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63)
- 2023(11341)
- 2022(9539)
- 2021(8576)
- 2020(7122)
- 2019(15949)
- 2018(15653)
- 2017(30764)
- 2016(16659)
- 2015(18653)
- 2014(19011)
- 2013(18900)
- 2012(18051)
- 2011(16859)
- 2010(17305)
- 2009(16550)
- 2008(15370)
- 2007(13563)
- 2006(12005)
- 2005(11093)
- 学科
- 济(95173)
- 经济(95074)
- 管理(47810)
- 业(42734)
- 方法(39172)
- 企(35482)
- 企业(35482)
- 数学(34607)
- 数学方法(34385)
- 中国(20256)
- 财(20147)
- 地方(19885)
- 学(18209)
- 农(17418)
- 业经(16610)
- 制(16032)
- 融(15800)
- 金融(15793)
- 银(13898)
- 银行(13874)
- 贸(13568)
- 贸易(13562)
- 地方经济(13527)
- 理论(13498)
- 行(13365)
- 体(13073)
- 易(13072)
- 务(11895)
- 财务(11866)
- 财务管理(11838)
- 机构
- 大学(253840)
- 学院(251318)
- 济(118517)
- 经济(116314)
- 管理(92060)
- 研究(90869)
- 理学(78944)
- 理学院(78097)
- 管理学(76923)
- 管理学院(76448)
- 中国(69817)
- 财(55649)
- 京(52516)
- 科学(50656)
- 所(46128)
- 财经(44417)
- 研究所(41506)
- 经(40538)
- 中心(40200)
- 经济学(39874)
- 农(39027)
- 江(37075)
- 经济学院(35813)
- 业大(33545)
- 财经大学(33306)
- 北京(33063)
- 院(32313)
- 范(31311)
- 师范(30970)
- 农业(30565)
- 基金
- 项目(161283)
- 科学(127785)
- 基金(119821)
- 研究(117243)
- 家(104458)
- 国家(103644)
- 科学基金(88515)
- 社会(78403)
- 社会科(74549)
- 社会科学(74533)
- 基金项目(61563)
- 省(60703)
- 自然(54843)
- 教育(54536)
- 自然科(53636)
- 自然科学(53617)
- 自然科学基金(52738)
- 划(51418)
- 资助(51075)
- 编号(44440)
- 成果(37902)
- 部(37596)
- 重点(36511)
- 发(34703)
- 国家社会(33889)
- 教育部(33004)
- 创(32917)
- 课题(32358)
- 性(31714)
- 人文(31289)
- 期刊
- 济(132952)
- 经济(132952)
- 研究(81425)
- 中国(47717)
- 财(43128)
- 学报(39583)
- 管理(35801)
- 农(34946)
- 科学(34710)
- 融(30973)
- 金融(30973)
- 大学(30547)
- 学学(29151)
- 财经(24577)
- 教育(23767)
- 经济研究(23765)
- 农业(23069)
- 经(21308)
- 技术(20918)
- 业经(17420)
- 问题(17256)
- 贸(14979)
- 国际(13575)
- 世界(13538)
- 技术经济(13490)
- 统计(13365)
- 业(11978)
- 策(11686)
- 商业(11450)
- 理论(11204)
共检索到385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广斌 黄海洲 张绍宗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过去十年,但全球经济仍未走出危机的阴影。历史地看,每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都处于全球货币体系调整的关键时期,并且,全球货币体系未能适时调整正是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这引发了对全球货币体系调整与全球性经济危机之间关系的思考。从理论上来分析,单一主权货币充当国际本位货币的前提条件,是该货币发行的私有属性能够支撑其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公共属性,而支撑力的发挥,依赖于这一主权国家的经济体量足够大。然而,现实却是随着外部经济的趋同性增长,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趋于下降,全球货币体系平稳运行的理论张力会周期性崩断,其结果很可能是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春田 高蓓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对危机根源的已有研究多从"监管缺位"、"政策失误"、"低估风险"等方面进行。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另辟蹊径,从"货币"角度层层剖析危机成因,并提出现行货币体系的不完善是最终引发此次危机的罪魁祸首。因此,货币体系改革势在必行,货币体系改革不仅对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同样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文章最后分析了已有改革方案,并对我国在未来改革中可行的作为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梁曙霞
经济危机发生前,国际货币体系表现为中心——外围格局,这种格局使全球国际收支产生了严重的失衡。一方面是美国经济项目逆差和财政的严重双赤字,另一方面是资源性输出国和新兴市场国家经常项目和资本账户的双顺差和外汇储备的累积。经济危机的爆发使人们对这种格局能否持续产生担忧。但至目前来看,人们尚未对美元汇率失去信心,美元本位仍没有动摇,这种失衡的格局短期内还将持续。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云 刘骏民
本文首先描述了黄金非货币化后国际本位货币美元以及欧元向外过度提供引致全球流动性膨胀的机制和规模,指出了美国经济的去工业化和经济虚拟化的过程,进而从境外美元资产规模和投机资金力量、美国外汇储备等方面分析了美元危机不可避免的原因,目前美国的次贷危机只是美元危机的一个前奏。最后文章指出国际第二大本位货币欧元已经加入了无节制扩张行列,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面临巨大的危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道平 范小云
本文研究了现行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下的国际收支问题。分析表明,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不仅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过去30年间频繁发生的众多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在该体系安排下,汇率调整很难解决储备货币发行国国际收支赤字和全球失衡问题;无论储备货币国选择国际收支盈余、赤字还是平衡的政策,都难以避免会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和不稳定。因此,缓解全球失衡、防范和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显得尤为关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宝伟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形成的以美元为主的全球不均衡货币、金融体系,是国际流动性膨胀的根本原因,也是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个背景,本文着重阐述在这个体系下,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汇率问题、资产价格波动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关键词:
货币体系 资产价格波动 金融系统性风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武艳杰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美国金融危机经由世界货币美元传递发展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由于特里芬难题的存在和美元发行约束机制的缺乏,美元本位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呈递减效应,并使全球经济与美国高度联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呈现多极化、货币区域化、竞争化的特征。国际货币体系调整的本质是比较经济优势变化下世界政治格局的变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骏民 李凌云
黄金非货币化为美国长期、巨额的经常项目逆差和资本项目顺差提供了条件。这刺激了美国虚拟经济的膨胀,也为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欧元诞生导致国际储备货币的"双本位"格局,美欧两种主要国际货币的竞相滥发以及小国货币的从属地位,引发了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此,必须建立一个能够顾及各国利益的国际货币体系,协调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 双本位 金融危机 虚拟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段伟杰 陈文晖
近年来,中国高货币化率问题愈发严重,学者们专注于寻找其背后的原因,却忽略了对货币化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为此,在对货币化率影响经济增长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归纳基础上,提出货币化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的理论假设,并且选择全球72个主要国家1996—2018年面板数据,对货币化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全样本和发达国家子样本中,货币化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目前我国货币化率水平小于全样本数据拐点值,大于发达国家子样本数据拐点值。发展中国家子样本数据则显示,货币化率与经济增长呈现正U型关系,适当提高货币化率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最后,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中国货币化率最优路径图。
关键词:
货币化率 经济增长 倒U型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海洲 张广斌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货币政策效果不彰,进而引发了我们对全球货币体系存在系统性偏差的怀疑。从维克赛尔和凯恩斯关于全球货币体系构建的理论设想,以及全球货币体系自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的现实运转来看,全球货币体系调整的关键点,在于由谁来充当国际本位,并行使补救全球信用循环不足的职能。依此,推导出当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发生较大转移时,全球货币体系就到了需要调整的时期。否则,理论张力会崩断,特里芬难题会出现,不稳定因素因之而增加。对全球货币体系调整的历史梳理,也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关键词:
经济增长动力 全球货币体系 特里芬难题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海洲 张广斌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货币政策效果不彰,进而引发了我们对全球货币体系存在系统性偏差的怀疑。从维克赛尔和凯恩斯关于全球货币体系构建的理论设想,以及全球货币体系自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的现实运转来看,全球货币体系调整的关键点,在于由谁来充当国际本位,并行使补救全球信用循环不足的职能。依此,推导出当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发生较大转移时,全球货币体系就到了需要调整的时期。否则,理论张力会崩断,特里芬难题会出现,不稳定因素因之而增加。对全球货币体系调整的历史梳理,也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关键词:
经济增长动力 全球货币体系 特里芬难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奇
发达国家财政风险高企引发社会对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担忧。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是否稳定?该问题对于理解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及评估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风险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的结论是:现代国际货币发行国保持本国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稳定性的条件是其实际经济增长率大于或者等于通货膨胀率与本国货币收益率之和。根据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国际货币都长时间偏离保持稳定性的可持续水平,以欧债危机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财政问题揭示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不具有稳定性。这也关系到中国等国所持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因此,我国必须参照美元主导的巨额外汇储备资产管理模式,必须兼顾存量外汇资产管理及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晓龙
本文运用非瓦尔拉斯均衡分析方法,分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非均衡性对全球经济失衡、流动性过剩以及货币危机的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非均衡性和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支配地位,使得美元汇率存在高估,美国出现持续的经常项目逆差,全球经济失衡。历史上,美国往往通过美元的贬值、升值和美元利率的下降、上升对失衡进行调整,引起世界范围的资本反方向流动,诱发新兴经济体发生货币危机。面对全球失衡的可能调整,中国的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应保持谨慎和灵活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孙国峰
随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近期的货币政策正常化,后危机时代的全球货币政策新框架开始形成。其主要特征:一是货币政策应对金融周期的成本收益分析格局变化,货币政策目标中需要加入金融周期。二是中央银行使用更广泛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克服金融市场摩擦,特别是调控长期利率。三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重视风险承担渠道。四是更加重视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这有利于最大化本国福利。五是新兴经济体需要在提高汇率灵活性、对跨境资本流动实施宏观审慎政策以及加强货币政策国际协调三方面同时着力才能实现宏观总体平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婷婷 高静 应尚军
本文选取22个中东欧与独联体国家作为样本国,以1996-2014年作为样本期间,分别以法定资本账户开放度和实际资本账户开放度为解释变量,建立二元Logit模型对资本账户开放与货币危机间的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法定资本账户开放度和实际资本账户开放度两者与货币危机指数间均存在着二次型的"U"型关系,即随着资本账户开放度的上升,一国货币危机爆发的概率"先减后增",且以实际资本账户开放度为解释变量的实证模型拟合优度更高,能更好地解释资本账户开放与货币危机间的关系。最终,本文结合实证结论和中国实际得出如下的政策启示:时刻关注经济基本面的状况,科学适度地引进和利用外资;合理安排金融开放顺序,遵循循序渐进与统筹规划的原则;健全金融监管体系,积极防范金融风险。
关键词:
资本账户 货币危机 转型国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