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31)
- 2023(9129)
- 2022(7483)
- 2021(7035)
- 2020(5578)
- 2019(12461)
- 2018(12597)
- 2017(21757)
- 2016(13231)
- 2015(14691)
- 2014(15046)
- 2013(13732)
- 2012(12595)
- 2011(11622)
- 2010(12007)
- 2009(11208)
- 2008(10955)
- 2007(10110)
- 2006(9060)
- 2005(8577)
- 学科
- 管理(38583)
- 济(36849)
- 经济(36764)
- 业(31140)
- 企(27440)
- 企业(27440)
- 教育(20927)
- 中国(17419)
- 制(14965)
- 财(14575)
- 体(12236)
- 理论(11897)
- 方法(11698)
- 学(11374)
- 农(11216)
- 业经(10135)
- 数学(9060)
- 体制(8900)
- 数学方法(8897)
- 务(8654)
- 财务(8623)
- 财务管理(8601)
- 银(8405)
- 银行(8388)
- 教学(8300)
- 融(8222)
- 金融(8215)
- 企业财务(8177)
- 行(8055)
- 技术(7584)
- 机构
- 大学(178682)
- 学院(173895)
- 研究(64198)
- 济(61146)
- 经济(59405)
- 管理(57610)
- 理学(48509)
- 理学院(47834)
- 管理学(46901)
- 管理学院(46526)
- 中国(43216)
- 京(39766)
- 科学(35981)
- 财(34503)
- 教育(32638)
- 范(32602)
- 师范(32345)
- 所(31542)
- 江(29428)
- 研究所(28207)
- 中心(27936)
- 师范大学(26439)
- 财经(25926)
- 北京(25731)
- 农(24998)
- 院(23596)
- 经(23353)
- 技术(22837)
- 州(22408)
- 业大(22164)
- 基金
- 项目(110152)
- 研究(90203)
- 科学(87993)
- 基金(75958)
- 家(65087)
- 国家(64369)
- 社会(55248)
- 科学基金(54414)
- 社会科(51916)
- 社会科学(51906)
- 教育(49585)
- 省(44266)
- 编号(39332)
- 划(39055)
- 基金项目(38425)
- 成果(36568)
- 自然(31628)
- 课题(31436)
- 自然科(30849)
- 自然科学(30840)
- 自然科学基金(30284)
- 资助(29778)
- 制(27216)
- 重点(26666)
- 部(26540)
- 年(26186)
- 性(24755)
- 发(24264)
- 项目编号(24248)
- 教育部(23633)
共检索到283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进 燕环
作为现象和实践的全球教育治理由来已久,但对全球教育治理的基本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可对全球教育治理的概念、主体和机制做出如下的界定与总结:全球教育治理是国际社会各利益相关方通过多种方式共同管理全球教育事务的活动;全球教育治理的主体主要有主权国家、政府间的国际组织、非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智库等,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全球教育治理的机制主要有基于国际法和国际公约的全球教育治理,基于教育新思想和新理念的全球教育治理,基于国际会议和多边论坛的全球教育治理,以及基于教育指标和标准的全球教育治理,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当前,多元的主体通过多样的机制在多个不同的层面和舞台上活动,共同构成了一种相互交织与影响的复杂的全球教育治理体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曹威麟 朱仁发 郭江平
文章针对心理契约理论研究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运用思维科学的逻辑方法,对现行心理契约定义进行了修正,揭示了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现实中的心理契约关系存在六种基本类型,并进一步阐述了主体地位差异对心理契约关系的影响。最后,文章构建了达成和履行心理契约的动态循环模型,对目前学界研究较薄弱的心理契约形成机制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暗示”在心理契约建立和履行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褚宏启
目前,学术界对教育治理尚没有清晰的层级划分,没有完整绘制出多层级的教育治理体系。教育治理需要拓展为纵向多层面、横向多维度的立体化网络。纵向多层面是指政府、学校、班级三个层面。在每个层面上都需要解决管理失灵与市场失灵两个问题,即行政化对于教育活力的压抑以及商业化对教育公益性的侵蚀。横向多维度是指每个层面都有各自的多元共治、自治和元治。多元共治是教育治理的本质特征,通过充分沟通、协商、合作,能有效促进教育管理的理性化。多元共治通过教育管理权责的向下分权和多元主体参与教育决策来实现。教育治理的重点是扩大与保护学校、教师、学生的自主权,其中学生的自主权最重要,教育治理要珍视通过自组织所形成的自发秩序。共治集中体现了民主精神,自治集中体现了自由精神,元治则为共治与自治保驾护航。元治的作用表现在为共治与自治提供制度安排,进行利益整合,并通过统筹与问责维护教育的公益性。三个层面中都各有一个主体担当元治角色,其中政府的元治最重要,政府要对三个层面所有的治理行为与效果负总责。通过对教育治理概念的外延拓展,比较清晰地描绘出了教育治理的完整图景,完善了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的教育治理体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郝文武
教育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学习化社会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满足社会与个人对指导学习的需要。教育本质新概念既重视作为履行培养人职责的教育者的主体重要作用 ,又重视受教育者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作用 ,与传统教育本质观有质的区别。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惠惠
全球治理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治理,是一种民主的治理,国家、国际组织、区域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将以平等关系,共同承担对于全球性问题的责任。《全球治理:概念与理论》一书对全球治理的制度与结构进行了介绍,同时在与国家治理的比较研究中突出了全球治理的地位和角色。该书结合全球治理理论的新发展,选择全球社会组织、全球冲突与安全治理、全球金融与
关键词:
气候变化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王永生
本文从会计的发展及哲学的角度分析了传统会计基本前提的会计主体概念;并从科学与哲学的视角提出会计人员是会计主体、会计工作和服务的单位是会计客体的新理念,使会计学中会计主体的主体概念与哲学中主体的概念一致。同时对传统会计主体与新会计主体与客体进行了剖析,以使新的会计主体理念内涵清晰、无歧义。
关键词:
新会计主体理念 会计客体 会计基本前提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葛家澍
本文研究LASB/FASB联合项目——概念框架中的"报告主体"概念,报告主体来自主体假设:佩顿(1920)、佩顿与利特尔顿(1940)、莫尼茨(1961)都涉及主体概念和其他假设如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为计量单位、权责发生制等。在美国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会计实务界都普遍认可这些假设,但FASB的七份财务会计公告与IASB的编表框架均不包括上述假设。现在,LASB与FASB的联合概念框架已决定将报告主体列为第二章,这是CF的一个进步。本文指出IASB于2011年3月发表的ED"报告主体"的一个特点,同时也提出一些请读者评论的问题。
关键词:
主体假设 报告主体 基本概念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宏斌
长期以来,由于各个治理主体的身份失衡——主要表现为身份失位、身份越位和身份缺位,致使全球环境治理效果差强人意。中国倡导构建以互惠共赢、共同发展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新理念,对于引导和鼓励各个治理主体进行身份重塑以适应新型全球环境治理的要求,对于全球环境领域强有力的治理中心和权威的确立,对于推动构建以合作、平等、包容为核心理念的新型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意义重大而深远。在未来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中国必将充当重要角色并发挥独特作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金福 薛天祥
本文探讨了研究生教育监督的概念,归纳、总结了研究生教育管理监督的特点及原则,分析了研究生教育管理监督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操作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沈建根 石伟平
专业群概念蕴示着高职教育教学组织观念的转变,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专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前高职教育需要认清专业群建设的目的与意义,厘清专业群的内在联系,对接区域产业,调整结构布局,加快内涵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专业群 建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罗兴鹏 张向前
作为一个新兴的集体构念,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被认为是激发高水平团队有效性的关键条件。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又称集体匹配,被概念化为一种团队成员对于彼此之间以及与团队工作环境要求之间兼容性的共享知觉或共同评价。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分为一致性匹配和互补性匹配,二者对团队过程和团队结果均产生重要影响。在系统梳理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的概念、产生机制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的研究框架,指出后续相关研究方向包括: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的前因探索、影响过程和边界条件探讨、多维度检验、纵向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罗兴鹏 张向前
作为一个新兴的集体构念,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被认为是激发高水平团队有效性的关键条件。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又称集体匹配,被概念化为一种团队成员对于彼此之间以及与团队工作环境要求之间兼容性的共享知觉或共同评价。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分为一致性匹配和互补性匹配,二者对团队过程和团队结果均产生重要影响。在系统梳理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的概念、产生机制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的研究框架,指出后续相关研究方向包括: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的前因探索、影响过程和边界条件探讨、多维度检验、纵向研究设计和跨文化研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袁莉 姚乐野
[目的/意义]能力决定了政府数据开放(Open Government Data,OGD)的创新潜能,对OGD能力的探索有助于掌握OGD运行规律并推动其良性发展。[方法/过程]基于能力理论和相关文献对OGD整体能力进行探索性研究。首先从系统的观点分析OGD整体能力的提出背景并搭建OGD整体能力框架,进而基于能力的知识观剖析OGD核心能力、动态能力的主体、对象及构成,并探讨OGD整体能力的生成演化机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OGD整体能力是由其核心能力和动态能力构成的合力,核心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知识学习在“常规学习环-能力学习环-战略学习环”中逐渐生成,而动态能力则嵌入在知识创造的过程中,通过“需求匹配-内容匹配-结构匹配-能力匹配”作用于OGD核心能力的提升。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朱悦蘅 黄韬
文章认为,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尚未构建起有效的产权主体化及其治理机制,由此造成城乡土地权益失衡,进而导致集体所有权和农村生产力的空洞化。文章从集体产权主体化的一般机理出发,分析集体所有权空洞化的表现和成因,以及所有权主体及其权利归位等问题,进一步探索了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关系重构中的治理机制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
农村土地 集体产权 主体化 治理机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键
广义而言,全球经济治理要追溯到资本开启世界市场的时代。从全球经济治理的历史来考察,全球经济治理主体间关系历经了吸纳、嵌入、脱域的变迁过程。吸纳是一种不对称的关系,是强势资本对弱小资本乃至落后的东方民族的吸纳;嵌入是全球经济治理主体间在相互依赖框架中的一种关系。虽然是相互嵌入,但受实力、地位的影响,彼此嵌入的深度是不一样的,因而也有不对等性。全球化进程并非普遍获益的过程,利益的此消彼长也意味着国际权力的转移,并引发了全球化的震荡。但是,传统大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依然不可取代。脱域后究竟是断裂还是再嵌入,这要取决于主体间相互认知的改善情况和相互依赖框架中的利益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