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81)
2023(6522)
2022(5526)
2021(5466)
2020(4640)
2019(10461)
2018(10434)
2017(19430)
2016(10637)
2015(12345)
2014(12081)
2013(12499)
2012(11809)
2011(10825)
2010(10815)
2009(10385)
2008(10391)
2007(9025)
2006(8261)
2005(7855)
作者
(31564)
(26527)
(26408)
(25489)
(16877)
(12732)
(12005)
(10470)
(10237)
(9461)
(9442)
(8957)
(8757)
(8693)
(8503)
(8351)
(8071)
(7738)
(7695)
(7405)
(6792)
(6445)
(6436)
(6060)
(5900)
(5864)
(5800)
(5677)
(5480)
(5397)
学科
(46112)
经济(46052)
管理(28089)
(25010)
(18903)
企业(18903)
方法(18279)
中国(16869)
数学(16384)
数学方法(16190)
(12599)
(12058)
贸易(12050)
(11892)
(10889)
(10585)
(10564)
(8995)
银行(8980)
(8702)
(8476)
金融(8476)
业经(8412)
农业(8000)
环境(7798)
(7581)
(7446)
(7119)
资源(7117)
关系(6955)
机构
大学(157328)
学院(153354)
(72911)
经济(71669)
研究(64734)
管理(53881)
中国(52862)
理学(44709)
理学院(44170)
管理学(43503)
管理学院(43218)
科学(38146)
(35537)
(34530)
(33581)
研究所(31124)
中心(28357)
(27417)
财经(25885)
经济学(23965)
北京(23939)
(23759)
(23195)
(22833)
经济学院(21538)
农业(21401)
业大(20748)
科学院(20682)
(20279)
师范(20071)
基金
项目(98058)
科学(76622)
基金(73362)
研究(70637)
(66079)
国家(65638)
科学基金(53837)
社会(46325)
社会科(43989)
社会科学(43979)
基金项目(37216)
(33835)
自然(33665)
自然科(32744)
自然科学(32731)
自然科学基金(32150)
资助(31705)
教育(30855)
(30324)
编号(26511)
(23507)
成果(23245)
重点(22807)
中国(22439)
(21950)
国家社会(20996)
教育部(19786)
(19395)
课题(18802)
科研(18702)
期刊
(82279)
经济(82279)
研究(52286)
中国(34868)
学报(26891)
(25296)
(24842)
科学(24392)
管理(21380)
大学(19362)
(18626)
金融(18626)
学学(17938)
农业(17429)
经济研究(14439)
财经(13511)
教育(13508)
(12400)
国际(11866)
(11851)
问题(11433)
世界(10911)
技术(10661)
业经(10565)
(10202)
图书(9081)
资源(8908)
技术经济(7325)
理论(6945)
统计(6894)
共检索到253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一丁  
现今,全球微生物遗传资源培育保藏机构之间的"联网"状态及"共享"微生物遗传资源出现的技术、制度基础为全球微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了技术标准、条件及行为规则,其文本载体主要为示范协议、行为准则和实践手册。这既是全球各微生物遗传资源培育保藏机构长期以来关于获取和惠益分享活动的智慧成果总结,又是对《生物多样性公约》《名古屋议定书》等国际法律文件规定所进行的行业实践。我国微生物遗传资源获取管制领域呈现"行业管理体系领先于行政监督管理体制""行业获取实践领先于官方政策、法律制定"等特征。这些特征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面临微生物遗传资源行政监督管理体制疏失,微生物遗传资源获取管制专项政策、法律缺位及行业获取规范缺陷等问题。结合示范协议、行为准则和实践手册现状分析,本文认为我国既要注重微生物遗传资源行政监督管理体制、法制建设等外部体制、规范创设构建,还要重视微生物遗传资源培育保藏机构行业获取规范等内部规则完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秦天宝  
为了公平合理分享确保遗传资源的惠益,很多生物多样性大国在199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基础上,采用公法管制的模式来调整遗传资源ABS问题。在此框架下,各国又采取了修订/解释、综合性立法、专门立法以及超国家立法等四种形式。这几种立法形式各有千秋,但其趋势是制定专门的立法,具体步骤是先制定行政法规,待条件成熟后逐步过渡为国家立法。这一趋势,值得我国相关立法借鉴。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志宏  吕柳新  
以根瘤菌 -豆科植物共生体系为主要代表 ,综述了近年来在结瘤固氮分子遗传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进展 ,特别是共生双方与结瘤、固氮有关的基因的定位、表达与调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吴佳芯   李邵宇   韩国栋  
荒漠草原是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气候条件恶劣和长期不合理人为干扰,导致荒漠草原退化严重。微生物熵是反映微生物利用碳氮磷养分的关键因子,土壤酶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动力,在土壤养分转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各生态系统关于在不同放牧梯度下微生物熵和土壤酶耦合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熵进行分析。为探究不同放牧梯度下,土壤碳氮磷获取酶、土壤微生物熵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随放牧强度增加,土壤微生物熵碳氮磷含量及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β-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呈降低趋势。2)土壤碳氮磷获取酶与土壤微生物熵碳氮磷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3)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熵磷、土壤最大持水量和微生物熵碳是土壤酶活性的关键驱动因子。本研究为探索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长期放牧养分循环机理以及草地生态系统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洪云  董海龙  芮亚培  刘海平  
以印度《生物多样性法》和《生物多样性条例》为研究对象,着重梳理其主要内容,以期对中国生物遗传资源立法有所借鉴。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灵斌  罗贤春  
促进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是实现政府信息化的需要。文章概述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闫海  吴琼  
公平合理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而产生的惠益是199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主要议题之一。根据中国国情并借鉴国际立法经验,中国生物遗传资源惠益分享法制建设应当采取国家主导模式,并配合一定的合约安排。惠益分享不仅应当考虑货币惠益,还应当将纳入对加强中国科技机构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中长期非货币惠益。通过国家为主、实际提供者为辅的共同商议条件制度明确对生物遗传资源及其衍生品的商业使用和其他使用而产生的利益的分享的条件、义务、程序、类型、期间和分配方法与机制等,并建立非营利的国家信托基金加强对惠益的管理。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黄应申  
简要介绍基于信息共享的新兴出版模式——开放获取的定义,其自由获取、免费获取的基本特征以及开放获取的两种实现途径:开放获取期刊和作者自存档。分析开放获取对科研工作的影响和该出版模式的局限性,最后介绍国内外主要生物医学信息开放获取的途径以及相关生物医学信息网络资源。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肖颖  陈舒奕  邹媛媛  谢秀银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出口水产品的微生物质量安全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对检验检测技术、企业管理体系建设、自检自控水平、国际贸易环境4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通过转换科研成果提升检测技术、对出口水产品生产流通的全程监控、整合企业检测资源加强企业自检自控执行力度、制定出台优惠政策促进水产企业实现产业升级、依托风险数据分析建立质量安全信息平台以增强国际竞争力等对策,为规范生产过程,提升水产品质量,助力水产企业成功转型,应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日益严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泽真  
生物遗传资源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性物资。生物遗传资源的获取和惠益分享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世界各国采用的遗传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类型,主要有专利保护、植物育种者权利保护和农民权保护。中国宜采用组合保护的方式,确认遗传资源为国家所有,确立遗传资源权制度、植物品种权利制度以及专利制度,以加强遗传资源的保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鹏  仝月月  刘会超  尹鑫  刘将军  贺喜  宋泽和  张海涵  
【目的】研究黄羽肉鸡种蛋孵化过程中卵黄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变化和功能,及卵黄微生物对肉鸡胚胎肠道早期微生物定殖的影响。【方法】选取35周龄黄羽肉鸡种蛋100枚,放置在全自动孵化箱中孵化。种蛋入孵前对孵化箱进行清洁消毒,检查内部通风系统和湿度控制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孵化温度控制在(37.5±1)℃,湿度控制在(60±10)%。在种蛋孵化的第7、11、15和19天随机选取6枚种蛋在无菌操作台中剥去蛋壳及尿囊膜,使胚胎露出卵黄囊后通过无菌注射器刺入,收集卵黄样品。在孵化的第19和21天在超净工作台中使用经灭菌的手术刀和镊子解剖鸡胚,切开鸡胚腹部后收集胚胎中全肠道样品。样品采集后迅速放入液氮中速冻,随后转入-80℃冰箱中保存待测。对卵黄微生物进行DNA提取,并进行16s rDNA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1)黄羽肉鸡种蛋卵黄中存在丰富的微生物区系,共注释到4 305个OTU(operational taxonomical unit),在不同孵化时间点卵黄和胚胎肠道中微生物共具有18个门(Phylum),34个纲(Class),53个目(Order),89个科(Family),126个属(Genus)。门水平上主要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re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等,属水平上以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水杆菌属(Aquabacterium)、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等为主;2)黄羽肉鸡种蛋卵黄微生物区系在不同孵化阶段的Alpha多样性中Chao1指数(P=0.027)和Shannan指数(P=0.043)出现显著差异。随着孵化时间的推移,卵黄微生物区系趋于稳定,同时卵黄中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相对丰度不断提高,在E07、E11、E15和E19分别为0.53%、0.84%、1.43%和3.10%。卵黄微生物区系在属水平上主要包括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水杆菌属(Aquabacterium)等;3)黄羽肉鸡种蛋卵黄微生物功能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脂类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代谢等;4)黄羽肉鸡种蛋卵黄微生物区系和胚胎肠道微生物区系在门水平上均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为主,在属水平上均以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水杆菌属(Aquabacterium)、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为主。【结论】黄羽肉鸡种蛋卵黄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种群,其对卵黄营养物质吸收代谢及胚胎肠道早期微生物区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肖西祥  
微生物领域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文本中,权利要求通常仅含有微生物保藏编号,而无其他对微生物进行表征的文字信息。申请人在提交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保藏时,现有规则下,保藏单位并无义务对微生物的准确性进行鉴定,由此带来微生物实际保藏材料不准确、保藏机构权责界定不清、权利要求范围争议大、侵权比对困难等系列潜在问题。基于当前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迅速发展、成本大幅下降的现状,有必要对专利程序微生物保藏规则进行完善,通过增加保藏程序中的复核鉴定步骤,以增强微生物专利的公示有效性和稳定性。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刘燕  蔡群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从因特网上获取教学资源已日渐成为广大师生的一种迫切需求。本文总结出获取因特网教学资源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广大师生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获取因特网教学资源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萧怀志  
从根本上讲,数字图书馆是适应新的技术发展形势。特别是因特网的发展形势而构造的一个象传统图书馆一样的有序化的网上资源组织和检索系统。传统图书馆之所以能有效地对信息实施控制是因为传统的文献信息能被图书馆纳入统一的严密的控制体系,并发展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组织与检索的方法。换言之,传统的图书馆对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