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58)
- 2023(13394)
- 2022(10590)
- 2021(9254)
- 2020(7190)
- 2019(15438)
- 2018(14680)
- 2017(27958)
- 2016(15040)
- 2015(16207)
- 2014(15782)
- 2013(15407)
- 2012(14260)
- 2011(12891)
- 2010(12673)
- 2009(11664)
- 2008(11289)
- 2007(10173)
- 2006(8953)
- 2005(7914)
- 学科
- 济(69743)
- 经济(69696)
- 业(43046)
- 管理(42296)
- 企(34049)
- 企业(34049)
- 方法(23420)
- 业经(20682)
- 数学(20100)
- 数学方法(19917)
- 农(19762)
- 地方(18669)
- 中国(18161)
- 产业(16330)
- 农业(13801)
- 贸(13507)
- 贸易(13501)
- 易(13107)
- 财(12777)
- 学(12406)
- 技术(11440)
- 地方经济(11359)
- 制(11157)
- 环境(10757)
- 信息(10641)
- 银(10026)
- 总论(9994)
- 银行(9992)
- 信息产业(9947)
- 融(9928)
- 机构
- 学院(220300)
- 大学(216375)
- 济(91395)
- 经济(89655)
- 管理(84021)
- 研究(78870)
- 理学(73559)
- 理学院(72662)
- 管理学(71476)
- 管理学院(71051)
- 中国(56344)
- 科学(50307)
- 京(45220)
- 农(42518)
- 所(40286)
- 研究所(37364)
- 财(36979)
- 业大(36065)
- 中心(35023)
- 农业(33767)
- 江(32496)
- 财经(30505)
- 范(29386)
- 院(29137)
- 师范(28996)
- 北京(27854)
- 经(27754)
- 经济学(27417)
- 州(26065)
- 经济学院(25022)
- 基金
- 项目(158111)
- 科学(124907)
- 基金(113971)
- 研究(112172)
- 家(102410)
- 国家(101539)
- 科学基金(85922)
- 社会(73632)
- 社会科(70117)
- 社会科学(70100)
- 省(63348)
- 基金项目(60106)
- 自然(54974)
- 自然科(53702)
- 自然科学(53687)
- 划(53619)
- 自然科学基金(52753)
- 教育(49541)
- 编号(44291)
- 资助(43994)
- 发(37425)
- 重点(36591)
- 创(34301)
- 成果(33842)
- 部(33201)
- 创新(31954)
- 国家社会(31241)
- 课题(31235)
- 计划(30013)
- 科研(29922)
共检索到314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媛媛 孙鑫 赵新泉
基于数字领域,通过统计分析、国际比较,从战略政策、科技研发、人才建设和国际合作等层面全面分析全球主要国家未来产业的战略部署特点及对中国的影响。全球数字领域未来产业战略布局主要呈现四个特点:一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自动驾驶和半导体等数字领域仍是全球未来产业战略部署的重点方向,但随着人工智能逐步推向商业化,未来各国对下一代通信及量子技术等关键领域的综合战略部署会进一步强化;二是数字领域未来产业研发投入规模大幅增加,2012—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风险投资规模翻了近26倍,量子成为近年来全球资本的重要选择领域;三是各国对高技能人才的战略储备与培养力度不断加大,但在基础教育、人才引进及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侧重点不同;四是数字领域未来产业国际合作日益增强,技术研发层面仍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主,通过国家间合作强化技术领先优势,企业间达成的国际合作较为明显。学术研究层面,全球科技论文国际合作不断增强。各国数字领域未来产业战略布局对中国带来四方面影响,即加速推动与中国在更多科技领域剥离,挤压中国国际市场空间,削弱中国数字治理和科技治理话语权,并强化竞争格局拉大全球“数字鸿沟”。基于此,中国应强化长短期目标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构建产业创新生态和制度保障体系,加大创新要素供给和技术创新支持力度,打造高质量未来技术应用场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之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洪洋 胡小平
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七连丰",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政府粮食储备能力显著增强,区域布局问题值得关注。《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2018年全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亿吨,简易仓容2.4亿吨,有效仓容总量比1996年增长31.9%。当前我国政府粮食储备主要布局在粮食主产区,而居民粮食消费主要集中在粮食主销区,政府粮食储备区域布局安排与居民粮食消费区域分布并不契合。这种粮食储备布局安排会造成粮食产区向销区"倒补贴"、销区"搭便车"现象频发以及时段性集中运输矛盾突出等深刻影响。基于此,借助宏观调控理论、政府间转移支付理论、博弈理论和流通理论,从完善政府粮食储备宏观调控机制、建立粮食储备产销区资金保障机制、构建粮食储备产销区利益协调机制以及建立产销区完善的粮食流通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优化政府粮食储备区域布局的路径,充分发挥政府粮食储备调控粮食市场、稳定粮食价格的协同效应,从而实现我国粮食市场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洪洋 胡小平
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七连丰",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政府粮食储备能力显著增强,区域布局问题值得关注。《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2018年全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亿吨,简易仓容2.4亿吨,有效仓容总量比1996年增长31.9%。当前我国政府粮食储备主要布局在粮食主产区,而居民粮食消费主要集中在粮食主销区,政府粮食储备区域布局安排与居民粮食消费区域分布并不契合。这种粮食储备布局安排会造成粮食产区向销区"倒补贴"、销区"搭便车"现象频发以及时段性集中运输矛盾突出等深刻影响。基于此,借助宏观调控理论、政府间转移支付理论、博弈理论和流通理论,从完善政府粮食储备宏观调控机制、建立粮食储备产销区资金保障机制、构建粮食储备产销区利益协调机制以及建立产销区完善的粮食流通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优化政府粮食储备区域布局的路径,充分发挥政府粮食储备调控粮食市场、稳定粮食价格的协同效应,从而实现我国粮食市场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钟新桥
分析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与问题, 依据其资源禀赋和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 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构想, 实施武汉中心增长极发展的调整战略, 实施省会城市次增长极发展的调整战略, 实施三次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的调整战略, 实施主导产业选择发展的调整战略。
关键词:
中部地区 产业结构 布局现状 调整战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钟新桥
分析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与问题,依据其资源禀赋和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构想:实施武汉中心增长极发展的调整战略;实施省会城市次增长极发展的调整战略;实施三次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的调整战略;实施主导产业选择发展的调整战略。
关键词:
中部地区 产业结构 布局现状 调整战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方玉梅 刘则渊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是事关辽宁省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与改造成功进而实现振兴的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工作。除了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外,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也是辽宁省实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结合辽宁省经济自身发展的特点,运用层次分析与因子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决策法,提出了辽宁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优化模式和产业区域布局战略。
关键词:
辽宁省 对外直接投资 产业选择 区域布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国华 吴兆雪
现代学徒制试点不仅是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突破点,也是"中国制造"战略的人才供给支柱,教育部与人社部分别谋划了现代学徒制的战略布局,实践中分别出现了江西新余、江苏太仓、广东广州等典型创新模式,同时也暴露出试点工作在应用型本科等高层次职业教育阶段开展不广,人才培养水平不高,企业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等深层次问题。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依然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引导政府、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导师学徒等利益主体在产教融合模式创新中实现利益融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家寿
广西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在于找准具体路径。本文认为路径有六条:一是打造"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二是打造"一带一路"产业合作高地;三是打造"一带一路"商贸物流基地;四是打造"一带一路"金融合作高地;五是打造"一带一路"友好城市和人文交流圈;六是搭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机制与平台。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战略布局 对外开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卢毅 李理 赵勇 吴颖
针对常规预测方法难于解决宜宾市当前形势下空间与产业战略布局的问题,应用情景分析方法,明确其关键影响因素和核心问题,构建出多核、单核、带状等三种最有可能出现的情景方案,进行分析评价,作出宜宾市"多核发展"空间战略布局选择。在协调统筹考虑空间、交通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出宜宾"三核心三轴十二组团"的模式与产业战略布局选择及其发展策略。
关键词:
产业 战略 布局 情景分析 空间 宜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琨 肖洪安 龙燕 吴进 张水
以河南省18个地市为研究对象,从生物质能可供给潜力入手,依托产业布局理论构建区域生物质能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各地市生物质能产业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得分区间划分不同发展类型。结果表明:2014—2018年河南省各地市生物质能供给量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各地市生物质能产业综合得分和排名比较稳定,其中郑州市在能源消费、科技创新能力、能源供给基础设施条件上优势明显,郑州市、洛阳市可作为省内生物质能产业增长极点,其他各市则以增长轴或网络状增长模式发展。最后,提出持续加强沼气工程建设、加强科技创新支撑、加大节能环保支出和强化清洁能源政策制定及实施力度、根据各地市生物质能产业布局得分进行分类支持等促进河南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建议。
关键词:
生物质能 产业布局理论 区域布局 熵值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可云 傅帅雄
随着生态环境重要性的不断提升,产业布局和产业转移可能引发的生态效应已经成为目前环境经济学、国际贸易等研究的热点。同时,生态环境对产业布局研究的影响也受到大量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该文在回顾"污染天堂"假说演进的基础上,概括和总结了"污染天堂"最新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当前实际对中国未来有关"污染天堂"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污染天堂” 产业布局 环境规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毛传新
当前中国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处于趋异与趋同并存的嬗变时期,分工与集聚将使产业结构布局呈现出新的特点。文章在吸收地域分工、产业集群等理论的基础上,以中国目前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现状和发展导向的一致性与差异性作为划分的基本依据,提出了基于产业群块的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的划分构想及政策调整思路。
关键词:
布局 产业群块 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科 曹裕 王学春 李军
通过生产典型调研、统计数据与农业资源条件分析,总结了渭北旱塬粮食、畜牧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适合渭北旱塬粮食、畜牧发展的区划与"十二五"期间的产业发展战略。结果表明,渭北旱塬粮食种植区可分为中西部残塬沟壑粮食主产区、中北部山地沟壑粮食自给区、北部高原沟壑粮食发展区和东部台塬沟壑粮食主产区4个区域;畜牧生产区可分为西部畜牧产业优势区、中部畜牧产业发展区、北部畜牧产业新兴区和东部畜牧产业优势区4个区域。"十二五"期间渭北旱塬粮食产业发展重点是优化种植区域布局,推进优质小麦和专用玉米产业化发展;畜牧产业发展重点是突出渭北养殖业的地方特色优势,提高养殖户组织化程度。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眉 董珏 郭晶
[目的 /意义]图书馆深度知识服务对科技管理、科研团队、创新领军人才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根据需求来源分析提出面向科研布局的领域态势分析服务的方法体系和常用工具,可以厘清服务思路,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拓展。[方法 /过程]以工作流程为主线,分别从数据输入、数据清理和数据输出3个阶段梳理领域态势分析服务方法体系和适用工具,分析比较各自的特点。其中数据输入方法包含定向检索法和内容调研法,数据清理方法包含人工清理法和自动匹配法,数据输出方法包含时空分布法、主题探测法、人才发现法和机制探索法。通过两个案例深入解析实际工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玫
全球化带来了世界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但当前"全球化逆转""全球化逆动"等一些热点问题也给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很多挑战。通过梳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国际背景,指出了"一带一路"现有研究中的误区;提出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路径选择,即蓝海全球化与陆路全球化。最后提出应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分梯度推进全球治理:首先要平稳度过经济周期的调整阶段,提升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资协同发展的新优势;继而构建由中国主导的话语体系,探索国际认可的全球治理方案;最终提升区域内互联互通,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终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