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53)
2023(4289)
2022(3685)
2021(3521)
2020(2724)
2019(6270)
2018(6202)
2017(12592)
2016(6737)
2015(7357)
2014(7399)
2013(7256)
2012(6954)
2011(6449)
2010(6680)
2009(6333)
2008(6236)
2007(5673)
2006(5249)
2005(4704)
作者
(17742)
(14818)
(14606)
(14329)
(9762)
(6946)
(6816)
(5669)
(5592)
(5578)
(5087)
(4906)
(4805)
(4777)
(4770)
(4648)
(4450)
(4409)
(4385)
(4176)
(3812)
(3615)
(3574)
(3501)
(3496)
(3439)
(3301)
(3246)
(2921)
(2918)
学科
(27248)
经济(27225)
管理(18999)
(17770)
(14248)
企业(14248)
方法(10075)
数学(9102)
数学方法(8950)
(8186)
(8052)
贸易(8049)
(7928)
(7801)
(7656)
中国(7484)
(5918)
及其(5598)
政策(5525)
业经(5390)
(5279)
银行(5279)
(5235)
金融(5235)
(5119)
地方(4866)
方针(4861)
农业(4860)
(4792)
(4792)
机构
学院(94979)
大学(93402)
(45165)
经济(44203)
管理(35549)
研究(34376)
理学(29606)
理学院(29316)
管理学(28923)
管理学院(28729)
中国(28540)
(22785)
(19145)
科学(17544)
财经(17108)
(16891)
中心(15751)
(15508)
(15037)
研究所(14853)
经济学(14397)
经济学院(12876)
(12597)
北京(12553)
财经大学(12552)
师范(12546)
(12327)
(11748)
(11722)
(11025)
基金
项目(55597)
科学(44469)
研究(44433)
基金(40518)
(33748)
国家(33447)
科学基金(28843)
社会(28706)
社会科(27184)
社会科学(27180)
教育(20597)
(20435)
基金项目(19604)
编号(18547)
资助(17976)
(17612)
自然(17051)
成果(16704)
自然科(16644)
自然科学(16641)
自然科学基金(16364)
课题(13364)
(13167)
重点(12404)
(12353)
(12347)
(12265)
教育部(11697)
国家社会(11525)
人文(11399)
期刊
(53158)
经济(53158)
研究(34700)
中国(18532)
(16866)
金融(16866)
(16696)
管理(14132)
教育(11595)
(11138)
科学(10002)
经济研究(9447)
学报(9242)
财经(8671)
技术(7967)
业经(7814)
大学(7777)
(7727)
国际(7602)
(7490)
农业(7381)
学学(7215)
问题(6540)
世界(5595)
理论(5012)
现代(4580)
技术经济(4514)
(4512)
论坛(4512)
实践(4417)
共检索到155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建建  王忏  吴立元  龚六堂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重商主义的两国模型,从重商主义的角度解释了全球失衡的原因,分析其对消费、汇率、产出、贸易条件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并讨论了货币政策和关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1)重商主义更强的国家(简称H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积累资本,经常账户盈余;重商主义更弱的国家(简称F国)借贷资本,经常账户赤字。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H国家庭户的消费都低于F国,H国货币贬值、相对产出更高、贸易条件恶化。(2)当H国发生正向货币供给冲击时,H国相对F国消费短期和长期都增加,货币短期贬值、长期变化方向不定,相对产出短期上升、长期降低,经常账户盈余增加,贸易条件短期恶化、长期改善。(3) H国关税提高对产出和经常账户盈余影响的方向不定。当H国经济规模相对较小时,H国相对消费短期和长期都下降,贸易条件长期恶化;当H国经济规模相对较大时,H国货币短期和长期都升值,贸易条件短期改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琰  
重商主义以其主张国家干预和贸易保护获取贸易顺差,积累货币财富的观点著称。它的保护性措施除了体现在关税、配额等传统贸易领域外,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实现财富积累的目标也是其常用的保护性手段。对重商主义保护性货币政策的历史演进和当代现实的认识有利于客观分析和评价重商主义经济理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石峰  
本文利用两国开放经济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估计中国的货币政策规则,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特征,结论表明:(1)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明显考虑了人民币汇率波动,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并不针对汇率波动进行调整。(2)政府支出冲击和技术进步冲击不仅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动力,还是导致中国短期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3)中国PPI通胀主要源自于国内厂商技术水平变化,外国技术水平和货币政策则是影响CPI通胀的重要因素。(4)中美两国技术进步等实际经济变量是影响中国经常账户盈余的主要因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骞文  
货币政策是调整外部失衡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对历史上两次重大的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回顾,发现在失衡持续时期,经济体内外部目标的不一致以及国际货币政策不协调是影响相关各国调节决心和调节效果的重要原因。理论模型表明,在当前的货币金融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经济货币稳定缺乏有效保护,货币政策不得不参照发达国家并实行"相机抉择"的管理。这影响了外部调整的效果及失衡国调整的积极性。加强国际货币协调合作、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是缓解经常账户失衡的重要措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建堂  
改革以来,随着具有很强产品经济和自然经济特点的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深化,货币、特别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成为人们用来观测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然而,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物价变动近年来并不存在确定的正相关关系,于是如何认识货币与物价的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能否成为反映宏观经济走势的准确指标,就成为我国金融界和经济理论界关心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不揣冒昧,就上述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傅勇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伴有多重的结构失衡。这些失衡当然是不合意的,但本文认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迅速成长的"并发症",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起点和基础。这些失衡不仅是可以被理论解释的,也符合一些先行国家的发展经验。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上处在"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之中,中间也出现过通货紧缩、过热等波动,但相比之下,资产价格膨胀的风险更值得关注。危机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央行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这是大萧条没有再次发生的重要原因,但从中长期看,货币环境回归常态之路还布满荆棘。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武鹏飞  王军  
2021年以来经济形势回顾经济增长恢复良好,结构性失衡普遍存在2021年年初以来,我国整体的经济增速已经得到较好的恢复,表现为二季度GDP两年平均当季同比增速已接近疫情前水平。然而结构性的失衡仍然普遍存在,第三产业的恢复情况明显弱于第一、第二产业,消费增速持续低迷,投资和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在快速减弱。从生产法角度看,上半年我国GDP增速已接近疫情前水平,第一、第二产业发展良好,第三产业仍待恢复。2021年一、二季度的GDP当季实际同比增速分别为18.3%和7.9%,两年平均增速依次为5.0%和5.5%,已逐渐接近2019年四季度的5.8%。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石峰  
文章在开放经济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使用贝叶斯方法估计中国的货币政策规则,并分析了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规则考虑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并且汇率波动的政策反应系数为0.137,远高于国际金融市场完备时的估计值。原因在于,当国际金融市场不完备时,不仅两国家庭的风险分担程度下降,而且实际汇率调整相对消费的能力也被削弱,在此条件下,央行更应关注汇率波动对本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高望  邹恒甫  
通过在Zou(1997)重商主义模型中引入货币和外汇,本文在一个小国开放货币经济中详细考察了重商主义和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对国家经济的长期影响。研究表明:重商主义发展程度的增强、货币增长率的提高和外汇干预可以提高长期均衡的消费水平、长期均衡的国外资产积累水平以及生命期的最优社会福利;消费税的增加可以提高长期均衡的消费水平和国外资产积累水平,而且不影响生命期的最优社会福利;政府支出的增加不仅降低了长期均衡的消费水平和资产积累水平,而且降低了生命期的最优社会福利。本文的理论扩展研究工作,不仅表明了除政府财政支出以外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有效性,进一步为重商主义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而且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童展鹏  
作为一项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在制定、实施过程中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平衡,如货币政策各目标间的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平衡,短期与长期的平衡,国内与国际的平衡,还有货币政策操作的时机与力度的权衡。货币政策的平衡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对于货币政策而言,最为重要的首先是众多政策目标之间的平衡。我们国家的货币政策一直都是多目标的,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促进经济适度增长、促进就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范俊林  
全球货币政策转向的三大经济背景基本面变化是触发货币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近期全球各国央行货币政策拐点有三大背景:一是全球经济呈现稳健增长态势。经济增长方面,全球经济出现多年未见的共振复苏。美国今年前两个季度GDP同比增速均在2%以上;二季度欧元区GDP同比上涨2.3%,为2011年二季度以来最快增速;截至今年二季度,日本经济连续六个季度扩张,创金融危机后最长扩张纪录。除三大经济体外,中国经济运行稳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吕剑  李泽广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全球深度去杠杆的背景下,各国货币政策边际效用递减,应对疲弱的经济复苏及愈发严重的通缩风险已成捉襟见肘之势。当前,全球经济进入负利率时代,各国货币出现竞争性贬值,主要国家货币政策显著分化。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我国央行应如何为经济增长和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如何对全球货币政策分化的外溢性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范俊林  
全球货币政策转向的三大经济背景基本面变化是触发货币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近期全球各国央行货币政策拐点有三大背景:一是全球经济呈现稳健增长态势。经济增长方面,全球经济出现多年未见的共振复苏。美国今年前两个季度GDP同比增速均在2%以上;二季度欧元区GDP同比上涨2.3%,为2011年二季度以来最快增速;截至今年二季度,日本经济连续六个季度扩张,创金融危机后最长扩张纪录。除三大经济体外,中国经济运行稳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君斌  郭新强  
本文通过构建SVAR模型,得到中国货币政策冲击对经常账户、人民币汇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动态效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汇率超调";通货膨胀具有惯性;人民币名义汇率存在"远期贴水偏差"和经常账户的"J曲线效应"取决于货币政策冲击的类型。本文通过构建并模拟一个开放经济模型发现,在固定汇率制和钉住汇率波动的管理浮动汇率制下,模型可以较好的拟合上述三个经验事实。贸易条件效应、流动性效应和风险溢价是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芳  李霄阳  
全球经济失衡具体表现为美国经常账户差额的持续恶化。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偏离世界经济贸易格局而引起的国际货币失衡问题,进而探讨了国际货币失衡与全球经济失衡之间的关系。首先,构建了高度简化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推导证明:在美国贸易地位下降而美元国际地位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美国经常账户恶化将不可避免。该判断与历史经验相吻合。其次,本文构造了用于测度国际货币格局偏离贸易格局程度的货币失衡指标,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国际货币失衡与全球经济失衡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作者认为,只有提升新兴贸易大国货币地位,降低货币失衡程度,才能实质性地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