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27)
2023(9782)
2022(8144)
2021(7518)
2020(6185)
2019(14034)
2018(13690)
2017(26275)
2016(13391)
2015(15206)
2014(15174)
2013(15392)
2012(14871)
2011(13980)
2010(14158)
2009(13526)
2008(12528)
2007(10804)
2006(9683)
2005(9138)
作者
(39871)
(33675)
(33356)
(31957)
(21580)
(16025)
(15177)
(12894)
(12616)
(11842)
(11789)
(11036)
(10939)
(10902)
(10551)
(10363)
(9971)
(9696)
(9570)
(9202)
(8614)
(8161)
(7929)
(7635)
(7515)
(7459)
(7255)
(6874)
(6822)
(6592)
学科
(83257)
经济(83195)
管理(35603)
(30498)
方法(30486)
数学(26944)
数学方法(26791)
(23638)
企业(23638)
(22811)
贸易(22799)
(22170)
中国(20869)
地方(18355)
(14577)
(14529)
(13982)
业经(13902)
地方经济(12604)
(12467)
(12385)
金融(12384)
关系(11230)
(11018)
银行(11012)
(10761)
(10428)
环境(10396)
(9540)
(9494)
机构
大学(212882)
学院(208945)
(109236)
经济(107619)
研究(81623)
管理(76200)
理学(65212)
理学院(64436)
管理学(63644)
管理学院(63217)
中国(61600)
(46198)
(44467)
科学(43940)
(40729)
财经(37304)
经济学(37245)
研究所(36963)
中心(34438)
(34178)
经济学院(33470)
(29539)
(28857)
北京(28749)
(28688)
财经大学(27971)
(26050)
师范(25845)
业大(25394)
科学院(24992)
基金
项目(134509)
科学(107354)
基金(102922)
研究(97766)
(90223)
国家(89656)
科学基金(76050)
社会(68528)
社会科(65321)
社会科学(65307)
基金项目(52604)
(46752)
自然(45763)
自然科(44791)
自然科学(44779)
自然科学基金(44056)
资助(42924)
教育(42767)
(40471)
编号(35737)
(32063)
国家社会(31207)
重点(30415)
(30192)
成果(29989)
中国(28708)
教育部(28209)
(27265)
人文(26839)
(26346)
期刊
(120987)
经济(120987)
研究(69506)
中国(38492)
(33313)
学报(31050)
管理(29470)
科学(29285)
(26878)
大学(24071)
经济研究(23186)
学学(22898)
(20854)
金融(20854)
(20375)
财经(20345)
农业(18712)
国际(18598)
(17863)
问题(17078)
技术(15568)
业经(15397)
世界(15239)
教育(13960)
技术经济(11753)
统计(11040)
(10535)
图书(9907)
商业(9842)
(9589)
共检索到325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樊海潮   张志强   王欢欢  
为回答国际公共卫生危机冲击如何借由贸易关联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本文基于进出口目的国和国外疫情严峻程度的差异,构造了区县层面(或网格层面)面临的国际公共卫生危机冲击指标。研究发现,在冲击初期,国际公共卫生危机对区县夜间灯光亮度增速产生了显著负向影响,且这一影响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减弱;冲击前专业化生产医疗品和“宅经济”产品的区县,在面临冲击时,相对于其他区县有更高的经济增速。此外,随着周边区域受到的外来危机冲击增强,本地夜灯亮度增速有所下降,存在明显溢出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哲  陈烨  吴钢  
本文利用220个国家及地区的双边贸易数据构建全球贸易网络,基于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变动幅度指标,测度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网络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构成了明显的冲击;金融危机是在全球贸易网络发展到高峰时所爆发的从局部到全面的崩溃;金融危机前后全球贸易网络中贸易流量的变化都表现出明显的同步性;全球贸易网络的骨架支撑部分对于金融危机的扩散及恢复起重要作用;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网络中贸易流量的影响程度相当于使其发展水平倒退近两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魏彦杰  钟娟  邢孝兵  
2008-2009年国际贸易的急剧衰退究竟是金融危机的结果,还是贸易体系在危机前就已积累的内在失衡?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金融危机的成因以及隐藏于贸易体系中的金融危机预警信号。文章利用贸易网络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贸易网络演化对金融危机的早期预警作用,以及这一预警作用产生的根源,从而揭示了贸易网络演化与金融危机之间的深层关系。研究发现:(1)某些贸易网络结构的变化确实是金融危机的早期信号,而且这种变化也是影响危机的重要因素。(2)贸易网络演化对金融危机的预警作用与贸易收益不平衡有关,而失衡风险的不断累积最终会导向金融危机。(3)金融危机周期与重要贸易体之间的收益失衡程度存在对应关系,并且金融危机对具有劣势收益的贸易体更易造成冲击。上述结论说明,分析贸易网络结构的变化可以成为金融危机预警的新工具,且其变化所反映的贸易失衡也为预判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以及优化贸易政策提供了参考。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谭亚波  
2017年11月出版/58.00元ISBN 978-7-5201-1332-8本书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全球和主要区域的有向贸易网络,对金融危机在国际贸易网络中的传染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在国际贸易网络中的传染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国
关键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魏彦杰  钟娟  邢孝兵  
2008-2009年国际贸易的急剧衰退究竟是金融危机的结果,还是贸易体系在危机前就已积累的内在失衡?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金融危机的成因以及隐藏于贸易体系中的金融危机预警信号。文章利用贸易网络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贸易网络演化对金融危机的早期预警作用,以及这一预警作用产生的根源,从而揭示了贸易网络演化与金融危机之间的深层关系。研究发现:(1)某些贸易网络结构的变化确实是金融危机的早期信号,而且这种变化也是影响危机的重要因素。(2)贸易网络演化对金融危机的预警作用与贸易收益不平衡有关,而失衡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姚星  吴怡  吴钢  
本文基于Eora 26数据中189个国家(地区)的投入产出数据构建了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网络,并基于整体和个体视角分解测度服务贸易网络的基本结构特征,同时重点考察金融危机对中国服务进出口部门发展的动态影响。此外,本文基于全球产业支撑网络的视角引入本国附加值率指标,对2004-2013年间中国服务贸易核心产业发展地位进行了测度,明确了异质性服务贸易部门提升发展地位的着力点。研究发现,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陷入"低附加值率陷阱",服务贸易结构尚不具备较强的危机抗性,并且服务贸易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粗放型"特征,服务贸易关系发展倾向于开拓新兴市场,量增而非质升。"十三五"时期应当加快结构调整,推动服务贸易质量...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戴翔  
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危机冲击下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贸易冲击效应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波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发中国经济增长波动,但这种影响十分有限,解释力不足10%。本文认为,将危机冲击下贸易出现的暂时性"崩溃"视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脆弱性,将贸易波动可能引发经济波动的风险过分夸大,并由此主张转变中国外向型发展模式为内需主导型,是片面的、错误的。危机后继续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中国经济乃至区域协调发展,应是我们坚持的基本战略取向。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邓慧慧  徐昊  王强  
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产生系统性冲击。本文基于ADB-MRIO2022数据库,应用前沿的有向加权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刻画2010—2021年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特征、动态演化趋势和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增加值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变化,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一国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的区域化属性逐渐增强,其中美洲地区(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最为明显,美国正逐步分散贸易风险,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降低其主导的局域网络脆弱性,而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过大,不利于以中国为主导的局域网络应对特定性冲击。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中占据中心地位,但在高技术制造业网络中还有进一步上升空间。发展数字经济在总体上有利于提高一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中对核心资源的控制能力,占据“织网者”优势,扩大贸易影响力,但仅对处在网络中心与近中心的国家的接近中心性有显著促进作用。新兴经济体要打破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封锁困境,必须提升增加值贸易流量与价值创造能力,实现主要出口对象国相对多元化。本文发现逆全球化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具有长期结构性特征,揭示了利用数字经济推动我国制造业从中低端迈向高端,充分释放自身蕴藏的巨大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孔祥智  钟真  毛学峰  
经济危机通过制造资金流动不畅、消费需求下降、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带来了显著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农产品进口迅速上升,出口不断受阻,贸易逆差逐步扩大。这不仅对国内农产品市场带来了较大冲击,还导致了优势农产品效益的大幅下降。经测算,从2007年4月~2009年7月,中国农产品进口和出口因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分别增加了133.6亿美元和减少了86.45亿美元,同期中国农民的收入也下降了6.76%~14.48%。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进一步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中国农业所面临的挑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莹莹  程宝栋  尤薇佳  郑文迪  
【目的】厘清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的动态演化特征,为各国(地区)原木贸易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全局、局部和个体3个层面,对2000—2018年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的结构特征和格局演变进行分析,并从网络地位和贸易模式两个方面探讨中国在全球原木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变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原木贸易网络规模不断拓展,网络内部贸易关系稀疏程度相对平稳,但平均贸易额上升明显。不同年份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的板块构成不同,板块内部联系趋于紧密,核心国家(地区)趋于"抱团",但板块间联系逐渐减少,板块间"俱乐部"效应显著下降。不同国家(地区)的核心度变化趋势不同,中国、印度等国家(地区)核心度上升明显,中国于2011年超越美国,居于核心度首位,而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国家(地区)核心度则呈下降趋势;中国个体网络规模不断提升,"桥"的作用明显,但结构洞效应有所弱化。原木产业内贸易规模不断提升,贸易伙伴以"边缘型"国家(地区)为主。贸易逆差不断减小,进口依存度有所提升。【结论】各国(地区)应根据自身和整体网络特征,采取各种措施优化原木贸易网络,推动国际物流互联互通,优化贸易路线,减少运费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为高效、便利、低成本的原木贸易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作为原木需求最为旺盛的国家,要根据自身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在全球原木贸易网络中的话语权,不断优化原木贸易网络,降低对单个国家(地区)的进口依赖,维护国内木材安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方国柱  祁春节  顾雨檬  徐东普  
[目的]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理清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演变的特征及趋势,对于及时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风险、提高国际循环利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1996—2021年世界农产品贸易数据,该文从总体——行业——加工程度三个维度分别构建了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定量分析了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的格局演化及重要节点特征。[结果](1)各国间农产品贸易关联日益加深,处于核心地位的国家数量显著增加,以美国为代表的单中心主导地位被削弱,但由少数国家主导全球农产品贸易的情形并未改变。(2)中国在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中地位显著提升,点度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均位于前列,但中介中心度处于较低水平,说明中国对全球农业资源和市场的掌控能力依然不足。(3)各国在不同细分行业中的地位呈现明显的异质性,大多数国家的进口集中于少数贸易伙伴的少数产品,加工贸易逐渐成为全球农产品贸易的主流,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贸易成为各国农业贸易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结论]为此,应持续优化农产品贸易布局,拓展与亚洲、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的贸易,不断提升农业全球价值链地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莹莹  程宝栋  尤薇佳  郑文迪  
【目的】厘清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的动态演化特征,为各国(地区)原木贸易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全局、局部和个体3个层面,对2000—2018年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的结构特征和格局演变进行分析,并从网络地位和贸易模式两个方面探讨中国在全球原木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变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原木贸易网络规模不断拓展,网络内部贸易关系稀疏程度相对平稳,但平均贸易额上升明显。不同年份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的板块构成不同,板块内部联系趋于紧密,核心国家(地区)趋于“抱团”,但板块间联系逐渐减少,板块间“俱乐部”效应显著下降。不同国家(地区)的核心度变化趋势不同,中国、印度等国家(地区)核心度上升明显,中国于2011年超越美国,居于核心度首位,而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国家(地区)核心度则呈下降趋势;中国个体网络规模不断提升,“桥”的作用明显,但结构洞效应有所弱化。原木产业内贸易规模不断提升,贸易伙伴以“边缘型”国家(地区)为主。贸易逆差不断减小,进口依存度有所提升。【结论】各国(地区)应根据自身和整体网络特征,采取各种措施优化原木贸易网络,推动国际物流互联互通,优化贸易路线,减少运费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为高效、便利、低成本的原木贸易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作为原木需求最为旺盛的国家,要根据自身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在全球原木贸易网络中的话语权,不断优化原木贸易网络,降低对单个国家(地区)的进口依赖,维护国内木材安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晴晴  孟勇  王涛  
根据世界投入产出表构建全球中间品贸易矩阵,对全球中间品贸易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社会网络图、中心性以及核-边缘分析法跟踪研究全球中间品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变迁,通过凝聚子群划分结果跟踪全球中间品贸易的结构演变。研究表明:(1)全球中间品贸易规模持续增加,中国的中间品贸易占全球比例在逐年增加,同时,中国中间品贸易依赖程度先增后减,最终低于美国,说明中国中间品贸易优势地位提升显著;(2)欧盟在全球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始终占据核心地位,美国的中间品贸易影响力在缩小,中国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3)全球中间品贸易可以分为4个子群,其中亚太地区群和发达国家群相对稳定,欧盟、美国和中国的子群结构在持续发生变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许南  李建军  
本文利用全球价值链升级理论,在系统界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内涵的基础上,依据统计资料和问卷调查结果,对国际金融危机前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状况和国际金融危机后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加工贸易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升级态势,但总体来说还处于"微笑贫困陷阱"境况。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本土加工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吸收能力较低等实际情况,使我国加工贸易进一步升级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从宏观、中观的角度探讨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所需的国家、区域以及产业环境的培育措施,同时从加工贸易企业的微观竞争优势培育角度提出了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朝怡   李原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波谲云诡,分析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及特征,进一步测度中国贸易的外部效应,对于研判和测度国际贸易环境,稳固我国对外贸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编制了全球贸易流量表(GTFT),其次分析了全球贸易网络特征,最后构建了模拟系统模型(GTFTS-SE)以预测分析外部环境对中国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全球贸易格局呈现“三足鼎立”态势,亚洲、北美、欧洲板块分别形成了以中国、美国、德国为核心的三大贸易圈;第二,中国大陆在全球贸易网络中具有明显优势,出口影响力排在全球首位,进口影响力居于全球第二;第三,通过模拟俄乌冲突、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的影响,发现大多数国家(地区)的贸易均受到较大冲击,但中国贸易仍能维持稳定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