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28)
- 2023(12040)
- 2022(10745)
- 2021(10202)
- 2020(8541)
- 2019(19844)
- 2018(19889)
- 2017(38467)
- 2016(20905)
- 2015(23339)
- 2014(23196)
- 2013(22904)
- 2012(21070)
- 2011(18653)
- 2010(18756)
- 2009(17106)
- 2008(16347)
- 2007(14155)
- 2006(12285)
- 2005(10614)
- 学科
- 济(82835)
- 经济(82744)
- 管理(58208)
- 业(56350)
- 企(46966)
- 企业(46966)
- 方法(36182)
- 数学(31252)
- 数学方法(30899)
- 农(22192)
- 财(20423)
- 中国(20162)
- 业经(17802)
- 地方(17658)
- 学(16791)
- 农业(15072)
- 贸(14226)
- 贸易(14218)
- 易(13741)
- 理论(13637)
- 制(13623)
- 务(13495)
- 财务(13434)
- 财务管理(13413)
- 和(12979)
- 技术(12929)
- 企业财务(12708)
- 环境(12366)
- 融(11552)
- 金融(11549)
- 机构
- 大学(287291)
- 学院(284290)
- 管理(115439)
- 济(110966)
- 经济(108401)
- 理学(100295)
- 理学院(99169)
- 管理学(97549)
- 管理学院(97051)
- 研究(95835)
- 中国(69010)
- 京(61732)
- 科学(59287)
- 财(49878)
- 所(47456)
- 农(44973)
- 研究所(43455)
- 中心(43080)
- 业大(42894)
- 江(40417)
- 财经(40341)
- 北京(39145)
- 范(38899)
- 师范(38594)
- 经(36704)
- 院(35242)
- 农业(35047)
- 州(33298)
- 经济学(31659)
- 师范大学(31543)
- 基金
- 项目(199430)
- 科学(156267)
- 研究(147738)
- 基金(143874)
- 家(125673)
- 国家(124324)
- 科学基金(106316)
- 社会(91071)
- 社会科(86100)
- 社会科学(86072)
- 基金项目(77645)
- 省(77206)
- 自然(69870)
- 自然科(68179)
- 自然科学(68161)
- 教育(67599)
- 自然科学基金(66909)
- 划(65639)
- 编号(61565)
- 资助(58527)
- 成果(49966)
- 重点(44231)
- 部(44027)
- 发(42139)
- 课题(41596)
- 创(41509)
- 创新(38621)
- 项目编号(37918)
- 科研(37905)
- 教育部(37806)
- 期刊
- 济(121854)
- 经济(121854)
- 研究(83778)
- 中国(52594)
- 学报(44473)
- 管理(41243)
- 科学(41239)
- 农(41019)
- 财(37377)
- 教育(34607)
- 大学(33559)
- 学学(31220)
- 农业(28913)
- 技术(24825)
- 融(22241)
- 金融(22241)
- 业经(19201)
- 财经(18510)
- 经济研究(18081)
- 图书(17047)
- 问题(16179)
- 经(15716)
- 业(15086)
- 科技(14346)
- 理论(13931)
- 技术经济(13397)
- 版(13020)
- 现代(13014)
- 资源(12983)
- 实践(12966)
共检索到413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沈铭辉
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区域间互联互通,降低运输成本,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尤其在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背景下,基础设施投资更成为各国摆脱经济低迷状态、恢复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本文从G20国家视角,以基础设施投资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G20国家特别是其中新兴经济体的基础设施投资现状和特征,指出以G20为代表的全球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面临着巨大的基础设施供需缺口以及融资机制的制约。当下不少国家财政投入有限的背景下,进一步充实完善G20基础设施合作框架、整合全球基础设施基金、推动多边投资协定倡议成为2016年G20基础设施合作的重要方向。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紫莹 邵禹铭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于"一带一路"建设至关重要,是拉美国家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突破点之一。拉美国家基础设施薄弱,中国在技术和经验上优势明显,中拉在供求方面存在明显的互补性。目前,中国与G20拉美国家基础设施合作主体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合作领域和模式呈现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点。新冠疫情给拉美国家经济带来沉重打击,进一步暴露了拉美卫生、教育、网络等方面基础设施的不足,但也为中拉未来合作提供了新思路。拉美国家局势时有动荡,美国和其他国家意欲重返拉美市场,中拉地理和文化距离遥远,基础设施合作在"软联通"方面存在短板,后疫情时代开展基础设施合作,中国应深化与拉美国家的共识和互信,重视前期调研,尝试属地化转型,完善金融合作,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努力做到与拉美国家发展规划高度对接,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深化基础设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关键词:
拉美 基础设施 一带一路 新冠疫情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大海 欧阳慧敏 李森 李晓璇 安晨星
通过研究界定蓝色经济内涵,构建蓝色经济指标体系,测算了中国等16个沿海国家2004—2014年的蓝色经济指数,并从时序波动、梯次划分、洲际对比和领域分析四个角度展开讨论。结果表明:中国蓝色经济指数排名上升趋势明显;根据蓝色经济指数可将各国划分为三大梯次,英、韩、美、中位列第一梯次;欧洲、东亚、北美蓝色经济指数较高,东南亚、南亚、南美较低;发展蓝色经济旨在追求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社会通达、海洋政治开放和海洋科技先进,各国在不同领域表现有所差异。
关键词:
蓝色经济指数 标杆分析法 G2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大海 欧阳慧敏 李森 李晓璇 安晨星
通过研究界定蓝色经济内涵,构建蓝色经济指标体系,测算了中国等16个沿海国家2004—2014年的蓝色经济指数,并从时序波动、梯次划分、洲际对比和领域分析四个角度展开讨论。结果表明:中国蓝色经济指数排名上升趋势明显;根据蓝色经济指数可将各国划分为三大梯次,英、韩、美、中位列第一梯次;欧洲、东亚、北美蓝色经济指数较高,东南亚、南亚、南美较低;发展蓝色经济旨在追求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社会通达、海洋政治开放和海洋科技先进,各国在不同领域表现有所差异。
关键词:
蓝色经济指数 标杆分析法 G2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卡尔·萨旺 葛顺奇 蒲红霞 胡行宜
中国已成为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国,日益注重保护其对外直接投资(OFDI),为本国企业海外投资提供便利化,并建立通用的国际投资法律和政策体制。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作为对外投资国的崛起。接着分析新兴市场对外投资增加的相关政策。在简要讨论了未来国际投资法律和政策体制的中心议题后,评论了中国领导G20期间的成果,其中包括奠定国际投资通用框架基础的非约束性指导原则,促进可持续投资便利化的国际支持项目,讨论国际投资治理相关问题的政府间平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晓雨 甄峰 沈丽珍
中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移动信息技术的使用,对传统地理空间产生了剧烈的冲击。以信息赖以扩散的基础设施——3G基站为例,分析了国家及区域层面的3G基站分布格局,探究中国移动信息基础设施的空间发展特征。首先,从国家的空间尺度上进行分析,发现3G基站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空间不均衡的分布状态;通过构建城市移动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对选取的48个样本城市进行分类和归纳,总结其地理空间差异及发展特征。其次,从区域的空间尺度上发现长三角地区的3G基站建设规模有所拉大,逐步与各城市的其他指标相匹配。最后,从经济、技术、原有建设基础等方面对该现象的形成机制作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
移动信息基础设施 3G基站 空间发展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军礼 徐德举
通过对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统计测度,挖掘出两者的相互影响的深层联系,即产业结构变动对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变动的影响大于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产业结构变动是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变动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初步给出两者相互作用的机制和途径,进而从各自结构内部的活跃因素的角度提出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云虹 李帅娜
基于多维要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协同作用,构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固定效应模型,利用1995—2015年西北地区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第一,从区域层面来看,1995—2015年间,西北5省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影响系数为0.09。第二,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前后的不同阶段来看,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增长效应呈增强趋势。具体表现为,1995—1999年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为正但不显著;2000—2009年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投资每增长1%,GDP提高0.67个百分点。2010年以后,经济增长效应依然显著并较前一阶段提高0.06个百分点。第三,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差异性。其中,宁夏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其经济增长贡献度最大,其次,是陕西、甘肃和青海,新疆则出现了不显著的逆向影响。这对西北5省区紧紧抓住新机遇,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宁 李伟 周绍东
以多主体合作博弈为分析视角,在剖析各类投资主体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夏普利值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结构设计方法。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的结论表明:基于夏普利值的合作博弈方法,将投资结构设计建立在多方主体合作共赢这一理论基础上,测算得出的各主体出资比例符合农村基础设施的"准公共品"特点,同时,与非合作博弈模型的贯序决策不同,合作博弈中的各主体同时决策,共同决定出资比重。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马述忠 陈亚平 刘梦恒
中国农业处于全球农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谷底,长期遭受不平等待遇。对农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所作的测算显示,相对于G20国家而言,中国农业在全球农业价值链地位并不高,且与最高国家差距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对G20国家农业OFDI数据所作的面板回归表明,农业OFDI存在溢出效应,能够提升母国农业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且其提升需要"学习过程"。此外,农业FDI对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据此,研究认为,中国为了实现全球农业价值链地位的攀升,应该进一步鼓励农业企业"走出去";改善农业投资环境,为外商直接投资创造条件;提高对外开放程度,为农业发展提供支持;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国内金融服务发展程度。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马述忠 陈亚平 刘梦恒
中国农业处于全球农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谷底,长期遭受不平等待遇。对农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所作的测算显示,相对于G20国家而言,中国农业在全球农业价值链地位并不高,且与最高国家差距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对G20国家农业OFDI数据所作的面板回归表明,农业OFDI存在溢出效应,能够提升母国农业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且其提升需要"学习过程"。此外,农业FDI对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据此,研究认为,中国为了实现全球农业价值链地位的攀升,应该进一步鼓励农业企业"走出去";改善农业投资环境,为外商直接投资创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蒋家东 李相禛 郑立伟
自2002年提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ational Quality Infrastructure,NQI)这一概念以来的,许多学者、国际研究机构对NQI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探索。NQI支撑国际贸易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作用已经成为各方共识。随着国家及地方逐步加大NQI投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NQI的政策安排及优化问题。国际上,NQI的理论体系正在建设、发展与完善之中。国内对NQI的研究目前尚显粗浅,对NQI的内涵、作用与定位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实践上也出现了某种偏差。对质量基础设施领域的国际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分析与提炼,梳理质量基础设施的发展沿革,厘清其概念、内涵、机理及影响,总结国际上NQI的实践应用,对推动国内NQI的研究、实践与政策制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质量基础设施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 效能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炜 谢蓉 张磊 张永娟
人文科学研究正在向以数据为驱动的新型研究模式转型,形成所谓"数字人文"研究新范式。"数据科学"为这些变化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支撑研究活动的基础设施也需要经过改造或重新建立。新的人文研究平台以数据为基础,以方法为导向,提供统一的数据资源管理、大数据分析、可视化展示和智慧型服务。这些变化将带来更大范围和深度的数据资料的应用和协同研究,将使研究人员以过去难以想象的尺度和维度提出问题。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是国家层面的,也可以是地区行业或组织机构层面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人类记忆和文化遗产机构近20年来馆藏内容大规模数字化,可以通过升级为数字人文研究平台,转型为数字人文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继...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基础设施 数字图书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孟秀转
基础设施投资与BOT孟秀转基础设施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瓶颈”问题日益严重,每年全国约有40%的工业生产能力因电力不足而难以发挥,大量原材料、物资因运力不足而积压。据估计,由于基础设施“瓶颈”问题...
[期刊] 改革
[作者]
潘雅茹 高红贵
利用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在分别测算各省(区、市)资本错配指数和劳动力错配指数的基础上,采用系统GMM方法考察基础设施投资对资本和劳动力错配的纠正程度。研究发现:一般性基础设施投资有助于降低资本和劳动力错配指数,而科技型基础设施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本和劳动力错配;基础设施投资对资源错配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随着基础设施投资的调整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其中,科技型基础设施投资对资本和劳动力错配均呈现先加剧后改善的非线性关系,一般性基础设施投资对资本错配则呈现先改善后恶化的非线性特征;分地区估计结果表明,基础设施投资对资源错配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