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70)
2023(5665)
2022(4943)
2021(4760)
2020(3844)
2019(8813)
2018(8618)
2017(17180)
2016(9465)
2015(10349)
2014(10482)
2013(10492)
2012(10243)
2011(9487)
2010(10266)
2009(9842)
2008(8955)
2007(8050)
2006(7269)
2005(6692)
作者
(26743)
(22191)
(21942)
(21320)
(14492)
(10562)
(10222)
(8436)
(8307)
(8175)
(7591)
(7334)
(7129)
(7117)
(7112)
(6898)
(6643)
(6523)
(6401)
(6253)
(5643)
(5439)
(5419)
(5111)
(5088)
(5066)
(4986)
(4863)
(4409)
(4408)
学科
(35513)
经济(35471)
管理(24481)
(23637)
(18665)
企业(18665)
方法(12271)
(11000)
数学(10409)
中国(10354)
数学方法(10219)
(9615)
(9189)
贸易(9185)
(9112)
(9008)
(8811)
金融(8811)
(8517)
(8233)
银行(8215)
(7974)
业经(7656)
地方(7071)
农业(7016)
(6996)
及其(6542)
政策(5925)
理论(5828)
(5464)
机构
学院(132663)
大学(131839)
(59336)
经济(57980)
研究(53062)
管理(48252)
中国(43764)
理学(40107)
理学院(39596)
管理学(38980)
管理学院(38714)
科学(29519)
(29212)
(29043)
(27783)
研究所(24965)
中心(24174)
财经(21826)
(20987)
(20477)
(19800)
(19219)
北京(19181)
(18965)
师范(18863)
经济学(17932)
(16402)
业大(16112)
农业(16049)
经济学院(16035)
基金
项目(80559)
科学(63704)
研究(61743)
基金(58346)
(50534)
国家(50099)
科学基金(42056)
社会(38217)
社会科(36182)
社会科学(36177)
基金项目(29196)
(28985)
教育(28364)
自然(26460)
(26028)
编号(25842)
自然科(25800)
自然科学(25796)
自然科学基金(25365)
资助(25173)
成果(23047)
(18902)
重点(18708)
课题(18385)
(18042)
(16921)
(16258)
教育部(16165)
中国(15539)
国家社会(15457)
期刊
(70152)
经济(70152)
研究(45999)
中国(28535)
(22383)
金融(22383)
(20676)
管理(19737)
(19237)
科学(16951)
教育(16636)
学报(16485)
农业(13306)
大学(12832)
经济研究(11863)
学学(11823)
国际(10983)
财经(10253)
技术(10206)
(9960)
业经(9940)
世界(9073)
(8920)
问题(8545)
(7345)
现代(6739)
(6708)
论坛(6708)
理论(6437)
资源(6113)
共检索到219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曲凤杰  
一、关于全球失衡的衡量指标尽管对全球失衡有着不同的界定,但基本上都指主要国家存在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本文认为,全球失衡是这样一种状态,即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持续增长,相应地积累了巨大的对外负债,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国家,日本和德国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曲凤杰  
本文多角度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全球失衡状况的动态变化,认为尽管危机后经常帐户失衡程度有短期缓解,但无论是顺差国还是逆差国的经常帐户收支的方向没有逆转,全球失衡程度继续加深,由于美国仍持续从其他国家政府或银行获得融资,美国对外净负债也持续累积。美国提高债务上限意味着美国政府债务状况可能进一步恶化,2011年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将超过其GDP。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曲凤杰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失衡状况并没有减缓,反而呈进一步加剧的态势。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全球经济也很难进入再平衡轨道。其主要原因是,国际产业分工和国际货币体系状况难以得到有效改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海霞  蒲艳  
本文剖析新自由主义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内在关联,并论述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变化趋势,指出新自由主义何以在某些领域遭到削弱而在其他一些领域得到修正和加强的表现与原因。最后提出正确认识新自由主义思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家计委外经所课题组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U.S.dollar and yen is the controlling and the controlled,and the Eurodollar is not yet a rival of the U.S.dollar,which will remain the international hard currency is 2 to 3 years. Essentially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apital market is the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 is the coun...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欧明刚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结束了人民币从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对美元的单边升值趋势,但综合国内外各种因素,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短期内维持基本稳定是现实选择。作为一个影响力渐盛的经济大国,人民币必将走向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而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也给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的改革提供了新动力和新契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付琼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理论界对新自由主义全面反思,重新认识凯恩斯理论价值。凯恩斯视角的汇率理论侧重国内经济目标,主张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一定程度资本管制,是实现汇率稳定、价格稳定、避免危机,拥有货币政策独立的根本途径,一国不能放弃管理本国货币的权力。本文从凯恩斯理论视角对今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形成机制,谨慎推行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自由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道平  范小云  陈雷  
本文从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角度,阐释了一国政府对外宣布的汇率制度,以及该国汇率政策的可置信性对货币危机发生的影响,并基于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1970—2010年的经验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国政府对外宣布的汇率制度弹性越大、容忍本国汇率波幅变动越大,其发生货币危机的几率反而更大;此外,若一国政府的汇率政策的可置信较低,将更容易引发国际投机资本对本国汇率进行投机冲击,增加发生货币危机几率。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不应放纵汇率完全自由过度波动,尤其在应对国际投机冲击时,试图通过扩大汇率弹性消除投机冲击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邓立立  
始于1995年的“强势美元”政策对美国上世纪90年代的持续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但是进入到21世纪以后,尤其2002年以来,美元汇率开始呈下跌之势,市场上对弱势美元的呼声渐起,美国的强势美元政策将何去何从非常引人关注。本文全面分析了强势美元政策的由来、内涵以及影响,并对强势美元政策的未来走向进行探讨,指出强势美元关乎美国的长远利益,美国政府不会轻易放弃这一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天德  
一、当前亚洲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自1997年5月东南亚货币危机发生一年多来,一度波及到东亚地区,形成亚洲金融危机,其间经过国际社会的援助和东南亚、东亚国家的努力,整个亚洲金融形势渐趋缓和,特别是经济规模最大的印度尼西亚,苏哈托总统和平辞职,避免了国内政...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建军  
人民币汇率是近年来市场关注的焦点,不同的利益主体对人民币汇率有不同的观点。不过,在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下,最近几个月中国的外需受到严重冲击。人民币单边升值的态势停止、人民币汇率已趋于均衡水平的论点已逐渐成为各界的共识。人民币汇率的这种最新走势,不仅关系到汇率本身,而且还会牵涉到外汇占款以及中国货币政策的走向,是未来我们需要面对的重大货币金融问题。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鄂志寰  
东南亚金融危机,最初表现为突发性短期外债的偿付需求及外资抽逃引发的区域性货币危机。由于多数东南亚货币与美元汇率名义水平保持不变,80年代到90年代初美元汇率的下跌使这些国家出口大量增加,带动经济增长;而1995年以来美元汇率大幅度上升,促使东南亚各国货币对其他西方货币出现大幅度升值,尤其是对其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克  
本文首先分析了全球失衡的原因,然后分析了全球失衡对人民币汇率产生的影响。分析表明,全球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国民储蓄的下降,而非投资的增加。为了纠正外部失衡,美元自2002年以来开始贬值,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中国感受到了极大的货币升值压力。只要中美贸易顺差没有显著减少,只要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没有下降到可持续水平,人民币都将面临升值压力。这种升值压力与人民币是否存在低估没有必然联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林影  赵放  钟阳  
在全球金融传导作用下,发达经济体的经济与金融困境逐渐影响到新兴市场国家,次贷危机进一步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次贷危机后以美欧为主导的国际银行业所发生的变化态势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一)全球经济差异化的加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