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61)
2023(8967)
2022(7619)
2021(7075)
2020(6056)
2019(13990)
2018(13565)
2017(26662)
2016(13766)
2015(15312)
2014(14909)
2013(14484)
2012(12965)
2011(11342)
2010(10763)
2009(9664)
2008(8652)
2007(6779)
2006(5387)
2005(4322)
作者
(34000)
(28642)
(28228)
(27047)
(18148)
(13742)
(13075)
(11292)
(10901)
(9687)
(9618)
(9512)
(8923)
(8632)
(8605)
(8531)
(8527)
(8295)
(8210)
(8105)
(6794)
(6701)
(6685)
(6639)
(6532)
(6380)
(6131)
(5930)
(5618)
(5539)
学科
(56606)
经济(56552)
管理(37856)
(37797)
(30653)
企业(30653)
方法(30201)
数学(27061)
数学方法(26716)
(17642)
(14314)
中国(13355)
(12116)
贸易(12114)
(11875)
业经(11428)
农业(10004)
(9623)
金融(9622)
收入(9571)
(9246)
财务(9212)
财务管理(9192)
地方(8801)
企业财务(8691)
技术(8428)
理论(8270)
(8250)
(8184)
银行(8175)
机构
大学(181625)
学院(180881)
(81871)
经济(80659)
管理(75820)
理学(67250)
理学院(66673)
管理学(65656)
管理学院(65317)
研究(55213)
中国(41628)
(36036)
(35321)
科学(30282)
财经(29840)
(27626)
中心(26769)
经济学(26743)
经济学院(24495)
业大(24417)
(24269)
(23364)
(23055)
财经大学(22857)
研究所(22393)
(21996)
师范(21813)
北京(21094)
商学(20732)
商学院(20527)
基金
项目(133093)
科学(107687)
基金(100890)
研究(98817)
(86850)
国家(86179)
科学基金(76365)
社会(66385)
社会科(63274)
社会科学(63261)
基金项目(53482)
(49966)
自然(48509)
自然科(47490)
自然科学(47479)
自然科学基金(46615)
教育(46004)
(42409)
资助(40394)
编号(38607)
(31040)
成果(29784)
重点(29741)
国家社会(28870)
(28674)
(28156)
教育部(27715)
人文(27210)
创新(26835)
科研(26054)
期刊
(76761)
经济(76761)
研究(49868)
(27533)
管理(26583)
中国(26306)
学报(23052)
科学(22911)
(19714)
大学(19128)
学学(18206)
技术(16230)
(15355)
金融(15355)
教育(15193)
财经(14227)
农业(13851)
经济研究(13630)
(12289)
业经(12126)
问题(10807)
国际(10669)
(10385)
理论(8668)
统计(8579)
技术经济(8516)
世界(8313)
商业(8042)
财会(7926)
(7822)
共检索到244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姜凌  王晓辉  
本文探讨与整合了导致全球失衡的两种重要微观机制:"恒久收入-生命周期假说"与国际分工理论,并采用最小二乘虚拟变量计量模型(LSDV),利用31个国家1980~2008年相关指标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肯定了借贷约束、股市发展、人口年龄结构、医疗福利以及工业增加值等因素对经常账户不同方向与力度的影响。这意味着,全球失衡一方面依旧可用传统的"恒久收入-生命周期假说"视角来解释,缓解全球储蓄过剩与全球失衡的治理措施应该从相关微观机制着手;另一方面,该结论说明全球失衡也是国际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的结果,各国工业化的差异和演进体现了比较优势原则,全球失衡是全球化时代不可规避的必然现象。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岳柳汐  张志敏  李秀婷  
本文首先详细叙述了萨缪尔森国际收支发展的四阶段理论,并模拟出标准的理想的四阶段发展曲线(称为理想的萨缪尔森曲线);其次,以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国际收支情况和数据为实例,对萨缪尔森国际收支四阶段理论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对中国国际收支数据和曲线进行了专题研究,分辨出第一和第二阶段,这与中国的发展实际相吻合,对中国国际收支第三阶段萨缪尔森曲线的偏移即双顺差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按照正常经济发展规律,中国本来是可以进入标准的萨缪尔森曲线第三阶段的,但由于房地产疯狂发展造成国际热钱流入,这是双顺差的根本原因。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菊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两市2011-2015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运用了生命周期理论将企业划分为成长期和成熟期两组来加以分析,研究了股权制衡对公司业绩与波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成长期的企业来说,股权制衡与公司业绩以及业绩的波动性呈负相关,且回归结果比较显著。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股权制衡和公司业绩水平呈正相关,股权制衡和公司业绩波动性呈负相关,回归结果中股权制衡和公司业绩纵向波动性不太显著,其余都比较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菊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两市2011-2015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运用了生命周期理论将企业划分为成长期和成熟期两组来加以分析,研究了股权制衡对公司业绩与波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成长期的企业来说,股权制衡与公司业绩以及业绩的波动性呈负相关,且回归结果比较显著。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股权制衡和公司业绩水平呈正相关,股权制衡和公司业绩波动性呈负相关,回归结果中股权制衡和公司业绩纵向波动性不太显著,其余都比较显著。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建国  卞丽娟  
以联合国人口预测数据与NTA消费水平和劳动力收入数据为样本,测算中国人口红利的起止期,比较美国、日本、韩国、法国与澳大利亚等代表性国家收获人口红利期间与人口红利消散后的经济增长。结果显示,在人口红利消散后,这些国家无一例外进入了经济低增长时代。中国在人口红利消失后同样面临有效劳动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因此,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需调整人口政策与劳动保障政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宾  马九杰  
在讨论了学界关于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争议之后,通过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生命周期的观察,将城镇化过程中的劳动力流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农村非农产业就业阶段,第二个阶段为进入城镇常住就业阶段,第三个阶段为迁移取得城镇户籍阶段,并结合其他控制变量建立了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多元回归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第一阶段劳动力流动能够明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二阶段劳动力流动不明显地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第三阶段劳动力流动也能够明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三个阶段劳动力流动的综合影响是能够明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我国现实中的城乡收入差距并没有随着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逐步缩小,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化、城市偏向的科教文卫...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婷  范文婷  
文章利用CGSS 2003~2013年数据通过APC模型来探讨以孩子数量和性别为特征的生育行为与父母主观幸福感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更多的孩子会对处于中青年时期的父母产生负面影响,却会显著提升父母在老年时期的幸福感,并且这种效应在母亲中表现更为明显。出生在1940年代的父母享受了孩子数量对其幸福感的最高正向回报,而后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和人口转变的深入,孩子数量对父母幸福感的正向影响迅速消失。此外,对农村父母来说,生育儿子会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产生略微正向但不显著的幸福效应;但是对城市父母来说,生育儿子会显著降低其在中老年后的幸福感。养育女孩并没有明显的年龄和队列趋势,但都会为其个人的幸福感带来边际显著的正向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立建  
面对今年日益严重的经济衰退,大多数学者主张摒弃现有发展模式,借鉴发达国家发展道路,摆脱困境。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决定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背景,即两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本质区别,发现产业区域化处于国际产业转移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在短期内回归高工资、高资本技术构成、高劳动生产率、高价格和高人均GDP状态,仅仅让发达国家的人们享受工业文明的好处,表现为典型的贵族化特点;产业全球化处于标准化阶段,长期性的低工资、低资本技术构成、低劳动生产率、低价格和低人均GDP,让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的人们,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工业文明的实惠,表现为典型的平民化特点。为此,中国未来仍然应延续低成本、低工资的发展战略,适当的产业升级为辅,避免重蹈西方产业空心化的覆辙。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贺菊煌  
莫狄格兰尼在50年代初提出的关于消费生命周期假说,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关于消费—储蓄行为的学说。该假说强调消费者从一生的收入来安排一生的消费,强调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在消费—储蓄决策中的重要性。该假说为理解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中的消费—储蓄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宋丹宁  田昆儒  
一、智力资本概述"智力资本"这一概念由西方经济学界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经过各界学者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已取得一系列的成果。从时间上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1年~1995年为第一阶段,研究重点主要为对智力资本实践和应用的探讨;1996年至今为第二阶段,主要侧重于智力资本要素的资本化以及如何提高其应用程度。斯堪迪亚公司于1997年在年报中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份智力资本财务报告,之后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尝试编制智力资本报表,从而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丽洲  丁长青  
文章通过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活动灵活性和约束性的分析,指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周期性,并针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障碍,从生命周期的视角提出了对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俊  史嫄  
从风险与供应链系统耦合给供应链带来影响这个新的视角,将供应链系统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培育期、协同期、失调期、危机期和解体重组期等五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特点及演化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供应链系统的价值贡献主要是在供应链系统的协同阶段创造的,它是供应链系统维持长久稳定的竞争力的关键;应重视供应链系统的失调期,供应链失调是供应链内外部风险因素与供应链系统相互耦合中的量变性特征,供应链系统在失调期的补救和改进措施所付出的努力也是整个周期阶段最小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潘昶靓  
文章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视角,建立了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绩效考评体系来衡量并购前后的业绩变动。通过实证研究的分析方法,得出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应选择的并购类型,以期对上市公司今后的并购活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仇荣国  
以2007—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实证检验期望绩效反馈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当实际绩效未达到期望绩效时,实际绩效与期望绩效之间的偏离程度越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越高。同时,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看,这种负向期望绩效反馈对成长期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负向影响最为显著,对成熟期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次之,对衰退期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最弱。进一步检验发现,负向期望绩效反馈对企业双元创新投资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其中,负向期望绩效反馈对探索式创新投资具有正向影响,对开发式创新投资具有负向影响。本文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揭示了期望绩效反馈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不仅进一步丰富了企业创新管理领域的相关研究,对指导企业的创新实践活动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董淑兰  左丹  
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存在,公司管理者往往会采用盈余管理的方式达到所期望的目的。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公司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其盈余管理程度与公司价值的关系,揭示生命周期、盈余管理、公司价值之间的规律性特征。研究中选取2012年244家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Dickinson现金流法划分公司生命周期,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上市公司在成长期和成熟期的盈余管理程度与公司价值显著正相关,在衰退期的盈余管理程度与公司价值无显著相关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