不断提高中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同时也应该关注中国粮食流通与贸易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中国 粮食结构 粮食安全 流通贸易 风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奚宾
粮食金融化已成为威胁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论文分别从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贸易和粮食收益等方面分析了粮食金融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据此,政府应加快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积极开发粮食期货品种,强化我国粮食金融政策,加大市场调节力度,加强国际粮食贸易合作,以化解粮食金融化的不利影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
粮食金融化 价格波动 粮食安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培垌
2012年,受异常天气影响,美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等国的粮食生产低于预期,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农产品价格在资本炒作下不断上涨。期货市场上,在投机资金的推动下,玉米、大豆和小麦等粮食品种的价格剧烈波动。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粮食市场已经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等金融市场的联动增强,逐步形成了粮食金融化趋势。粮食价格不再像以前由基本供求关系决定而是由资本和货币所决定。本文分析了粮食金融化对中国的影响,提出如何在金融全球化下保持中国粮食安全的策略。
关键词:
粮食危机 粮食金融化 粮食安全 研究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汤红美
自2004年起,中国粮食生产已经实现11年连续增长,但粮食安全及粮食价格稳定仍然是国家战略安全工作的重要内涵。在阐述粮食价格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背景及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回顾了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历程,研究了其粮食价格波动的特点和影响粮食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价格 稳定 粮食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