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85)
2023(4329)
2022(3581)
2021(3200)
2020(2703)
2019(5701)
2018(5198)
2017(10540)
2016(5188)
2015(5797)
2014(5556)
2013(5538)
2012(5077)
2011(4497)
2010(5063)
2009(5222)
2008(3975)
2007(3408)
2006(3046)
2005(2961)
作者
(14315)
(11715)
(11576)
(11036)
(7248)
(5755)
(5345)
(4611)
(4357)
(4236)
(4108)
(3877)
(3864)
(3848)
(3771)
(3647)
(3550)
(3286)
(3282)
(3150)
(2883)
(2881)
(2738)
(2717)
(2673)
(2643)
(2591)
(2527)
(2434)
(2385)
学科
(24871)
金融(24871)
(21424)
银行(21415)
(20903)
(19175)
经济(19158)
(15574)
中国(13777)
(13468)
企业(13468)
管理(13162)
中国金融(10865)
(8197)
(7981)
(6394)
财务(6371)
财务管理(6366)
企业财务(6184)
地方(6152)
方法(6108)
数学(5412)
数学方法(5371)
业经(5201)
(5053)
(4781)
事业(4411)
(4262)
贸易(4252)
(4196)
机构
学院(69091)
大学(68160)
(31016)
经济(30332)
中国(26965)
研究(25053)
管理(22614)
理学(18837)
理学院(18615)
管理学(18293)
管理学院(18162)
(16167)
(15123)
银行(14639)
(14322)
金融(14063)
(13847)
(13744)
中心(13700)
科学(13187)
财经(12733)
(12588)
(11601)
人民(11511)
研究所(11373)
(11362)
经济学(11152)
国人(10480)
(10436)
中国人(10433)
基金
项目(43593)
科学(33643)
研究(32773)
基金(31469)
(27123)
国家(26866)
科学基金(22663)
社会(21628)
社会科(20668)
社会科学(20663)
(17224)
基金项目(15846)
教育(14425)
(14016)
自然(13344)
资助(13284)
自然科(13057)
自然科学(13052)
自然科学基金(12832)
编号(12816)
成果(11133)
(10454)
(10115)
重点(10101)
(9669)
(9651)
(9592)
国家社会(9221)
课题(9143)
创新(9077)
期刊
(32852)
经济(32852)
(26472)
金融(26472)
研究(22972)
中国(15016)
(12822)
(10998)
学报(10756)
科学(8917)
管理(8681)
大学(8357)
学学(8043)
财经(6779)
农业(6433)
教育(6132)
(5809)
经济研究(5707)
国际(5124)
中国金融(4753)
技术(4343)
理论(4190)
业经(4148)
(4109)
问题(3898)
实践(3792)
(3792)
世界(3735)
财会(3268)
(3123)
共检索到1155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帆  
金融危机对收入分配和社会变动的影响已经开始逐渐显露。本文讨论了金融危机之后带来的三条断裂线:不同年龄的人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超级富豪和社会大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同种族和宗教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三种潜在的社会冲突,再加上遭遇债务压力的各国将采取更加严厉的财政紧缩政策、城市化的发展、全球化的推动以及互联网和社交网络软件的出现等因素的催化,未来的国际经济中将会出现更多的贸易战、货币战和就业战。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管涛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深化,各国政府纷纷采取非常规的、激进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工具,刺激经济复苏,救助金融机构。尽管上述危机应对政策是必要的、合理的,但却有延缓结构调整、助长道德风险、降低美元资产安全、削弱经济金融稳定等后续负面影响。该文分析上述影响后提出,中国应从注意政策的长短期搭配、保持政策的前瞻与灵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注重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方面制定危机应对策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雨  尚文程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由危机本身或其应对政策所引起的一系列"后遗症",对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形成了阻碍。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出口增长受到外需增长慢的抑制;二是国际主权债务危机加剧了中国外汇储备风险;三是全球流动性过剩增大了中国通胀压力。中国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促进产能和资金向国外转移,而加快对外投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选择。因此,中国应该进一步放松对对外投资的审批和监管;扩大主权财富基金对外投资规模;加快实施技术追赶型对外投资;继续鼓励资源获取型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过程中注意抓住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关聆  
"冻薪",指的是员工薪资水平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原样。一项专门的调查显示,2009年有37%的受访企业采用"冻薪"方式节约劳动力成本。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唐向阳  文桂花  
浅析收贷“打官司”的后遗症及对策唐向阳文桂花目前,农行、信用社实行依法收贷,使一些沉淀贷款得到收回,但是,“打官司”也给农村金融信贷工作带来了诸多后遗症。有的农行和信用社把依法收贷当作“尚方宝剑”和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讲收贷就要依靠外力,一碰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严炳洲  
优胜劣汰原则是把竞争机制引进企业,以增强企业活力,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的“企业不灭”的奇异现象是与优胜劣汰原则背道而驰的。本文作者运用大量统计资料,对“企业不灭”现象的历史根源和产生的“负效应”、“后遗症”等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改革构想,值得思考和讨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键  
苏联解体后,肆虐中亚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以及其他跨国犯罪活动,一方面是苏联时期在中亚地区推行的各种极端政策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的延续;另一方面也是苏联帝国崩溃尚存的余波。这就是所谓的“帝国后遗症”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的原因则是国际社会、俄罗斯和新独立的中亚国家都缺乏相应的准备。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一种多边合作的新机制,承担着在后苏联的一部分空间内治理“帝国后遗症”的重要任务。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黄鸣  
我们的教育文化传统是以批评为主的,家长管孩子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老师管教学生几千年来的惩罚是"戒尺打掌心"。孩子长大进了企业,领导的权威更是"官大一级压死人",一个先进团队中的优良品质是"服从",在一些团队里很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孔祥民  
商界大师罗伯特说:"采取什么样的裁员措施,比是否裁员更重要。采取人道的手段裁员的公司能更好地保持住留职员工的信任与忠诚。而信任是企业最有价值但也是非常容易消失的资产。"A公司经营状况堪忧,公司经营层决定大幅裁员,并要求各部门在2天内完成裁员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缺乏总体指导,各部门采取的裁员方法可谓五花八门:有的部门采取直接上级提名,部门主管评议的方法 ;有的部门采用民意调查表法;有的部门采用临时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红丽  
赋予员工信任是让员工意识到自身价值的最好方式,也是对员工授权的关键。然而,员工对感知上级信任一定持欢迎态度吗?上级的信任是否会给员工的行为带来后遗症,现有研究对这一问题探讨较少。本文通过351份纵向配对样本数据的研究发现:(1)员工感知信任与下属的组织自尊感知和工作压力感知都显著正相关;(2)下属的组织自尊感知在员工感知上级信任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下属的工作压力感知在员工感知上级信任与强制性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互惠规范强度在组织自尊感知与下属的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也即互惠规范强度越高,组织自尊感知与下属的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作用越强;互惠规范强度在工作压力感知与下属的强制性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也即互惠规范强度越高,工作压力感知与下属的强制性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作用越强。本文构建了一个可系统考察员工对感知信任进行回报的双重行为路径,从而使人真正清楚"为什么社会交换包含意愿性行为(如组织公民行为)和非意愿性行为(如强制性组织公民行为)",并进一步了解为什么在同样感知上级信任的情况下,作为回报,有些员工自愿地进行组织公民行为,而另一些员工则不情愿地做出强制性组织公民行为,以及什么样的过程机制导致了这些不同行为的出现。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理查德·麦科马克  冯维江  
我们正处于全球经济及政治危机的中间阶段,其强度之大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所仅见。这一危机造成的紧张局势已经在全世界广为传播,在不同的国家表现为不同的形式。许多政府已经垮台,未来还会有更多政府因为持续的失业和普遍的愤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冠楠  项卫星  
本文认为,美国的汇率政治在客观上推动了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这一机制的建立;而这一对话机制则为两国之间开展金融合作提供了平台。虽然特朗普政府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态度受到美国汇率政治的制约,但是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有效地抑制了美国的汇率政治对中国的施压。更为重要的是,中美两国政府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合作是进一步推动双边金融合作的重要契机。中美两国政府应该抓住这一重要的历史机遇,达成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以及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准入,以在微观层面上扩大双边金融合作的市场基础。从长远来看,中美金融合作的实质性进展也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马荣升  高新涛  
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国际体系正经历着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地缘政治变动。后危机时代,国际体系将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新兴大国群体崛起,传统大国趋向衰落,国际战略力量分化重组,多极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中美力量对比发生此消彼长的重大变化,中美关系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大国关系趋向缓和,全球和地区地缘对抗色彩淡化;国际秩序酝酿结构性调整,中国面临历史性机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郭建伟  
2007年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国家中央银行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预示着中央银行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将对21世纪中央银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金融稳定将成为与价格稳定同等重要的中央银行政策目标,金融危机管理的国际合作水平将上一个新台阶,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创新型政策工具将不断涌现,传统的金融安全网将延伸到整个金融体系。中央银行业的这些发展方向,对于中国金融稳定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