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92)
2023(15073)
2022(12702)
2021(11651)
2020(9672)
2019(22355)
2018(21743)
2017(41590)
2016(21979)
2015(25087)
2014(24931)
2013(25130)
2012(23843)
2011(21715)
2010(22051)
2009(20799)
2008(20349)
2007(18145)
2006(16001)
2005(14925)
作者
(63772)
(53233)
(53154)
(50696)
(33959)
(25605)
(24314)
(20611)
(20361)
(18939)
(18270)
(17823)
(17104)
(16805)
(16784)
(16651)
(15713)
(15705)
(15467)
(15332)
(13359)
(13020)
(12889)
(12239)
(12159)
(11984)
(11804)
(11765)
(10699)
(10669)
学科
(102637)
经济(102544)
(60309)
管理(59320)
(46930)
企业(46930)
方法(39711)
中国(36432)
数学(34973)
数学方法(34733)
(29112)
金融(29110)
(28284)
(27830)
银行(27803)
(26895)
地方(26309)
(25661)
业经(22295)
(22050)
贸易(22031)
(21706)
(21435)
农业(19259)
(18023)
(15809)
财务(15773)
财务管理(15731)
环境(15160)
企业财务(14995)
机构
学院(319720)
大学(319533)
(145037)
经济(142260)
研究(117798)
管理(117718)
理学(99447)
理学院(98253)
中国(97024)
管理学(96896)
管理学院(96270)
(68760)
科学(67494)
(67144)
(60061)
中心(54762)
研究所(54109)
(53393)
财经(52629)
(48108)
(47830)
经济学(46733)
北京(44618)
业大(43123)
(42391)
经济学院(42291)
师范(42012)
(41777)
农业(41728)
(39062)
基金
项目(203361)
科学(160319)
研究(152559)
基金(147956)
(128084)
国家(126993)
科学基金(107849)
社会(99047)
社会科(94124)
社会科学(94099)
(77643)
基金项目(77075)
教育(68628)
(65817)
自然(65621)
自然科(64024)
自然科学(64005)
自然科学基金(62893)
编号(61319)
资助(60769)
成果(50877)
(49519)
重点(46479)
(46265)
课题(42943)
(42747)
国家社会(42044)
发展(40603)
创新(40094)
教育部(39939)
期刊
(164019)
经济(164019)
研究(103092)
中国(68336)
(51727)
(50013)
(46981)
金融(46981)
学报(46308)
科学(44088)
管理(43107)
大学(35313)
农业(33407)
教育(33168)
学学(33105)
经济研究(27813)
财经(26663)
技术(26306)
业经(26057)
(23084)
问题(21956)
(20272)
国际(19140)
(18484)
世界(17655)
技术经济(16410)
理论(15236)
商业(14804)
统计(14404)
现代(14020)
共检索到5040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肖立晟  王博  
本文运用63个国家1970~2007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各国对外净资产的决定因素及其与本国金融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会极大地影响一国对外净资产水平。发展中国家在融入金融一体化的过程中,倾向于吸收长期资本;然而,较低的金融发展水平又导致资本从发展中国家回流至发达国家,金融发展相对滞后是中国对外净资产异常增长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奇霖  
中国对外金融资产近十年来迅速膨胀,从2004年的9291亿美元增长至6.4万亿美元,十年扩大近六倍,其中2014年末仅外汇储备就高达3.8万亿美元,占比为59%。与此同时,对外金融净资产亦从2004年的2764亿美元迅速增长至2014年的1.8万亿美元,已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拥有3万亿美元对外金融净资产的日本。尽管对外金融净资产的多少并不等同于金融实力强弱,但对外金融净资产的多寡还是能反映一国是否具备较强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健  宋文文  
本文基于Hansen(1999)的面板门槛模型,运用60个国家1983-2009年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一体化背景下,金融发展与海外净资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研究发现,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一国的海外净资产呈不断下降趋势,但金融发展对海外净资产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门槛特征,当金融发展水平跨越特定的门槛后,金融发展对海外净资产的影响更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国妍  
本文主要是对金融发展与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一些争议性问题展开的文献述评。主要从金融发展的视角探究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原理及相关学说,通过梳理一些代表性的研究文献厘清目前一些流行的假说,从而找到金融表象背后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根源,并以此解析发达国家提出的解决全球经常账户失衡主张的合理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钻石  张娟  
本文利用外部金融依赖度、有形资产率两个行业特征指标对中国贸易失衡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在这27个行业中大部分是贸易顺差,这种顺差的变化趋势是向外部金融依赖度高的行业和有形资产率低的行业转移。利用中国行业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可知金融发展会引起中国外部金融依赖度高的行业顺差和形成比较优势,但会引起有形资产率高的行业逆差。本文还利用国别贸易失衡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总体上会引起一国贸易逆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珍增  陆建明  
本文以金融发展的跨国差异为基本前提,通过建立包含资本中间品生产的宏观经济框架,分析了金融发展在国际分工模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不同分工模式对全球贸易失衡的影响。根据模型可以得到两个基本结论:第一,金融发展差异是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金融发展差异提高通过加大相对价格差异提高了贸易量,但贸易收支是平衡的;第二,给定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成本形态,一旦金融发展水平超过某一特定临界值,国家间的分工就会由传统的水平分工转化为产品内垂直分工,贸易不平衡随之产生并逐渐扩大。利用分行业贸易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后认为模型具有合理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安蕾  
本文使用1995年至2014年期间的82个国家的样本,基于面板VAR模型的分析表明,人口年龄结构和金融发展差异对国家经常账户余额有重要影响。抚养比与经常账户余额呈现正相关关系,虽然抚养比的上升显著降低了储蓄率,但对投资率的抑制作用更强,此外,更高的金融发展程度意味着经常账户恶化。因此旨在减少所谓的全球失衡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能会并不奏效,发展中国家执行适合金融发展和市场自由化的制度和政策更为关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鹿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陆建明  李宏  朱学彬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新一轮全球失衡中,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成为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角。同时,大量FDI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进而形成了发达的全球生产体系。基于全球失衡的上述特点以及在Antràs和Caballero(2007)水平分工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垂直分工模型,可以从国际分工视角为全球失衡问题提供更加坚实的微观基础。同时,模型把社会生产划分为创新和生产两个环节,并指出与生产活动相比,创新活动更加依赖外部融资,因此,金融发展程度更高的国家在创新活动上具有比较优势,而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则在生产活动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且,在进行国际交换时,创新成果和生产成果通常反映在国际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余静文  彭桅  周志梁  
笔者利用Lane等新构建的各国资产负债数据库,从金融发展和制度质量两个层面对当前国际资本的"逆流"现象进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资本流入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制度质量的提高可以极大地促进三类资本的流入;在制度质量的变量中,政府效率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最为直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正辉  
从中国现阶段经济增长中出现的问题出发,对已有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从金融发展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实证研究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其对经济增长质量并没有显著性的影响;最后,分析了问题的原因。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丹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结构开始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服务经济的发展上表现极为失衡,这一状态可以从全球价值链分工角度进行解释。从表象上看,发展中国家主要以制造业嵌入发达国家主导的价值链分工,由此造成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不足。在更深层面上,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着发展中国家服务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南北服务经济发展失衡的一个缩影。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服务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中国应该顺应新型分工模式的大趋势,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寻找服务经济的发展路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健  时海欧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投资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对外投资结构失衡、投资区位失衡、投资主体失衡及投资领域失衡的四维失衡现象,研究表明,金融抑制是中国对外投资失衡的主要原因。为了促进中国对外投资的均衡发展,应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审慎推进资本项目改革,从而不断放松金融抑制,提高金融发展水平,进而促进中国对外投资的均衡、稳定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震  金璐  
本文针对中国金融开放中内外失衡问题,结合中国金融开放的现实态势从政治学的视角分析了政府进行如此政策选择的原因,并对于现有外国战略投资者的行为特征进行了阐述,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同时在此基础上对于金融开放中优先对外开放的国际案例作了评析,指出其成败得失;而后结合金融生态链理论用中国企业融资渠道的实证数据分析了中国的现实金融需求,指出目前的金融制度供给不适应现实需求的发展,因此加快对内开放,完善金融生态链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并结合国内外"民间金融"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相应的政策主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权  
基于国际收支货币分析理论的资产组合方法是研究全球失衡问题的一个新视角。这一方法关注一国净外部资产头寸的累积及其可持续性,理解和评估外部失衡的关键是净外部资产变动过程中的价值效应。用该方法对美国外部失衡所做的研究能够得到较为乐观的结论。我国持续贸易顺差并没有带来相应程度的财富累积,我国外部头寸的价值效应为负。我国对贸易顺差进行调整时必须考虑外部头寸价值变动所产生的平衡效应。同时,我国应适当调整外部头寸结构以降低外部财富损失的风险,并积极参与东亚金融合作以抵御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