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16)
2023(9235)
2022(7471)
2021(6722)
2020(5489)
2019(12335)
2018(11732)
2017(22685)
2016(11332)
2015(12990)
2014(12681)
2013(12993)
2012(12536)
2011(11715)
2010(11958)
2009(11629)
2008(10347)
2007(8988)
2006(8352)
2005(7984)
作者
(32071)
(26773)
(26595)
(25665)
(17204)
(12693)
(12041)
(10379)
(10177)
(9505)
(9351)
(8765)
(8706)
(8533)
(8481)
(8469)
(7786)
(7729)
(7614)
(6869)
(6787)
(6375)
(6233)
(6151)
(6145)
(6140)
(5653)
(5325)
(5313)
(5285)
学科
(76392)
经济(76340)
管理(29935)
(28285)
(26651)
金融(26651)
中国(25944)
方法(24848)
(23519)
银行(23519)
(22948)
数学(22870)
数学方法(22795)
(21974)
企业(21974)
地方(19371)
(14216)
(14137)
(13981)
贸易(13967)
(13664)
(13570)
业经(13413)
地方经济(12512)
中国金融(11322)
(10807)
(10224)
环境(9817)
农业(9566)
(9088)
机构
大学(174286)
学院(172633)
(97740)
经济(96348)
研究(68239)
管理(61655)
中国(60436)
理学(51954)
理学院(51401)
管理学(50921)
管理学院(50597)
(42111)
(36467)
经济学(34600)
财经(33828)
科学(33518)
(33259)
中心(31205)
经济学院(31125)
(30959)
研究所(29929)
财经大学(25326)
北京(24222)
(23829)
(23426)
(23276)
金融(23080)
(21621)
科学院(20859)
人民(20246)
基金
项目(106477)
科学(85556)
基金(81690)
研究(80685)
(69949)
国家(69458)
科学基金(59501)
社会(57820)
社会科(55323)
社会科学(55314)
基金项目(41238)
(36814)
教育(34822)
资助(34448)
自然(33362)
自然科(32620)
自然科学(32612)
自然科学基金(32087)
(31199)
编号(29215)
国家社会(26511)
(25730)
(25448)
中国(25019)
成果(24317)
重点(24316)
教育部(23075)
发展(22179)
人文(21982)
(21959)
期刊
(110006)
经济(110006)
研究(62888)
(34593)
金融(34593)
中国(33451)
(30811)
管理(24860)
科学(21480)
经济研究(20525)
学报(20373)
(20312)
财经(18868)
大学(16866)
(16520)
学学(16125)
问题(14386)
(14383)
国际(14126)
世界(13643)
技术(13504)
农业(13355)
业经(12838)
技术经济(10536)
教育(9826)
统计(9706)
经济问题(8863)
(8150)
理论(7890)
经济管理(7772)
共检索到281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张晓晶  汤铎铎  林跃勤  
本文通过历史回顾与文献考察总结出全球失衡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货币霸权视角建立起失衡与危机的数理模型,指出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与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及美元霸权密切相关。文章进而分析了危机冲击与政策反应模式,重点探讨了中国经济复苏的条件。通过国际比较,我们认为,大萧条的教训之一是政府在某些领域的过度干预,而经济体的充分弹性(即灵活的市场机制)则是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必不可少的条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雷达  赵勇  孙瑾  
本文从全球经济失衡到金融危机产生再到失衡调整的内在逻辑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可持续的基础在于,美国金融体系的高度发达和实体经济中高收益行业的存在。而当这些条件不具备时,经济失衡的调整将不可避免。从性质上看,本次美国金融危机是居民过度消费以及外部经济失衡纠偏调整的表现形式。同时,金融危机的发生并没有改变当前的国际金融格局,在缺乏制度和技术创新的情况下,全球经济的增长必将进入一个高波动低水平的增长阶段,此时任何指标反映的经济复苏都缺少创新的基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月  
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在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形成巨额贸易逆差,为逆差融资又产生巨额外债,这些造成美国的低利率和流动性过剩,最终引发了次贷危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文超  
文章重点探讨了中国经济复苏的条件,认为,大萧条的教训之一是政府在某些领域的过度干预,而经济体的充分弹性则是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必不可少的条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达  项卫星  刘晓鑫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经济关系日益紧密;但与此同时,两国贸易关系与投资关系失衡也不断加剧。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中美贸易关系失衡与投资关系失衡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并导致二者的调整路径明显分化。在后危机时代,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及退出时机、中美两国的经济结构调整、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都将影响中美经济关系失衡的调整。从长期来看,中美投资关系失衡的调整将慢于贸易关系失衡的调整,但二者最终都将向均衡水平回归。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朱太辉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对于危机引发原因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但大都没有深入到危机背后的经济根源。本文首先基于次贷发生和演变的过程,对引发次贷危机的原因做了一个简要回顾,导出了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美元环流"下的全球经济结构失衡;以系统分析当前全球经济结构失衡的典型特征为切入点,甄别出"美元环流"对全球经济结构失衡的推动作用,进而引致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美元本位制-"美元环流"-全球经济失衡-全球流动性过剩-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俊新  
本文综述了危机后全球经济失衡的最新进展,包括全球经济失衡的可持续性、成因和发展趋势。尽管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是学术界普遍认为本轮全球经济失衡是诱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金融危机中各国采取的响应政策暂时缓解了失衡的程度,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再平衡,但现阶段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尚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全球经济失衡仍将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林艳红  潘宏胜  
文章在总结国际金融危机集中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失衡变化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各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国际经济合作等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全球经济失衡有可能继续改善,但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艾文耕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步入2009年,主要发达国家的GDP均呈现负增长态势,新兴国家也将深受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的影响。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比2008年进一步放缓,但政府已经发出积极政策信号有助于重振市场信心,而注重促进居民消费与重点设施建设的经济方案较之单纯地增加制造业产能,更有利于中国达成中期目标。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曹红辉  
现在我们来探讨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对策。很多人说这两年是次贷危机,其实这个说法不准确。这次危机不仅仅是次级贷款的危机,次贷只是其中一个小的贷款。为什么二三万亿的贷款规模,毁约率也不过百分之十几,竟会引发全球性的危机?为什么金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婕  
2009年以来,美国经济持续温和复苏。拉动美国经济实现稳健增长的深层次动因应从两个维度加以分析,一是强力的财政、货币、产业等政策组合的支持;二是增长理论框架下不同要素变动对经济增长潜力的拉动作用。当前,中国正处于化解结构性矛盾、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借鉴美国经验,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保持宏观政策的协调匹配是确保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基础;推进经济转型应保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平衡发展;着力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为长期持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奠定坚实的基础;平衡不同经济部门的杠杆率,为资本积累创造条件;多维度保障我国长期能源安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贺力平  林娟  
伯南克和保尔森认为,以近年来新兴市场经济体储蓄快速增长为特征的全球经济失衡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认为这个看法包含多个难以成立的论点。近年来新兴市场经济体出现的快速储蓄增长不是一种自发性行为,它们的外汇储备增长也不完全是经常账户顺差的结果,中美贸易平衡关系不具有对称性。从根本上说,新兴市场经济体外汇储备增长及其对美国金融市场的投资是国际资金回流当地的一种表现。美国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给主要由当地因素决定。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乃至世界金融体系风险控制功能的弱化,以美国持续性大规模经常账户逆差为特征的全球经济失衡在可见的未来很可能继续存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2008年,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我国也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同时也引发了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学者以及普通民众等各界人士对这场危机的思索与探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谢杰  张海森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肆掠全球的金融危机,其直接原因是美国国内的产业、金融政策错误,以及华尔街的贪婪与金融监管失误,而深层次原因是全球经济失衡与技术创新的周期性。本文应用时间序列模型验证了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对美出口的显著影响,使用GTAP模型估算了全球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纺织、石化、电子等中国主要出口行业产出增长将进一步大幅下降。建议我国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以扩大内需,并走创新发展道路,以应对危机下世界经济衰退的挑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成思危  
本文认为,从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来看,2009年实现增长8%没有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应该着眼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内需起重要作用。拉动内需,最重要的是提高工资和财产性收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第二,调整经济结构。关键是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创新,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如现代金融业、现代咨询业、现代会展业、现代管理业、现代物流业等,要大力发展新能源。第三,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第四,坚定不移地推动金融改革,坚持国际化、市场化、系统化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