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24)
- 2023(4833)
- 2022(4000)
- 2021(3797)
- 2020(2947)
- 2019(6562)
- 2018(6250)
- 2017(12522)
- 2016(6788)
- 2015(7312)
- 2014(7285)
- 2013(7082)
- 2012(6788)
- 2011(6288)
- 2010(6642)
- 2009(6305)
- 2008(6180)
- 2007(5734)
- 2006(5321)
- 2005(4964)
- 学科
- 济(27452)
- 经济(27426)
- 管理(20074)
- 业(19441)
- 企(15477)
- 企业(15477)
- 农(9635)
- 中国(8374)
- 方法(8050)
- 策(7975)
- 财(7737)
- 贸(7204)
- 贸易(7201)
- 制(7135)
- 易(7061)
- 数学(6697)
- 数学方法(6554)
- 业经(6414)
- 地方(5971)
- 农业(5840)
- 银(5811)
- 银行(5809)
- 及其(5741)
- 行(5643)
- 融(5563)
- 金融(5563)
- 政策(5549)
- 税(4928)
- 方针(4885)
- 述(4813)
- 机构
- 学院(96329)
- 大学(94327)
- 济(45244)
- 经济(44261)
- 研究(37294)
- 管理(36643)
- 理学(30513)
- 理学院(30202)
- 管理学(29823)
- 管理学院(29612)
- 中国(29301)
- 财(22120)
- 京(20128)
- 科学(19148)
- 所(18643)
- 中心(16804)
- 研究所(16464)
- 财经(16272)
- 江(15845)
- 经(14732)
- 院(13783)
- 农(13618)
- 经济学(13296)
- 北京(13185)
- 范(13051)
- 师范(12989)
- 州(12216)
- 经济学院(11863)
- 财经大学(11837)
- 业大(10827)
- 基金
- 项目(57722)
- 研究(46731)
- 科学(46315)
- 基金(41679)
- 家(35254)
- 国家(34920)
- 科学基金(29990)
- 社会(29684)
- 社会科(28194)
- 社会科学(28190)
- 省(21475)
- 教育(21206)
- 基金项目(20127)
- 编号(19697)
- 划(18384)
- 成果(17640)
- 资助(17628)
- 自然(17522)
- 自然科(17102)
- 自然科学(17098)
- 自然科学基金(16819)
- 课题(14230)
- 发(13389)
- 部(13346)
- 重点(13053)
- 性(12843)
- 策(12653)
- 国家社会(12275)
- 创(11971)
- 项目编号(11920)
共检索到160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宋泽楠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大多倾向选择内向性和保守性的经济政策,外资安全审查趋严,技术管控升级;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用国际经济合作由贸易合作向生产合作深化,积极推动国际经贸规则由与贸易相关的关税规则向与生产相关的市场规则变迁,将本国在竞争政策等领域的国内法国际化,试图形成新的制度领跑优势,并利用制度规则特有的排异性效应,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带来新的合规性困境;个别发展中国家推动本国BIT范本由“投资保护协定”向中性的“投资协定”转变。为应对这些调整,中国应建设高水平市场经济与开放体制;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反对发达国家在投资规则上的霸权主义;坚持多边主义,主动分享中国渐进式开放在外资政策制定上的经验与做法,并与部分发展中国家修订完善双边投资协定;探讨将国内一些政策实践上升为国际规则的可行性。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韩超
2011年以来,欧美连续针对中国光伏及风电设备出口产品进行了"双反"调查,多重压力下,无锡尚德这样的国内新能源巨头甚至走到了破产边缘,给产业发展蒙上一层无法挥去的阴影。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与各项政策扶持密不可分,如何认识扶持政策?现有扶持政策应做怎样调整?怎样发展新能源产业,促进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这些都是当前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一、新能源产业国际发展态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伟全
改革开放30年,外资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国际上外资政策的演变过程来看,我国当前外资政策总体上仍处在以规制为主要特征的第二代外资政策阶段。21世纪初国际生产体系的重大变革在于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发展,我国的外资政策应该相应地进行战略调整,通过制定合理的配套政策,实施有效的干预政策来促进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的技术扩散,最终使我国企业通过协作和不断地学习融入全球生产网络,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邓敏
在我国当前的外汇储备形势下,应从根本上树立质量第一、兼顾数量的引进利用外资理念;建立起以市场机制为基本机制的招商引资机制确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在外资政策目标中的首要地位。这既有利于利用外资,又能促进外汇储备来源结构更加合理和外汇储备规模适度增长、降低外汇储备的潜在风险,并在此基础上达到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目的。
关键词:
外汇储备 外资政策 政策目标调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孝全
国际资本流动趋势与我国利用外资政策调整研究李孝全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在多极化、区域化发展的进程中,越来越走向一体化,伴随西方经济复苏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增强,从经济发展所需资本看,国际间资本流...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荣灿
国际直接投资的变化趋势,给中国吸收外资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国在吸收FDI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该结合这些情况对利用外资政策进行调整。
关键词:
变化趋势 机遇和挑战 问题 政策调整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秦超
文章从博弈论的角度入手,把我国政府与外商投资者作为两个博弈主体,通过对外资优惠政策和外商的直接投资的动态博弈分析,得到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解,然后通过对该均衡解的详细分析得出一系列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外资政策和以后的外资政策的调整路线与博弈分析的结果是吻合的,并得出了充分利用外资的关键是改善投资环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菅保萱
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正日益成为江苏省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广阔市场前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商、前来洽谈投资。从长远来看,江苏亟需在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技术水平和效益,探索新的融资方式和渠道,对基础设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的发展如何实施产业政策倾斜,对跨国公司、国际金融资本等进入过程中潜藏的深层次问题进行超前研究。本文围绕江苏利用外资中的一些宏观政策问题,探讨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政策调整思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荣涛
从国际直接投资的变动趋势看我国利用外资政策的调整○胡荣涛文章认为,进入90年代以后,国际直接投资除了在总量上增幅较快以外,在投资结构上也明显向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产业倾斜。发生这些重大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投资环境的逐步改善、投资回...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丹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投资自由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不断对其外资政策进行调整,本 文着重分析了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法规变动的趋势。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外资 优惠政策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长春
试论新形势下的外资政策李长春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呈逐年上升趋势。1983年利用外资总额不到20亿美元,1994年增加到458亿美元。截止1994年底,我国利用外资累计已达1900多亿美元。现阶段,不管从利用外资的存量规模还是从年引进外资的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树涛 毛亚庆
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中,政策执行者的功利主义逻辑与政策制定者的直觉主义逻辑存在根本的冲突与缺陷,并缺乏对利益相关者多元利益诉求的回应。为应对这些冲突与缺陷,需要诉诸罗尔斯的自由主义平等理论,使政策目标指向完善的程序正义,在建构过程中采用词典式优先序列,让最少受惠者成为政策正义的裁判,并通过反思平衡的方法对政策进行持续修正。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杨新铭 杜江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进发展中,所有制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在"两个毫不动摇"方针指导下,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公有制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以私有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并成长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所有制结构调整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指引,凝聚改革共识,优化营商环境,共筑价值基础,激发发展活力,推动和支撑不同所有制经济沿着高质量路径竞合发展。
关键词:
所有制 改革共识 价值基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莉萍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部分央行试验性地实行了负利率政策,对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资产定价体系都形成了冲击。从全球负利率政策的基本背景入手,本文主要探讨中央银行负利率政策的操作逻辑和实际影响,以及对中国的启示。总体来看,多国负利率政策的基本操作逻辑是,使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成为基准利率下限,增强央行对金融周期的调控能力;同时,也降低央行的持币成本。从实施效果来看,负利率政策在全球产生了外溢效应,对固定收益金融产品的收益率产生了负面影响,对商业银行利差收益产生负面影响,也削减了储蓄者的福利,在短期之内,没有明显拉动经济快速回暖。在其总体效果并不明确的情况下,国内央行应高度关注具有试验性质的负利率政策,客观认识负利率政策的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