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10)
2023(9835)
2022(8861)
2021(8424)
2020(6990)
2019(16372)
2018(16401)
2017(31943)
2016(16959)
2015(19205)
2014(19181)
2013(18928)
2012(17118)
2011(15395)
2010(15122)
2009(13823)
2008(13236)
2007(11194)
2006(9725)
2005(8317)
作者
(48324)
(40042)
(39634)
(37580)
(25462)
(19155)
(18142)
(15862)
(15083)
(14060)
(13706)
(13213)
(12525)
(12447)
(12281)
(12048)
(11984)
(11920)
(11427)
(11305)
(9906)
(9586)
(9486)
(9030)
(8833)
(8814)
(8784)
(8763)
(7930)
(7897)
学科
(67730)
经济(67662)
管理(47678)
(44707)
(38197)
企业(38197)
方法(33455)
数学(28264)
数学方法(27960)
(22468)
贸易(22457)
(21805)
(16370)
中国(15563)
业经(15173)
(14611)
(14389)
地方(14080)
理论(12420)
(11426)
技术(10903)
农业(10637)
环境(10524)
(10026)
(9690)
财务(9629)
财务管理(9615)
教育(9277)
(9271)
企业财务(8973)
机构
大学(241350)
学院(239219)
管理(99605)
(95493)
经济(93458)
理学(87386)
理学院(86457)
管理学(85031)
管理学院(84622)
研究(77064)
中国(54344)
(50954)
科学(48158)
(39771)
(37471)
业大(35416)
研究所(34523)
中心(34257)
(34204)
财经(33168)
(32380)
北京(31933)
(31850)
师范(31612)
(30204)
(28561)
经济学(27532)
(27023)
农业(26900)
商学(25832)
基金
项目(170205)
科学(133742)
研究(125560)
基金(123747)
(107027)
国家(106184)
科学基金(91698)
社会(78009)
社会科(73940)
社会科学(73922)
基金项目(66695)
(65921)
自然(60474)
自然科(59074)
自然科学(59063)
自然科学基金(57973)
教育(56944)
(55310)
编号(51878)
资助(50943)
成果(41318)
(37415)
重点(37349)
(35728)
(35646)
课题(34560)
创新(33134)
科研(32598)
项目编号(32392)
教育部(32322)
期刊
(98695)
经济(98695)
研究(68435)
中国(38395)
学报(36370)
管理(34973)
科学(33472)
(30262)
大学(27460)
(27137)
教育(25895)
学学(25662)
农业(22091)
技术(20008)
业经(16893)
经济研究(16545)
(15998)
金融(15998)
图书(15086)
(14799)
财经(14683)
问题(13964)
国际(12804)
理论(12576)
(12356)
科技(12149)
实践(11816)
(11816)
商业(11503)
情报(11469)
共检索到333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秋蕙  韩梦瑶  刘卫东  
文章以1995—2015年为研究时段,针对纺织服装业进行贸易网络分析,描绘全球服装贸易网络的时空演变,识别主要集聚区,并通过集聚区内外的贸易联系强度体现其在网络中的贸易地位。研究发现:1995—2015年全球服装贸易网络经历了先扩散后集聚的转移路径,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南亚和东南亚集聚区,美洲集聚区和欧洲集聚区三个较为稳定的集聚区。总体来看,欧洲集聚区和美洲集聚区在服装跨国贸易上表现为贸易逆差,而中国、南亚和东南亚集聚区基本表现为贸易顺差且差距不断扩大。全球服装贸易重心先是由欧洲、美洲集聚区向中国、南亚和东南亚集聚区转移,近十年来,又在中国、南亚和东南亚集聚区内部由中国向南亚和东南亚转移。在全球服装贸易网络演变过程中,经济全球化下贸易自由化的推进以及全球经济形势和地方产业发展的转变,是全球服装贸易网络在地理格局上转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晓蕾  杨玉英  吴登生  
石油供给和消费市场的分离,使得全球石油贸易成为平衡石油供需的重要补充。石油资源的长距离、大贸易量运输使得能源供应呈现出跨国、跨区域的链网结构特性,其所涉及的行为主体以及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又使得以石油及其衍生物为核心的石油贸易安全已逐渐成为能源安全的核心议题之一。考虑到全球原油贸易在能源安全中的战略地位,从全球原油贸易网络复杂性出发,本文采用复杂网络模型对其网络无标度性与群聚性、网络混合与互惠性等拓扑特征进行度量;并考察了2002~2010年间全球原油贸易网络的动态演化,对全球原油贸易网络中的部分重要节点国家进行了分析。特别是,通过中国与印度、南非,中国与美国、日本的节点度比较,从分散化进口源策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晞泉   陈伟  
【目的】研究全球钴资源贸易网络演化,对于理解全球钴市场和钴供应态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产品链视角出发,本文构建了钴矿石、钴化合物和钴及其制品的全球贸易网络,综合运用多种网络分析方法,刻画全球钴贸易规模时序变化,揭示不同产品类型钴贸易网络的空间格局与拓扑结构,以期为保障中国钴供应安全提供参考。【结果】(1)全球钴贸易规模在波动中上升,不同钴产品的贸易发展态势具有明显差异,钴及其制品成为全球钴资源贸易的主要形式。(2)全球钴贸易网络呈现出空间分异特征,钴贸易向少数国家(地区)集聚趋势明显,不同产品类型钴贸易网络的空间组织形态具有较大差异。(3)钴矿石和钴化合物贸易网络日渐松散,钴及其制品贸易网络稠密化程度显著提升,3类钴产品贸易网络的传输效率均随时间增强。(4)全球钴贸易网络均具有显著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核心结构和边缘结构层级界限清晰,各国(地区)在网络中的角色仍处于动态调整中。(5)中国、英国、美国、德国和荷兰等国家(地区)长期处于贸易网络的中心位置,韩国、法国和芬兰等国是其中两类钴产品贸易网络的关键国家(地区),奥地利和斯洛伐克、西班牙和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分别在3类钴产品贸易网络中占据重要地位,刚果(金)对钴产品链的整体运行具有较强控制力。【结论】在厘清全球钴贸易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基础上,中国需对钴产品链各环节制定差异化政策,有针对性地实施贸易策略,从而保障中国钴供应安全和稳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方国柱  祁春节  顾雨檬  徐东普  
[目的]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理清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演变的特征及趋势,对于及时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风险、提高国际循环利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1996—2021年世界农产品贸易数据,该文从总体——行业——加工程度三个维度分别构建了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定量分析了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的格局演化及重要节点特征。[结果](1)各国间农产品贸易关联日益加深,处于核心地位的国家数量显著增加,以美国为代表的单中心主导地位被削弱,但由少数国家主导全球农产品贸易的情形并未改变。(2)中国在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中地位显著提升,点度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均位于前列,但中介中心度处于较低水平,说明中国对全球农业资源和市场的掌控能力依然不足。(3)各国在不同细分行业中的地位呈现明显的异质性,大多数国家的进口集中于少数贸易伙伴的少数产品,加工贸易逐渐成为全球农产品贸易的主流,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贸易成为各国农业贸易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结论]为此,应持续优化农产品贸易布局,拓展与亚洲、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的贸易,不断提升农业全球价值链地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祥  强文丽  牛叔文  刘爱民  成升魁  李真  
论文基于复杂网络视角,选择谷物、油料、纤维、糖料、果蔬、肉类6大类57种农产品,用1986—2013年间的贸易数据,构建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定量分析了这个复杂网络的特征和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1986—2013年,全球农产品贸易总量增加了2.26倍,其中油料作物增加幅度最大,增加了4.97倍。参与到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中的国家(地区)逐年增多。2)拟合节点累积度分布的幂函数曲线,表明全球农产品贸易节点度分布具有不均匀性,节点度小的节点数量多,节点度大的节点数量少,满足幂律分布。"枢纽"节点不断成长。3)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密度上升、平均路径长度下降、多元化趋势加强、网络结构复杂化等特征日益突出。4)我国农产品进口来源国(地区)集中程度较高,农产品进口潜在风险较大。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拓展进口来源国(地区)的数量,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另一方面强化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范风险,保障粮食安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卜国琴  刘德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群勇  王俊楠  汪青青  
省际贸易的发展能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内生动力,有助于促进国内大循环、应对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风险、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本文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基于省际铁路货运量数据,通过分析贸易网络演化的理论基础并构建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探究了影响我国省际贸易动态网络的外生效应与内生效应,并考察了各个因素在省际贸易网络演化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1)包含互惠效应、入度效应、传递闭合效应、多连通效应等网络特征的内生结构效应对省际贸易网络演化起到重要作用;(2)省际贸易网络呈现出较强的时间稳定性,在演化阶段内一直占据主导地位;(3)内生结构效应和外生效应的相对重要性几乎持平,其中内生结构效应以互惠性为主导,外生效应则以地理相邻性为主导,经济实力因素的相对重要性逐年提高,逐渐取代产业结构成为外生效应的第二主导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甜甜   李翠霞  
[目的]畜产品作为仅次于大豆、小麦、玉米等粮食产品的第二大农产品,中国居民对其需求日益高涨,理清全球畜产品贸易格局有助于提高中国畜产品进口贸易的风险应对能力,同时也助于保障粮食安全。[方法]基于2000—2021年全球畜产品贸易数据,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研究了全球畜产品贸易网络演变特征,并运用QAP分析法实证分析了全球畜产品贸易网络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全球畜产品贸易网络呈现出“小世界”和“无标度”的网络特征,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始终保持着欧洲第一、美洲第二、大洋洲第三的出口贸易格局,亚洲在全球畜产品进口贸易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受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畜产品贸易网络逐渐演变为四大社团: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社团,以荷兰、德国和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社团,以巴西、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为中心的大洋洲-南美洲社团,以及东欧-亚洲社团。地理位置、经济差异和全球一体化发展程度是影响全球畜产品贸易格局的最主要因素。经济差异是全球畜产品贸易网络日益复杂的根本原因,地理位置是否接壤和自贸协定的签署是影响全球畜产品贸易格局的重要因素,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畜产品进口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结论]为保障未来中国畜产品的安全供应,一方面可以巩固与巴西、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深化与欧洲各国的关系,挖掘自欧洲进口畜产品的贸易潜力,此外,也要加快畜产品产业链核心技术研究,建立科技创新驱动的畜产品生产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卢昱嘉  陈秧分  韩一军  
大豆是我国进口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农产品之一,作为大豆的下游加工品,豆油和豆粕的贸易状况对大豆供求结构也存在显著影响,分析全球大豆及其加工品的贸易网络演化特征,对于贸易摩擦背景下的大豆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2002年和2017年全球大豆、豆油、豆粕进口量前五十位国家的贸易数据,分别构建无权贸易网络和加权贸易网络,对总体网络特征、国别关系特征和国别地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全球大豆、豆油、豆粕贸易规模逐渐扩大,贸易密集性和聚集程度不断增强,出口较进口更为集中,核心国在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一定程度掌控贸易流向。随着大豆国际贸易发展,网络结构趋于均衡,更多国家参与到大豆贸易中来。在中美贸易摩擦与高进口依存度背景下,我国应立足大豆的基本供求特征,通过积极开发大豆贸易市场、寻求豆油和豆粕的替代品、推进我国大豆期货市场国际化等手段,扭转进口集聚导致的被动地位,构建我国为主导地位的大豆供应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聂常乐  姜海宁  段健  
粮食安全与国际粮食贸易是世界各界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已有研究对此关注依然有限。文章尝试利用2000—2018年231个国家和地区的粮食贸易关系数据,采用网络密度、平均距离、聚类系数等复杂网络指标,对全球粮食贸易网络演化规律及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粮食贸易网络逐渐趋于复杂化,网络发育程度逐渐增强,全球粮食贸易组团始终处于不断分化融合的动态演化中;2000—2018年全球粮食贸易格局发生重塑,中亚和东南亚在全球粮食贸易网络中地位逐渐上升,而欧洲则呈下降态势;法国、美国、加拿大、荷兰、南非、英国是全球粮食贸易网络中的核心国家,在全球粮食贸易网络中处于枢纽地位,而中国在其中的影响力较低。最后从自然、经济、政治、政策及文化等方面对其演化机制进行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庭竹  杜德斌  
集成电路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已成为全球关键核心技术竞争的焦点。本文基于全球集成电路贸易数据建立网络矩阵,借助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刻画2000—2019年全球集成电路贸易的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并进一步揭示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相互依赖关系。研究发现:(1)20年间全球集成电路贸易网络的整体规模逐渐扩大,但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近年来的网络发展态势受阻;(2)全球集成电路贸易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显著,并呈现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核”向以中韩为核心的“双核”结构转变。(3)全球集成电路贸易格局“东升西降”特征显著,贸易网络空间结构则呈现出以北美为核心的“洲际双拱”格局演变为以东亚—东南亚为核心的“洲内联系为主,洲际互动为辅”的多级格局。(4)研究期内中国与发达国家在保持高额贸易往来的同时却维持了较低的贸易紧密度,反而“一带一路”沿线和非洲国家与中国的贸易依赖程度不断加深。(5)中国与世界各国集成电路贸易依赖的非对称性显著,中国对发达国家呈现出单向依赖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朝怡   李原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波谲云诡,分析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及特征,进一步测度中国贸易的外部效应,对于研判和测度国际贸易环境,稳固我国对外贸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编制了全球贸易流量表(GTFT),其次分析了全球贸易网络特征,最后构建了模拟系统模型(GTFTS-SE)以预测分析外部环境对中国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全球贸易格局呈现“三足鼎立”态势,亚洲、北美、欧洲板块分别形成了以中国、美国、德国为核心的三大贸易圈;第二,中国大陆在全球贸易网络中具有明显优势,出口影响力排在全球首位,进口影响力居于全球第二;第三,通过模拟俄乌冲突、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的影响,发现大多数国家(地区)的贸易均受到较大冲击,但中国贸易仍能维持稳定增长。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高丽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产品不断涌现,而这些高新技术产品的制造,需要稀土资源作为原材料。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稀土资源,稀土产品在全球贸易网络格局中的地位也在演化,许多国家纷纷采取措施调整本国稀土产品的贸易体系,希望能在世界稀土产品的全球贸易体系中占据相应的优势地位。针对当前稀土产品全球贸易网络格局演化进行分析,以美国等西方主要的稀土产品国家作为案例进行研究,为提升中国稀土产品战略地位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文艺   文淑惠  
RCEP是东亚国家谋求共同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中国高质量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基于改进的贸易联系强度指数,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2007—2021年RCEP制造业贸易网络与各成员国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地位的演变趋势,并对贸易网络演化对GVC分工地位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RCEP制造业整体贸易联系强度明显增强,中国成为贸易网络的中心,但在全球价值链上仍处于中低端位置。第二,网络中心度和贸易联系强度对成员国的GVC分工地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聚类系数与GVC分工地位负相关。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高技术制造业的聚类系数对GVC分工地位有正向影响。RCEP成员国均能从区域贸易网络发展中受益,但发达国家GVC分工地位提升更显著。第三,技术溢出、产业转移和产业链韧性三种中介机制的效应具有较大差异。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技术溢出机制实现GVC分工地位提升。而对于发达国家,技术溢出效应不显著,产业转移的中介效应更明显。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米军   王怡凡  
协同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与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采用随机行动者导向模型(SAOM)探究数字贸易规则网络与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协同演化。结果表明,经济体间的高标准规则关系与数字服务贸易伙伴关系能相互促进;仅有数字贸易规则网络明星节点能吸引其他经济体与其成为数字服务贸易伙伴;在数字贸易规则网络中拥有共同第三方的经济体间更易成为数字服务贸易伙伴,在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中拥有共同第三方的经济体间更易建立高标准规则关系。拓展分析表明,数字贸易规则网络对保险与养老金服务贸易网络的跨网络效应更突出,而个人文娱服务贸易网络对数字贸易规则网络的跨网络效应更突出。经济体政府治理能力、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在两类网络协同演化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