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76)
- 2023(13526)
- 2022(11442)
- 2021(10765)
- 2020(8838)
- 2019(19980)
- 2018(19470)
- 2017(37026)
- 2016(19346)
- 2015(21511)
- 2014(20598)
- 2013(20083)
- 2012(17813)
- 2011(15995)
- 2010(15241)
- 2009(13727)
- 2008(12552)
- 2007(10042)
- 2006(8168)
- 2005(6940)
- 学科
- 济(77447)
- 经济(77372)
- 管理(54674)
- 业(49662)
- 企(38887)
- 企业(38887)
- 方法(37338)
- 数学(33983)
- 数学方法(33581)
- 农(23274)
- 中国(22169)
- 财(19016)
- 贸(18859)
- 贸易(18851)
- 易(18517)
- 环境(16164)
- 业经(15510)
- 学(15039)
- 农业(14035)
- 制(12518)
- 和(12457)
- 务(12066)
- 财务(12027)
- 财务管理(12001)
- 地方(11528)
- 划(11519)
- 银(11476)
- 银行(11454)
- 企业财务(11306)
- 融(11069)
- 机构
- 学院(257401)
- 大学(255866)
- 济(114400)
- 经济(112687)
- 管理(101901)
- 理学(89437)
- 理学院(88521)
- 管理学(87069)
- 管理学院(86605)
- 研究(85983)
- 中国(66611)
- 京(52611)
- 科学(50668)
- 财(48550)
- 所(40551)
- 中心(40319)
- 财经(40136)
- 农(38915)
- 研究所(37442)
- 经(37024)
- 业大(36939)
- 经济学(36608)
- 江(33484)
- 经济学院(33155)
- 北京(32452)
- 院(31999)
- 范(31801)
- 师范(31465)
- 农业(30730)
- 财经大学(30277)
- 基金
- 项目(185883)
- 科学(149222)
- 基金(139987)
- 研究(135896)
- 家(122547)
- 国家(121671)
- 科学基金(105771)
- 社会(89494)
- 社会科(85133)
- 社会科学(85118)
- 基金项目(73450)
- 省(69362)
- 自然(68340)
- 自然科(66824)
- 自然科学(66808)
- 自然科学基金(65604)
- 教育(61891)
- 划(59667)
- 资助(56501)
- 编号(53552)
- 重点(42276)
- 部(42247)
- 发(40472)
- 成果(40365)
- 创(39578)
- 国家社会(38838)
- 创新(37185)
- 教育部(36843)
- 科研(36600)
- 人文(35765)
- 期刊
- 济(112943)
- 经济(112943)
- 研究(70135)
- 中国(43176)
- 学报(37307)
- 财(37042)
- 科学(36515)
- 管理(36155)
- 农(34529)
- 大学(29325)
- 学学(27580)
- 农业(24836)
- 技术(22132)
- 教育(21394)
- 经济研究(20415)
- 融(19870)
- 金融(19870)
- 业经(18974)
- 财经(18914)
- 经(16385)
- 问题(14857)
- 贸(14738)
- 业(14151)
- 世界(13342)
- 国际(13045)
- 资源(12652)
- 统计(12282)
- 技术经济(11848)
- 图书(11641)
- 版(11371)
共检索到359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红强 季春艺 杨惠 聂影 陈幸良
森林及其产品的固碳功能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木质林产品(下简称HWP)的碳储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议题,研究HWP碳储量并对其进行功能管理,对我国政府提高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并参与气候谈判、提交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建议的HWP碳量核算模型,研究了1961—2011年中国HWP的固碳功能,继而比较分析了中国HWP碳储量的减排潜力。研究表明:从总量看,储量变化法、大气流动法基础上核算的中国2011年度碳储量值分别为6.76×108t碳和2.58×108t碳;从年增长量看,储量变化法、大气流动法基础核算的中国HWP碳储量增长平均值为1...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减排 HWP 固碳功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白彦锋 姜春前 张守攻 雷静品
森林在维持全球碳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伐后木质林产品(harvested wood products,HWP),以下简称木质林产品。木质林产品是森林资源利用的自然延伸。通过森林采伐和产品使用将森林固定的碳转移到产品中,但这部分碳在过去往往被忽略(Dewar,1990)。据估测,全球每年的产品
关键词:
木质林产品 涵义 碳质量 分类 核算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红强 季春艺 陈幸良 聂影
木质林产品(下简称HWP)国际贸易的碳计量和分配问题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HWP议题谈判的焦点。依据IPCC指南,核算1961—2011年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碳储量和碳排放,继而分析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碳流动对减排贡献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碳储量流动不断增长,应用不同的IPCC碳量核算方法会对附件I贸易国的碳减排产生不同影响。木质林产品进口提高了储量变化法核算的碳清除贡献;运用大气流动法,我国木质林产品的贸易与使用已成为碳排放源。
关键词:
木质林产品 国际贸易 碳流动 气候谈判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白彦锋 姜春前 鲁德 朱臻
伐后木质林产品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森林生态系统和大气之间的碳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变化又是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报告的一部分。为合理估算木质林产品碳储量,达喀尔会议上确立了3种估算方法框架,即:储量变化法、生产法和大气流动法。在3种方法的框架下,利用寿命分析法和逐步递归法计算我国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结果显示:①分别利用储量变化法、生产法和大气流动法估算我国1961-2000年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变化,证明我国的木质林产品是一个碳库,并且这个碳库的碳储量一直在增长;②3种方法估算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年平均增长量分别是11.72,8.58和7.53 Tg.a-1;③19...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孙铭君 彭红军 王帅
以单个营林企业和单个木质林产品制造企业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营林企业生产木材和森林碳汇、制造企业消耗木材和碳排放权,研究营林企业最优营林规模、制造企业的最优碳减排策略。文章分析了碳排放限额和碳减排成本对林产品供应链各主体的利润及其决策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碳约束政策越严格,越有利于促进营林企业扩大营林规模;碳排放权价格较高时,木质林产品制造企业会通过技术减排的方式缓解获取碳排放权成本上升的压力。最后,提出对政府决策碳排放限额有借鉴性的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明辉 关鑫 李坚
木制品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消耗化石燃料来提供能量,本文依据中国农业年鉴统计的2007年木质林产品数据,计算了中国木质林产品200年内的碳储存和碳排放,分析得出木质林产品的产消特点对温室效应具有重要影响,木质林产品能够储存碳,同时在非科学化的贮存和加工过程中也含有程度不等的碳排放,从而降低木材的碳汇效应,但可以通过增加木质林产品产量、开发洁净能源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使用寿命等方法来提高木质林产品的碳汇效应。
关键词:
木质林产品 碳汇 碳源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毛玉铃 万璐 张羽婷
基于2003—2015年木质林产品及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污染排放模型对木质林产品进口作用于林产工业污染排放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再以全要素生产率为中介变量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作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木质林产品进口对林产工业行业污染排放有显著减排作用;木质林产品进口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林产工业污染减排;此外,从不同要素密集度产品角度出发,实证结果表明资本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木质林产品进口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对污染减排产生不同的正向影响。因此,应该适当扩大林产工业木质林产品进口规模,进一步拓宽木质林产品进口渠道,并加速吸收转化进口产品所蕴含先进技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肖艳 张汉林
利用储藏法、生产法和大气循环法定量计算了在林产品贸易下各国碳汇流量的变动情况,分析了在不同计量方法下各国的实际利益得失;研究的结果部分验证了气候谈判利益集团组合的深层原因;探讨了中国同金砖国家及其他经济体进行森林碳汇合作的可能性和合作的方向,并就未来气候谈判中涉及森林碳汇国际核算问题提出了中国应持的立场和观点。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吴伟光 敖贵艳 刘强 盛毅慧
在简要分析"两山"发展三种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基于统计数据与农户调查数据,介绍杭州市临安区非木质林产品发展状况与主要做法,通过统计描述与计量经济学方法就非木质林产品发展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协调发展的贡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丘陵山区具有发展非木质林产品优势,非木质林产品发展对"两山"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政府制定实施长期稳定发展战略并给以持续的政策引导,是实现"两山"协调发展的制度保障;(3)建立完善的非木质林产品发展技术支撑体系,促进非木质林产品规模化与商品化经营,是实现"两山"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提出建议:应积极鼓励非木质林产品发展,实现"两山"协调发展;政府与科研机构应该加强优良品种、经营方式、新产品开发等研究与示范;选择适宜的开发方式与开发强度,以免因不合理开发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两山”理论 非木质林产品 协调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沈洋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林产品需求量日益旺盛,有效带动了林产品贸易活动。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林业企业进军世界林业市场参与国际贸易竞争是必然趋势,这使得林业企业在迎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未知挑战。为提高中国林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有效解决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应基于全球商品链视角研究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由程宝栋、杨红强和缪东玲主编,
关键词:
林产品贸易 全球商品链 《林产品贸易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小标 杨红强
林产品的天然碳储功能及替代减排效应对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木质林产品(Harvested Wood Products,HWP)碳库为例,依据HWP的自然及经济属性设置3个维度5个指标评述其碳储效能,基于GFPM模型和储量变化法的整合系统,对2010-2030年中国HWP碳库变动和结构演化进行了模拟与核算。结果显示:1HWP碳储效能存在产品之间的差异,硬木类产品具备较好的碳储效能,其中锯材的碳储效能最优,纸类的碳储效能最差;2硬木类产品,尤其是锯材、胶合板和纤维板,是中国HWP碳库的主流,其碳储贡献能力将进一步强化,表明硬木类产品决定着中国HWP碳库的长期发展水平;3中国HWP碳...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侯方淼 萧建秀 张凤佳 肖慧 陈勇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木质林产品贸易关系错综复杂,探讨一国木质林产品生产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必须将其置于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网络中。文章首先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整体层次与网络个体层次分析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总体特征与单个国家的特征,进而将贸易网络结构特征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结合起来进行实证分析。文章基于全球40个国家2002-2020年的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探讨一国的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特征对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结果显示,网络联系强度和网络异质性的系数分别是0.036和0.005,而网络中心性的系数是-0.363,这表明一国贸易网络联系强度每上升1个单位,该国在贸易网络中所占据的份额加大,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随之提升0.036个单位;一国贸易网络异质性每上升1个单位,其地理分布集中度就下降1个单位,降低了该国对外贸易依赖风险,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也随之提升0.005个单位;而一国的网络中心性每上升1个单位,表明与该国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数量增多,但是盲目地扩张贸易对象的数量并不能提升该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出三点政策启示:第一,加快木材产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步伐,与更多高水平国家建立贸易联系;第二,不断开拓国际多元化市场,稳定木材产业全球供应链;第三,加强平等互利的贸易联系,构建以我国为主的区域价值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兰会 张丹青 符颖佳
以2002、2007和2012年投入产出数据为依据,计算了我国木质林产品行业的隐含碳排放,并应用LMDI分解法对木质林产品行业的隐含碳排放变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隐含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木质林产品行业的隐含碳排放主要用于出口产品使用,中间产品消耗的碳排放水平比较高,在碳减排方面存在较大的空间。木质林产品行业隐含碳排放的拉动因素按其促进效应的大小依次为:经济产出、人口规模和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则是抑制木质林产品行业隐含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木质林产品 隐含碳 碳排放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白彦锋 姜春前 张守攻 雷静品
森林采伐和木质林产品的使用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碳平衡。为解决目前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归属和碳排放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问题,为将来中国制定林业政策和应对气候变化谈判提供参考,对比分析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缺省法、储量变化法、生产法和大气流动法等4种计量方法在计量范围、碳储量归属和碳排放分配及其应用等方面的不同;然后从中国未来承担减排责任和不承担减排责任两方面分析了选择不同方法将给中国带来的潜在影响。储量变化法对中国较为有利,建议中国应率先加强不同计量方法学应用潜在影响方面的定量研究,并补充完善计量参数不确定方面的研究内容。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白彦锋 张守攻 姜春前
木质林产品碳流动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和大气之间的自然碳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支持中国参加气候变化谈判,亟须掌握主要缔约国木质林产品的碳流动及其变化。分别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缺省法、储量变化法、生产法和大气流动法等方法估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1个国家木质林产品的碳排放和碳储量,以及不同转化因子对其碳储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中国、巴西和加拿大等4个国家木质林产品的碳排放和碳储量结果均较高,中国的木质林产品是一个不断增长的碳库;采用的计量方法不同也将导致结果差异,储量变化法和生产法估算日本产品是一个碳库,但大气流动法的结果却相反;此外不同的转化因子将造成碳储量变化的结果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