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38)
2023(8301)
2022(6978)
2021(6507)
2020(5185)
2019(11863)
2018(11654)
2017(21914)
2016(11474)
2015(13499)
2014(13272)
2013(13490)
2012(13342)
2011(12568)
2010(12708)
2009(12221)
2008(11920)
2007(10618)
2006(9790)
2005(9213)
作者
(34465)
(28972)
(28915)
(27775)
(18866)
(13990)
(13105)
(11290)
(11032)
(10274)
(10211)
(9640)
(9516)
(9391)
(9256)
(8992)
(8688)
(8333)
(8306)
(7858)
(7558)
(6965)
(6929)
(6707)
(6635)
(6572)
(6250)
(6002)
(5846)
(5706)
学科
(77101)
经济(77037)
管理(29484)
方法(26236)
(24739)
数学(23200)
数学方法(22998)
中国(19705)
(18843)
企业(18843)
地方(17261)
(15334)
贸易(15326)
(14955)
(13320)
(13084)
地方经济(12646)
业经(12240)
(12210)
金融(12210)
(11471)
(11239)
(10411)
银行(10405)
(10178)
环境(10057)
关系(9820)
(9185)
(8931)
(8874)
机构
大学(187039)
学院(182158)
(96578)
经济(95108)
研究(74348)
管理(63384)
中国(58595)
理学(53257)
理学院(52562)
管理学(51846)
管理学院(51493)
(41009)
(40723)
科学(39773)
(37665)
研究所(33893)
经济学(33299)
财经(32570)
中心(31361)
经济学院(29794)
(29769)
北京(27019)
(26151)
(25571)
(24881)
(24194)
财经大学(24128)
师范(24035)
科学院(22878)
业大(20716)
基金
项目(110673)
科学(88184)
基金(84235)
研究(81747)
(73437)
国家(72944)
科学基金(61395)
社会(56877)
社会科(54205)
社会科学(54192)
基金项目(42447)
(37227)
教育(36363)
资助(36076)
自然(35929)
自然科(35127)
自然科学(35118)
自然科学基金(34528)
(32863)
编号(29484)
(26831)
国家社会(25917)
中国(25792)
成果(25681)
(25522)
重点(25337)
教育部(23602)
人文(22009)
发展(21764)
大学(21554)
期刊
(113685)
经济(113685)
研究(65561)
中国(37021)
(29753)
管理(26264)
学报(25528)
科学(25464)
(23103)
(20486)
金融(20486)
经济研究(20367)
大学(20234)
学学(18988)
财经(18206)
国际(17243)
(16983)
(16058)
农业(16027)
教育(15492)
问题(15340)
技术(14805)
世界(14686)
业经(12792)
技术经济(11099)
统计(10574)
(9481)
经济问题(8951)
(8638)
经济管理(8141)
共检索到297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茉楠  
从本质上讲,当前全球失衡,特别是中美经济失衡是在金融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全球金融中心与全球制造业中心在国际分工协作和利益分配上的失衡。本文通过中美两国的资产负债结构以及国际头寸表分析证明,全球利益分配方式已经不仅体现在经常项目上,金融利益所得也成为全球利益分配的重要渠道。全球利益分配变得更加错综复杂,美国既享受了跨国公司主导下的贸易利得,又享受了金融分工下的资本利得,是具有正财富收益的债务国,而中国是具有负财富收益的债权国,中国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的债权国地位,加快推动包括要素市场化等在内的经济金融改革,通过与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循环,提升中国经济金融竞争力,增强国民财富效应,真正提升债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黄方亮  
将贸易盈余国增强了贸易赤字国的流动性、从而引起资产泡沫并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全球失衡说近期引起了人们较多的关注。本文认为,贸易失衡、流动性失衡与国际金融危机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国际金融危机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引发的。从根源上看,全球失衡是不同发达程度经济体之间多年的产业转移与由此形成的国际分工格局所致的。在较长期的全球失衡格局下,后危机时期的国际贸易摩擦难以避免。中国应对全球失衡问题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坚持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钻石  张娟  
通过构建无限期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以封闭经济的稳态均衡为初始状态,引入中间品技术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劳动力数量和贸易关税壁垒四个外生变量,以分析动态均衡条件下国际分工与外部失衡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开放经济中资本密集型部门的技术进步、金融发展水平提高都会促进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和出口,导致境外负债的增加;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并未对国际分工和外部失衡形成影响;当比较优势为资本密集型产品时,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征收进口关税会改变比较优势和缓解这种外部不平衡。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蔡兴  肖翔  
本文发展了徐建炜和姚洋(2010)的国际分工新形态学说,认为人力资本平均水平和分布的差异是推动当前国际分工新形态形成的重要因素,进而也是全球失衡更深层次的根源。具体而言,人力资本平均水平较高、分布较分散的经济体,在金融服务业具有比较优势,进而出现经常账户的持续逆差;反之,人力资本平均水平较低、分布相对集中的经济体,在实体经济具有比较优势,进而导致经常账户的顺差。利用全世界108个经济体较长时期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主要实证结果和稳健性检验结果均支持了上述理论观点。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认识当前的国际分工新形态和全球失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珍增  陆建明  
本文以金融发展的跨国差异为基本前提,通过建立包含资本中间品生产的宏观经济框架,分析了金融发展在国际分工模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不同分工模式对全球贸易失衡的影响。根据模型可以得到两个基本结论:第一,金融发展差异是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金融发展差异提高通过加大相对价格差异提高了贸易量,但贸易收支是平衡的;第二,给定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成本形态,一旦金融发展水平超过某一特定临界值,国家间的分工就会由传统的水平分工转化为产品内垂直分工,贸易不平衡随之产生并逐渐扩大。利用分行业贸易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后认为模型具有合理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蔡兴  肖翔  
本文发展了徐建炜和姚洋(2010)的国际分工新形态学说,认为人力资本平均水平和分布的差异是推动当前国际分工新形态形成的重要因素,进而也是全球失衡更深层次的根源。具体而言,人力资本平均水平较高、分布较分散的经济体,在金融服务业具有比较优势,进而出现经常账户的持续逆差;反之,人力资本平均水平较低、分布相对集中的经济体,在实体经济具有比较优势,进而导致经常账户的顺差。利用全世界108个经济体较长时期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主要实证结果和稳健性检验结果均支持了上述理论观点。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认识当前的国际分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许坚  
比较优势原则仍然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进行国际分工定位的原则。加入WTO之后 ,中国现实的选择是力争成为国际性的现代制造业中心。中国具备成为现代制造中心的比较优势 ,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处在要素驱动转向投资、创新驱动阶段 ,“入世”与经济全球化为制造业的升级提供了巨大机遇。短中期内 ,中国不具备成为研发中心和服务中心的基础和条件 ,研发活动与服务业的发展应围绕提升制造能力而展开 ,以避免盲目性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敬  
198 0年以来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势头强劲 ,使得许多国外学者认为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继英国、美国、日本后的第四个世界工厂。但笔者认为 ,仅仅从一国出口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就判断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过于差强人意。本文运用特化系数和出口竞争力指数对中国的制成品出口进行实证分析 ,从而判断中国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 ,并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丹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结构开始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服务经济的发展上表现极为失衡,这一状态可以从全球价值链分工角度进行解释。从表象上看,发展中国家主要以制造业嵌入发达国家主导的价值链分工,由此造成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不足。在更深层面上,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着发展中国家服务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南北服务经济发展失衡的一个缩影。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服务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中国应该顺应新型分工模式的大趋势,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寻找服务经济的发展路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史耀波  
在跨国公司与FDI主导的全球产业内分工格局下,我国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参与加工贸易的模式遭受国外市场需求萎缩、贸易壁垒与摩擦升温等多重限制,加工贸易作为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中的一个链条,面临进一步的转型升级。那么,中国将定位成什么样的"世界工厂"?通往"世界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炳才  
本文在描述国际经济失衡现状的基础上,从货币制度安排、货币发行、流通与回笼角度,对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与资本项目顺差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是美元国际货币的境外发行,而资本项目顺差则是美元境外发行的回笼渠道,当前的国际经济失衡是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必然,短期乃至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根本改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正位  
国际经济失衡并不是一种新现象,不过是老问题的新面孔。失衡的调整有待于结构性、体制性问题的解决,所以其存在具有持续性从历史长河看,国际经济失衡并不是一种新现象,不过是老问题的新面孔。失衡的调整有待于结构性、体制性问题的解决,所以其存在具有持续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正位  
国际经济失衡是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失衡的源头在中心国家,这是一个配套的、综合的失衡图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