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90)
- 2023(13943)
- 2022(11439)
- 2021(9958)
- 2020(8421)
- 2019(18860)
- 2018(18400)
- 2017(35497)
- 2016(19285)
- 2015(21820)
- 2014(22024)
- 2013(21895)
- 2012(20710)
- 2011(19056)
- 2010(19412)
- 2009(18386)
- 2008(18254)
- 2007(16672)
- 2006(14935)
- 2005(13824)
- 学科
- 济(102343)
- 经济(102232)
- 管理(60985)
- 业(54193)
- 企(44926)
- 企业(44926)
- 方法(37870)
- 数学(33298)
- 数学方法(33031)
- 财(24041)
- 中国(23071)
- 农(22985)
- 业经(22749)
- 地方(21535)
- 制(21067)
- 学(18817)
- 体(15407)
- 贸(15285)
- 贸易(15280)
- 融(15042)
- 金融(15038)
- 银(14964)
- 银行(14923)
- 农业(14921)
- 易(14771)
- 环境(14672)
- 行(14284)
- 务(14244)
- 财务(14213)
- 财务管理(14174)
- 机构
- 大学(296462)
- 学院(294440)
- 济(132557)
- 经济(129920)
- 管理(110289)
- 研究(103603)
- 理学(94280)
- 理学院(93200)
- 管理学(91828)
- 管理学院(91239)
- 中国(77908)
- 财(61892)
- 京(61610)
- 科学(60298)
- 所(52635)
- 农(49180)
- 财经(48543)
- 研究所(47342)
- 中心(46896)
- 江(45772)
- 经(43732)
- 经济学(42483)
- 业大(42042)
- 北京(38617)
- 农业(38497)
- 经济学院(38100)
- 范(37340)
- 师范(36990)
- 院(36584)
- 财经大学(35681)
- 基金
- 项目(189511)
- 科学(149348)
- 研究(139198)
- 基金(138340)
- 家(120061)
- 国家(119083)
- 科学基金(101657)
- 社会(91652)
- 社会科(86977)
- 社会科学(86949)
- 省(73519)
- 基金项目(72516)
- 教育(63349)
- 自然(62518)
- 划(61363)
- 自然科(61027)
- 自然科学(61008)
- 自然科学基金(59984)
- 编号(55768)
- 资助(55431)
- 成果(46842)
- 重点(43016)
- 部(42717)
- 发(41627)
- 创(39278)
- 制(39177)
- 国家社会(38971)
- 课题(38503)
- 教育部(36967)
- 创新(36944)
- 期刊
- 济(154211)
- 经济(154211)
- 研究(90820)
- 中国(58829)
- 财(49918)
- 学报(45842)
- 农(45179)
- 科学(41405)
- 管理(40852)
- 大学(35052)
- 学学(33087)
- 农业(29718)
- 融(28428)
- 金融(28428)
- 教育(27154)
- 财经(25565)
- 经济研究(25447)
- 技术(25165)
- 业经(22328)
- 经(22093)
- 问题(19960)
- 技术经济(16374)
- 贸(15840)
- 业(15314)
- 统计(14385)
- 版(14207)
- 世界(14194)
- 理论(14036)
- 国际(13688)
- 商业(13237)
共检索到450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陈伟光 钟列炀
在全球经济受新冠疫情持续冲击、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数字技术驱动的新一轮全球化却保持蓬勃发展势态,基于互联网及数字技术产生的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由于数字鸿沟、平台垄断和跨境数据流动等问题日益超越传统全球经济治理边界,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关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的系统分析框架。本文通过对全球数字经济治理的原则、主体、客体、方式、目标以及运行机制的分析,认为传统治理机制难以适应全球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正在形成以区域多边协定为载体、二十国集团(G20)为中心,并向周边辐射的“联盟—网络”治理结构。随着数字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未来全球数字经济治理的主体与对象都将趋于多元化,构建统一、包容、共享、互惠的新秩序应当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的理想目标。
[期刊] 改革
[作者]
白永秀
改革顶层设计问题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时髦问题,也成为实务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术界对改革顶层设计进行了一些研究,钦林威、高尚全研究了顶层设计提出的背景,即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未来的改革不能只靠摸石头过河,必须有统领全局的顶层设计。王建民等也从不同层面对顶层设计的概念进行了探讨。但总体上看,人们对顶层设计的前提条件、顶层设计的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张平 刘霞辉 袁富华 陈昌兵
本文通过引入知识部门,在结构上重新定义生产函数,以此为基础分析中国经济转型的新要素供给的作用。研究发现,为了突破结构性减速的阻碍、实现可持续增长,以知识部门为代表的新生产要素供给,成为能否跨越发展阶段的主导力量。因应城市居民收入提高之后发生的需求升级,知识部门围绕科教文卫体等提升"广义人力资本"消费支出的现代服务业建立起来,知识部门的生产消费过程,也是人力资本提升和创新内生化的过程。知识部门自身不仅具有内生性,而且以其外溢性促进传统工业、服务业部门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结构升级,以此打通消费和生产一体化,在不断扩大消费需求的同时推进未来中国创新增长。在物质资本驱动增长动力减弱的困境下,重视消费对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肖苏阳 曾繁华 刘灿辉
构造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特征词库,利用文本分析法匹配2007~2021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从专利数量和质量双重视角考察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技术赋能促进了企业创新“量质并举”,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数字技术对企业创新赋能效应可通过研发投入、合作创新、渐进式知识转移和突破式知识获取四条中介机制予以实现。该赋能效应对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在市场监管较严、产权保护水平较高地区更优,不同行业集中度条件下存在显著分化。由此,企业需依托数字技术拓宽现有技术创新体系,培育自身创新核心竞争优势;政府应着力优化制度监管和服务保障体系,梯度式培育创新主体和数字平台,打造良好数字创新生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克泉 赵大平 彭飞
研究目标:探讨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学原因。研究方法:在对"中等收入陷阱"进行经济学理论分析基础上,用48个国家面板数据样本,进行经济减速和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消费比重过高,外部负债和资本过度跨国流动不利于经济增长,特别是对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更不利;国民收支内部失衡及其引发的外部失衡,特别是高消费导致内部失衡而引发外贸逆差和外部债务积累,是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研究创新:论述了发展中国家高消费引发"中等收入陷阱"的机理,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价值:有利于客观认识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发展中国家 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克泉 赵大平 彭飞
研究目标:探讨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学原因。研究方法:在对"中等收入陷阱"进行经济学理论分析基础上,用48个国家面板数据样本,进行经济减速和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消费比重过高,外部负债和资本过度跨国流动不利于经济增长,特别是对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更不利;国民收支内部失衡及其引发的外部失衡,特别是高消费导致内部失衡而引发外贸逆差和外部债务积累,是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研究创新:论述了发展中国家高消费引发"中等收入陷阱"的机理,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价值:有利于客观认识国内经济减速,把握好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和资本项目开放的"度",避免追求持续高增长而出现宏观政策失误。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发展中国家 经济增长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廖瑞祺
突破难点 改革和完善林场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廖瑞祺改革开放,特别是木材市场的开放给国营林场的经营带来新的活力,经营范围得以扩展,经济实力得到加强。国营林场由于承担着保护、发展和利用森林,维持生态平衡的重任,同时它又必须参与市场竞争,通过自己的努力以求得生...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树斌 侯博文 李彦昭
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高度概括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形势、新特征、新趋势。然而,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解析、系统构成、动力机制等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指导框架。从系统论视角,依据“理论阐释—要素机制—创新逻辑—路径突破—政策启示”的分析逻辑对新质生产力系统进行解析。基于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从系统论要素视角,解析新质生产力系统要素的构成特征;从系统论结构视角,探明新质生产力系统要素的动态机制;从系统论功能视角,阐述新质生产力系统创新体系的四个维度及其功能目标。此外,在系统环境效应下,基于“输入—系统—输出”执行逻辑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二四八”模式;进而立足系统控制目标,提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路径。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郝祖涛 严良 熊伟 郭毓东
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影响和制约因素分析为地矿部门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清除建立找矿激励机制的制度障碍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文献研究及调研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出13个影响和制约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重要因素,以模糊解释结构模型(FISM)方法论的思想,从人-环境-制度-管理系统分析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部分专家和湖北省地勘单位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建立FISM,对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邻接矩阵、可达矩阵、缩减矩阵、骨干矩阵和多级递阶有向图的逐步分析,找出影响和制约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表层因素、中层因素和深层因素,并明确不同层次中的因素及其关联影响。根据影响因素分析的结论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些意见和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幼文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当代全球化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微观基础,其决定了当代全球化经济的基本运行机制,应当以此为出发点建立全球化经济学。文章分析了要素流动的成因以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影响,包括国际贸易数量与结构、国际分工收益分配、经济增长的机制与格局、GDP的意义、国家竞争力的标志等。文章据此提出世界经济理论建设的要点,即投资超越贸易决定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是要素流动的组织者即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角,要素流动下世界经济的增长与发展特征发生了变化。由于要素流动的时代特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需要重新进行理论分析。
关键词:
要素流动 全球化经济 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捍东
财政政策构成要素、传导机制与效应分析李捍东本文关于财政政策构成要素、传导机制与效应的分析,主要侧重于政策的基本原理性分析,这种分析的目的旨在说明财政政策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它是由哪些基本单元组成,它的作用如何传导出去,以及如何分析财政政策的效应。...
[期刊]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Publishing House)
[作者]
席酉民 王益谊 梁磊 葛京
在创新成为科技发展灵魂的今天,西部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子系统。西部区域创新系统应当由主体系统、辅助系统和环境系统三部分组成。在建立和完善区域创新的过程中,以硬环境和软环境相结合的环境系统应当是西部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基础;以政府管理系统、人才培养系统和科技推广与中介结构为代表的辅助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资源的重新整合;在此基础上,主体系统的完善和提高才能够实现。在这三个子系统的建立与完善过程中,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是重要手段。
关键词:
创新 西部区域创新系统 构成 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雅君 张雅俊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因有别于传统生产要素的技术—经济特征而成为现代生产要素。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需要实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畅通数据要素交易流通和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三重构建目标。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迅速,市场建设有序推进,但基础制度仍不完善,尚未充分挖掘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并释放发展潜力。当前面临着数据安全保护不足、开放共享流通不畅、数据权属不清、双重信任困境难规避、定价和交易体系不健全等现实挑战和制约因素。破解数据要素市场化困局,未来应基于“制度支撑—交易体系—市场监管—技术赋能”四位一体的发展路径,以数据要素分类分级为起点,通过数据要素确权、定价和参与收入分配的机制等制度基础支撑数据要素有效供给;加快数据要素市场交易体系构建;推动科学立法与规范监管,保障和支撑数据要素市场交易及运行。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应加速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赋能数字中国建设。
关键词:
数据要素 数据要素市场 数字经济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晨漠
Mesoeconomics是西方经济学自70年代以来新形成的一个独特分支.从词义上看,前置词meso-具有“中间”、“中介”的含义.因此许多中译者将此译成“中观经济学”,与传统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相对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