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72)
- 2023(10292)
- 2022(8345)
- 2021(7804)
- 2020(6129)
- 2019(12681)
- 2018(12140)
- 2017(21991)
- 2016(11632)
- 2015(12418)
- 2014(11244)
- 2013(10575)
- 2012(9259)
- 2011(8272)
- 2010(8650)
- 2009(8505)
- 2008(7265)
- 2007(6331)
- 2006(5380)
- 2005(4543)
- 学科
- 管理(38971)
- 济(36632)
- 经济(36587)
- 业(35417)
- 企(31453)
- 企业(31453)
- 技术(12792)
- 农(12720)
- 方法(12467)
- 中国(11833)
- 业经(11786)
- 财(11104)
- 制(9625)
- 技术管理(9592)
- 数学(9429)
- 数学方法(9260)
- 学(8459)
- 农业(8329)
- 理论(8195)
- 融(8106)
- 金融(8103)
- 银(8021)
- 银行(8008)
- 行(7675)
- 贸(7495)
- 贸易(7486)
- 务(7390)
- 财务(7374)
- 财务管理(7359)
- 体(7332)
- 机构
- 学院(153014)
- 大学(149434)
- 管理(58137)
- 济(57219)
- 经济(56024)
- 理学(50444)
- 研究(50278)
- 理学院(49910)
- 管理学(49046)
- 管理学院(48748)
- 中国(37899)
- 科学(30569)
- 京(30030)
- 财(27601)
- 农(24043)
- 所(23708)
- 中心(23052)
- 江(22605)
- 业大(21726)
- 财经(21692)
- 研究所(21564)
- 范(20593)
- 师范(20347)
- 经(19690)
- 院(19058)
- 农业(18795)
- 州(18303)
- 北京(17983)
- 技术(17944)
- 经济学(17074)
- 基金
- 项目(107226)
- 科学(86488)
- 研究(81604)
- 基金(77650)
- 家(67805)
- 国家(67192)
- 科学基金(58639)
- 社会(52750)
- 社会科(49930)
- 社会科学(49918)
- 省(43394)
- 基金项目(40237)
- 教育(37569)
- 自然(36415)
- 划(36145)
- 自然科(35627)
- 自然科学(35621)
- 自然科学基金(34970)
- 编号(33834)
- 资助(28275)
- 成果(27591)
- 创(26324)
- 创新(24665)
- 重点(24472)
- 发(23640)
- 课题(23390)
- 部(22444)
- 国家社会(22194)
- 项目编号(21843)
- 制(21643)
共检索到224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武学超 李杰明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给科研伦理带来诸多新的危机:受试者临床试验和疫苗开发医学伦理危机、新冠疫情“短科学”伦理危机和偏离科研伦理标准多重风险危机。这些危机的生成逻辑具有多重性,新冠疫情不确定性及恐慌心理引发试验伦理危机,新冠疫情紧迫性促生不合规科研伦理风险,新冠疫情政治化引发重大医学科研偏移。对此,科研共同体应加强科研伦理危机全周期治理、科研区链域场治理、疫情相关科研伦理审查程序规范化治理,同时应强化新冠疫情相关科研本真的严谨性和科研价值的社会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华君 滕姗姗
高科技企业非伦理技术行为不仅局限于企业与冲突方之间的关系相背离,还影响着社会、自然等生态圈的平衡。技术伦理原则寻求的是平衡和谐,实现整个环境的融洽稳定。从技术伦理原则的12个指标研究高科技企业的非伦理技术行为,具体分析核伦理、太空伦理、生态伦理和基因伦理,最后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提出发展型伦理意识,即宏观层面从整体上关注企业与自然、企业与技术、企业与未来之间的关系;微观层面具体地考察企业与人之间的技术伦理关系。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梁修德
信息技术是信息伦理生成与演进的内在的历史逻辑。文章探讨了信息伦理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伦理诞生为肇始,经历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融合为基础的网络伦理充分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全面社会化和社会全面信息化,通过对计算机伦理和网络伦理"扬弃",最终得以形成。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信息伦理 历史逻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任伍 温馨
基层善治是应对重大危机的有效治理模式,其微观基础是激发基层官员善治动机并探索建立善治路径。本文以天伦锦城社区成功阻击新冠肺炎疫情为研究案例,揭示在重大危机情境下基层官员善治动机的价值取向及影响机制,构建生成基层善治动机的治理路径。案例分析显示:(1)"敢担当""善作为"是基层官员善治动机的核心价值取向。(2)善治动机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布在环境层、制度层和个体层。其中正向激励因素体现为人力资本与心理资本的协同交互、社会资本与组织资本的共同支撑;反向激励因素包括正式制度下的问责监督和非正式的舆论监督;而抑制因素体现为重大危机的环境属性、资源有限性以及激励的非持续性。(3)以基层党建构筑善治动机的价值引领、以多元共治维持善治动机的价值协同和以治理创新支撑善治动机的价值创造,是在重大危机中激发基层官员善治动机的关键治理路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瞿亢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进一步蔓延恶化,呈现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等特点。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在短期内不可避免,但从中长期看,疫情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转型升级的趋势。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冲击日渐消散新冠肺炎疫情对制造业的影响
关键词:
制造业 普惠金融发展 全球供应链 服务业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赵秉元 徐信予
数据要素的本质是市场供需信号,流量是数字空间内交易机会的表现形态,数据要素的极大丰富放大了注意力资源的相对稀缺,引发平台资本的流量垄断问题,即数字空间内交易机会的垄断性分配。平台作为流通组织分享而非创造剩余价值,这种分享围绕流量分配行为,以平台间“中心—外围”的剥削体系为表现形式,随着中心不断向外围输出流量以控制市场供需信号的传递并超额分配经济利益,必将在时空范畴内割裂统一大市场。对此,应谨防单一生态系统在通讯、支付和物流三大领域形成结构性闭环,并区分结构性平台和联系性平台进行分类监管。国家还可通过建设“平台政府”,作为潜在竞争者适当介入市场竞争,保障数字市场的均衡开放。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莫荣 陈云 鲍春雷 黄湘闽
2003年以来,我国经历了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和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等三次较大规模的事件。本研究就三次大事件对就业的主要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比较而言,非典疫情对局部行业和地区影响较大,并且持续时间短、恢复较快,因而对就业的影响总体是短期的、结构性的、局部性的,但影响程度大于对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冲击力强,就业受到影响较为严重,失业率显著上升、农民工大规模返乡、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十分突出;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产生严重冲击,影响巨大,范围广、程度深,并且因与春节假期重叠导致返工困难,就业总量压力加剧,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失业水平可能达到新高。为应对当前疫情对经济社会和就业影响,要在现有援企稳岗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重点关注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疫区就业人员、失业人员等群体,提供更有效的就业帮扶。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曹德军
战略叙事是政治行动者实施的意义塑造装置,构成大国竞争的话语武器。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背景下,恐惧情绪、阴谋论、排他性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话语在社交媒体平台极速传播,“他者”叙事致力于解构对方的领导力合法性基础,推进叙事强制与情感动员。在疫情前半段时期,特朗普政府言辞激烈,敌意叙事让中美信任螺旋下降。后疫情时代拜登新政府上台为打破叙事惯性提供机会之窗。作为典型的建制派总统,拜登尽管依然会强调对华竞争,但是叙事风格更加理性平衡。针对拜登政府相对克制、保持“战略耐心”与有限多边主义的叙事导向,中国可以采取更多元的叙事应对方略,“小步慢走”重塑中美叙事空间。
关键词:
肺炎疫情 中美互信 叙事竞争 叙事剧本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思洛 莫莹莹 程濛
[目的/意义]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国政府出台了系列政策,从危机管理角度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进行分析,有利于揭示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危机管理的政策特点与不足,并提出政策建议,完善我国疫情防控政策体系,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方法/过程]以我国国家层面的434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文件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基于危机管理阶段和疫情防控主体两个维度,进行政策编码与内容分析。[结果/结论]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综合考虑了危机管理的各个阶段,但各阶段及其内部措施的协调性有待增强;注重调动各类主体参与疫情防控的积极性,但对各类主体的引导与规范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提出优化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韩召颖 王辛未
全球化、美国单极格局和制度化合作是冷战后国际秩序的显著特征。通过观察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国际体系内行为体的互动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秩序的转型方向。受疫情影响,全球化进程和地区合作受阻,进一步加剧国内政治与国际体系的反向联动。同时,疫情凸显美国体系领导力缺失,大国制度博弈愈演愈烈,既有体系结构的不稳定性提升,冲击现行国际秩序。整体而言,国际秩序未发生本质改变,权力结构的"去中心化"进一步持续、制度安排中功能性合作与新制度建立加速推进。后疫情时代,全球化和国际合作将在重组整合中波动前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积极推动多边主义进程和"一带一路"倡议应对国际体系无序状态的同时,以国内发展作为应对秩序转型和参与全球治理的基础。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艳艳 崔伟 叶陈刚
新冠疫情的爆发再次引发了对危机情境下企业生存发展的关注,疫情正深刻影响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尤其是企业的财务能力,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然而学界最近的经验无助于预测和应对新冠疫情潜在中长期影响,而历史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文章回顾了新冠疫情、金融危机、大萧条、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等危机情境对企业融资能力、投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了新冠疫情危机的识别与影响效应,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开展基于新冠疫情情境的财务能力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危机 财务行为 影响效应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赵磊磊 张黎 王靖
在以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技术为支撑的智能时代背景下,教育数据伦理风险及其治理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智能时代教育数据伦理风险主要表现为教育数据隐私侵害风险、教育数据利益失衡风险、教育数据责任失守风险、教育数据服务偏见风险。智能时代教育数据伦理风险的治理困境主要涉及师生教育数据隐私权与开放共享存在冲突、教育数据利益博弈失范制约教育数据价值的充分释放、治理主体数据素养不足制约教育数据责任落实、师生教育需求的片面捕捉催生教育数据服务偏见。基于此,提出智能时代教育数据伦理风险的治理路径:尊重教育用户数据隐私控制权,优化数据隐私泄露风险防范体系;注重利益博弈规约,搭建教育数据权益监管体系;立足数据素养培育,培育专业化教育数据伦理风险治理组织;根植动态需求监测,构建“去偏见化”教育数据服务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岚
全球已经进入后疫情时代,全球职业教育治理需要探索转“危”为“机”的新路径。“鲁班工坊”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探索创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新窗口。在后疫情背景下,以全球“鲁班工坊”为例,分析中国参与全球职业教育治理的新角色,揭示已建和备建“鲁班工坊”的现实挑战,并从构建“全球职教命运共同体”、建立并提升全球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重塑全球职业教育生态系统等方面提出创新“鲁班工坊”建设与发展的路径,以期实现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新突破。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富景筠
进入21世纪,随着技术进步和能源革命,全球能源市场进入资源相对充足的时期,这使得能源在全球层面被治理的原因和目标设定正在发生实质性变化。新冠疫情的突然暴发导致全球能源需求急剧下降,这加剧了能源市场主要行为体对市场前景的悲观预期,由此相应地改变了这些行为体的行为模式和互动关系。油价震荡引发的地缘政治效应已不再是消费国争夺油气产区的传统能源博弈,而是转变为油气生产国争夺出口市场的新型能源博弈。如何构建有效平衡能源市场各方利益的全球能源治理机制,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中国应利用自身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角色,提升其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关于新冠疫情影响全球能源治理的研究,不仅对增强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具有启示意义,而且将丰富国际能源研究的地缘政治视角和能源安全视角。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富景筠
进入21世纪,随着技术进步和能源革命,全球能源市场进入资源相对充足的时期,这使得能源在全球层面被治理的原因和目标设定正在发生实质性变化。新冠疫情的突然暴发导致全球能源需求急剧下降,这加剧了能源市场主要行为体对市场前景的悲观预期,由此相应地改变了这些行为体的行为模式和互动关系。油价震荡引发的地缘政治效应已不再是消费国争夺油气产区的传统能源博弈,而是转变为油气生产国争夺出口市场的新型能源博弈。如何构建有效平衡能源市场各方利益的全球能源治理机制,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中国应利用自身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角色,提升其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关于新冠疫情影响全球能源治理的研究,不仅对增强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具有启示意义,而且将丰富国际能源研究的地缘政治视角和能源安全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