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7)
2023(1635)
2022(1336)
2021(1169)
2020(978)
2019(2081)
2018(2044)
2017(4142)
2016(2150)
2015(2349)
2014(2446)
2013(2402)
2012(2200)
2011(2098)
2010(2186)
2009(2266)
2008(1883)
2007(1509)
2006(1428)
2005(1381)
作者
(5872)
(4727)
(4608)
(4566)
(3041)
(2164)
(2118)
(1936)
(1738)
(1738)
(1589)
(1589)
(1556)
(1530)
(1513)
(1509)
(1496)
(1396)
(1337)
(1299)
(1205)
(1172)
(1150)
(1086)
(1055)
(1038)
(1032)
(988)
(983)
(970)
学科
(7952)
经济(7940)
管理(7128)
(6765)
金融(6763)
(6300)
银行(6299)
(6127)
(6003)
(5152)
企业(5152)
(4874)
(4829)
中国(4161)
(3603)
体制(2982)
方法(2906)
数学(2761)
数学方法(2749)
(2689)
财务(2682)
财务管理(2675)
中国金融(2631)
企业财务(2588)
制度(2233)
(2233)
(2114)
财政(2058)
(1768)
地方(1711)
机构
学院(29479)
大学(29128)
(14987)
经济(14655)
中国(11101)
研究(11033)
管理(10257)
(9138)
理学(8360)
理学院(8287)
管理学(8219)
管理学院(8159)
财经(6557)
(6086)
金融(6015)
(5968)
(5962)
银行(5849)
(5681)
中心(5619)
(5462)
(5317)
经济学(5207)
人民(5123)
科学(4983)
财经大学(4914)
经济学院(4688)
研究所(4661)
国人(4620)
中国人(4592)
基金
项目(17739)
研究(14224)
科学(14067)
基金(13205)
(10977)
国家(10902)
科学基金(9401)
社会(9360)
社会科(8970)
社会科学(8969)
基金项目(6604)
(6442)
教育(6280)
资助(5890)
编号(5592)
(5389)
自然(5337)
自然科(5232)
自然科学(5231)
成果(5156)
自然科学基金(5130)
(4580)
(4379)
(4231)
课题(4086)
重点(4021)
国家社会(3996)
(3851)
(3850)
教育部(3849)
期刊
(16911)
经济(16911)
研究(11825)
(10036)
金融(10036)
(7628)
中国(5753)
管理(4145)
(3705)
财经(3652)
学报(3340)
经济研究(3174)
科学(3097)
(3090)
大学(2844)
学学(2751)
教育(2323)
业经(2249)
国际(2131)
问题(2040)
农业(1960)
理论(1915)
(1911)
技术(1906)
改革(1681)
(1681)
实践(1674)
(1674)
世界(1558)
财会(1452)
共检索到50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皮埃尔·奥利维尔·古林查斯  王宇  
世界经济正在走出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的阴霾,但挑战依然存在。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经济增长放缓、金融风险上升、通货膨胀高企等问题不容忽视。为此,货币政策方面,应以抑制通货膨胀为重点,稳定货币金融体系;财政政策方面,应进行财政整顿,重建财政缓冲机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志洋  
面临低通货膨胀率的环境,2008金融危机表明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稳定金融体系存在局限性。其原因在于,传统宏观经济理论忽略了金融冲击对实体经济的传导,且货币政策忽视了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不同步问题,进而忽略了金融体系的失衡,因此导致宏观审慎监管的角色缺失。本文从宏观审慎的视角,分析货币政策与金融体系稳定的关系,认为货币政策应专注于经济体的调控,金融体系的稳定应由宏观审慎监管负责,且两个部门既要相对独立,又要密切联系,这样才能保证整体经济健康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志洋  
面临低通货膨胀率的环境,2008金融危机表明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稳定金融体系存在局限性。其原因在于,传统宏观经济理论忽略了金融冲击对实体经济的传导,且货币政策忽视了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不同步问题,进而忽略了金融体系的失衡,因此导致宏观审慎监管的角色缺失。本文从宏观审慎的视角,分析货币政策与金融体系稳定的关系,认为货币政策应专注于经济体的调控,金融体系的稳定应由宏观审慎监管负责,且两个部门既要相对独立,又要密切联系,这样才能保证整体经济健康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洪  
马来西亚在取得独立以后,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国内经济发展成就显著,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对外贸易总额持续扩大,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马来西亚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经济环境的原因,又有政府经济政策的调节作用。其中,金融体系作为国内投资活动中资金不足者和资金剩余者之间的中介,在提高国内储蓄,增加资金供给,稳定经济增长,平衡国内外经济关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拟对战后马来西亚金融体系的发展变化,货币政策的演变过程以及金融发展对国内经济增长的作用作一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锡良  周青华  
稳定货币: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系刘锡良,周青华在《纸币契约与货币政策目标》(载于《金融研究》1995年第9期,以下简称《纸币》)一文中,陈彩虹同志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论述了纸币的本质是"一纸契约",并由此推论中央银行的职能是"确定契约代表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俊培  卢盛峰  
基于1997-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财政宏观政策在发挥经济稳定功能中的实际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2)现行财政宏观政策并未有效发挥经济稳定作用,即财政收入政策只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物价稳定和防止通胀的功能,而支出政策的经济稳定功能也只体现在经济产出增长方面;(3)进一步分周期波动阶段分析表明,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因此,要充分有效发挥财政宏观政策的经济稳定功能,需要深化财政体制以及相应的经济体制改革。同时,不能过度依赖宏观调控,应该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微观制度安排的完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颖  陆磊  
以全球金融危机为转折点,中国的经济金融运行出现了诸多新迹象,其中的突出问题是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一方面,银行业总资产突破100万亿元,相伴随的却是连续两年的实体经济部门融资难;另一方面,在经济下行期和负利率背景下,银行业获得了较高的利润。据此,本文提出如下观点:第一,普惠制金融体系建设的滞后性导致了融资集中和系统性风险积聚,过多的金融资源集中于政府项目和投机领域;第二,普惠制金融体系建设有助于通过分散金融资源配置以换取更为稳定的金融环境;第三,如果金融业侧重中小经济主体融资,则整体盈利水平还将进一步提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宝伟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形成的以美元为主的全球不均衡货币、金融体系,是国际流动性膨胀的根本原因,也是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个背景,本文着重阐述在这个体系下,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汇率问题、资产价格波动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孟亮  李明贤  
金融体系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起“中介”作用,货币渠道过程是通过金融市场从货币政策冲击到市场零售利率的价格传导过程,信贷渠道是通过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的数量传导过程。完善我国金融体系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同时也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我国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时应该考虑区域金融差异的客观事实。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ROGERS John  
“去美元化”逐渐成为当前世界的重要现象。理解国际金融体系的主要特征、美国的货币政策、美元的主导地位,有助于理解“去美元化”现象,进而认识并应对其可能的重要影响。本文通过讨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最近收紧政策的背景以及未来几年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前景,分析了美元主导地位的构成,进而讨论了全球“去美元化”的前景。本文为ROGERS John教授2023年6月17日在成都举行的中国西部国际金融峰会上的演讲,本刊编译此文,以飨读者。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何问陶  唐珺  
AFDP 2 0 0 3年度论坛以金融体系的稳定 :政策与挑战为主题 ,特别在金融体系稳定的评估和实现上 ,对中国的现状进行了有益的分析 ,并相应提出了措施建议 ,从而为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全面、深刻的研究范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格平  殷剑峰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曲凤杰  
金融危机使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弊端显现: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内在缺陷、国际监管体系不完善、国际金融组织架构不能反映世界经济力量的对比。以此次金融危机为契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但是,直到目前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几乎在所有的行动计划中均未触及。本文认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与以往历次国际货币体系调整一样不会是主动改革的结果,而主要是对既成事实的确认。未来10年内,美元作为主要国际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的状况不会改变,国际货币体系不会出现"多极"格局,最理想的结果是仍然保持"二极",但开始呈现向"三极"或多极过度的发展态势。人民币能否成为"一极"很大程度还取决于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实绩和人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治文  庄雷  赵成国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全球金融市场支付方式发生着巨大变化,新兴产生的数字货币正对传统货币金融体系产生重要影响。根据数字货币对传统货币发行与流通带来的影响,分别分析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账数字货币和中心化的法定数字货币对当前货币支付体系、货币供需和金融稳定等所产生的效应,并对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玲慧  韩武闯  
从金融创新隐含的金融风险角度出发,从四方面深入探析了金融创新对金融体系稳定性可能产生的威胁,以期对金融创新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并为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一定的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