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84)
2023(6287)
2022(5232)
2021(4755)
2020(3980)
2019(8838)
2018(8889)
2017(16937)
2016(9507)
2015(10425)
2014(10738)
2013(10426)
2012(9637)
2011(8802)
2010(8729)
2009(8011)
2008(7853)
2007(7108)
2006(6012)
2005(5593)
作者
(28857)
(24252)
(23610)
(22781)
(15208)
(11596)
(11043)
(9349)
(9112)
(8782)
(8261)
(8168)
(7948)
(7911)
(7850)
(7392)
(7170)
(7152)
(7011)
(6710)
(6023)
(5975)
(5915)
(5688)
(5481)
(5471)
(5262)
(5202)
(5028)
(4986)
学科
(33103)
经济(33047)
管理(25046)
(23056)
(18542)
企业(18542)
方法(13164)
数学(10774)
(10599)
数学方法(10590)
(9755)
中国(9709)
(9535)
(8965)
(7889)
理论(7617)
(7434)
金融(7427)
(7183)
银行(7163)
业经(7066)
(6921)
农业(6061)
(5871)
财务(5837)
财务管理(5824)
地方(5775)
企业财务(5628)
(5420)
贸易(5420)
机构
大学(133178)
学院(131842)
研究(51449)
(50827)
经济(49626)
管理(46176)
理学(39692)
理学院(39158)
管理学(38290)
管理学院(38037)
中国(37881)
科学(32940)
(29449)
(29237)
(27604)
研究所(25357)
(24735)
农业(23333)
中心(22596)
业大(22507)
(20694)
财经(19346)
(18552)
北京(18337)
(18296)
师范(17990)
(17746)
(15940)
(15766)
技术(15709)
基金
项目(90233)
科学(70075)
基金(65017)
研究(63388)
(59032)
国家(58557)
科学基金(48456)
社会(39050)
社会科(36957)
社会科学(36946)
(34918)
基金项目(33694)
自然(32272)
自然科(31524)
自然科学(31511)
自然科学基金(30955)
(30427)
教育(29410)
资助(26791)
编号(25024)
成果(21324)
重点(20996)
(20009)
(18917)
(18535)
课题(18156)
(18004)
计划(17668)
科研(17560)
创新(17360)
期刊
(57576)
经济(57576)
研究(38856)
中国(30424)
学报(27016)
(26538)
科学(22507)
大学(19626)
(19177)
学学(18543)
农业(18147)
管理(17664)
教育(17643)
(12214)
金融(12214)
技术(11083)
(9635)
经济研究(9402)
财经(9252)
业经(8939)
(8030)
(7770)
业大(7465)
问题(7205)
图书(6456)
农业大学(6365)
科技(6273)
世界(6038)
(5797)
统计(5732)
共检索到201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司振中  代宁  齐丹舒  
在世界各地,农业食品领域的工业化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大量碳排放、食品安全危机、小农边缘化和小农生计的难以维系。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多个国家的不同群体建立了多种多样的替代性食物体系,如社区支持农业、农夫市集、共同购买、社区菜园等。替代性食物体系自2009年进入中国至今已有十年,获得了较大发展。然而,国内研究较少关注国际替代性食物体系产生的背景及理念。文章从替代食物体系的产生和发展、主要特征、国内外差异以及学术界的批判等几个方面进行概述,全面介绍相关的关键问题和概念,为推动国内替代性食物体系研究的发展助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嬛  王习孟  
文章旨在全面回顾中国替代性食物体系相关研究,总结主要研究成果,并为进一步探讨寻找方向。文章首先梳理了研究的不同理论视角,包括社区支持农业、巢状市场、食品短链和农消对接。综合不同视角的研究,文章认为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体系主体力量不均衡、中等收入群体兴起是替代性食物体系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国替代性食品体系的发展与全球食品体系变化紧密相连,但政府主导了认证体系建立,对新兴体系发展支持不够。消费者与大部分生产者都是社会精英群体,小农户在中介机构的支持下参与到新体系之中。现有研究在替代性食物体系发展总体情况调查分析、行动主体价值观念构建、企业与替代性食品体系构建、与生态农业技术研究互动等方面有待加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嬛  王习孟  
文章旨在全面回顾中国替代性食物体系相关研究,总结主要研究成果,并为进一步探讨寻找方向。文章首先梳理了研究的不同理论视角,包括社区支持农业、巢状市场、食品短链和农消对接。综合不同视角的研究,文章认为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体系主体力量不均衡、中等收入群体兴起是替代性食物体系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国替代性食品体系发展与全球食品体系变化紧密相连,但政府主导了认证体系建立,对新兴体系发展支持不够。消费者与大部分生产者都是社会精英群体,小农户在中介机构的支持下参与到新体系之中。现有研究在替代性食物体系发展总体情况调查分析、行动主体价值观念构建、企业与替代性食品体系构建、与生态农业技术研究互动等方面有待加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嬛  王习孟  
文章旨在全面回顾中国替代性食物体系相关研究,总结主要研究成果,并为进一步探讨寻找方向。文章首先梳理了研究的不同理论视角,包括社区支持农业、巢状市场、食品短链和农消对接。综合不同视角的研究,文章认为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体系主体力量不均衡、中等收入群体兴起是替代性食物体系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国替代性食品体系的发展与全球食品体系变化紧密相连,但政府主导了认证体系建立,对新兴体系发展支持不够。消费者与大部分生产者都是社会精英群体,小农户在中介机构的支持下参与到新体系之中。现有研究在替代性食物体系发展总体情况调查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贺香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生态问题,生产者绿色生产意识和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正不断提高,文章基于生产者追求收益最大化和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对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行为进行了演化博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要使"生产绿色产品"和"消费绿色产品"分别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占优策略,对于生产者,需要满足生产绿色产品的额外收益和政府补贴之和大于为此所付出的额外成本与不生产绿色产品所交税赋之差;对于消费者,需要满足消费绿色产品得到的额外效用大于为此付出的额外成本。因此,为使生产者生产绿色产品、消费者消费绿色产品成为常态化,政府和生产者对生产绿色产品的重视、消费者对购买绿色产品的支持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贺香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生态问题,生产者绿色生产意识和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正不断提高,文章基于生产者追求收益最大化和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对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行为进行了演化博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要使"生产绿色产品"和"消费绿色产品"分别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占优策略,对于生产者,需要满足生产绿色产品的额外收益和政府补贴之和大于为此所付出的额外成本与不生产绿色产品所交税赋之差;对于消费者,需要满足消费绿色产品得到的额外效用大于为此付出的额外成本。因此,为使生产者生产绿色产品、消费者消费绿色产品成为常态化,政府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冬雪  Clara Medina-García  Xenia Katsigianni  Pieter Van den Broeck  王兴平  
替代性食物体系是应对传统工业化农业带来的环境与社会危机,促进城市碳中和转型的创新型食物系统模式,其出现为城市食物体系治理和土地供给提出了新要求。国内现有食物体系治理与规划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在传统食物体系层面,对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的替代性实践关注不足。结合全球范围内的已有替代性做法,从参与者网络和空间实体网络两个维度构建了替代性食物体系的治理框架。基于比利时鲁汶的替代性食物体系演变、治理转型和替代性实践项目经验,提出中国式替代性食物体系网络建设、多元化空间利用与创新型土地供给、包容性制度环境支持等建议,以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替代性食物体系发展。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薛惠元  胡浩然  栾一晴  
本文通过对城镇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理论界定,得出满足城镇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的养老金合意替代率下限为43.7%,并参考学界对合意替代率上限设定的建议,将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养老金合意替代率水平区间确定[43.7%,70%]。通过构建精算模型,分别测算出乐观情形和悲观情形下,参加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不同组合时的养老金综合替代率,将其与合意替代率进行比较,进而找出三支柱体系下养老金替代率的适度水平区间。研究发现:低收入人群参加第一支柱可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但缴费必须达到一定年限,中高收入人群还需拓展第二、三支柱作为补充;参加第二、三支柱能显著提升养老金的综合替代率水平,且参加第二支柱比参加第三支柱对第一支柱的补充作用更大;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下的养老金替代率适度水平区间随着缴费年限的增加而逐渐扩大,最后保持在[43.7%,70%]水平不变。以乐观情形下,退休年龄为60岁、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始终等于上年度全口径平均工资的“标准人”参加第一、二、三支柱为例,缴费年限在15~19年时无适度区间,缴费年限在20~25年时替代率适度区间从[43.7%,46.9%]扩大到[43.7%,68.6%],缴费年限超过26年,替代率适度区间始终保持在[43.7%,70%]的水平。基于此,本文提出延迟退休年龄、提高最低缴费年限、降低养老保险费率、多措并举提升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加强基金的投资运营以及加大第二、三支柱的发展等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白娟  段万春  王琳  
目前,绩效管理日益成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帮助企业维持和提高生产力,实现企业战略任务和目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大多数企业把绩效管理的重心放在结果上,仅仅作为其他人事决策的依据,而不是有意识地运用绩效管理系统向员工传达组织的目标,也不善于根据绩效评价的结果制定员工能力发展计划。因此,如何有效地构建绩效管理体系,从而实现绩效管理的核心目标,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是绩效管理的关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喜波  张雯  侯立白  
从现代农业的内涵出发,梳理国内外众多的农业发展相关理论,认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理论体系应由三个方面构成,即农业经济理论、农业发展理论和农业生态理论,并简要论述了这三个方面的经典理论。其中,农业经济理论代表性的有农业区位理论、农业区域分工理论、农业比较优势理论、农业产业结构理论;农业发展理论代表性的有农业发展阶段理论、农业多功能性理论、改造传统农业理论、诱导技术创新理论、城乡统筹理论;农业生态理论代表性的有生态位理论、生态适宜性理论、环境承载力理论、循环农业理论和可持续农业理论等。以此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晴  石龙宇  唐立娜  戴东宝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要策略。本文总结了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目标和基本理念,综述了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框架和主要内容,具体包括低碳能源、财政、技术、交通、绿色消费、信息公开、国际合作、宣传教育等政策措施,指出日本低碳经济政策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我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凌  元方  李国平  
本文搜集了1995-2005期间大量的中英文文献,按照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程序,分别就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框架、指标选择和权重、合成计算等进行了综述,以期给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视角;同时还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吕丹  叶萌  杨琼  
近年来,中国的城镇化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升和发展,但是在喜人的数字背后,却隐藏了很多会引致中国社会进一步非均衡发展的新的问题。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新型城镇化成为了中国经济和社会进一步良性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如何在内涵不断丰富的前提下提升城镇化的质量,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选题。本文正是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生态建设等新型城镇化的社会和生态内涵,在系统梳理既有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客观和发展式的评价;进而针对既有评价体系的不足和缺陷,提出了更加完整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牟初夫  王礼茂  屈秋实  方叶兵  张宏  
新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对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新能源发电替代减排是碳减排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积极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新能源发电替代减排的研究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已有研究成果从新能源资源潜力评估、发电替代减排量测算、产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和减排的成本效益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整理。综述发现已有的新能源发电减排量测算方法各有利弊,新能源产业自身碳排放核算缺乏统一的界定范围,而且新能源的开发成本和效益也缺乏明确的核算标准。最后,本文从如何对新能源的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Sebastian Kemper  韩政  
人们对于现有的关于企业并购行为的研究理论往往不够认可,这主要是因为其不能形成一个理论体系,来解释为何在并购失败率如此之高的情况下,并购行为仍然经久不息。通过分析现有的研究文献,发现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研究思路狭窄,因循守旧。因而,文章努力克服权威化,力图对现有企业并购理论进行一个综合全面的分析,并极力避免因为过于注重每个细节的纵深研究而因小失大。在研究方法上为企业并购理论的整体综合研究开拓了新的起点。同时将帮助中国的学者熟悉国际上有关并购的研究理论成果并融入他们自己的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