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60)
2023(4186)
2022(3503)
2021(3191)
2020(2355)
2019(5025)
2018(4560)
2017(8698)
2016(4595)
2015(4825)
2014(4689)
2013(4468)
2012(4180)
2011(3822)
2010(3842)
2009(3531)
2008(3278)
2007(2672)
2006(2435)
2005(2146)
作者
(13546)
(11459)
(11286)
(10835)
(7026)
(5568)
(5190)
(4433)
(4315)
(3990)
(3913)
(3778)
(3771)
(3756)
(3537)
(3491)
(3417)
(3268)
(3214)
(3197)
(2822)
(2690)
(2677)
(2610)
(2531)
(2457)
(2421)
(2291)
(2268)
(2240)
学科
(24650)
经济(24642)
地方(10651)
管理(10025)
地方经济(7071)
(7017)
方法(6792)
数学(6204)
数学方法(6094)
中国(5898)
(5018)
(4673)
企业(4673)
环境(4668)
(4471)
业经(3946)
(3477)
农业(3417)
(3241)
金融(3238)
(3079)
(3060)
(2989)
区域(2985)
(2904)
贸易(2903)
资源(2850)
(2792)
(2694)
关系(2604)
机构
学院(64479)
大学(64470)
研究(27134)
(25938)
经济(25238)
管理(22117)
理学(19314)
理学院(18859)
中国(18627)
管理学(18395)
管理学院(18258)
科学(18036)
(14860)
(13412)
研究所(12415)
中心(11668)
(11516)
师范(11456)
(11220)
(9810)
师范大学(9761)
(9712)
(9469)
业大(9280)
北京(9124)
研究院(8702)
科学院(8566)
经济学(8099)
财经(8097)
(7794)
基金
项目(49643)
科学(40811)
基金(37352)
研究(34135)
(34010)
国家(33817)
科学基金(29188)
社会(23189)
社会科(22199)
社会科学(22194)
基金项目(20331)
自然(19430)
(19077)
自然科(18993)
自然科学(18990)
自然科学基金(18591)
(17306)
教育(14813)
资助(13829)
编号(12735)
(12058)
重点(11887)
国家社会(10374)
(10190)
(9932)
发展(9664)
(9542)
计划(9511)
创新(9437)
课题(9392)
期刊
(28379)
经济(28379)
研究(20025)
中国(12328)
科学(10717)
学报(9800)
(7711)
管理(7558)
大学(7084)
学学(6686)
资源(6273)
教育(6172)
(6034)
农业(5700)
技术(4871)
经济研究(4721)
地理(4714)
(4700)
城市(4102)
问题(3960)
(3908)
金融(3908)
业经(3866)
科技(3593)
(3439)
经济地理(3392)
财经(3344)
现代(3323)
统计(3218)
(3184)
共检索到933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小曙  廖望  
基于2016年的全球官方航空指南(Official Aviation Guide,简称OAG)计划航班数据,本文重点分析了全球多机场区域的空间格局和主要类型。研究发现:除美国和欧洲的英、法、德、意等国外,中国、日本、泰国和巴西等国的多机场区域数量占有绝对优势。南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西亚等地的多机场区域内的机场等级呈现两端极化,缺少中间层级的辅助机场。以车程时间作为衡量,英、美两国多机场区域内机场布局更为紧凑,特别是英国其他主要机场或辅助机场到达核心机场的时间相对中国减少了约0.5~1 h。根据各多机场区域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指数)和可售座位数对比结果,多机场区域可分为9个类型,对照多机场区域不同的演化阶段,目前共有22个多机场区域发展较成熟。未来在保证多机场区域整体发展的前提下,中国应注重其他重要机场向中间层级的辅助机场的转化进程,提高区域内地面交通水平,以减少机场间的到达时间,引导区域内机场维持高水平竞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春林  
文章通过对计量方法的优选,建立中国省际经济驱动要素的面板数据矩阵,利用Eviews计量分析软件,探讨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投入要素及其区域组合的时空过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曾小平  闫卫阳  
本文基于城市综合实力评价指标的主成分分析,计算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实力值,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聚类确定出全国区域中心城市;然后,以37个中心城市为发生元,通过多要素叠加分析,对我国一级经济区和二级经济区的理论边界进行渐进式调整,以确定我国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的范围边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曾小平  闫卫阳  
本文基于城市综合实力评价指标的主成分分析,计算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实力值,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聚类确定出全国区域中心城市;然后,以37个中心城市为发生元,通过多要素叠加分析,对我国一级经济区和二级经济区的理论边界进行渐进式调整,以确定我国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的范围边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邹凤琼  张刚华  
经济区划是区域经济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传统聚类方法进行的经济区划不能兼顾区划单元的属性特征与空间邻接性。运用基于尺度空间理论的空间聚类方法、综合区划单元的属性特征与空间邻接性,对江西省县域单元经济区划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可划分为五类经济区,分别是昌九经济区、赣东北经济区、赣西北经济区、赣中南经济区和赣南经济区,区划结果与江西省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基本吻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邹凤琼  张刚华  
经济区划是区域经济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传统聚类方法进行的经济区划不能兼顾区划单元的属性特征与空间邻接性。运用基于尺度空间理论的空间聚类方法、综合区划单元的属性特征与空间邻接性,对江西省县域单元经济区划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可划分为五类经济区,分别是昌九经济区、赣东北经济区、赣西北经济区、赣中南经济区和赣南经济区,区划结果与江西省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基本吻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虞虎  陈田  陆林  王开泳  
以中国343个行政区为空间单元,选取15个统计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空间聚类,对中国农村居民潜在出游力的影响因子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探讨其空间格局和类型。结果表明:①社会开放性与消费环境、出游经济能力、出游意识与交通条件依次是影响农村居民出游潜力的3个主要因子;②中国农村居民潜在出游力空间格局分为"5个极点、5个等级和8个客流集中区";③出游市场可划分为3个类型:休闲型、生计型和综合型。休闲旅游是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的主要出游目的,目的地集中在周边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城市;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主要出有目的是探亲访友,以长途跨省市旅游为主;其他地区的主要出游目的和目的地呈多样化、分散化特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兴中  
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演变与社会区域划分研究王兴中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演变和城市社会区域划分是城市社会空间研究(又称城市人类社会空间结构模式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社会学的交叉研究内容。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此领域的研究,旨在解决城市社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爱芝  李国平  孙铁山  张冰雪  
世界城市区域是在高度全球化下以经济联系为基础,由世界城市及其腹地内经济实力较雄厚的二级大中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的独特空间现象。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必须强化首都北京发展的区域基础,建设北京世界城市区域,全面推动北京与周边地区的一体化发展。本研究采用交流强度、断裂点、引力模型和场强模型,兼顾距离、服务和行政划分等原则,依托经济社会联系和资源环境保障的划分依据,明确北京世界城市区域存在三个层次的空间范围,即北京世界城市区域的核心区域、紧密区域和合作区域。结合各地区发展现状,指出北京在各个层次区域的核心地位和各区域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楠楠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集群化特征。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环境发展显著变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开始通过打造区域品牌来实现产业集群的升级转型。这些区域品牌的形成以当地的产业集群为基础,又因集群发展的历史和集群类型的不同有其不同的成长路径,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不尽相同。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陶正明  顾雪萍  钱奇霞  钟全林  
选择江西省吉水县天然林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有关指标,通过变异系数法筛选得到天然林区域类型划分的基础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多维森林资源与环境指标进行降维,获得主成分分析的第一至第三主分量,利用模糊聚类法对吉水县24个乡(镇)天然林进行区域类型划分,结果区划为4个区域。进一步对各区域天然林林种类型进行详细规划,为吉水县天然林的可持续经营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图1表3参8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耀光  王国力  刘锴  杜鹏  刘桂春  许淑婷  
在分析中国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海洋经济类型区划分问题。在分析中国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特征时,应用了变差系数、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锡尔(Theil)系数以及三轴图方法,并应用图表反映中国各个海洋产业时空差异特征。在进行海洋经济类型区划分时,根据有关经济区划分的理论依据,并应用了主成分分析和丰裕度指数两种方法,确定海洋经济类型区划分的指标,从而划分出Ⅰ级类型:高丰裕度指数、强实力水平具优势海洋经济类型区;Ⅱ级类型:中丰裕度指数、中实力水平具强势海洋经济类型区、Ⅲ级类型:弱丰裕度指数、低实力水平具潜势海洋经济类型区。在各级海洋经济类型区内,还划分了低一级的海洋经济类型区。论文最后提出第Ⅰ、Ⅱ、Ⅲ级海洋经济类型区具有的主导特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光耀  赵中秋  祝培甜  李玉峰  苏智杰  刘健  
深度挖掘乡村功能价值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论文通过构建乡村功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和泰尔指数,揭示了2016年长江经济带130个市(区)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地区差异特征和差异来源,并进行功能分区。研究结果显示:①长江经济带乡村功能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农业生产功能强的区域集中在中游和下游平原地区;人居生活功能强的区域集中在下游省会及核心发展城市周边;生态保育功能强的区域在上游和中游山地丘陵地区。②乡村功能总体区域差异来源于上、中、下游地区内部差异,农业生产功能在上游内部区域差异显著,人居生活功能和生态保育功能在下游内部区域差异显著,中游地区乡村功能整体区域差异较小。③基于研究结果将研究区划分农业生产区、人居生活区、生态保育区、人居生活-农业生产复合区、人居生活-生态保育复合区、生态保育-农业生产复合区、农业生产-人居生活-生态保育综合发展区和农业生产-人居生活-生态保育综合协调区8种功能类型区,可为完善长江经济带乡村功能的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白保存  阮启明  陈英武  
针对多星对区域目标的协同观测问题建模,提出了基于卫星观测能力的动态划分方法,划分时能够充分利用卫星的每次过境观测机会,依据不同卫星的遥感器幅宽、侧摆能力以及卫星轨道参数特征,以及偏移参数动态划分区域目标,构造多个候选观测场景,特别适用于运动轨迹、工作模式存在差异的多颗卫星联合观测的情况。仿真实验表明,采用本文的划分方法,能够明显提高多星对区域目标协同观测的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