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27)
2023(13295)
2022(11294)
2021(10208)
2020(8335)
2019(18714)
2018(18037)
2017(35086)
2016(18154)
2015(20275)
2014(20220)
2013(19504)
2012(18429)
2011(16846)
2010(17347)
2009(16367)
2008(16139)
2007(14518)
2006(13385)
2005(12184)
作者
(50453)
(42606)
(42359)
(40214)
(27328)
(19984)
(19262)
(16282)
(16014)
(15164)
(14626)
(13984)
(13853)
(13566)
(13340)
(12949)
(12546)
(12271)
(12246)
(11937)
(10685)
(10155)
(10136)
(9888)
(9576)
(9482)
(9184)
(9013)
(8468)
(8293)
学科
(94833)
经济(94647)
管理(53960)
(49389)
(41118)
企业(41118)
方法(32423)
数学(26258)
数学方法(25950)
中国(23959)
(23150)
(23125)
贸易(23112)
地方(22573)
(22386)
(20898)
业经(20321)
(18193)
(16635)
(14516)
金融(14515)
农业(14389)
地方经济(14108)
(13562)
银行(13553)
(13420)
(13389)
(13379)
理论(13301)
(13152)
机构
大学(270198)
学院(269644)
(129850)
经济(127565)
管理(102205)
研究(96540)
理学(87338)
理学院(86390)
管理学(85251)
管理学院(84704)
中国(72213)
(60569)
(54569)
科学(51095)
财经(47464)
(46569)
中心(43180)
(42994)
经济学(42141)
研究所(41530)
(40528)
经济学院(37762)
(35712)
(35678)
师范(35494)
财经大学(34975)
(34741)
北京(34739)
业大(31843)
(31689)
基金
项目(171345)
科学(137433)
研究(131995)
基金(126872)
(109021)
国家(107768)
科学基金(92722)
社会(90675)
社会科(85198)
社会科学(85174)
基金项目(64989)
(63848)
教育(59564)
自然(54402)
(53812)
自然科(53147)
自然科学(53136)
编号(52253)
自然科学基金(52197)
资助(51349)
成果(44362)
(39873)
重点(38685)
国家社会(38372)
(38349)
课题(36477)
(35533)
教育部(35507)
(35050)
人文(34914)
期刊
(153484)
经济(153484)
研究(90957)
中国(51746)
(45110)
管理(39850)
科学(34090)
(34071)
学报(34048)
(28834)
金融(28834)
大学(28049)
教育(27204)
经济研究(26766)
学学(26369)
财经(24694)
农业(23013)
业经(23007)
(21536)
技术(21247)
(21130)
问题(20590)
国际(19062)
世界(16349)
技术经济(14058)
商业(13104)
统计(12663)
现代(12459)
经济问题(12012)
经济管理(11750)
共检索到4226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林  袁莎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提出源于自由贸易区的探索,也是我国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一个标志。围绕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先从国家治理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三个方面系统梳理境外自由贸易港的理论与实践,总结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与现存自由贸易区的区别与联系。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经济社会及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是当前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自由贸易港被认为具有开放的经济效益,能够带来贸易、投资、产业和社会福利的政策红利,可为东道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消费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自由贸易港建设对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与保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法制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最后,根据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战略定位、研究成果,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包括整体上尚停留在行业指导和政策解读层面而理论基础不扎实、研究视角过于狭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市场准入制度研究滞后等,提出从建构基础性理论框架开始,深入研究自由贸易港的内涵与外延、空间边界、政府放权、制度适用范围等问题的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林  郝敏  
自由贸易区的政策红利体现在其贸易促进红利、投资自由红利、产业升级红利、社会福利红利四个方面。早期的自由贸易区研究聚焦于关于贸易量、产量等量的"开放红利",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需要,今后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与考核应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应重点关注自由贸易区成立的依据,自由贸易区发展的整体性、关联性以及各项新制度之间的协调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夏英祝  
贸易自由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WTO自由贸易原则强调以共同规则为基础,实质性削减关税和减少非关税壁垒,不断增加服务部门的开放。WTO自由贸易原则也允许WTO成员采用必要措施,消除或减轻贸易自由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加入WTO谈判过程中,承诺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融入经济全球化并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继续采取措施与WTO规则接轨,为贸易自由化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加入WTO不啻是被动适应规则,也包括主动运用规则,在WTO框架内有效维护正当的、合法的经济权益。这对于今天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或WTO发展中成员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菊华  刘轶锋  王苏苏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中国社会形成了巨大冲击。文章利用宏微观数据,系统梳理了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社会与文化、社区治理和家庭福祉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持续近40年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社会保障体系、文化形态和公共政策都发生了诸多改变;社区服务供给和社区治理的复杂性也日渐提高;家庭养老资源日益萎缩,护理员面临总量短缺和结构失衡,照护活动给照料者的身心健康带来负向溢出效应。尽管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了诸多改变,但应乐观、科学辨证地审视这一现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应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完善为老服务体制机制、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等方面入手,真正让老年人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武剑  谢伟  
运用最新发展的HCW法和排序检验法,从多指标视角对上海、广东、福建、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的经济效应及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对所得结果进行时间安慰剂法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自贸试验区设立虽然对上海、广东、福建、天津相关经济指标产生了一定程度影响,但与未设立自贸试验区省市相比,在所考察的16个自贸试验区经济指标中,仅上海固定资产投资额、广东和福建进出口总额、福建经济增长4个指标的政策效应估计量达到显著有效水平,这一情况表明:当前上海、广东、福建、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红利效应并未得以充分释放,各地自贸试验区政策亟待进一步优化设计。下一步自贸试验区在政策创新时,既要考虑其制定政策作为国家战略所具有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共性,同时也要兼顾自贸试验区所在地发展特性,充分考虑到自贸试验区政策与所在省市已有政策的兼容性和协同性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林  肖倩冰  邹经韬  
从近年中央政策文件的变化看,党中央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历史使命正在嬗变,其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改革任务在不断加强。然而,在建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否落实了党中央的战略布局,实现了预期的政策红利?这个问题在实务界与理论界均至关重要,但却鲜有文献进行系统性探讨。为此,本文通过搜集全国286个地级市2009—2017年的数据,基于PSM-DID分析法,从三个"政策红利"维度探讨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效应。结果表明:(1)贸易红利,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进口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对出口的作用并不明显,但对进出口产生了积极影响;(2)增长红利,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提高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3)投资自由红利,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所在地的外资利用水平并未产生明显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全为民  
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作为东盟近邻的云南省应抓住这一历史性的难得机遇,全面认识和把握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将云南建设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枢纽,实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本文在描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历史及现状、分析全面认识云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把握机遇的准备及相关对策措施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西蒙·莱斯特  孔莹晖  
最近几周,美国的贸易议程遇到严重阻碍——在与太平洋和欧洲贸易伙伴的谈判中,国会通过贸易协定的希望渺茫。大多数专家认为,如果国会不授予总统贸易促进权,贸易协定就不可能通过。国会通过贸易促进权指导总统制定贸易协定的内容,并对协定的最终文本予以批准或否决。然而,参议院民主党领袖哈里·瑞德和众议院民主党领袖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均反对授予贸易促进权。即将上任的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罗恩·维登(Ron Wyden)相对而言更为支持自由贸易,但在推进这一理念前,他似乎想征求其他委员的意见。在行政部门,奥巴马总统仅在国情咨文演讲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彭羽  沈玉良  
以"投资、贸易和服务一体化"为内容的国际经贸新规则,对我国全面开放格局的构建提出了新要求。现有特殊经济区作为开放的制度平台,已不能满足我国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制度创新需求,因而需要自由贸易港的制度设计作为引领我国深层次开放的新平台。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应在借鉴国际通行经验的基础上,从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总体框架出发,形成既有国际高标准的开放度,又兼顾辐射国内市场双重目标导向的制度设计,最终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跃升。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盈盈  王雪纯  王晨  韦祖民  
自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来,其经济取得明显成效,多地也纷纷效仿。现今,我国已有21个省份成立了自由贸易试验区,但其产生的政策效应需要客观验证。本文采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法进行估计,分析数据中包含了2009—2017年中国14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结果表明:第一,自贸区政策的颁布提高了地区实际GDP。第二,地区生产总值是一种创造效应而非虹吸效应。同时,在多次安慰剂检验和不同角度的稳健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因此具有一定可靠性。这种因果分析下的政策评价对后续政策制定及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海波  陈健生  
西部内陆自贸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自贸区的建设迈向了试点探索新里程与区域新突破,从沿海到内陆,从东北到西南,将有力促进我国形成东中西协调、陆海统筹的全方位和高水平区域开放新格局。本文基于反事实思想,运用最新发展的回归控制法(HCW),从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地方财政收入4个指标维度横向对比分析和评估了四川、重庆、陕西实施自贸区政策的影响效果,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变换控制组和变换试点地区实施时间的安慰剂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对于不同的经济指标,自贸区政策对三个省份的影响呈现明显差异。相较未实施自贸区政策的地区,在考察期内所实证的12个自贸区经济指标中,仅对四川和陕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和进出口水平、四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陕西地方财政收入水平产生了显著正向促进效应,且通过稳健性检验。上述研究结果也表明,四川、重庆、陕西三地自贸区政策正向促进效应并未充分释放,各地应结合自身自然禀赋和产业特色,优化自贸区政策设计,更加注重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改革试点,促进转型升级。既要考虑作为国家战略须具备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共性要求,又要兼顾自贸区地区的发展特性,在体现差异性的同时,注重自贸区政策创新与试点地区既有政策的协同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顺  
自由贸易不仅是调节生产要素配置、改善供求关系的市场行为,而且在世界历史视野下也是关涉资源竞合的治理行为,蕴含着系统性的全球治理效应。马克思恩格斯把自由贸易与国家崛起、大国竞争、世界历史联动起来考量:通过对欧洲国家的分析,洞悉了自由贸易话语权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共振关系;通过对英美两国关系的省察,揭示了自由贸易博弈与大国竞争之间的深层联系;通过对自由贸易历史作用的二重性阐释,分析了自由贸易与世界历史之间的辩证共生关系。作为践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场域,中国坚持在时代前进的逻辑中前进,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在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中提升经济全球化的包容性及普惠性,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邓富华  张永山  姜玉梅  霍伟东  
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主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变迁,瞄准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已探索形成不少全国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改革事项相对集中,参与部门呈多元化,改革成果各具特点。但是,参与主体认识受限、改革判定依据不足、部门之间协同欠佳以及专业人才较为匮乏等问题,制约着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为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自贸试验区要注重培育创新文化,把脉企业需求,按需下放管理权限,合理对标国际规则,突破法律痛点,强化部门协同,创新人才管理机制。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梁艺璇  郭飞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世界自由贸易区广泛兴起,中国也将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上日程。自由贸易区是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国相互取消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商品在各成员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但各成员国仍保持自己对来自非成员国进口商品的限制政策。贸易区也可根据贸易产品的不同,只部分商品进行自由贸易,例如"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被称为"工业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建设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途径,是现实经济的增长极。探讨自由贸易区的地区经济增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彭支伟  张伯伟  
本文运用CGE模型,对TPP和FTAAP对APEC成员、特别是中美日韩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不包含中韩的TPP将使两国经济受到冲击,而加入FTAAP将为两国带来较显著的收益;已加入TPP谈判的成员将获益于TPP,但在FTAAP下的总收益更高.中国加入TPP将在使自身获益的同时,促进美日两国的收益。产业层面,加入TPP或FTAAP将使中国农产品、纺织服装和电子行业的产出和贸易实现增长,汽车业将受冲击。美国几乎全部行业的产出和进出口将因TPP和FTAAP而增加。日本农业部门多数将受到冲击,纺织和汽车部门受益,电子和其他运输设备在中韩参与的情形下将受冲击,而韩国的重要行业在FTAAP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