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93)
- 2023(5653)
- 2022(4353)
- 2021(4168)
- 2020(2872)
- 2019(6443)
- 2018(6458)
- 2017(11454)
- 2016(6066)
- 2015(6745)
- 2014(6573)
- 2013(6197)
- 2012(5648)
- 2011(5070)
- 2010(5190)
- 2009(4968)
- 2008(4956)
- 2007(4383)
- 2006(3759)
- 2005(3500)
- 学科
- 济(23101)
- 经济(23073)
- 管理(18254)
- 业(15201)
- 企(13503)
- 企业(13503)
- 理论(7952)
- 方法(7420)
- 业经(7249)
- 农(6929)
- 中国(6611)
- 财(5852)
- 学(5750)
- 教育(5636)
- 数学(4886)
- 农业(4863)
- 数学方法(4791)
- 制(4611)
- 教学(4566)
- 融(4532)
- 金融(4531)
- 和(4441)
- 银(4351)
- 银行(4351)
- 行(4160)
- 贸(4000)
- 贸易(3995)
- 易(3873)
- 务(3824)
- 财务(3818)
- 机构
- 学院(85144)
- 大学(83259)
- 济(32126)
- 经济(31333)
- 管理(29874)
- 研究(27660)
- 理学(25390)
- 理学院(25109)
- 管理学(24701)
- 管理学院(24530)
- 中国(21357)
- 京(17808)
- 财(16011)
- 科学(15560)
- 江(13553)
- 范(13073)
- 师范(12967)
- 所(12622)
- 中心(12586)
- 财经(12500)
- 北京(11383)
- 研究所(11355)
- 经(11301)
- 州(11038)
- 院(10583)
- 技术(10512)
- 师范大学(10333)
- 农(10175)
- 经济学(10064)
- 职业(9899)
- 基金
- 项目(54026)
- 研究(45133)
- 科学(42229)
- 基金(36836)
- 家(31243)
- 国家(30897)
- 社会(27829)
- 科学基金(26421)
- 社会科(26140)
- 社会科学(26136)
- 教育(22231)
- 省(21678)
- 编号(20058)
- 基金项目(18561)
- 划(17821)
- 成果(17112)
- 课题(14586)
- 自然(14583)
- 自然科(14168)
- 自然科学(14165)
- 自然科学基金(13909)
- 资助(13895)
- 年(13047)
- 重点(12675)
- 项目编号(12219)
- 性(11951)
- 发(11946)
- 创(11885)
- 部(11823)
- 国家社会(11422)
共检索到131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卿
全球安全倡议是习近平主席对当今世界安全形势深刻思考而提出的一个重要倡议,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在国际安全领域运用的集中体现,为全球安全理论建设和国际安全合作实践贡献中国智慧和时代精华。全球安全倡议内涵和外延丰富,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它植根于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实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国际安全观,是对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还是对西方地缘政治安全理论的超越。这一重要倡议具有深刻思想性、战略性、时代性、开放性,为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行动指南。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邢丽菊 鄢传若斓
全球文明倡议提出后,与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一道共同成为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全球文明倡议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严密的内在逻辑,体现了文明的多样性、共通性、发展性、实践性特征。全球文明倡议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强大支撑,对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实践过程中,要进一步建立全球文明对话交流平台,加强双多边文化合作机制建设,推动全球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各国友好交往,共同为人类文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洪向华 冯文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六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全球发展倡议,科学全面地阐述了世界为什么要发展、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全球发展倡议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聚焦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追求的主题;是对西方发展主义的超越和扬弃,彰显了致力于人类共同发展的大国韬略;着眼“发展”这一时代重大课题,是自身发展寓于全球发展的必然抉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等三大倡议。未来,还需在发展理念的深化、机制的对接、平台的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全球发展倡议从“大写意”向“工笔画”跨越与转变,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重塑、世界发展新格局的构建作出更大的贡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明国
全球安全倡议是中国为全球安全提供的重大国际公共产品,是中国在全球安全治理领域的重大观念变革。全球安全倡议的落实不仅需要共同安全观念的确立,同时还需要逐步制度化,从制度层面进行有效设计和构建。现实结构论倡导权力逻辑下的构建路径,理性设计论倡导利益逻辑下的构建路径,制度话语论倡导话语逻辑下的构建路径,这些为全球安全倡议的国际制度构建提供了启示。本文基于“从观念变革到制度建设”的一般理论逻辑,认为全球安全倡议的制度构建路径可尝试建立在空间维度、关系维度和演进维度基础之上。具体而言,可以从全球—地区的空间维度、安全—发展的关系维度、非正式—正式的演进维度出发,构建出倡议制度化的三维分析框架,实现上下联动、内外统筹、三维并举。在空间维度,要坚持联合国核心地位,加强地区层面、跨国界次区域层面制度建设;在关系维度,要统筹安全与发展,关注国家安全与个人安全,并协调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在演进维度,要推动全面提升制度综合能力的制度建设进程。最终形成“三端支撑、三足鼎立”的国际安全制度体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小沁 潘子阳
国际安全形势正处于变乱交织的十字路口,中国郑重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为完善全球安全治理、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提供了安全公共产品。全球安全倡议与上海合作组织具有高度耦合性,落实全球安全倡议是上海合作组织提升安全治理效能的应有之义。百年变局下欧亚地区安全公共产品的供求失调,增加了地区安全治理的系统性风险。作为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先行示范平台,上海合作组织从机制对接、安全共识、大国关系和热点问题着手,持续优化地区安全治理体系,提升了安全市场的有效供给。在全球安全倡议的建设性引领下,欧亚地区正从“治理失衡”到“协同共治”演进,逐渐形成了推动倡议落地见效的上海合作组织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屈廖健 刘宝存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施对我国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的培养结构和培养内容提出了现实要求。当前,我国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的培养逐渐专门化、制度化,但面对新的要求仍存在复合人才培养不足、国家和区域覆盖不全、组织与师资队伍结构固化、学科归属不明等问题与挑战。基于现状和问题,可从国家层面、院校层面以及学科知识层面出发,开展多维度的政策支持与全面布局,建立跨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强调多元化的学科知识和实践经历,全面系统地开展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工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静 徐曼
当前,世界经济仍未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中走出,经济增速低迷,贸易自由化受阻,南北差距显著,利益分配差距悬殊。全球经济格局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并存在发展模式中的增长动力不足、合作模式中的失衡现象突出、治理模式中的变革能力落后等问题。本文认为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塑造新型全球经济格局带来新契机,通过构建与时俱进、创新绿色的全球经济发展体系,公平包容、互联互通的全球经济合作体系,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为重构全球经济格局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案。世界各国应就共建共享、合作共赢这一发展理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全球经济格局 合作共赢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玫
全球化带来了世界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但当前"全球化逆转""全球化逆动"等一些热点问题也给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很多挑战。通过梳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国际背景,指出了"一带一路"现有研究中的误区;提出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路径选择,即蓝海全球化与陆路全球化。最后提出应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分梯度推进全球治理:首先要平稳度过经济周期的调整阶段,提升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资协同发展的新优势;继而构建由中国主导的话语体系,探索国际认可的全球治理方案;最终提升区域内互联互通,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终目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育锋
技术进步及其应用改变了职业内容与结构,对就职者提出了能力新要求。包括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世界经济论坛和世界银行在内的国际组织分别提出了开发关键能力、就业能力、人类技能以及高级认知能力等倡议,包括德国和澳大利亚在内的国家还将这种能力的开发融入了相关制度并付诸实践。我国职教需强化面向未来的能力开发概念,改革教学制度、内容与方法,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职业 能力 国际 倡议与实践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段艳丰
科学诠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旨趣,是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健康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丝路精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和合"思想的传承和发扬、是基于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新时代丝路精神的弘扬要凝聚思想共识,扩大丝路精神弘扬的影响力;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展现丝路精神弘扬的生命力;有序推进国际合作,提升丝路精神弘扬的实践感染力;坚持新发展理念,发掘弘扬丝路精神的创造力。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芳芳 张倩 程宝栋 熊立春 侯方淼
全球价值链重构是发展中国家突破"低端锁定"困境,进而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全球价值链存在着重构可能性。从理论上来讲,全球价值链重构是在禀赋变动、技术变革和制度重构三种力量协同作用下不断向横纵延伸的动态、复杂过程。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正使三种力量得以积蓄并爆发,成为全球价值链重构的突破口。未来,中国需要发挥领头羊作用,借力"一带一路"平台,顺应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与沿线国家进行差异化产业合作;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推动沿线国家创新资源共享;创新、整合国际经贸规则;不断推动要素资源的全球配置与重组进程。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全球价值链 重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宋婕 戴翔 万广华
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尤其是面临发达国家对中国价值链升级进行“堵截”以及自身传统低成本优势不断弱化的挑战,中国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价值链攀升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提升中国价值链相对地位方面的确存在显著正向作用,且对中高端技术制造业行业促进作用要甚于对低端技术制造业行业,对传统服务业的促进作用则要甚于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因此,中国应该坚定不移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且应增强自身在中高端技术制造业行业的实力,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继续发挥传统服务业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的“粘合”功能,如此才能更好地引领“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构建,进而实现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目标。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全球价值链 价值链攀升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崔文星 黄梅波
以经济无限增长为核心要义的发展主义在欧洲启蒙运动过程中伴随着资产阶级的崛起而逐渐形成,并在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扩张过程中逐渐成为“全球性信仰”。西方发展主义蕴含的一元中心和二元对立发展观在推进人类进步的同时,造成了国内与国际层面的公平缺失以及人与自然的矛盾。理论层面,以多元一体和命运与共为核心要义的“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发展优先”,继承了西方发展主义的合理要素。与此同时,其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等理念则是对西方发展主义中“以资本为中心”“西方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等理念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成就从实践层面进一步验证了“全球发展倡议”的超越性特征,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与全球发展治理注入新的动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永霞 陈晓曦
英国“贴近实践教育研究倡议”是以提升研究质量为目标导向,推动教育研究者与从业者开展合作研究和反思性实践的一项创新举措。起源于古希腊哲学思辨的“贴近实践”概念历经演变,在英国科研评价改革的背景下,援引循证学与解释学的理论思潮,形成了对教育科学研究现实问题的独特观照。在具体推进中,该倡议选择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知识生产模式、科研质量标准、反思性行动等议题,对英国教育研究形态进行全景式扫描,并提炼出质量提升要素。尽管该倡议取得了一定实效,但也出现了成本、专业、沟通等诸多问题。破解这些问题,打造知识共建的“第三空间”,促进循证研究与反思性实践的渗透耦合,实现规律性实践向规范性实践的跨越迈进是该倡议发展的新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